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43292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超细粉制备领域。包括溶解、沉淀、干燥和煅烧等过程。
目前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应用广泛,它的制备主要以液相沉淀法为主。用沉淀法制备超细粒子的方法已有专利申请,如US005662874A用草酸铵为沉淀剂,普通沉淀法得到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其粒子平均粒径较大(3μm左右)。JP53/095911-A介绍的方法制得的稀土氧化物超细粉体的粒径分布则较宽(0.9~4μm)。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它采用沉淀——相转移相结合的方法,制得的粒子粒径小、粒径分布范围窄。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如下措施来实现的以稀土硝酸盐为原料,用去离子水配成0.1~0.2mol·L-1的稀土硝酸盐水溶液(1),再将固体草酸铵溶于稀氨水中配制成1.0~4.0mol·L-1的混合溶液(2)(物质的量比为1∶0.5~1)。将溶液(1)和溶液(2)混合进行化学反应,温度为20~95℃、PH7~11、反应时间2~4小时,反应时要不断搅拌,待沉淀完成后加入稀土硝酸盐重量的2%~10%的十六烷基三甲基卤化铵,在40~70℃下搅拌约0.5~3小时,冷却后加入上述反应混合溶液体积的20%~120%的有机溶剂进行相转移,搅拌2~3小时,其中的氢氧化物便转入有机相中,将有机相与水相分离,过滤有机相即得到稀土氢氧化物沉淀,将其在30~120℃下干燥约8~20小时,并在300~1200℃温度下,静态空气气氛中焙烧2~5小时便得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
本发明的作用和优点是沉淀所得的氢氧化物粒子表面带有负电荷,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基部分带有正电荷,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相转移剂,其亲水基吸附于沉淀所得的氢氧化物粒子上,而亲油基朝外,在粒子表面形成表面活性剂亲油性膜,从而将粒子转入有机相与水相分离,大大降低氢氧化物粒子的表面能,达到反团聚作用。在煅烧时表面活性剂可全部分解,无残留。
1.本发明制得的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粒径小,在20nm~500nm之间(随焙烧温度和稀土种类的变化而变),且粒径分布范围窄。
2.本发明所用的有机溶剂大部分可回收重复使用,表面活性剂用量很小,所以原料成本较低。
3.本发明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和苛刻条件,设备投资费用小,能耗较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附图
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实施例实例1100gY(NO3)3·6H2O置于5000ml三口烧瓶中,加去离子水溶解,配成0.1mol·L-1的溶液,边搅拌边滴加1.0mol·L-1的草酸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物质量比为1∶0.8),沉淀完全后加入8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50℃下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1000ml CCL4,搅拌2小时,使沉淀转入有机相。将有机相与水相分离,过滤有机相得到稀土的氢氧化物沉淀。85℃下干燥14小时,900℃焙烧3小时得氧化钇超细粒子(平均粒径为30nm左右,粒径分布范围为10~40nm)。
实例2100gCe(NO3)3·6H2O加去离子水溶解,配制成0.1mol·L-1的溶液,置于5000ml三口烧瓶中,滴加2mol·L-1的草酸铵和氨水混合溶液(草酸铵和氨的物质量比为1∶1)进行沉淀,并不断搅拌,待沉淀完全后,加入6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40℃左右,搅拌2.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500ml苯,搅拌1.5小时,使沉淀转入有机相。将有机相与水相分离,过滤有机相得到氢氧化铈沉淀。然后在100℃下干燥12小时,在500℃下焙烧3小时即得氧化铈超细粒子。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nm左右,粒径分布在20nm~80nm之间。
权利要求
1.一种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沉淀、干燥和煅烧等过程,其特征在于以稀土硝酸盐为原料,用去离子水配成0.1~0.2mol·L-1的稀土硝酸盐水溶液(1),再将固体草酸铵溶于稀氨水中配制成1.0~4.0mol·L-1的混合溶液(2)(物质的量比为1∶0.5~1)。将溶液(1)和溶液(2)混合进行化学反应,温度为20~95℃、PH7~11、反应时间2~4小时,反应时要不断搅拌,待沉淀完成后加入稀土硝酸盐重量的2%~10%的十六烷基三甲基卤化铵,在40~70℃下搅拌约0.5~3小时,冷却后加入上述反应混合溶液体积的20%~120%的有机溶剂进行相转移,搅拌2~3小时,其中的氢氧化物便转入有机相中,将有机相与水相分离。过滤有机相即得到稀土氢氧化物沉淀,将其在30~120℃下干燥约8~20小时,并在300~1200℃温度下,静态空气气氛中焙烧2~5小时便得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它以稀土硝酸盐为原料,以草酸铵、氨水为沉淀剂,以十六烷基三甲基卤化铵为相转移剂,沉淀后用有机溶剂进行相转移,氢氧化物沉淀便转入有机相中,分离、过滤即得稀土氢氧化物,再经干燥、焙烧便得稀土氧化物超细粒子。本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能耗低,所用的有机溶剂大部分可回收,制得的超细粒子粒径小,在20nm~500nm之间(随焙烧温度和稀土种类的变化而变),粒径分布。
文档编号C01B13/14GK1375458SQ0110948
公开日2002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5日
发明者刘源, 雀秀兰, 王颖 申请人:内蒙古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