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的新型制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01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回收的新型制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氢装置,尤其属于制氢工艺中的富余气体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原技术是根据混合气体的物理吸附原理提取氢气。即原料气(焦炉煤气)经煤压机一级 压縮到进入预处理器,经处理吸附部分杂质后到二、三级压縮,压縮到一定压力后进入变压 吸附系统,经过充分吸附后到干燥器,经干燥最终得到纯的氢气(纯度达99.999%)。 其存在的不足以上焦炉煤气制氢的工艺设计中,富余的气体(煤气、氢气等)是采用的直 接放空,因此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同时在排放过程中可能引发火险事故,带来安全
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解决放散气体进行回收、减轻环境污染 和资源浪费,防止安全隐患的可回收的新型制氢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可回收的新型制氢装置,由原料气罐、压縮机、预处理器、提氢装置、与提氢装置之间 的三级压縮气体管、连接于三级压縮气体管上的放散阀、氢气干燥器、联锁阀、废气管、管 道、连接于预处理器上的解吸气管、氢气干燥器输入球罐或用户管道上的截止阀组成。其在 于在放散阀与原料气罐前的管道上连接回收管;在氢气干燥器与截止阀之间的管道上连接 余气回收管及联锁阀,余气回收管与原料气罐前的管道连接;在余气回收管的联锁阀后安装 限流阀。
其在于废气管连接在提氢装置与解吸气管之间,在废气管及提氢装置与氢气干燥器之 间的管道上连接联锁阀。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1) 能合理回收资源,杜绝因放散起火的火险安全事故,不产生环境污染。
(2) 能杜绝超压引起的危险,同时减少了后工序的吸附量,延长了吸附剂的使用寿命。
(3) 产品氢气质量纯度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4) 解决了压縮机长期超压、引起电流过载现象。
(5) 操作简便。

图1为可回收的新型制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可回收的新型制氢装置通过管道IO依次将原料气罐1、压縮机2、预处理器3、提氢 装置4、压縮机2进行连接,压缩机2与提氢装置4之间为三级压缩气体管5连接,在三级 压縮气体管5上的放散阀6与原料气罐1前的管道10上连接回收管13,并相通;氢气干燥 器7、联锁阀8、废气管9直至到球罐或用户的管道依次由管道IO连通;在氢气干燥器7与 截止阀12之间的管道10上连接余气回收管14及联锁阀15,余气回收管14与原料气罐1前 的管道10连接;在余气回收管14的联锁阀15后安装限流阀16;在预处理器3上的解吸气 管11与提氢装置4之间连接废气管9,并在废气管9及提氢装置4与氢气干燥器7之间的管 道10上连接联锁阀8。
工作原理
(1) 放散气回收通过对放散阀6调节控制,将超压放散富余的煤气通过回收管13返回 到原料气罐1前的管道10内以回收利用;
(2) 为了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提高整个工艺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操作性,当用 户使用的氢气量减少时,采取手动控制联锁阀15,使其氢气通过余气回收管14及限流阀16 返回到原料气罐1前的管道10内,以保证预处理器3及氢气干燥器7内的再生气量;当氢气 质量不合格时,通过联锁阀15的自动控制,使其氢气通过余气回收管14及限流阀16返回到 原料气罐1前的管道10内;
(3) 将变压吸附不合格的粗氢气改为解吸气管网回收,避免与超压富余返回气体形成串 压串气,影响产品气体质量(正常生产时很少放散)。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用户的用气量可采取单向和双向操作。 单向操作
当在设备正常投产运行且用户用气量大时,采用放散阀6直接返流,回收富余煤气。 双向操作
当用户用气量小时,采用放散阀6回收部分煤气,将氢气干燥器7上的限流阀16微开, 以返流回收富余氢气,即采用同时回收。
权利要求1、可回收的新型制氢装置,由原料气罐(1)、压缩机(2)、预处理器(3)、提氢装置(4)、与提氢装置(4)之间的三级压缩气体管(5)、连接于三级压缩气体管(5)上的放散阀(6)、氢气干燥器(7)、联锁阀(8)、废气管(9)、管道(10)、连接于预处理器(3)上的解吸气管(11)、氢气干燥器(7)输入球罐或用户管道(10)上的截止阀(1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放散阀(6)与原料气罐(1)前的管道(10)上连接回收管(13);在氢气干燥器(7)与截止阀(12)之间的管道(10)上连接余气回收管(14)及联锁阀(15),余气回收管(14)与原料气罐(1)前的管道(10)连接;在余气回收管(14)的联锁阀(15)后安装限流阀(16)。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的新型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废气管(9)连接在提氢装置(4)与解吸气管(11)之间,在废气管(9)及提氢装置(4)与氢气干燥器(7)之间的 管道(10)上连接联锁阀(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氢装置。其解决富余煤、氢气的放散造成浪费、环境污染,引发火险等不足。措施;本实用新型由原料气罐1、压缩机2、预处理器3、提氢装置4、与提氢装置4之间的三级压缩气体管5、连接于三级压缩气体管5上的放散阀6、氢气干燥器7、联锁阀8、废气管9、管道10、连接于预处理器3上的解吸气管11、氢气干燥器7输入球罐或用户管道10上的截止阀12组成,其在放散阀6与原料气罐1前的管道10上连接回收管13;在氢气干燥器7与截止阀12之间的管道10上连接余气回收管14及联锁阀15,余气回收管14与原料气罐1前的管道10连接;在余气回收管14的联锁阀15后安装限流阀16。
文档编号C01B3/50GK201190103SQ200820065999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8日
发明者刘志强, 夏云森, 徐秋庭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