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菁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含有该酞菁化合物的着色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24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酞菁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含有该酞菁化合物的着色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用作绿色颜料的酞菁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含有该酞菁化合物的着色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传统上,作为已知的绿色颜料的代表物质,可以列举出聚囟化铜酞菁。该聚卣化铜酞菁具有优异的坚牢性,但由于分子内大量地含有氯、溴等卣原子,近年来,其安全性、对环境的负荷让人担心。因此,需要一种能用不含卣原子的化合物着色成绿色的颜料。作为用不含卣原子(以下,称为"无卣"。)的化合物着色成绿色的方法,提出了将作为青色颜料的铜酞菁和黄色的有机颜料混合并调色成绿色而使用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但是,在这种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混合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颜料,因而产生浮色(flooding);由于因所混合的颜料的种类不同各自耐光性不同,因而在太阳光中暴露等下色调变化大。另一方面,作为具有单一的绿色色调的无卣化合物,已知例如下迷通式(a)所表示的含有咪唑环的酞菁化合物(以下,称为"化合物(a)"。)(例如,参考非专利文献1和2。)。但是,这种化合物(a)虽然解决了上述的浮色等问题,但存在对有机溶剂或酸的耐受性不充分的问题。(式中,M表示铜原子或2个氢原子,Ra表示氢原子、甲基、T基中的任意一个。)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1-64534号公报非专利文南夫1:RussianJournalofGeneralChemistry,69(8),1321(1999)非专利文献2:JournalofPorphyrinsandPhthalocyanines,4,505(2000)
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卣、具有绿色色调,且对有机溶剂和酸具有耐受性的酞菁化合物。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问题,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酞菁中导入了咪唑酮环的化合物是无卣、具有绿色的色调,且对有机溶剂和酸具有耐受性的。即,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式中,M表示24价的金属原子或两个氩原子,环A1、A2、A"及A"各自独立地表示苯环或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其中,环A1、A2、八3及A4中,至少一个为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H(式中,R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l~4的烷基、苯基、甲苯基或二甲苯基。)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具有绿色的色调,且对有机溶剂和酸具有耐受性,因此,作为绿色颜料是有用的。另外,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无卣,因此,还具有安全性高、环境负荷低的特征。因而,在要求环境对策的用途中,作为现有的绿色颜料即卣化酞菁系颜料的替代品是非常有用的。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具有上述的特征,因此,能够作为印刷油墨、涂料、着色塑料、调色剂、喷墨用油墨、滤色器等广泛用途的着色剂使用。图l是合成例l中所合成的5,6-二氰基苯并咪唑酮的红外分光光谱图。图2是合成例2中所合成的四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铜的红外分光谱图。图3是合成例2中所合成的四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铜在DMSO溶液中的光吸收光i普。图4是合成例3中所合成的四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锌的红外分光光^普图。图5是合成例3中所合成的四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锌在DMSO溶液中的光吸收光i普。图6是合成例4中得到的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锌化合物的混合物(1)的红外分光光镨图。图7是合成例4中得到的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锌化合物的混合物(1)在浓石克酸溶液中的光吸收光i普。图8是合成例5中得到的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锌化合物的混合物(2)的红外分光光谱图。图9是合成例5中得到的苯并咪唑酮基卟3休锌化合物的混合物(2)在浓石危酸'溶液中的光吸收光"i普。图10是烘烤涂料展色试验中得到的烘烤涂膜的光吸收光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记载本发明的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以下,称为"化合物(1)")的合成例。(式中,M表示24价的金属原子或两个氢原子,环A1、A2、八3及八4各自独立地表示苯环或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以下,称为"苯并咪唑酮环(2)")。其中,环A1、A2、A3及八4中,至少一个为苯并咪唑酮环(2)。)R(式中,R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苯基、甲苯基或二甲苯基。)为了合成前述化合物(1),首先,通过下述的合成方法合成作为其中间体的具有咪唑酮环的二腈化合物,即下述通式(3)所表示的二氰基苯并咪唑酮化合物。H(式中,R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苯基、曱苯基或二曱苯基。)[二氰基苯并咪唑酮化合物的合成]通过使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以下,称为"化合物(4),,。)与尿素或l,l-羰基二咪唑酮在乙腈等有机溶剂中,在50130。C下,反应16个小时左右,能够得到前述通式(3)所表示的二氰基苯并咪唑酮化合物(以下,称为"化合物(3)"。)。(4)(式中,R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苯基、甲苯基或二甲苯基。)另外,作为前述通式(4)中的R为氢原子的化合物(4)的合成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下面的方法用甲苯磺酰基保护邻苯二胺的氨基之后,溴化4,5位部分,接着脱保护之后,使其与氰化铜反应而将溴基取代为氰基。在JournaloftheChemicalSociety,1170(1962)以及Chemistry-AEuropeanJournal,9(5),1233(2003)中,记载了该合成方法的详细内容。通过使用该通式(4)中的R为氢原子的化合物(4)来合成前述化合物(3),能够得到通式(3)中的R为氢原子的化合物(3)。另外,作为在前述通式(4)中R为氢原子以外的基团的化合物(4)的合成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下面的方法将邻二溴苯的4,5位部分进行硝化,接着,使其与氨反应而将一个硝基还原为氨基。将该氨基单烷基化或单芳基化之后,将溴基取代为氰基,接着用氯化锡等将硝基还原。在ChemicalCommunication,2236(2002)中^己载了该合成方法的详细内容。通过使用该通式(4)中的r为氢原子以外的基团的化合物(4)来合成所述化合物(3),能够得到通式(3)中的r为氩原子以外的基团的化合物(3)。在使用通过上述的合成方法得到的化合物(3)、且前述通式(1)中的环a1、a2、a"及a"的取代基均为笨并咪唑酮环(2)的情况下,通过下述合成方法(1)能够得到前述化合物(1),在环a1、a2、aS及A"中,13个为苯并咪唑酮环(2)且其余为苯环的情况下,通过下述合成方法(2)能够得到前述化合物(1)。合成方法(1)通过在有机溶剂中,在130~25(tc下热缩合前述制得的化合物(3)和与前述通式(1)中的m所表示的2~4价的金属原子对应的金属盐,能够得到前述通式(1)中的环a1、a2、a3及八4均为苯并咪唑酮环(2)的化合物(1)。通过此合成得到的酞菁化合物为下述通式(5)所表示的金属络合物,即酞菁化合物(以下,称为"化合物(5)"。)。另外,通过使用前述通式(3)中的r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化合物(3),能够得到下述通式(5)中的r1、r2、113和114各自不同的酞菁化合物。另外,在该合成方法(1)中,通过不使用与前述的2~4价的金属原子对应的金属盐而进行合成,能够得到下述通式(5)中的m为两个氢原子的无金属酞菁化合物。(式中,M表示24价的金属原子或2个氢原子,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苯基、曱苯基或二甲笨基。)作为通式(1)中M所表示的24价的金属原子,可以列举出例如镁、铝、钛、钒、铁、钴、镍、铜、锌、铂、钯等。这些之中优选铜或锌,进一步优选锌。而且,前述通式(1)中M所表示的2~4价的金属原子与前述通式(5)中的M所表示的2~4价的金属原子相对应。与前述2~4价的金属原子相对应的金属盐可以4吏用卣盐、醋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各种盐类,优选卣盐、醋酸盐。作为合成前述化合物(5)时使用的有机溶剂,可以列举出例如,醇类、二醇类、三氯苯、喹啉、a-氯萘、硝基苯、环丁石风、N,N-二甲基曱酰胺等。另外,也可以在无溶剂下进行反应。另外,在合成前述化合物(5)时,使用碱、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以下,称为"DBU"。)、环己胺等有机胺作为催化剂时,收率提高,故优选。合成方法(2)通过在有机溶剂中,在130~25(TC左右,热缩合前述制得的化合物(3)、邻笨二曱腈和与前述通式(1)中的M所表示的24价的金属原子对应的金属盐,能够得到前述通式(1)中的环A1、A2、八s及A4中的1~3个为苯并咪唑酮环(2)且其余为苯环的化合物(1)。通过此合成得到的酞菁化合物为下述通式(6)所表示的金属络合物,即酞菁化合物(以下,称为"化合物(6)"。)。另外,通过使用前述通式(3)中的R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化合物(3),能够得到下述通式(6)中的环B1、B^口83中的苯并咪唑酮环(2)各自不同的酞菁化合物。并且,在该合成方法(2)中,通过不使用与前述2~4价的金属原子相对应的金属盐而进行合成,能够得到下述通式(6)中的M为两个氬原子的无金属酞菁化合物。(式中,M表示24价的金属原子或2个氢原子,环B1、B2及83各自独立的表示苯环或苯并咪唑酮环(2)。其中,环B1、BS及BS中,至少一个为苯并咪唑酮环(2)。)另外,该合成方法(2)中所使用的与2~4价的金属原子相对应的金属盐、2~4价的金属原子、有机溶剂及催化剂的种类可以使用与前述合成方法(1)中所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在上述合成方法(2)中,改变作为原料的前述化合物(3)与邻苯二甲腈的加入比例时,则最后得到的前述化合物(6)的色调发生改变。通过增加邻苯二甲腈的加入比例,所得到的化合物(6)的色调青色变更强,彩度变更高。因此,为了得到期望的色调和彩度,可以适当地选择邻苯二曱腈的加入比例,但邻苯二曱腈的加入比例在前述化合物(3)和邻苯二曱腈的总量中优选在15~75质量%的范围。通过上述合成方法(1)或合成方法(2),能够得到在酞菁中导入了咪唑酮环的化合物(1)。该化合物(1)与上述具有咪唑环的酞菁化合物的化合物(a)不同,咪唑酮环具有羰基,因而该羰基与键合在其它分子的咪唑酮环中的氮原子上的氢原子之间,可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认为其对有机溶剂和酸的耐受性提高。另外,当前述通式(1)中,环A1、A2、八3及八4均为苯并咪唑酮环(2)时,前述化合物(1)的色调为绿色。另一方面,当环A1、A2、八3及八4中的l~3个为苯并咪唑酮环(2)且其余为苯环时,前述化合物(1)为青绿色,环A1、A2、八3及八4中苯环越多,则为青色越强的绿色。另外,环A1、A2、八3及八4由苯并咪唑酮环(2)和苯环构成时,彩度变高,因此优选。进一步,在笨并咪唑酮环(2)中,通式(2)中的R为氢原子时,上述的分子间氢键形成的部位的数量增多,因此对有机溶剂和酸的耐受性变得更高,故优选。如上所述,可以根据前述通式(l)中的环A1、A2、A;及A"的种类,改变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的色调,因此,从苯并咪唑酮环(2)及苯环中适当的选择环A1、A2、AS及A4,由此能够得到期望的色调。另外,在前述化合物(l)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下述式(7-a)~(7-e)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formula>通过上述的合成方法,能够得到作为绿色粗颜料的化合物(1),在作为着色剂使用时,优选进行颜料化处理。作为该颜料化处理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溶剂盐研磨法、盐磨法、干磨法、溶剂研磨法(solventmilling)、酸溶法等磨碎处理、溶剂加热处理等。通过这些颜料化处理,也能够同时进行颜料粒径的调整。将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作为绿色颜料使用时,优选进行如上所述的颜料化处理,将颜料的粒径调整到0.01~l(im的范围使用。本发明的着色组合物是含有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作为着色剂的组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印刷油墨、涂冲牛、着色塑料、调色剂、喷墨用油墨、滤色器用彩色糊剂及彩色抗蚀剂等。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4亍更详细的i兌明。[合成例l]在100质量份无水乙腈中,加入15质量份1,2-二氨基-4,5-二氰基苯及19.5质量份1,1-羰基二咪唑,在70。C搅拌3小时使其发生反应。然后,将所得到的反应产物冷却到室温后,过滤所析出的固体,水洗、干燥后,得到16.9质量份(收率96.5%)的桃白色固体。对于合成例l中得到的桃白色的固体,进行在二甲亚砜(下面,称为"DMSO"。)-&溶液中的NMR分析(使用日本电子才朱式会社生产的核》兹共"t展装置"JNM-LA300")及红外分光分析(使用日本分光抹式会社生产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550"),结果得到下述的分析结果。另外,通过红外分光分析得到的谌图如图l所示。H-NMR分析〉NMR分析(DMSO-d6):5=7.61(s),11.67(s,br)<红外分光分析>3316cm—1:咪唑酮环的N-H伸缩纟展动2240cm—1:氰基的CsN的伸缩运动1709、1726cm—、咪唑酮环的OO的伸缩振动由上述的结果确认由合成例l得到的桃白色固体是下述式(8)所表示的二氰基苯并咪唑酮化合物。HC合成例2](在前述通式(5)中,M为铜原子、R^R^均为氢原子的酞菁化合物的合成)在32质量4分三氯苯中,加入10质量份由合成例1得到的5,6-二氰基苯并咪唑酮、1.4质量份氯化亚铜及10质量份DBU,在18(TC搅拌6小时使之反应。接着,将得到的反应产物冷却到室温后,过滤所析出的固体。将所得固体依次用丙酮、曱醇、10质量%的盐酸、8质量%的氨水、水洗涤,干燥,得到7.3质量份(收率67.2%)的绿色固体。对上述得到的绿色固体,进行FAB/MS分析(使用日本电子抹式会社生产的质谦仪"JMS-LX2000"),进行红外分光分析(使用日本分光抹式会社生产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550"),以及测定在DMSO溶液中的光吸收光谱(使用抹式会社日立制作所生产的自动分光光度计"U-3500"),得到下述分析结果。另外,通过红外分光分析得到的谱图如图2所示,光吸收光i普如图3所示。〈FAB/MS分析〉m/z=800(M+H)+<红外分光分析>3178cm—1:咪唑酮环的N-H伸缩振动1716cm_1:咪唑酮环的OO伸缩振动〈光p及收光i普〉吸收波长306、404、626、691nm(DMSO溶液中)由上述的结果,确认实施例2中得到的绿色固体是下述式(9)所示的四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铜。<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formula>[合成例3](前述通式(5)中,M为锌原子、R^R"均为氢原子的酞菁化合物的合成)在175质量份1-戊醇中,加入15质量份由合成例1得到的5,6-二氰基苯并咪唑酮、5.0质量份尿素、3.5质量份醋酸锌及12.5质量份DBU,在140。C下搅拌6小时,使其反应。接着,将得到的反应产物冷却到室温,然后过滤所析出的固体。将所得的固体依次用丙酮、曱醇、3质量%的硫酸、8质量%的氨水、水洗涤,干燥,得到4.0质量份(收率24.8%)的绿色固体。对上述得到的绿色固体,进4亍FAB/MS分析(-使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生产的质谱仪"JMS-LX2000")、红外分光分析(使用日本分光林式会社生产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550")以及测定在DMSO溶液中的吸收光"i普(4吏用抹式会社日立制作所生产的自动分光光度计"U-3500"),得到下述的分析结果。另外,通过红外分光分析得到的谱图如图4所示,光吸收光谱如图5所示。〈FAB/MS分析〉m/z=801(M+H)+<红外分光分析>3228cm—卜咪唑酮环的N-H伸缩振动1708cm—1:咪唑酮环的OO伸缩振动<光吸收光谱>吸收波长303、361、622、691nm(DMSO溶液中)由上述结果,确认由合成例3得到的绿色固体是下述式(10)表示的四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锌。<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formula>[合成例4](前述(7-a)~(7-e)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合成l)在10质量份1-辛醇中,加入1.6质量份由合成例l得到的5,6-二氰基苯并咪唑酮、0.4质量份邻苯二甲腈、0.7质量份尿素、0.5质量份醋酸锌及0.7质量份DBU,在170。C下搅拌6小时,使之反应。接着,将得到的反应产物冷却到室温,然后过滤所析出的固体。将所得的固体依次用丙酮、甲醇、10质量%的盐酸、水、甲醇洗涤,干燥,得到1.3质量份的略带青色的绿色固体。对上述得到的略带青色的绿色固体,进行FD/MS分析(使用日本电子抹式会社生产的质谱仪"JMS-700")、红外分光分析(使用日本分光抹式会社生产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550")以及测定在浓硫酸溶液中的光吸收光谱(使用抹式会社日立制作所生产的自动分光光度计"U-3500"),得到下述的分析结果。另外,通过红外分光分析得到的谱图如图6所示,光吸收光谱如图7所示。〈FD/MS分析〉m/z=576、632、688、744、謂<红外分光分析>3168cm_1:咪唑酮环的N-H伸缩振动1704crrT、咪唑酮环的OO伸缩振动〈光p及"t光i普〉吸收波长311、441、707、798nm(浓辟u酸溶液中)由上述结果,确认由合成例4得到的略带青色的绿色固体是酞菁锌、以及下述式(7-a)~(7-e)所表示的5种苯并咪唑酮基吟啉锌化合物的混合物(以下,称为"苯并咪唑酮基p卜啉锌化合物的混合物(1)")。[合成例5](前述式(7-a)~(7-e)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合成2)在10质量份1-辛醇中,加入1.2质量份由合成例l得到的5,6-二氰基苯并咪唑酮、0.8质量份邻苯二甲腈、0.7质量份尿素、0.6质量份醋酸锌及0.7质量份DBU,在170。C下搅拌6小时,使之反应。然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冷却到室温,过滤所析出的固体。将所得的固体依次用丙酮、曱醇、10质量%的盐酸、水、甲醇洗涤,干燥,得到1.4质量份的青绿色固体。对上述得到青绿色固体,进行FD/MS分析(使用日本电子林式会社生产的质谱仪"JMS-700")、红外分光分析(使用日本分光抹式会社生产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550")以及测定在浓碌u酸溶液中的光吸收光"i普(使用抹式会社日立制作所生产的自动分光光度计"U-3500"),得到下述的分析结果。另外,通过红外分光分析得到的谱图如图8所示,光吸收光谱如图9所示。〈FAB/MS分析〉m/z=576、632、688、744、謂<红外分光分析>3182cm—1:咪唑酮环的N-H伸缩振动1702cm_1:咪唑酮环的C-O伸缩振动〈光吸收光i普〉吸收波长310、440、705、796nm(浓碌u酸溶液中)由上述结果,确认由合成例5得到的青绿色固体是酞菁锌以及上述式(7-a)~(7-e)所表示的5种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锌化合物的混合物(以下,称为"苯并咪唑酮基吟啉锌化合物的混合物(2)"。)。[实施例1]将2.2质量份由合成例3得到的四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锌加入到40质量份N,N-二曱基曱酰胺中,在150。C下进行6小时的溶剂加热处理。加热处理之后,将绿色粉末过滤,干燥,得到平均粒径0.5nm的绿色颜才+。使用上述所得的四苯并咪唑酮基p卜啉锌绿色颜料进行下述的烘烤涂料展色试验和耐化学药品性试验。<烘烤涂料展色试验>用玻璃珠将4质量份绿色颜料、70%烘烤涂料用醇酸树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抹式会社生产的"BECKOSOLJ-524-IM-60")与30%的蜜胺树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抹式会社生产的"SUPERBECKAMINEG-821-60")的混合树脂10质量份、7质量份的二曱苯以及3质量份的正丁醇在调漆器中分散2小时。之后再加入50质量份的丙烯酸蜜胺树脂,再用调漆器混合5分钟。用涂布器将得到的绿色涂料组合物涂布到聚酯膜上,在130°C烘焙30分钟。得到的涂膜是有光泽的绿色。对上述得到的涂膜,使用分光光度计(使用抹式会社日立制作所生产的自动记录分光光度计"U-3500")测定光吸收光谱图。该膜的吸收波长为357、657、713nm。另外,由此测得的光吸收光"i普,如图10所示。<耐化学药品性试验>将1质量份绿色颜料及20质量份的下述表1中列举的有机溶剂或酸加入到带盖的容器中,密封振荡混合30秒后,静置15分钟。接着,再振荡混合30秒,静置30分钟后过滤,目视确认滤液的着色,用下述基准进行评价。〇滤液没有着色x:滤液有着色[实施例2]除使用由合成例4得到的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锌化合物的混合物(1)代替由合成例3得到的四苯并咪唑酮基吟啉锌绿色颜料作为绿色颜料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烘烤涂料展色试验和耐化学药品性试验。[实施例3]除使用由合成例5得到的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锌化合物的混合物(2)代替由合成例3得到的四苯并咪唑酮基p卜啉锌绿色颜料作为缘色颜料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烘烤涂料展色试验和耐化学药品性试-验。[比较例1]除使用氯化铜酞菁颜料(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林式会社生产的"FastogenGreenS"、C丄颜料绿7)代替由合成例3得到的四苯并咪哇酮基外啉锌绿色颜料之外,与实施例l同样地进行烘烤涂料展色试验和耐化学药品'性试验。[比4交例2]除使用溴化铜酞菁颜料(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抹式会社生产的"FastogenGreen2YK-CF"、C丄颜料绿36)代替由合成例3得到的四苯并咪唑酮基卟啉锌绿色颜料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烘烤涂料展色试验和耐化学药品'11试验。实施例l~3及比较例1、2的绿色颜料的试验结果示于表1。另外,表l中的无卤一项中,将无卤的记为"O",将不是无卤的记为"x,,。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3</column></row><table>从表l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能够用作无卣的绿色颜料,具有与作为现有的耐化学药品性高的绿色颜料公知的氯化铜肽菁颜冲+和溴化铜酞菁颜料同等的对有机溶剂和酸的耐受性。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具有绿色的色调,且具有对有机溶剂和酸的耐受性,因此,作为绿色颜料是有用的。另外,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是无卣的,因此还具有安全性高、环境负荷低的特征。因而,在要求环境对策的用途中,作为现有的绿色颜料的卣化酞菁系颜料的替代品是非常有用的。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具有上述的特征,因此能够作为印刷油墨、涂料、着色塑料、调色剂、喷墨用油墨、滤色器等广泛的用途的着色剂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酞菁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酞菁化合物由下述通式(1)表示,式中,M表示2~4价的金属原子或两个氢原子,环A1、A2、A3及A4各自独立地表示苯环或下述通式(2)表示的结构,其中,环A1、A2、A3及A4中,至少一个为下述通式(2)表示的结构,式中,R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苯基、甲苯基或二甲苯基。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酞菁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l)中,M所表示的24价的金属原子是铜或锌。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酞菁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2)中,R表示氢原子。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酞菁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1)中,环A1、A2、八3及八4均为所述通式(2)表示的结构。5.—种二氰基苯并咪唑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二氰基苯并咪哇酮化合物为权利要求l所述的所述通式(1)的制造原料,并由下述通式(3)表示,R式中,R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苯基、曱苯基或二曱苯基。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酞菁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通式(3)所表示的二氰基苯并咪唑酮化合物、邻苯二曱睛、和与所述通式(1)中的M所表示的24价的金属原子对应的金属盐的混合物进行热缩合。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酞菁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通式(3)所表示的二氰基苯并咪唑酮化合物和与所述通式(1)中的M所表示的24价的金属原子对应的金属盐的混合物进行热缩合。8.—种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着色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l所述的酞菁化合物。全文摘要提供一种无卤、具有绿色的色调,且对有机溶剂和酸具有耐受性的用下述通式(1)表示的酞菁化合物(上述通式(1)中,M表示2~4价的金属原子或两个氢原子,环A<sup>1</sup>、A<sup>2</sup>、A<sup>3</sup>及A<sup>4</sup>各自独立地表示苯环或上述通式(2)表示的结构。其中,环A<sup>1</sup>、A<sup>2</sup>、A<sup>3</sup>及A<sup>4</sup>中,至少一个为上述通式(2)表示的结构。另外,上述通式(2)中,R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苯基、甲苯基或二甲苯基)。文档编号C07D235/26GK101120057SQ20068000503公开日2008年2月6日申请日期2006年2月17日优先权日2005年2月18日发明者永田美彰申请人: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