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70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化玻璃处理工艺中的设备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



背景技术:

在钢化玻璃的处理工艺中,将玻璃加热至软化,再进行吹冷风冷却,冷却的效果是影响钢化玻璃的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冷却的最理想状态是让待处理的玻璃的各个部位能够同时均匀地进行冷却,但实际生产中很难做到。在现有的钢化玻璃冷却设备中,多个风栅条并排连接设置在由输送辊构成的输送通道的上下两侧形成风栅,待冷却钢化玻璃在输送通道上匀速平移经过风栅,风栅对待冷却钢化玻璃喷出冷风进行冷却处理。现有的风栅条中,其底部中间设有一个竖直的中间出风口,在中间出风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倾斜的倾斜出风口,这种结构的风栅条能让喷出的冷风更加分散,获得更大的作用范围,尽可能地让待冷却钢化玻璃均匀冷却,但是该风栅条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上述现有的风栅条两侧设有向外倾斜的出风口,沿着玻璃的输送方向,当待冷却钢化玻璃平移到风栅条后方时,第一个倾斜出风口所喷出的冷风就会对在输送通道上的待冷却钢化玻璃的前端产生作用,开始冷却,而此时待冷却钢化玻璃的后端仍未到达有冷风作用的位置,还没开始冷却,所述玻璃的前后端存在开始冷却时间差;待冷却钢化玻璃在输送通道上继续向前平移,所述玻璃的前端经过中间出风口喷出的冷风冷却后继续移动到达第二个倾斜出风口的作用位置,第二个倾斜出风口喷出的冷风加快了玻璃前端的冷却速度,使得玻璃前端先完成冷却,导致与所述玻璃后端存在完成冷却时间差,这一过程导致钢化玻璃的前后端完成冷却的时间不一致,玻璃前端先冷却固化成型,而玻璃后端后冷却固化成型,这容易造成玻璃变形,尤其对厚度小于1mm的薄型镜面钢化玻璃的影响甚大,增加产品的废品率。

2、当待冷却钢化玻璃接近风栅条的第一个倾斜出风口时,该倾斜出风口所喷出的冷风吹向于待冷却钢化玻璃的前端的正面,这样的冷却效果最好,加快了前端的冷却速度;而当待冷却钢化玻璃的后端接近第一个倾斜出风口的时候,该倾斜出风口所喷出的冷风吹向于待冷却钢化玻璃后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冷却效果不佳;从而导致玻璃前端和后端的冷却完成时间差进一步扩大。另外,已经经过第一个倾斜出风口和中间出风口所喷的冷风进行冷却的玻璃前端已经基本完成冷却处理,此时第二个倾斜出风口所喷出的冷风再继续吹向所述玻璃前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加快了所述玻璃前端完成冷却的速度,即使第二个倾斜出风口所喷出的冷风吹向于待冷却钢化玻璃的后端正面,但此时已经与所述玻璃的前端形成了较大的完成冷却的时间差,导致钢化玻璃整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该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能够大大缩短待冷却钢化玻璃前后两端完成冷却处理的时间差,使得钢化玻璃的各个部位均匀冷却,从而避免了在冷却过程中出现变形问题,尤其是对于厚度小于1mm的薄型镜面钢化玻璃的效果更加显著。另外,所述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比现有技术的风栅条所喷的冷风强度高,加快了钢化玻璃的冷却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实现的钢化玻璃冷却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包括外壳,外壳的内腔构成冷却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与冷却风通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后侧为密闭结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设有与冷却风通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即在输送通道上的待冷却钢化玻璃平移时先经过第一出风口,再经过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待冷却钢化玻璃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

上述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工作原理是:

当待冷却钢化玻璃开始进入所述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作用范围后,所述玻璃前端先到达第一出风口作用位置,第一出风口所喷出的冷风垂直吹向所述玻璃前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玻璃前端到达第二出风口作用位置时,倾斜吹出的冷风同样吹向所述玻璃前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着,在待冷却钢化玻璃继续平移过程中,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喷出的冷风都吹向所述玻璃中间段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冷却;直至所述玻璃后端到达第二出风口作用位置时,倾斜吹出的冷风吹向所述玻璃后端的正面,加速玻璃后端的冷却,最终完成冷却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截面中心线与第二出风口的截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20°-25°。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截面中心线与第二出风口的截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第二出风口对待冷却钢化玻璃的后端的冷却效果变差,过小,第二出风口对待冷却钢化玻璃的前端的冷却效果加强,采用上述优选的角度,则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效果,让玻璃的前端、后端冷却效果接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为多个,且沿着玻璃输送方向的垂直方向等距排列;所述第二出风口也为多个,且沿着玻璃输送方向的垂直方向等距排列;且在沿着玻璃输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间排列。采用该结构的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进行冷却处理,有利于喷出的冷风更加均匀地作用在待冷却钢化玻璃在宽度范围内的表面上,保证了冷却效果,提高了冷却速度。

一种应用上述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实现的钢化玻璃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待冷却的钢化玻璃在输送通道上向前输送,当待冷却钢化玻璃开始进入所述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作用范围后,所述玻璃前端先到达第一出风口作用位置,第一出风口所喷出的冷风垂直吹向所述玻璃前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玻璃前端到达第二出风口作用位置时,倾斜吹出的冷风同样吹向所述玻璃前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2)接着,在待冷却钢化玻璃继续平移过程中,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喷出的冷风都吹向所述玻璃中间段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冷却;

(3)直至所述玻璃后端到达第二出风口作用位置时,倾斜吹出的冷风吹向所述玻璃后端的正面,加速玻璃后端的冷却,最终完成冷却处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中,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进入风冷风栅条前对待冷却钢化玻璃作用的倾斜出风口(即减少了位于第一出风口后侧的倾斜出风口),一方面,延迟了待冷却钢化玻璃前端开始冷却的时间,使得玻璃的总体冷却时间缩小,从而使得因玻璃不同部位开始冷却的时间不同而让玻璃产生变形的影响大大减小;另一方面,取消了对玻璃前端正面进行直接作用的冷风,并保留了对玻璃后端正面直接进行作用的冷风(由第二出风口吹出),这使得玻璃的后端在整个冷却过程中比前端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这又弥补了玻璃后端因开始冷却时间滞后而带来的不足,从而在总整体的冷却效果上让玻璃的前端、后端以及其他部位接近一致,能够有效防止玻璃变形,降低废品率,尤其对于厚度小于1mm的薄型镜面钢化玻璃的效果更为显著。

2、由于减少了进入风冷风栅条前对待冷却钢化玻璃作用的倾斜出风口,在原有风量不变的情况下,一方面,减少了冷风的流失量,提高冷风利用率和冷却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的风量分配到了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使得第二出风口的风量和强度增加,从而在冷却效果上更有利于玻璃后端的冷却,进一步让玻璃前端和后端的冷却效果趋于一致,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图3为现有技术的风冷风栅条进行冷却处理时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所述待冷却钢化玻璃前端经过现有风冷风栅条的示意图,图2为所述待冷却钢化玻璃中间段经过现有风冷风栅条的示意图,图3为所述待冷却钢化玻璃后端经过现有风冷风栅条的示意图。

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为主视图(全剖图),图5为俯视图。

图6-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对钢化玻璃进行冷却处理时的示意图,其中,图6为所述待冷却钢化玻璃前端经过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示意图,图7为所述待冷却钢化玻璃中间段经过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示意图,图8为所述待冷却钢化玻璃后端经过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见图4-图5,本实施方式的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腔构成冷却风通道2。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冷却风通道2连通的第一出风口3,所述第一出风口3的后侧为密闭结构,所述第一出风口3的前侧设有与冷却风通道2连通的第二出风口4,即在输送通道上的待冷却钢化玻璃平移时先经过第一出风口3,再经过第二出风口4;所述第一出风口3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4朝待冷却钢化玻璃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

参见图4-图5,所述第一出风口3的截面中心线与第二出风口4的截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22°。所述第一出风口3的截面中心线与第二出风口4的截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第二出风口4对待冷却钢化玻璃的后端的冷却效果变差,过小,第二出风口4对待冷却钢化玻璃的前端的冷却效果加强,不利于缩小待冷却钢化玻璃的前端和后端的冷却效果差异,采用上述角度,则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效果,让玻璃的前端、后端冷却效果接近一致。

参见图4-图5,所述第一出风口3为多个,且沿着玻璃输送方向的垂直方向等距排列;所述第二出风口4也为多个,且沿着玻璃输送方向的垂直方向等距排列;且在沿着玻璃输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出风口3相间排列。采用该结构的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进行冷却处理,有利于喷出的冷风更加均匀地作用在待冷却钢化玻璃在宽度范围内的表面上,保证了冷却效果,提高了冷却速度。

参见图6-图8,本实施方式的应用上述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实现的钢化玻璃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待冷却的钢化玻璃在输送通道上向前输送,当待冷却钢化玻璃开始进入所述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作用范围后,所述玻璃前端5先到达第一出风口3作用位置,第一出风口3所喷出的冷风垂直吹向所述玻璃前端5的上表面5-1和下表面5-2,所述玻璃前端5到达第二出风口4作用位置时,倾斜吹出的冷风同样吹向所述玻璃前端5的上表面5-1和下表面5-2;

(2)接着,在待冷却钢化玻璃继续平移过程中,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所喷出的冷风都吹向所述玻璃中间段7的上表面7-1和下表面7-2进行冷却;

(3)直至所述玻璃后端6到达第二出风口4作用位置时,倾斜吹出的冷风吹向所述玻璃后端6的正面6-3,加速玻璃后端6的冷却,最终完成冷却处理。

参见图6-图8,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工作原理是:

当待冷却钢化玻璃开始进入所述改进型钢化玻璃风冷风栅条的作用范围后,所述玻璃前端5先到达第一出风口3作用位置,第一出风口3所喷出的冷风垂直吹向所述玻璃前端5的上表面5-1和下表面5-2(参见图6),所述玻璃前端5到达第二出风口4作用位置时,倾斜吹出的冷风同样吹向所述玻璃前端5的上表面5-1和下表面5-2(参见图6);接着,在待冷却钢化玻璃继续平移过程中,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所喷出的冷风都吹向所述玻璃中间段7的上表面7-1和下表面7-2进行冷却(参见图7);直至所述玻璃后端6到达第二出风口4作用位置时,倾斜吹出的冷风吹向所述玻璃后端6的正面6-3(参见图8),加速玻璃后端6的冷却,最终完成冷却处理。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