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用表面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03835发布日期:2019-06-25 23:08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用表面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安全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用表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玻璃是一类经剧烈振动或撞击不破碎,即使破碎也不易伤人的玻璃。用于汽车、飞机和特种建筑物的门窗等。建筑物使用安全玻璃,可以抵御子弹或每小时100千米的飓风中所夹杂碎石的攻击,这对主体玻璃结构的现代建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常见的安全玻璃种类有贴膜玻璃、钢化玻璃等。

在安全玻璃生产时,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提高其清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其防护性能,但是现有的安全玻璃表面处理方式过于复杂,而且对安全玻璃表面无法实施保护措施,容易造成安全玻璃表面不耐脏,不耐油污,容易滋生有机污物,而且时间长了其表面的光泽性较差,导致美观性降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用表面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用表面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用表面处理方法,其表面处理方法为以下步骤:

s1、初次预处理:将待处理的安全玻璃的表面进行预处理,先用有机溶剂对玻璃表面进行雾化,利用5~15mpa的压力均匀的喷雾到玻璃表面上,然后将安全玻璃放置在黑色的背景前,观察喷雾后的玻璃清洁度;

s2、二次预处理:在s1结束后,利用过滤后的纯净水对初次清洁后的玻璃表面进行二次喷雾,喷雾时的压力均匀,直至安全玻璃的表面清洁度达到要求;

s3、加热处理:对清洗后的安全玻璃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条件为100~400℃,时间为5min;

s4、镀膜处理:对s3处理后的安全玻璃进行镀膜,采用电子枪将防油污膜的原料化合物进行蒸发后,在离子源的作用下原料化合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于玻璃的表面,形成防油污膜层;

s5、烘烤处理:在s4镀膜完成后,将镀膜后的安全玻璃放入烘箱烘烤15min,温度控制在60~100℃,冷却后,即可在玻璃表面覆有防油污膜层;

s6、涂镀处理:在s5结束后,在防油污膜层的表面涂镀一层保护膜层,膜层厚度控制在5~8μm,镀膜完成后,放入加热箱进行加热处理,温度控制在50~90℃,冷却后,即可在安全玻璃表面覆有保护膜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中的清洁度观察条件为:当玻璃表面已经清洗清洁时,玻璃的表面会呈现出黑色哈痕,当玻璃的表面清洁度不够时,玻璃表面会出现灰色哈痕。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中有机溶剂为乙醇、丙酮、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异丙酮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中的二次预处理条件为:根据玻璃表面清洁度判断是否符合标准,不符合则重复上述清洗步骤,直至清洁度符合标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4中的防油污膜层的原料化合物包括以下重量比组分的混合物:氟化镁40~70%、氧化锆20~40%、纳米杂化氟硅树脂10~20%,且耐油污膜的膜层厚度为2~5μ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6中的保护膜层为一种透明的tio2光催化剂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用表面处理方法,在实际使用时,采用双重处理方式对安全玻璃表面进行预处理,使其表面清洁度高、光泽性好,并且在玻璃表面镀有防油污层,可以使安全玻璃表面具有高强度的防油污性,使其防油污性可达99%,同时在安全玻璃表面涂镀有透明的tio2光催化剂保护膜层,可以使安全玻璃在遇到太阳光或者紫外线灯光照射后,发生光学反应,反应产生的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进而可以消除玻璃表面的细菌或病毒,同时也能氧化掉玻璃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使其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自动挥发掉,从而进一步确保安全玻璃表面的清洁性和光泽性,而且本发明设计的安全玻璃表面处理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而且处理效果好,清洁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用表面处理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用表面处理方法中对比试验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

实施例1

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用表面处理方法,其表面处理方法为以下步骤:

s1、初次预处理:将待处理的安全玻璃的表面进行预处理,先用有机溶剂对玻璃表面进行雾化,利用5~15mpa的压力均匀的喷雾到玻璃表面上,然后将安全玻璃放置在黑色的背景前,观察喷雾后的玻璃清洁度;

s2、二次预处理:在s1结束后,利用过滤后的纯净水对初次清洁后的玻璃表面进行二次喷雾,喷雾时的压力均匀,直至安全玻璃的表面清洁度达到要求;

s3、加热处理:对清洗后的安全玻璃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条件为100~400℃,时间为5min;

s4、镀膜处理:对s3处理后的安全玻璃进行镀膜,采用电子枪将防油污膜的原料化合物进行蒸发后,在离子源的作用下原料化合物以纳米级分子形式沉积于玻璃的表面,形成防油污膜层;

s5、烘烤处理:在s4镀膜完成后,将镀膜后的安全玻璃放入烘箱烘烤15min,温度控制在60~100℃,冷却后,即可在玻璃表面覆有防油污膜层;

s6、涂镀处理:在s5结束后,在防油污膜层的表面涂镀一层保护膜层,膜层厚度控制在5~8μm,镀膜完成后,放入加热箱进行加热处理,温度控制在50~90℃,冷却后,即可在安全玻璃表面覆有保护膜层。

进一步的,s1中的清洁度观察条件为:当玻璃表面已经清洗清洁时,玻璃的表面会呈现出黑色哈痕,当玻璃的表面清洁度不够时,玻璃表面会出现灰色哈痕。

进一步的,s1中有机溶剂为乙醇、丙酮、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异丙酮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s2中的二次预处理条件为:根据玻璃表面清洁度判断是否符合标准,不符合则重复上述清洗步骤,直至清洁度符合标准。

再进一步的,s4中的防油污膜层的原料化合物包括以下重量比组分的混合物:氟化镁40%、氧化锆40%、纳米杂化氟硅树脂20%,且耐油污膜的膜层厚度为2~5μm。

再进一步的,s6中的保护膜层为一种透明的tio2光催化剂涂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s4中的防油污膜层的原料化合物包括以下重量比组分的混合物:氟化镁70%、氧化锆20%、纳米杂化氟硅树脂10%,且耐油污膜的膜层厚度为2~5μ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s4中的防油污膜层的原料化合物包括以下重量比组分的混合物:氟化镁55%、氧化锆30%、纳米杂化氟硅树脂15%,且耐油污膜的膜层厚度为2~5μm。

对比实施例1

选用普通安全玻璃生产工艺中表面处理后的安全玻璃。

将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分别与对比实施例1进行对比,并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对比实施例1表面处理后安全玻璃进行对比,检测其表面的清洁度和防油污性,其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用表面处理方法,采用双重处理方式对安全玻璃表面进行预处理,使其表面清洁度高,并且镀有防油污层可以使安全玻璃表面具有高强度的防油污性,同时在安全玻璃表面涂镀有一层保护膜层,该保护膜层是一种透明的tio2光催化剂涂层,可以在遇到太阳光或者紫外线灯光照射后,发生光学反应,反应产生的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进而可以消除玻璃表面的细菌或病毒,同时也能氧化掉玻璃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使其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自动挥发掉,从而进一步确保安全玻璃表面的清洁性和光泽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