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竹筋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70919阅读:10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改性竹筋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钢筋混凝土因其优异的性能被普遍使用。但是钢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并且钢筋混凝土自身重量较大,为承载其自身载荷又要加大混凝土构件在建筑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因为自身载荷大导致运输时也会耗费大量资源。我国的竹子资源丰富,并且竹子具有弹性大、耐拉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等等的优势,用竹子制成的竹筋具有质量轻、抗拉强度大,收缩率小的优点,有望取代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

由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知道,竹筋和混凝土具有不同的性质,竹筋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竹筋和混凝土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受力特点,共同承受外力。但是竹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需要进行科学的防腐、防虫处理,才能保证竹筋混凝土具有良好性能,而且目前竹筋和混凝土的黏结度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竹筋混凝土要想在建筑行业代替钢筋混凝土被普遍使用,还需要在制备方法上不断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性竹筋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该制备方法制备的改性竹筋混凝土具有黏结牢固、抗拉强度大、防腐、防火、受力均衡的优良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竹筋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竹筋的制备:将竹子经过分割制成竹筋,经过炭化处理后干燥,在环氧树脂胶粘剂中浸泡2-3h,竹筋浸泡之后未完全干燥时粘结碳纤维和无机颗粒;

(2)竹筋混凝土的制备:将上述处理好的竹筋放入模具中合适位置,浇灌合适比例的水泥、细沙、石子、水即可制备改性竹筋混凝土。

上述改性竹筋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改性竹筋的制备中所述碳纤维的量以覆盖所述竹筋外表面的五分之一为准。所述碳纤维的加入可以显著增大所述改性竹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使得所述改性竹筋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均匀。

上述改性竹筋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无机颗粒为细沙或石子的一种或两种,且所述无机颗粒的尺寸不大于100目。所述无机颗粒的加入可以使得所述改性竹筋混凝土中竹筋和混凝土黏结牢固。

上述改性竹筋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改性竹筋混凝土的制备中配筋率为2.5-3.5%。当所述配筋率过小时,其破坏特性类似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少筋梁破坏;当所述配筋率过大时,其破坏特性类似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超筋梁破坏。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环氧树脂胶粘剂中处理过的竹筋具有防火、防腐的特点;碳纤维均匀覆盖在竹筋周围,增加了竹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并且将竹筋混凝土所受的外力均匀分散开来;竹筋上粘结无机颗粒可以使得竹筋和混凝土黏结牢固,成为一个整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1)改性竹筋的制备:将竹子经过分割制成竹筋,经过炭化处理后干燥,在环氧树脂胶粘剂中浸泡2h,竹筋浸泡之后未完全干燥时粘结碳纤维,碳纤维的量以覆盖所述竹筋外表面的五分之一为准;同时粘结尺寸不大于100目的细沙;

(2)竹筋混凝土的制备:将上述处理好的竹筋放入模具中合适位置,保持配筋率为3.5%,浇灌合适比例的水泥、细沙、石子、水即可制备改性竹筋混凝土。

实施例2

(1)改性竹筋的制备:将竹子经过分割制成竹筋,经过炭化处理后干燥,在环氧树脂胶粘剂中浸泡3h,竹筋浸泡之后未完全干燥时粘结碳纤维,碳纤维的量以覆盖所述竹筋外表面的五分之一为准;同时粘结尺寸不大于100目的细沙;

(2)竹筋混凝土的制备:将上述处理好的竹筋放入模具中合适位置,保持配筋率为2.5%,浇灌合适比例的水泥、细沙、石子、水即可制备改性竹筋混凝土。

实施例3

(1)改性竹筋的制备:将竹子经过分割制成竹筋,经过炭化处理后干燥,在环氧树脂胶粘剂中浸泡2.5h,竹筋浸泡之后未完全干燥时粘结碳纤维,碳纤维的量以覆盖所述竹筋外表面的五分之一为准;同时粘结尺寸不大于100目的细沙;

(2)竹筋混凝土的制备:将上述处理好的竹筋放入模具中合适位置,保持配筋率为3.0%,浇灌合适比例的水泥、细沙、石子、水即可制备改性竹筋混凝土。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在环氧树脂胶粘剂中处理过的竹筋具有防火、防腐的特点;(2)碳纤维均匀覆盖在竹筋周围,增加了竹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并且将竹筋混凝土所受的外力均匀分散开来;(3)竹筋上粘结无机颗粒可以使得竹筋和混凝土黏结牢固,成为一个整体。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