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氮肥增效剂及含有该有机氮肥增效剂的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7939发布日期:2019-07-24 10:2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氮肥增效剂及含有该有机氮肥增效剂的肥料。



背景技术:

氮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影响作物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的氮肥施用量占世界氮肥施用量的30%以上,2017年我国氮肥表观消费量达3276万t(折纯),居世界首位。长期以来,施用氮肥在增加产量效益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利用率低、损失率高和造成环境污染。

2017年中国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为37.8%,与欧洲国家的65%左右相比仍有差距。氮肥的肥效期短,很难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需肥特性,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施用过量氮肥,超过作物需求,导致氮肥利用率低。氮肥施用中还存在尿素水解和铵态氮肥中氨的挥发、尿素和硝态氮肥的直接淋失以及水田中反硝化作用所引起的气态氮损失。氮素的损失途径主要为:挥发、淋溶和反硝化。尿素施入土壤后除少部分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外,大部分是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碳酸铵再供作物吸收,碳酸铵不稳定,易分解成碳酸氢铵,碳酸铵和碳酸氢铵以及其他铵态氮肥中的铵态氮都易分解成氨气而引起氨的挥发。土壤中的铵态氮还能经过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态氮,与其他硝态氮肥中的硝态氮一样容易直接淋溶,尿素施入土壤若被大水漫灌也会淋溶。此外,土壤中的硝态氮还能通过反硝化细菌作用,经过反硝化过程转化为氮氧化物挥发,导致氮肥损失率高,进一步降低了氮肥利用率。氮素利用率的低下和损失率的提高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引起部分地区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加大,破坏臭氧层,造成温室效应。

目前,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传统氮肥中加入氮肥增效剂。但现有的氮肥增效剂主要为化学试剂,存在着价格昂贵、毒性和污染问题,如氢醌不仅较贵而且有毒,人食用5g即可致死;硝基吡啶施用量仅为10mg/kg时,就会因为致毒作用导致豆类植株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植株干物质累积量下降约50%;此外还有一些氮肥增效剂有残留,会污染土壤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氮肥增效剂及含有该有机氮肥增效剂的肥料,通过多种植物源物质与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竹醋液复配,制备成的有机氮肥增效剂与传统氮肥配合施用,能解决氮肥利用率低、损失率高且现有的氮肥增效剂不够绿色、安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氮肥增效剂,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辣木籽粉1-5份、银杏叶粉1-5份、蓝艾菊粉1-5份、金盏花粉1-5份、香蜂草粉1-5份、紫草粉1-5份、松针粉1-5份、荷叶粉1-5份、玉兰叶粉1-5份、夏枯草粉1-5份、壳聚糖10-20份、黄腐酸10-20份、复合微量元素5-10份、植物生长调节剂5-10份和竹醋液100-200份;所述复合微量元素中包括质量浓度为5-15mg/L的氯化镧、5-15mg/L的亚硒酸钠、质量分数为0.1-0.3%的硼酸、0.05-0.2%的硫酸锰、0.01-0.1%的钼酸铵、0.05-0.3%的硫酸亚铁、0.01-0.5%的硫酸铜和0.01-0.05%的氯化锌;将所述辣木籽粉、银杏叶粉、蓝艾菊粉、金盏花粉、香蜂草粉、紫草粉、松针粉、荷叶粉、玉兰叶粉和夏枯草粉混合后加入竹醋液中浸泡,浸泡后经过超声处理再过滤浓缩,在浓缩液中加入所述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1)将所述重量份的辣木籽、银杏叶、蓝艾菊、金盏花、香蜂草、紫草、松针、荷叶、玉兰叶和夏枯草晒干后粉碎混合,得到混合植物粉末;

(2)将所述混合植物粉末加入所述竹醋液中,室温下浸泡24-48h,得到混合浸泡物;

(3)将混合浸泡物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35-45KHz,超声处理的功率为500-600W,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0-30min,处理完成后过滤浓缩,得到浓缩液;

(4)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植物粉末浸泡前过100-120目筛。

有机氮肥增效剂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溶于100-200倍的水中,采用高压喷淋法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溶液加入氮肥或复合肥中,喷淋压力为50-75MPa,喷淋时间为5-15min,喷淋温度为10-40℃。

一种含有有机氮肥增效剂的肥料,以纯氮使用量计,所述肥料中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含量为40-60g/kg,制备时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溶于100-200倍的水中,采用高压喷淋法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溶液加入氮肥或复合肥中,喷淋压力为50-75MPa,喷淋时间为5-15min,喷淋温度为10-40℃。

一种含有有机氮肥增效剂的肥料,以纯氮使用量计,所述肥料中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含量为80-100g/kg,制备时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直接加入氮肥或复合肥中混合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选择包括辣木籽、银杏叶、蓝艾菊、金盏花、香蜂草、紫草、松针、荷叶、玉兰叶和夏枯草在内的多种植物成分,以竹醋液作为浸泡液,经过粉碎、浸泡、超声处理和过滤浓缩步骤,获得了包含多种植物有效成分的浓缩液,其中的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氨基酸、皂甙、萜类化合物、氮杂环化合物、黄酮、酚醌类化合物等。其中的生物碱、氨基酸和酮类化合物可能通过与脲酶中心离子镍发生螯合作用进而抑制其催化作用;酚、醌类物质均能作用于脲酶蛋白中对酶促有重要作用的巯基形成醌-硫化物复合体;含有-NH2基团的化合物由于具有与尿素类似的分子结构,还可能通过与尿素竞争结合位点进而对尿素水解产生竞争性抑制。铵态氮的硝化过程中第一个步骤是NH4+转化为NO2-,此步骤亚硝化细菌起主要作用;第二个步骤是NO2-转化为NO3-,此步骤硝化细菌起主要作用。催化NH4+氧化作用的关键酶AMO是一种活性位点上含铜的酶,浸提液中的多种物质均能通过与铜发生螯合作用使其失活进而抑制其催化NH4+氧化的能力;萜类和氮杂环化合物可能作为AMO的底物对NH4+的氧化产生竞争型抑制;部分化合物还可能通过抑制亚硝化细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电子转移和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功能而影响硝化作用。植物有效成分中的含硫化合物还可能通过氧化过程释放亚砜对亚硝化细菌产生毒害作用进而影响硝化反应的进程。

(2)壳聚糖、黄腐酸和竹醋液可以改善土壤构造,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促使有益细菌如固氮菌、纤维分解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等的增加,提高土壤对氮素的保蓄能力,减少氮素的氨挥发损失和淋溶损失,两种成分具有一定的螯合和缓冲作用,能够吸附挥发出来的氨,然后平缓地释放,进而减少氮素损失和提高氮肥利用率。

(3)竹醋液、多种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具有促进植物健康生长的作用,加上多种植物有效成分和壳聚糖、黄腐酸,通过促进线粒体呼吸和各种酶的活动,能进一步提高作物生长量和产量,促进作物对氮素养分的吸收,从侧面也可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4)将混合植物粉末过筛并与竹醋液组成的混合浸泡物经过超声处理再过滤浓缩,能提高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率,进而提高有机氮肥增效剂的效果。本发明的有机氮肥增效剂在使用时可以采用高压喷淋法加入氮肥或复合肥中使用,该方法中有机氮肥增效剂与肥料混合更均匀,且用量较少。也可以在肥料施用时直接加入并混合均匀,该方法较简便但所需用量稍高。本发明的有机氮肥增效剂中的成分大多为天然物质,易分解、无残留,对环境无污染,属于环境友好材料,其有效组分多元化,同时原料来源广泛,为可再生资源,符合“低碳”概念,高效低毒,绿色环保,无残留无公害,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同时能减少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辣木籽、银杏叶、蓝艾菊、金盏花、香蜂草、紫草、松针、荷叶、玉兰叶和夏枯草为市售或自行采集,壳聚糖、黄腐酸、氯化镧、亚硒酸钠、硼酸、硫酸锰、钼酸铵、硫酸亚铁、硫酸铜、氯化锌、萘乙酸、吲哚丁酸钾和竹醋液均为市售。以辣椒作为试验作物,辣椒品种为兴蔬215,试验地土壤初始铵态氮含量为5.64mg/kg,硝态氮含量为12.06mg/kg,实施例中使用的氮肥为含氮量46%的尿素,使用量折合纯氮均为15kg。尿素、常规氮肥增效剂3,5-二甲基吡唑和苯基磷酰二胺均为市售。

实施例1

一种有机氮肥增效剂,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辣木籽粉1份、银杏叶粉3份、蓝艾菊粉4份、金盏花粉5份、香蜂草粉2份、紫草粉5份、松针粉2份、荷叶粉3份、玉兰叶粉1份、夏枯草粉4份、壳聚糖10份、黄腐酸20份、复合微量元素5份、植物生长调节剂10份和竹醋液100份;将所述辣木籽粉、银杏叶粉、蓝艾菊粉、金盏花粉、香蜂草粉、紫草粉、松针粉、荷叶粉、玉兰叶粉和夏枯草粉混合后加入竹醋液中浸泡,浸泡后经过超声处理再过滤浓缩,在浓缩液中加入所述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所述复合微量元素中包括质量浓度为5mg/L的氯化镧、15mg/L的亚硒酸钠、质量分数为0.1%的硼酸、0.2%的硫酸锰、0.01%的钼酸铵、0.05%的硫酸亚铁、0.01%的硫酸铜和0.01%的氯化锌。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萘乙酸。

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1)将所述重量份的辣木籽、银杏叶、蓝艾菊、金盏花、香蜂草、紫草、松针、荷叶、玉兰叶和夏枯草晒干后粉碎混合,过100目筛,得到混合植物粉末;

(2)将所述混合植物粉末加入所述竹醋液中,室温下浸泡24h,得到混合浸泡物;

(3)将混合浸泡物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35KHz,超声处理的功率为500W,超声处理的时间为30min,处理完成后过滤浓缩,得到浓缩液;

(4)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一种含有有机氮肥增效剂的肥料,以纯氮使用量计,所述肥料中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含量为40g/kg,制备时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溶于100倍的水中,采用高压喷淋法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溶液加入氮肥或复合肥中,喷淋压力为50MPa,喷淋时间为5min,喷淋温度为10℃。

实施例2

一种有机氮肥增效剂,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辣木籽粉3份、银杏叶粉2份、蓝艾菊粉5份、金盏花粉4份、香蜂草粉1份、紫草粉3份、松针粉5份、荷叶粉2份、玉兰叶粉4份、夏枯草粉1份、壳聚糖15份、黄腐酸15份、复合微量元素7份、植物生长调节剂7份和竹醋液150份;将所述辣木籽粉、银杏叶粉、蓝艾菊粉、金盏花粉、香蜂草粉、紫草粉、松针粉、荷叶粉、玉兰叶粉和夏枯草粉混合后加入竹醋液中浸泡,浸泡后经过超声处理再过滤浓缩,在浓缩液中加入所述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所述复合微量元素中包括质量浓度为10mg/L的氯化镧、10mg/L的亚硒酸钠、质量分数为0.2%的硼酸、0.1%的硫酸锰、0.05%的钼酸铵、0.1%的硫酸亚铁、0.1%的硫酸铜和0.03%的氯化锌。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吲哚丁酸钾。

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1)将所述重量份的辣木籽、银杏叶、蓝艾菊、金盏花、香蜂草、紫草、松针、荷叶、玉兰叶和夏枯草晒干后粉碎混合,过110目筛,得到混合植物粉末;

(2)将所述混合植物粉末加入所述竹醋液中,室温下浸泡36h,得到混合浸泡物;

(3)将混合浸泡物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40KHz,超声处理的功率为550W,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5min,处理完成后过滤浓缩,得到浓缩液;

(4)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一种含有有机氮肥增效剂的肥料,以纯氮使用量计,所述肥料中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含量为80g/kg,制备时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直接加入氮肥或复合肥中混合均匀。

实施例3

一种有机氮肥增效剂,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辣木籽粉5份、银杏叶粉1份、蓝艾菊粉3份、金盏花粉2份、香蜂草粉4份、紫草粉1份、松针粉4份、荷叶粉5份、玉兰叶粉2份、夏枯草粉3份、壳聚糖20份、黄腐酸10份、复合微量元素10份、植物生长调节剂5份和竹醋液200份;将所述辣木籽粉、银杏叶粉、蓝艾菊粉、金盏花粉、香蜂草粉、紫草粉、松针粉、荷叶粉、玉兰叶粉和夏枯草粉混合后加入竹醋液中浸泡,浸泡后经过超声处理再过滤浓缩,在浓缩液中加入所述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所述复合微量元素中包括质量浓度为15mg/L的氯化镧、5mg/L的亚硒酸钠、质量分数为0.3%的硼酸、0.05%的硫酸锰、0.1%的钼酸铵、0.15%的硫酸亚铁、0.3%的硫酸铜和0.05%的氯化锌。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钾。

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1)将所述重量份的辣木籽、银杏叶、蓝艾菊、金盏花、香蜂草、紫草、松针、荷叶、玉兰叶和夏枯草晒干后粉碎混合,过120目筛,得到混合植物粉末;

(2)将所述混合植物粉末加入所述竹醋液中,室温下浸泡48h,得到混合浸泡物;

(3)将混合浸泡物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45KHz,超声处理的功率为600W,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0min,处理完成后过滤浓缩,得到浓缩液;

(4)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一种含有有机氮肥增效剂的肥料,以纯氮使用量计,所述肥料中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含量为50g/kg,制备时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溶于150倍的水中,采用高压喷淋法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溶液加入氮肥或复合肥中,喷淋压力为60MPa,喷淋时间为10min,喷淋温度为20℃。

实施例4

一种有机氮肥增效剂,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辣木籽粉2份、银杏叶粉4份、蓝艾菊粉1份、金盏花粉3份、香蜂草粉5份、紫草粉4份、松针粉3份、荷叶粉1份、玉兰叶粉5份、夏枯草粉2份、壳聚糖15份、黄腐酸15份、复合微量元素7份、植物生长调节剂7份和竹醋液150份;将所述辣木籽粉、银杏叶粉、蓝艾菊粉、金盏花粉、香蜂草粉、紫草粉、松针粉、荷叶粉、玉兰叶粉和夏枯草粉混合后加入竹醋液中浸泡,浸泡后经过超声处理再过滤浓缩,在浓缩液中加入所述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所述复合微量元素中包括质量浓度为10mg/L的氯化镧、10mg/L的亚硒酸钠、质量分数为0.1%的硼酸、0.2%的硫酸锰、0.1%的钼酸铵、0.2%的硫酸亚铁、0.5%的硫酸铜和0.01%的氯化锌。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萘乙酸。

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1)将所述重量份的辣木籽、银杏叶、蓝艾菊、金盏花、香蜂草、紫草、松针、荷叶、玉兰叶和夏枯草晒干后粉碎混合,过110目筛,得到混合植物粉末;

(2)将所述混合植物粉末加入所述竹醋液中,室温下浸泡24h,得到混合浸泡物;

(3)将混合浸泡物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40KHz,超声处理的功率为500W,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5min,处理完成后过滤浓缩,得到浓缩液;

(4)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一种含有有机氮肥增效剂的肥料,以纯氮使用量计,所述肥料中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含量为90g/kg,制备时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直接加入氮肥或复合肥中混合均匀。

实施例5

一种有机氮肥增效剂,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辣木籽粉4份、银杏叶粉5份、蓝艾菊粉2份、金盏花粉1份、香蜂草粉3份、紫草粉2份、松针粉1份、荷叶粉4份、玉兰叶粉3份、夏枯草粉5份、壳聚糖10份、黄腐酸20份、复合微量元素5份、植物生长调节剂10份和竹醋液100份;将所述辣木籽粉、银杏叶粉、蓝艾菊粉、金盏花粉、香蜂草粉、紫草粉、松针粉、荷叶粉、玉兰叶粉和夏枯草粉混合后加入竹醋液中浸泡,浸泡后经过超声处理再过滤浓缩,在浓缩液中加入所述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所述复合微量元素中包括质量浓度为5mg/L的氯化镧、15mg/L的亚硒酸钠、质量分数为0.2%的硼酸、0.1%的硫酸锰、0.05%的钼酸铵、0.3%的硫酸亚铁、0.1%的硫酸铜和0.03%的氯化锌。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吲哚丁酸钾。

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1)将所述重量份的辣木籽、银杏叶、蓝艾菊、金盏花、香蜂草、紫草、松针、荷叶、玉兰叶和夏枯草晒干后粉碎混合,过100目筛,得到混合植物粉末;

(2)将所述混合植物粉末加入所述竹醋液中,室温下浸泡36h,得到混合浸泡物;

(3)将混合浸泡物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45KHz,超声处理的功率为550W,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0min,处理完成后过滤浓缩,得到浓缩液;

(4)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一种含有有机氮肥增效剂的肥料,以纯氮使用量计,所述肥料中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含量为60g/kg,制备时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溶于200倍的水中,采用高压喷淋法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溶液加入氮肥或复合肥中,喷淋压力为75MPa,喷淋时间为15min,喷淋温度为40℃。

实施例6

一种有机氮肥增效剂,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辣木籽粉2份、银杏叶粉3份、蓝艾菊粉1份、金盏花粉4份、香蜂草粉5份、紫草粉4份、松针粉1份、荷叶粉5份、玉兰叶粉3份、夏枯草粉2份、壳聚糖20份、黄腐酸10份、复合微量元素10份、植物生长调节剂5份和竹醋液200份;将所述辣木籽粉、银杏叶粉、蓝艾菊粉、金盏花粉、香蜂草粉、紫草粉、松针粉、荷叶粉、玉兰叶粉和夏枯草粉混合后加入竹醋液中浸泡,浸泡后经过超声处理再过滤浓缩,在浓缩液中加入所述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所述复合微量元素中包括质量浓度为15mg/L的氯化镧、5mg/L的亚硒酸钠、质量分数为0.3%的硼酸、0.05%的硫酸锰、0.01%的钼酸铵、0.25%的硫酸亚铁、0.05%的硫酸铜和0.05%的氯化锌。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钾。

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1)将所述重量份的辣木籽、银杏叶、蓝艾菊、金盏花、香蜂草、紫草、松针、荷叶、玉兰叶和夏枯草晒干后粉碎混合,过120目筛,得到混合植物粉末;

(2)将所述混合植物粉末加入所述竹醋液中,室温下浸泡48h,得到混合浸泡物;

(3)将混合浸泡物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35KHz,超声处理的功率为600W,超声处理的时间为30min,处理完成后过滤浓缩,得到浓缩液;

(4)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壳聚糖、黄腐酸、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即得到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

一种含有有机氮肥增效剂的肥料,以纯氮使用量计,所述肥料中有机氮肥增效剂的含量为100g/kg,制备时将所述有机氮肥增效剂直接加入氮肥或复合肥中混合均匀。

对比例1为不施氮肥。

对比例2为不使用有机氮肥增效剂,采用常规施肥量施用尿素,折合亩施20kg纯氮。

对比例3为不使用有机氮肥增效剂,施用尿素,折合亩施15kg纯氮。

对比例4施用尿素,折合亩施15kg纯氮,使用3,5-二甲基吡唑作为氮肥增效剂,使用量为纯氮质量的1%。

对比例5施用尿素,折合亩施15kg纯氮,使用苯基磷酰二胺作为氮肥增效剂,使用量为纯氮质量的1%。

对比例6施用尿素,折合亩施15kg纯氮,同时施用混合植物粉末水提液,施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7施用尿素,折合亩施15kg纯氮,同时施用壳聚糖和黄腐酸,施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8施用尿素,折合亩施15kg纯氮,同时施用竹醋液、多种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在氮肥施用后12h测量土壤铵态氮含量,计算脲酶活性抑制率,每周分别测量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6周后记录土壤氮含量累积量及计算土壤表观硝化率和土壤硝化抑制率,作物收获后计算氮肥利用率,结果如下表。

土壤表观硝化率=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土壤中铵态氮含量)×100%

土壤硝化抑制率=(对比例3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各处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对比例3土壤中硝态氮含量×100%

脲酶活性抑制率=(对比例3氮肥施用前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之差-各处理氮肥施用前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之差)/对比例3氮肥施用前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之差×100%

氮肥利用率=(各处理收获物中总氮量-对比例1收获物中总氮量)/所施氮肥中氮素的总量×100%

表1不同处理下土壤氮素数据

由表1数据可知,与未施用氮肥的对比例1、常规施肥量的对比例2和常规施肥量减施30%的对比例3相比,实施例1-6中土壤表观硝化率明显降低,土壤硝化抑制率高,说明使用本发明的有机氮肥增效剂后能显著抑制土壤中的硝化过程,减少硝态氮的淋溶,效果接近对比例4的常规硝化抑制剂3,5-二甲基吡唑,与对比例5的常规脲酶抑制剂苯基磷酰二胺相比,实施例1-6中脲酶活性抑制率平均提高了15.24%,说明使用本发明的有机氮肥增效剂后能明显抑制了土壤脲酶活性,延缓尿素水解,减少土壤铵态氮的直接挥发。对比例6中施用了混合植物粉末水提液,土壤表观硝化率与对比例3相比有所下降,但效果较低微,土壤硝化抑制率低于对比例4的普通硝化抑制剂和实施例1-6。对比例7中施用了壳聚糖和黄腐酸,对比例8中施用了竹醋液、多种复合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但两者对土壤氮素转化无明显影响。

表2不同处理下对辣椒产量、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由表2数据可知,与不使用氮肥增效剂或使用常规氮肥增效剂的5个对比例相比,实施例1-6中辣椒的亩产量明显提高,土壤孔隙度有所上升,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增加,氮肥利用率也明显提高。由实施例1/3/5和2/4/6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有机氮肥增效剂的用量越多,氮肥利用率越高。其中实施例与施肥量相同但未施氮肥增效剂的对比例3相比亩产量平均提高19.35%,土壤孔隙度平均提高4.40%。对比例4和对比例5分别是亩施21kg纯氮+常规氮肥增效剂,两个处理下辣椒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相比对比例3有所上升,但低于实施例1-6,且两个处理对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无提高效果。对比例6/7/8分别施用了本发明有机氮肥增效剂中的部分成分,与对比例3相比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略有提高,其中对比例7土壤孔隙度较大,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较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机氮肥增效剂与氮肥配合施用后能抑制土壤中铵态氮的硝化淋失、硝态氮反硝化成氮氧化物挥发和脲酶活性,通过延缓尿素水解从而间接的延长了土壤铵态氮较高浓度的留存,延缓了土壤硝态氮的形成。同时能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与常规氮肥增效剂相比能同时影响肥料-土壤-植物三个方面,以提高氮肥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