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29942发布日期:2020-02-14 21:5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当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生物循环途径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目前,对应于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方法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在化学修复中所用到的土壤修复剂(土壤修复肥料)往往功能单一、修复效率不高且自身的生物降解性差,严重制约了污染土壤的治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肥料,其成分以重量份数计算含有:2-5份的尿素、14-18份的草木灰、5-8份的镁锌铁氧体、0.5-0.7份的木醋液、8-10份的氯化钾、2-5份的分散剂、2-5份的保水剂。

进一步改进为,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尿素、氯化钾、镁锌铁氧体、草木灰分别通过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至含水量低于8%,干燥完成后通过研磨机进行研磨,过30-50目筛,随后置于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s2,将木醋液和与第一混合物同体积的去离子水置于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糊状物;

s3,将第一混合糊状物、保水剂和分散剂置于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得到第二混合糊状物;

s4,将得到的第二混合糊状物放入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使所得混合物的含水量维持于18~27%,随后送入对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

s5,将造粒后的颗粒放入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量在6~12%,得到成品。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草木灰选用玉米秸秆、芦苇秸秆、小麦秸秆中一种或多种焚烧制成,草木灰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养分齐全、肥效明显。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步骤s1和s2中的搅拌釜其最大圆周切向速度为200-350米/分钟,最少搅拌时间为30分钟,使其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糊状物充分搅拌,避免混合不均匀。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步骤s3中反应釜反应温度为50-60℃,其反应时间为20-25min,对反应釜的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控制,提升化肥制备的成功率。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分散剂选用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其中一种或多种,通过设置分散剂,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及液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颗粒的沉降和凝聚。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保水剂选用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和淀粉接枝丙烯酸盐--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其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设置保水剂,可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保水剂施入土壤中,随着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规律性变化,可使周围土壤由紧实变为疏松,孔隙增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通透状况。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步骤s1、步骤s4和步骤s5中干燥机均使用低温干燥机,干燥温度为40-50℃。

1、该污染土壤修复肥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设置尿素、草木灰、镁锌铁氧体、木醋液、氯化钾、分散剂和保水剂为原料,经干燥、研磨、混合、搅拌、反应釜反应、制粒和烘干而制成的土壤修复肥料,可有效的对污染土壤进行降解治理,同时还具备利于养分保持,延长肥效,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增加作物产量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土壤修复剂(土壤修复肥料)往往功能单一、修复效率不高且自身的生物降解性差,严重制约了污染土壤的治理的问题。

2、该污染土壤修复肥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设置分散剂,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及液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颗粒的沉降和凝聚,通过设置保水剂,可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保水剂施入土壤中,随着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规律性变化,可使周围土壤由紧实变为疏松,孔隙增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通透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将2份的尿素、8份的氯化钾、5份的镁锌铁氧体,14份的草木灰在低温干燥机内,其干燥温度为40℃,干燥至含水量低于8%,干燥完成后通过研磨机进行研磨,过30-50目筛,随后置于最大圆周切向速度为200-350米/分钟的搅拌釜中搅拌最少搅拌时间为30分钟,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一混合物,将0.5份的木醋液和29份的去离子水置于最大圆周切向速度为200-350米/分钟的搅拌釜中,最少搅拌时间为30分钟,得到第一混合糊状物,将第一混合糊状物、保水剂和分散剂置于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其反应温度为50℃,其反应时间为20min,反应后得到第二混合糊状物,将得到的第二混合糊状物放入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其干燥温度为40℃,使所得混合物的含水量维持于27%,随后送入对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将造粒后的颗粒放入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其干燥温度为40℃,使其含水量在12%,得到成品。

实施例2

将4份的尿素、9份的氯化钾、7份的镁锌铁氧体,16份的草木灰在低温干燥机内,其干燥温度为45℃,干燥至含水量低于8%,干燥完成后通过研磨机进行研磨,过30-50目筛,随后置于最大圆周切向速度为200-350米/分钟的搅拌釜中搅拌最少搅拌时间为30分钟,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一混合物,将0.6份的木醋液和36份的去离子水置于最大圆周切向速度为200-350米/分钟的搅拌釜中,最少搅拌时间为30分钟,得到第一混合糊状物,将第一混合糊状物、保水剂和分散剂置于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其反应温度为55℃,其反应时间为23min,反应后得到第二混合糊状物,将得到的第二混合糊状物放入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其干燥温度为45℃,使所得混合物的含水量维持于25%,随后送入对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将造粒后的颗粒放入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其干燥温度为25℃,使其含水量在9%,得到成品。

实施例3

将5份的尿素、10份的氯化钾、8份的镁锌铁氧体,18份的草木灰在低温干燥机内,其干燥温度为50℃,干燥至含水量低于8%,干燥完成后通过研磨机进行研磨,过30-50目筛,随后置于最大圆周切向速度为200-350米/分钟的搅拌釜中搅拌最少搅拌时间为30分钟,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一混合物,将0.6份的木醋液和41份的去离子水置于最大圆周切向速度为200-350米/分钟的搅拌釜中,最少搅拌时间为30分钟,得到第一混合糊状物,将第一混合糊状物、保水剂和分散剂置于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其反应温度为60℃,其反应时间为25min,反应后得到第二混合糊状物,将得到的第二混合糊状物放入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其干燥温度为50℃,使所得混合物的含水量维持于18%,随后送入对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将造粒后的颗粒放入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其干燥温度为50℃,使其含水量在6%,得到成品。

现有技术

一种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尿素1.8份,过磷酸钙7份,氯化钾1.3份。

其制备方法为:将外购的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经过研磨后过40-60目筛子,然后混合均匀,再加水搅拌至含水量约2wt%,然后再采用圆盘式造粒机进行造粒取出,于35℃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的粒径3-5mm的肥料。

对实施例1-3所制备的土壤修复肥料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综上所述:

将尿素、氯化钾、镁锌铁氧体,草木灰在低温干燥机内,干燥至含水量低于8%,干燥完成后通过研磨机进行研磨,过30-50目筛,随后置于搅拌釜中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木醋液和去离子水置于搅拌釜中,最得到第一混合糊状物,将第一混合糊状物、保水剂和分散剂置于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反应后得到第二混合糊状物,将得到的第二混合糊状物放入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随后送入对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将造粒后的颗粒放入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从而得到成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