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1848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2-乙酰基取代的β-氨基酸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是很多具有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它又属于β-氨基酸的一种,而光学纯度的β-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手性合成切块,可以用于合成抗癌、消炎等手性药物,在生物领域用来合成具有特殊性质的肽。
目前,制备这类手性化合物,特别是光学纯的氨基酸,最理想也是最富有成效的方法是不对称加氢法,即对β-氨基酸的脱氢前体——3-氨基丙烯酸酯不对称催化加氢合成β-氨基酸,例如,制备2-乙酰基取代的β-氨基酸可以选用反应物“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
然而β-氨基酸的脱氢前体一般在市场上不能直接购得,而且关于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催化加氢的研究也都未见报道,因此合成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以及合成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化合物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其通式如下
式中R1选自甲基或者乙基;Ar选自



中的一种,其中R2选自氟、氯、溴、硝基、甲基或甲氧基中的一种,X选自氧、硫或者氮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Ar选自



中的一种,其中R2选自氟、氯、溴、硝基、甲基或甲氧基中的一种。
制备上述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的方法,以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为反应物,将反应物、溶剂和碱混合,在氮气保护下,在-10~70℃下,将乙酰氯加入混合物进行乙酰化反应,得到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无水无氧环境和氮气气氛里,混合反应物、溶剂和碱,在-10~70℃下,将乙酰氯加入混合物进行乙酰化反应3~72小时; (2)反应完毕后,加入磷酸二氢钾中和,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用水洗涤,再干燥,除去溶剂后,经分离得到产品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 所述反应物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其通式为
式中R1选自甲基或者乙基;Ar选自



中的一种,其中R2选自氟、氯、溴、硝基、甲基或甲氧基中的一种,X选自氧、硫或者氮中的一种; 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氨、乙氰、环己烷、正己烷、石油醚或正庚烷中的一种; 所述碱选自吡啶或三乙胺中的一种,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钾或碳酸钠中的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可以采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用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并采用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
其反应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反应物底物乙酰氯;吡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42~4,其中反应物通式为
式中R1选自选自



中的一种,其中R2选自氟、氯、溴、硝基、甲基或甲氧基中的一种;所述溶剂为环己烷,所述碱选自吡啶,乙酰化反应的温度为-5~5℃。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首次制备了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可以作为合成2-乙酰基取代的β-氨基酸的反应物。
2.在制备不同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时,针对不同反应底物,优化相应的反应条件,提高了产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5mmol的3-氨基-3-苯基丙烯酸甲酯,抽真空,通高纯氮气,反复三次,然后加入10mmol吡啶和20ml干燥的溶剂N,N-二甲基甲酰氨,将混合物冷却至0℃,往其中滴加10ml乙酰氯的溶液(乙酰氯浓度为1mol/L),滴加30分钟。
滴毕,在0℃下搅拌3小时,反应完毕后,加入20ml的1M的磷酸二氢钾和30ml乙酸乙酯,反应混合物分为两层,分液,将有机层用水(2×30ml)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去溶剂后,残余物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为洗脱剂,经柱色谱分离,得产品2-乙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甲酯

产率为47.95%。
实施例二 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仅将溶剂改为乙氰,最终产率为20.7%。
实施例三 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仅将溶剂改为环己烷,最终产率为86.0%。
实施例四 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仅将溶剂改为正己烷,最终产率为83.26%。
实施例五 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仅将溶剂改为石油醚,最终产率为57.08%。
实施例六 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仅将溶剂改为正庚烷,最终产率为84.02%。
实施例七 步骤与实施例三相同,仅将反应温度从0℃改为室温,最终产率为16.59%。
实施例八 步骤与实施例三相同,区别在于将反应物从3-氨基-3-苯基丙烯酸甲酯改为3-氨基-3-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甲酯

得到产品2-乙酰基-3-氨基-3-对甲基苯甲基丙烯酸甲酯

最终产率为62.65%。
实施例九 步骤与实施例三相同,区别在于将反应物从3-氨基-3-苯基丙烯酸甲酯改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

将反应时间从3小时改为24小时,得到产品2-乙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

最终产率为49.67%。
实施例十 步骤与实施例三相同,区别在于将反应物从3-氨基-3-苯基丙烯酸甲酯改为3-氨基-3-噻吩基丙烯酸甲酯

将碱从吡啶改为三乙胺,将反应时间从3小时改为48小时,得到产品2-乙酰基-3-氨基-3-噻吩基丙烯酸甲酯

最终产率为53.73%。
实施例十一 步骤与实施例三相同,区别在于将反应物从3-氨基-3-苯基丙烯酸甲酯改为3-氨基-3-对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

得到产品2-乙酰基-3-氨基-3-对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

最终产率为87.64%。
实施例十二 步骤与实施例三相同,区别在于将反应物从3-氨基-3-苯基丙烯酸甲酯改为3-氨基-3-对氟苯基丙烯酸甲酯

得到产物2-乙酰基-3-氨基-3-对氟苯基丙烯酸甲酯

最终产率为70%。
实施例十三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5mmol的3-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甲酯

抽真空,通高纯氮气,反复三次,然后加入10mmol吡啶和20ml干燥的溶剂环己烷,将混合物冷却至0℃,往其中滴加10ml乙酰氯的溶液(乙酰氯浓度为1mol/L),滴加30分钟;在0℃条件下搅拌24小时,然后再向三颈瓶中加入10mmol吡啶,搅拌10分钟后,再滴加10ml乙酰氯的溶液。
滴毕,在0℃下搅拌24小时,反应完毕后,加入20ml的1M的磷酸二氢钾和30ml乙酸乙酯,反应混合物分为两层,分液,将有机层用水(2×30ml)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去溶剂后,残余物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为洗脱剂,经柱色谱分离,得产品2-乙酰基-3-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甲酯

最终产率为65%。
实施例十四 步骤与实施例十三相同,区别在于将反应物从3-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甲酯改为3-氨基-3-对溴苯基丙烯酸甲酯

得到产物为2-乙酰基-3-氨基-3-对溴苯基丙烯酸甲酯

最终产率为65%。
实施例十五 步骤与实施例十三相同,区别在于将反应物从3-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甲酯改为3-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乙酯

得到产物为2-乙酰基-3-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乙酯

最终产率为44.15%。
实施例十六 步骤与实施例十三相同,区别在于将反应物从3-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甲酯改为3-氨基-3-对溴苯基丙烯酸乙酯

得到产物为2-乙酰基-3-氨基-3-对溴苯基丙烯酸乙酯

最终产率为36.52%。
实施例十七 步骤与实施例十三相同,区别在于将反应物从3-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甲酯改为3-氨基-3-(3’-吡啶)丙烯酸甲酯

乙酰化时间从48小时改变为72小时,得到产物为2-乙酰基-3-氨基-3-(3’-吡啶)丙烯酸甲酯

最终产率为36.55%。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当3位为不同的取代芳基时,酰化反应收率也不同当芳基上的取代基为第一类取代基时,收率较为理想,达到了80%左右;当芳基上的取代基为第二类取代基时,收率略低,约为60%~70%;当3位为脂肪族取代基,杂环取代基时,收率也不高,一般在40%左右。
实施例十八 对上述实施例的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六)、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数据 2-乙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甲酯
1HNMR(400MHz,CDCl3)δ(ppm),2.377(s,3H,CH3-CO-),3.290(s,3H,OCH3-CO-),7.356-7.436(m,5H,phenyl); IR(KBr)(cm-1)3334,3164,2948,1682,1605,1458,1389,1281,1049,825,779,648; MS(70ev)m/z219,204,188,172,160,146,129,117,104,89,77; Anal.Calcd for C12H13NO3C,65.74;H,5.98;N,6.39FoundC,65.61;H,5.98;N,6.26. 2-乙酰基-3-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甲酯
1HNMR(400MHz,CDCl3)δ(ppm),2.373(s,3H,CH3-CO-),3.349(s,3H,OCH3-CO-),7.301-7.322(d,J=8.4Hz,2H,phenyl),7.396-7.416(d,J=8.4Hz,2H,phenyl); IR(KBr)(cm-1)3287,3141,2940,2840,1713,1597,1566,1466,1358,1304,1049,856,825,702; MS(70ev)m/z253,238,222,206,194,180,163,151,138,125,111,89,75. 2-乙酰基-3-氨基-3-对溴苯基丙烯酸甲酯
1HNMR(400MHz,CDCl3)δ(ppm),2.372(s,3H,CH3-CO-),3.351(s,3H,OCH3-CO-),7.235-7.256(d,J=8.4Hz,2H,phenyl),7.554-7.575(d,J=8.4Hz,2H,phenyl); IR(KBr)(cm-1)3287,3141,2940,1713,1458,1381,1304,1049,856,825,694; MS(70ev)m/z297,282,266,253,239,224,207,184,171,157,144,130,117,103,89,75. 2-乙酰基-3-氨基-3-对氟苯基丙烯酸甲酯
1HNMR(400MHz,CDCl3)δ(ppm),2.371(s,3H,CH3-CO-),3.342(s,3H,OCH3-CO-),7.101-7.139(d,J=11.2Hz,2H,phenyl),7.359-7.388(d,J=11.2Hz,2H,phenyl); IR(KBr)(cm-1)3411,3148,3071,2955,2847,1705,1613,1466,1288,1041,933,849,779,686; MS(70ev)m/z237,222,206,190,178,164,147,135,122,107,95,83; Anal.Calcd for C12H12FNO3C,60.76;H,5.10;N,5.90FoundC,61.03;H,5.13;N,5.74. 2-乙酰基-3-氨基-3-对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
1HNMR(400MHz,CDCl3)δ(ppm),2.333(s,3H,CH3-CO-),2.381(s,3H,CH3-Ar),3.332(s,3H,OCH3-CO-),7.196-7.216(d,,2H,phenyl),7.240-7.261(d,,2H,phenyl); IR(KBr)(cm-1)3364,3125,2925,2855,1674,1613,1466,1296,1065,818,648; MS(70ev)m/z233,218,202,186,174,160,143,130,118,103,91,77;Anal. Calcd for C13H15NO3C,66.94;H,6.48;N,6.00FoundC,67.03;H,6.57;N,5.69. 2-乙酰基-3-氨基-3-对甲氧苯基丙烯酸甲酯
1H NMR(400MHz,CDCl3)δ(ppm),2.346(s,3H,CH3-CO-),3.409(s,3H,OCH3-Ar),3.838(s,3H,OCH3-CO-),7.210-7.232(d,J=8.8Hz,2H,phenyl),7.304-7.326(d,J=8.8Hz,2H,phenyl); IR(KBr)(cm-1)3380,3264,2955,2840,1697,1605,1466,1358,1065,841,779,656; MS(70ev)m/z249,234,218,202,176,159,134,119,104,77. 2-乙酰基-3-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乙酯
1HNMR(400MHz,CDCl3)δ(ppm),0.838-0.802(t,J=14.4Hz,3H,CH3-CH2),2.381(s,3H,CH3-CO-),3.843-3.789(q,J=14.4Hz,2H,CH2-CH3),7.309-7.331(d,J=8.8Hz,2H,phenyl),7.392-7.413(d,J=8.8Hz,2H,phenyl); IR(KBr)(cm-1)3287,3141,2979,1705,1597,1466,1381,1358,1296,1045,856,686; MS(70ev)m/z267,252,224,208,180,163,138,117,89,68; Anal.Calcd for C13H14ClNO3C,58.32;H,5.27;N,5.23FoundC,58.30;H,5.27;N,5.06. 2-乙酰基-3-氨基-3-对溴苯基丙烯酸乙酯
1HNMR(400MHz,CDCl3)δ(ppm),0.842-0.806(t,J=6.8Hz,3H,CH3-CH2),2.384(s,3H,CH3-CO-),3.829-3.812(q,J=6.8Hz,2H,CH2-CH3),7.247-7.266(d,J=8.4Hz,2H,phenyl),7.552-7.573(d,J=8.4Hz,2H,phenyl); IR(KBr)(cm-1)3287,3141,2971,2925,2855,1705,1597,1458,1381,1296,1057,849,686; MS(70ev)m/z311,296,268,250,224,204,184,165,145,117,89,68. 2-乙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
1HNMR(400MHz,CDCl3)δ(ppm),0.741-0.706(t,J=14Hz,3H,CH3-CH2),2.388(s,3H,CH3-CO-),3.793-3.740(q,J=14Hz,2H,CH2-CH3),7.459-7.363(m,5H,phenyl); IR(KBr)(cm-1)3395,3063,2979,2932,1713,1628,1566,1489,1435,1366,1265,1072,856,779,694; MS(70ev)m/z232,218,204,186,172,158,146,129,117,104,89,77. 2-乙酰基-3-氨基-3-(2-噻吩)丙烯酸甲酯
1HNMR(400MHz,CDCl3)δ(ppm),2.323(s,3H,CH3-CO-),3.501(s,3H,OCH3-CO-);7.064-7.085(q,1H,thiophene),7.255-7.257(d,1H,thiophene),7.450-7.465(d,1H,thiophene); IR(KBr)(cm-1)3326,3156,2955,2855,1682,1605,1466,1288,1049,841,717,632; MS(70ev)m/z225,210,194,180,167,152,135,123,110,96,84. 2-乙酰基-3-氨基-3-(3-吡啶)丙烯酸甲酯
1HNMR(400MHz,CDCl3)δ(ppm),2.394(s,3H,CH3-CO-),3.349(s,3H,OCH3-CO-);7.402-7.433(q,1H,pyridine),7.883-7.903(d,1H,pyridine),8.703(s,1H,pyridine),8.849(s,1H,pyridine); IR(KBr)(cm-1)3280,3102,2925,2855,1697,1605,1458,1350,1057,810,771,710; MS(70ev)m/z219,205,189,173,161,147,130,118,105,91,78; Anal.Calcd for C11H12N2O3C,59.45;H,6.35;N,12.60FoundC,61.03;H,5.67;N,12.29.
权利要求
1.一种化合物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通式表示
式中R1选自甲基或者乙基;Ar选自

中的一种,其中R2选自氟、氯、溴、硝基、甲基或甲氧基中的一种,X选自氧、硫或者氮中的一种。
2.权利要求1所述的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其特征在于通式
中,Ar选自

中的一种,其中R2选自氟、氯、溴、硝基、甲基或甲氧基中的一种。
3.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反应物、溶剂和碱混合,在氮气保护下,将乙酰氯加入混合物进行乙酰化反应,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无水无氧环境和氮气气氛里,混合反应物、溶剂和碱,在-10~70℃下,将乙酰氯加入混合物进行乙酰化反应3~72小时;
(2)反应完毕后,加入磷酸二氢钾中和,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用水洗涤,再干燥,除去溶剂后,经分离得到产品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
所述反应物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其通式为
式中R1选自甲基或者乙基;Ar选自

中的一种,其中R2选自氟、氯、溴、硝基、甲基或甲氧基中的一种,X选自氧、硫或者氮中的一种;
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氨、乙氰、环己烷、正己烷、石油醚或正庚烷;
所述碱选自吡啶或三乙胺中的一种,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钾或碳酸钠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反应物底物乙酰氯;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4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反应物通式为
式中R1选自选自

中的一种,其中R2选自氟、氯、溴、硝基、甲基或甲氧基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溶剂为环己烷,所述碱为吡啶,乙酰化反应的温度为-5~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以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为反应物,将反应物、溶剂和碱混合,在氮气保护下,在-10~70℃下,将乙酰氯加入混合物进行乙酰化反应,得到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本发明首次制备了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可以作为合成2-乙酰基取代的β-氨基酸的反应物,并且在制备不同2-乙酰基-3-氨基-3-芳基丙烯酸酯时,针对不同反应底物,优化相应的反应条件,从而得到最优产率。
文档编号C07C229/34GK101475504SQ200910025548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6日
发明者张松林 申请人:苏州大学, 苏州苏大雷克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凯罗尔手性化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