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球控油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41175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接在外筒4的底部,集油腔5的底部设有排油口 51,排油口 51处设有滤渣网511用于过滤淬火油中的渣滓,排油口 51的下方设有容器9,用于将收集集油腔5内排出的淬火油。
[0023]本实施例中,外筒4的四周设有与内筒3内腔连通的多个通风孔41,且各通风孔41沿着外筒4的外周面纵向分布,各通风孔41通过进风管道7均分别与风冷机8连接;进风管道7包括分支管道及与风冷机8连接的主管道,分支管道的一端与通风孔41连接,另一端与主管道连接;通过风冷机8向内筒3的内腔送入冷风,用于对耐磨球进行冷却。
[0024]此外,出料口 2处设有集料容器10,集料容器10的一侧还设有传输装置;传输装置用于将集料容器10内收集的耐磨球重新传送至控油室内,包括支撑架及安装支撑架上的导料槽11、传送机构12和用于驱动传送机构12工作的动力机构,其中,传送机构12的一端伸入至集料容器10内,另一端与导料槽11连接;传送机构12包括传送带121及设置在传送带121两侧的防护板122,其中,传送带121的传送面上设置有多个挡料板13,各挡料板13沿着传送带121的传送面轴向分布并与防护板122配合将传送带121分隔成多个用于放置耐磨球的传送腔14 ;工作时,受动力机构的驱动传送机构12中的传送带121循环传动,当设置在传送带121传送面上的挡料板13从集料容器10内扫过时,挡料板13将集料容器10内的耐磨球扒入传送腔14内并传送至导料槽11 ;导料槽11的排料口位于进料槽I的上方,且导料槽11的高度由靠近传送机构12的一端向远离传送机构12的一端逐渐降低,因此进入导料槽11内的耐磨球会自动滚入进料槽I内重新进入控油室内进行二次控油,从而达到更好的控油效果。
[0025]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耐磨球由进料槽I经进料口进入控油室中的内筒3内后交错从第一过滤层31弹起并坠落至第二过滤层32,再由第二过滤层32弹起并坠落至下一个第一过滤层31,如此反复直至由坠落至内筒3底部的斜台34,并由斜台34导入出料口 2排出。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耐磨球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油室,控油室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上方连接有进料槽(I);控油室底部的侧边设有出料口(2),控油室包括内筒(3)、外筒(4)和集油腔(5); 其中,内筒(3)的底部设有斜台(34),斜台(34)的最低端与出料口(2)连接; 内筒⑶设置在外筒⑷内部且内筒⑶外壁与外筒⑷内壁之间预留有空隙形成空腔(6),内筒(3)的内腔中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层(31)及多个第二过滤层(32),且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均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在内筒(3)内腔中相对设置且沿着内筒(3)的中轴线交错分布,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的一侧均分别与内筒(3)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位于内筒(3)的内腔中且自由悬空; 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的下方均分别设有导油板(33),导油板(33)的一端均与内筒(3)的内壁连接并与空腔(6)连通; 外筒⑷的底部设有排油孔;集油腔(5)连接在外筒(4)的底部,集油腔(5)的底部设有排油口(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球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层(31)包括与内筒(3)内壁连接的水平部(311)及与水平部(311)连接的倾斜部(312),其中,倾斜部(312)的最低端低于水平部(311)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球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滤层(32)包括与内筒(3)内壁连接的水平部(321)及与水平部(321)连接的倾斜部(322),其中,倾斜部(322)的最低端低于水平部(321)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球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筒(4)的四周设有与内筒(3)内腔连通的多个通风孔(41),且各通风孔(41)沿着外筒(4)的外周面纵向分布,各通风孔(41)通过进风管道(7)均分别与风冷机(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磨球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管道(7)包括分支管道及与风冷机(8)连接的主管道,分支管道的一端与通风孔(41)连接,另一端与主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球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油口(51)处设有滤渣网(511),排油口(51)的下方设有用于回收淬火油的容器(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球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料口(2)处设有集料容器(10),集料容器(10)的一侧还设有传输装置,用于将集料容器(10)内收集的耐磨球重新传送至控油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磨球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优选地,传输装置包括支撑架及安装支撑架上的导料槽(11)、传送机构(12)和用于驱动传送机构(12)工作的动力机构,其中,传送机构(12)的一端伸入至集料容器(10)内,另一端与导料槽(11)连接;传送机构(12)包括传送带(121)及设置在传送带(121)两侧的防护板(122),其中,传送带(121)的传送面上设置有多个挡料板(13),各挡料板(13)沿着传送带(121)的传送面轴向分布并与防护板(122)配合将传送带(121)分隔成多个用于放置耐磨球的传送腔(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球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料槽(11)的排料口位于进料槽(I)的上方,且导料槽(11)的高度由靠近传送机构(12)的一端向远离传送机构(12)的一端逐渐降低。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磨球控油装置,包括:控油室,控油室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上方连接有进料槽;控油室底部的侧边设有出料口,控油室包括内筒、外筒和集油腔,其中,内筒的底部设有斜台,斜台的最低端与出料口连接;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且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预留有空隙形成空腔,内筒的内腔中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层及多个第二过滤层,且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均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的下方均分别设有导油板,导油板的一端均与内筒的内壁连接并与空腔连通。本发明利用过滤层的弹性可以有效的将耐磨球表面的淬火油震落,有效提高了耐磨球的控油效果及控油效率,且有利于耐磨球的散热,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
【IPC分类】B02C17-18, C21D1-62
【公开号】CN104878169
【申请号】CN201510221165
【发明人】刘元文
【申请人】芜湖文达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