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70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一种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属于玻璃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退火炉是玻璃生产工艺中常见的设备,用于将成品的玻璃制品进行退火降温,有效消除玻璃制品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应力现象,因此在玻璃制品的退火工艺中,对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在现有技术中,燃气退火炉的工作过程由人工操作仪表进行控制,因此对于温度的控制存在有如下弊端:(1)控制过程较为复杂,操作人员存在有不按照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的可能性,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2)由人工进行控制时,无法对燃气退火炉的工作状态进行及时了解,一旦其中某处发生异常,有可能对装置本身以及正在退火的产品造成损坏,大大影响率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设置控制系统以及由控制系统控制的加热段和冷却段,实现了玻璃制品在退火过程中退火温度精确控制的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包括退火段以及设置在退火段末端的输出端,玻璃制品在网带的带动下依次经过退火段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退火段包括加热段和冷却段,在加热段中设置有加热组件和加热段热风循环组件,在冷却段中设置有冷却段散热组件,还设置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加热段中的加热组件和加热段热风循环组件以及冷却段中的冷却段散热组件相连,在加热段和冷却段中分别设置有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测温组件。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段包括独立且依次连接的三个区段:第一加热段~第三加热段,在其中第一加热段中沿玻璃制品的传送方向设置有两组所述的加热组件和加热段热风循环组件,在第二电加热段以及第三电加热段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的加热组件和加热段热风循环组件。

优选的,所述的冷却段包括独立且依次连接的五个区段:第一冷却段~第五冷却段,在第一冷却段~第五冷却段中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的冷却段散热组件。

优选的,在所述的加热段中设置有所述的玻璃制品通过的通道,通道的四周由加热段保温层包围形成且网带贯穿该通道,在网带的正上方设置有加热段风道,加热段风道与设置在加热段顶部的加热段风机相对应,加热段风道和加热段风机组成所述的加热段热风循环组件,在加热段风道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为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电加热器。

优选的,在所述的冷却段中设置有所述的玻璃制品通过的通道,通道的四周由冷却段保温层包围形成且网带贯穿该通道,在网带的正上方设置有冷却段风道,冷却段风道与设置在冷却段顶部的冷却段风机相对应,冷却段风道和冷却段风机组成所述的冷却段散热组件。

优选的,在所述的冷却段的每一个区段的顶部还设置有可开合的通风挡板,通风挡板的开度由伺服电机进行控制,伺服电机由控制系统实现控制。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由PLC实现的控制器、调功器以及所述的测温组件,测温组件为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加热段以及冷却段的每一个区段中,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控制器不同的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输出端口分别与不同调功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调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加热段中相应的加热组件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网带电机变频器,控制器通过网带电机变频器驱动网带电机,网带电机带动所述的网带。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括人机界面和声光报警电路,人机界面与控制器双向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声光报警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中,通过设置控制系统以及由控制系统控制的加热段和冷却段,在加热段中,通过控制系统对加热组件和加热段热风循环组件进行控制,在冷却段中,通过控制系统对冷却段散热组件进行控制,并通过设置测温组件,实现了玻璃制品在退火过程中退火温度的精确控制,保证了可靠地退火效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人工进行控制时控制过程复杂且易出错的弊端。

2、通过在冷却段中设置可开合的通风挡板,并且通过控制器控制的伺服电机驱动通风挡板的开合,在冷却段中配合冷却段风机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3、通过设置人机界面以及声光报警电路,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参数的设置并及时了解退火炉的异常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俯视图。

图2为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方向剖视图。

图5为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

其中:1、加热段 2、加热段风机 3、冷却段 4、冷却段风机 5、输出段 6、加热段保温层 7、加热段风道 8、网带 9、电加热器 10、冷却段保温层 11、冷却段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包括退火段以及位于退火段末端的输出段5,玻璃制品从退火段的入口进入,在输送带的带动下经过退火段完成退火之后输出由输出段5进行末端输送,退火段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段1和冷却段3,还设置有对加热段1、冷却段3以及输出段5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

加热段1包括独立且依次连接的三个区段:第一加热段~第三加热段。在其中第一加热段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加热段风机2,用于对第一加热段内进行热风循环,在第二电加热段以及第三电加热段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加热段风机2。

冷却段3包括独立且依次连接的五个区段:第一冷却段~第五冷却段,在第一冷却段~第五冷却段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组冷却段风机4。输出段5位于第五冷却段的末端,在网带托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输送玻璃制品的网带,网带由设置在输出段5尾部的网带电机实现带动。

如图3所示,在加热段1的内部设置有自左向右贯通的传输通道,用于实现玻璃制品通过,通道的四周由加热段保温层6包围形成,在加热段1内部的传输通道的下方设置有连通入口和出口的网带8,在网带8的正上方设置有加热段风道7,加热段风道7与上述的加热段风机2配合,实现对从加热段1中输送的玻璃制品进行热风循环。在加热段风道7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组电加热器9,用于对加热段1中进行加热。加热段风机2以及电加热器9同时由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保证加热段1中保持工艺所需要的温度。在第一加热段中设置有两组电加热器9,在第二电加热段以及第三电加热段上分别设置有一组电加热器9。

如图4所示,在冷却段3的内部同样设置有自左向右贯通的传输通道,用于实现玻璃制品通过,通道的四周由冷却段保温层10包围形成,在上述加热段1中穿过的网带8同样沿玻璃瓶的输送方向自左向右穿过冷却段3。在冷却段3中的网带8的正上方设置有冷却段风道11,冷却段风道11与上述的冷却段风机4配合,实现对从冷却段3中输送的玻璃制品进行热风循环。在冷却段3的顶部还设置有可开合的通风挡板,通风挡板的开度由相应的伺服电机实现控制,伺服电机以及冷却段风机4同时由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保证冷却段3中保持工艺所需要的温度。

如图5所示,本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的控制系统,包括由PLC实现的控制器、温度传感器、人机界面、调功器、网带电机变频器,人机界面与控制器双向连接,用于操作人员进行参数设置以及对本玻璃制品电加热退火炉的工作状态进行显示。温度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分别设置在加热段1以及冷却段3的每一个区段中,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口分别通过相应的模拟量输入模块连接到控制器不同的输入端口上。控制器的输出端口通过相应的模拟量输出模块连接到不同调功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调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加热段1中相应的电加热器9相连,用于控制电加热器9的工作状态。

控制器同时与网带电机变频器相连,并通过网带电机变频器驱动上述相应的网带电机工作,网带电机带动的网带8即为上述的贯穿退火段和输出段5的输送带。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还与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工作实现对相应通风挡板开合的控制。在控制系统中还设置有由控制器控制的声光报警电路,控制器通过对声光报警电路的控制实现对对不同异常状态的报警。控制器同时控制散热风机的工作状态,散热风机包括上述的加热段风机2和冷却段风机4。

具体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玻璃制品由加热段1的入口进入,在网带8的带动下依次经过加热段1、冷却段3以及输出段5,在玻璃制品经过加热段1时,设置在加热段1中的温度传感器对相应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送入控制器中,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加热器9以及加热段风机2的工作状态,使加热段1中保持工艺要求的退火温度。在玻璃制品经过冷却段3时,设置在冷却段3中的温度传感器对相应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送入控制器中,控制器通过控制伺服电机以及冷却段风机4的工作状态,使冷却段3中保持工艺要求的退火温度。玻璃制品在经过加热段1和冷却段3的退火之后,在输出段5处进行输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