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格耐火保温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03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栅格耐火保温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火材料,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栅格耐火保温砖。
背景技术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活化炉的热效率一般在30% 40%,而我国工业活化炉的热效率平均只有25 % 35 %,因此提高活化炉的热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对减轻能源压力、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保护环节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活化炉普遍使用的材料有硅铝质烧结耐火材料和电熔锆刚玉耐火材料。硅铝质耐火材料自重轻,有效减少承重,但保温效果不佳,且易起层剥落,污染玻璃液,影响产品质量,尤其对高品质产品,危害甚大;电熔锆刚玉耐火材料耐高温、抗化学侵蚀、抗剥落,使用寿命长,但其缺点却是散热,不保温,且自重大,增加 承重。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隔热保温材料,为了追求较大的隔热保温效果通常通过增大材料的气孔率和孔隙率,来达到降低导热率实现保温的目的。然而气孔率和孔隙率大又必然导致材料的强度比较低,使用中不仅容易损坏和散失,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而且容易导致产品中出现杂质元素,影响产品的质量。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开发不同类型的耐火材料,例如选择硅质、铝质、镁质材料;同时通过各种复配配方来平衡材料的强度和保温性能。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强度,又不得不损失一部分孔隙率和气孔率,这样又降低了隔热保温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栅格耐火保温砖,本实用新型的栅格耐火保温砖具有优异的刚性和强度,同时材料的保温隔热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栅格耐火保温砖,包括耐火材料本体和被耐火材料本体包围的空腔,并且所述的空腔中还具有蓄热壁,所述的蓄热壁将所述的空腔分割成至少2个蓄热腔室。作为优选地,所述蓄热腔室至少为6个。作为优选地,所述蓄热腔室为6-10个。作为优选地,所述栅格耐火保温砖的横截面的外形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作为优选地,所述蓄热腔室的横截面的外形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作为优选地,所述栅格耐火保温砖的横截面的外形与蓄热腔室的横截面的外形相同。作为优选地,所述蓄热壁为5-9个。作为优选地,所述蓄热壁垂直于所述空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保留了电熔锆刚玉热稳定性和耐高温侵蚀性好,不起层,抗剥落的优点,同时引入了空腔结构提高了耐火材料的保温性能、节能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栅格耐火保温砖自重轻,不仅节约了原料成本,还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
图I :实施例I所述的栅格耐火保温砖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 :实施例2所述的栅格耐火保温砖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如附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栅格耐火保温砖,包括耐火材料本体I和被耐火材料本体包围的空腔2,并且所述的空腔2中还具有垂直于所述空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蓄热壁3,并且所述的蓄热壁3将所述的空腔分割成2个蓄热腔室4。所述栅格耐火保温砖的横截面的外形为长方形;并且所述蓄热腔室的横截面的外形为同样为长方形。实施例2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栅格耐火保温砖,包括耐火材料本体I和被耐火材料本体包围的空腔2,并且所述的空腔I中还具有垂直于所述空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蓄热壁3,并且所述的蓄热壁3将所述的空腔分割成6个蓄热腔室4。所述栅格耐火保温砖的横截面的外形为长方形;并且所述蓄热腔室的横截面的外形为长方形。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解释为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所做出的等同的变形和改变的实施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栅格耐火保温砖,包括耐火材料本体和被耐火材料本体包围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中还具有蓄热壁,所述的蓄热壁将所述的空腔分割成至少2个蓄热腔室。
2.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格耐火保温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腔室至少为6个。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格耐火保温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腔室为6-10个。
4.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格耐火保温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耐火保温砖的横截面的外形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
5.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格耐火保温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腔室的横截面的外形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
6.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格耐火保温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耐火保温砖的横截面的外形与蓄热腔室的横截面的外形相同。
7.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格耐火保温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壁为5-9个。
8.权利要求I所述的栅格耐火保温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壁垂直于所述空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栅格耐火保温砖,包括耐火材料本体和被耐火材料本体包围的空腔,并且所述的空腔中还具有蓄热壁,所述的蓄热壁将所述的空腔分割成至少2个蓄热腔室。本实用新型的栅格耐火保温砖具有优异的刚性和强度,同时材料的保温隔热效果好,适于作为耐火保温材料使用。
文档编号C01B31/08GK202687972SQ20122025825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樊松池 申请人:郑州东方均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