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釉料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289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釉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釉料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卫生陶瓷行业非常注重采用先进的釉料技术,国内已经出现一大批专业性很强的陶瓷釉料和陶瓷熔块、色料公司。卫生陶瓷产品中所用的釉料越来越丰富多样,目前多数陶企使用的釉料产品,多是由传统工艺制得,工序繁冗,工作人员体力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极不适合现代化生产。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很有必要建立现代化的连续生产线,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釉料生产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釉料生产系统,包括破碎机和PLC控制器,破碎机的出口通过传送带连接第一球磨机的入口,第一球磨机的出口连接第二球磨机的入口,第二球磨机的出口连接有储料箱,储料箱的下方设有出料管,出料管的下方设有称量斗,称量斗通过提升机连接搅拌箱,搅拌箱的出口依次连接第一振动筛、第二振动筛、除铁机和成品罐;所述搅拌箱内设有穿过搅拌箱上壁的搅拌器,搅拌箱上端设有通过皮带与搅拌器连接的电机,搅拌箱上连接进水管道,进水管道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设有电磁阀和流量计;所述称量斗、电机、电磁阀和流量计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振动筛的出口位于第二振动筛的入口上方。

优选的,所述流量计为电磁流量计。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搅拌,提高搅拌效率,所述搅拌器包括穿过搅拌箱上壁的搅拌轴,搅拌轴的轴向设有层状分布的叶片,最上层和最下层的叶片形成伞状结构,中间层的叶片为s型;最上层的叶片伞口朝下,最下层的叶片伞口朝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两次球磨,两次过筛,保证了釉料的质量,在加料的同时,控制水量和搅拌速度,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提升了自动化程度;使釉料粉末的生产由传统的间歇式生产转变为现代化的生产线连续式生产。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用工数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节约了生产用地,实现了卫生陶瓷釉料粉末的连续生产,对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同行业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陶瓷釉料生产系统,包括破碎机1和PLC控制器2,破碎机1的出口通过传送带20连接第一球磨机3的入口,第一球磨机3的出口连接第二球磨机4的入口,第二球磨机4的出口连接有储料箱5,储料箱5的下方设有出料管6,出料管6的下方设有称量斗7,称量斗7通过提升机8连接搅拌箱9,搅拌箱9的出口依次连接第一振动筛10、第二振动筛11、除铁机12和成品罐13;所述搅拌箱9内设有穿过搅拌箱9上壁的搅拌器,搅拌箱上端设有通过皮带与搅拌器连接的电机14,搅拌箱9上连接进水管道15,进水管道15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设有电磁阀16和流量计17;所述称量斗7、电机14、电磁阀16和流量计17均与PLC控制器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振动筛11的出口位于第二振动筛12的入口上方。

所述流量17计为电磁流量计。所述搅拌器包括穿过搅拌箱上壁的搅拌轴18,搅拌轴18的轴向设有层状分布的叶片19,最上层和最下层的叶片形成伞状结构,中间层的叶片为s型;最上层的叶片伞口朝下,最下层的叶片伞口朝上。

工作时,将各原料按比例加入破碎机1中,粉碎后通过传送带20进入第一球磨机3进行一次球磨,一次完成后进入第二球磨机4进行二次球磨,球磨之后的粉末进入储料箱5储存,粉末通过出料管6进入称量斗7称量后,通过提升机8进入搅拌箱9搅拌;在称量斗7称量的同时,称量斗7把信号通过导线传输给PLC控制器2,PLC控制器2根据称量的重量信号通过导线控制电磁阀16打开,同时通过导线控制电机14的转速,电机14通过皮带带动搅拌轴18,叶片19跟随搅拌轴转动,对料浆进行搅拌;水通过流量计进入搅拌箱,根据设定的逻辑,当水量与称量重量成比例时,流量计17通过导线发送信号给PLC控制器2,PLC通过导线控制电磁阀关闭,同时调整电机的转速;搅拌完成后,浆料依次通过第一振动筛11和第二振动筛12筛选,除铁机13除铁后进入成品罐13备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