抛砂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94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抛砂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抛砂头,它在铸造生产中用于制造铸型或泥芯。
目前,在铸造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抛砂头由机壳、转子、砂斗、进砂口、出砂口和导向弧板组成。工作时,在转子的驱动下,砂斗所截取的型砂因离心力作用而被紧压在弧板上,并随同砂斗从弧板的弧形面挤擦而过(砂斗与弧板间的间隙小于2毫米),然后通过出砂口抛出。这种抛砂头,型砂以30~40米/秒的速度挤擦过弧形面,造成弧板和叶片严重磨损,并消耗了较大的功率,其所耗功率约占输出功率的40~60%。
苏联于1982年申请的发明(SU825270)提出了无弧板抛砂头的设想,消除了导向弧板快速磨损的弊端。这种抛砂头由机壳、转子、砂斗、进砂口、出砂口、弹性连接元件、磁铁块和电磁铁组成。在该抛头中,砂斗和转子间有相对运动,装在转子上的砂斗一方面跟着转子转动,另一方面,装满型砂的砂斗接近出砂口时,靠电磁铁的作用,砂斗可以向与转子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当这种滑动达到一定加速度时,惯性力将迫使砂斗内的砂块向外滑动,而完成抛砂工作。但由于抛头转子转速达1000转/分钟左右,因而使砂斗朝着与转子相反的方向移动所需要的加速度就非常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找到体积、电磁力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电磁铁。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既无弧板严重磨损弊端,而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抛砂头。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砂斗截取型砂,并随同转子高速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一方面使型砂紧压在砂斗的前壁和侧壁,另一方面使型砂沿砂斗前壁向外滑动,在出砂口处被抛出,从而完成型砂的充填和紧实过程。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图。
参照图1,抛砂头机壳〔3〕设有进砂口〔2〕和出砂口〔1〕。砂斗〔5〕与被传动轴所驱动的转子〔4〕紧密固结。工作时,砂斗〔5〕围绕传动轴中心沿箭头方向高速转动,把从进砂口〔2〕进入的砂子截取在内,而离心力在垂直砂斗前壁方向上的分力使型砂紧压在砂斗前壁,并随砂斗〔5〕一起转动。离心力在与砂斗前壁平行方向上的分力则使型砂沿砂斗前壁向外滑出。这个滑出运动和型砂在即将离开砂斗时的绕传动轴中心的旋转运动合成在一起,构成了型砂从出砂口〔1〕被抛出时的抛出运动。
权利要求
1.一个由机壳、进砂口、出砂口、砂斗和转子组成的抛砂头,其特征是有完成抛砂动作的砂斗。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砂头,它在铸造生产中能够用来制造铸型或泥芯,它是由机壳、进砂口、出砂口、砂斗和转子组成。它取消了传统抛砂头的导向弧板,并把砂斗与转子固结在一起。它不存在弧板严重磨损的弊端,所耗功率只需原抛头的一半,而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文档编号B22C15/20GK86200096SQ86200096
公开日1987年4月8日 申请日期1986年1月10日
发明者徐德民 申请人:北京市机电研究院铸造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