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丁醇合成1,2-戊二醇的方法

文档序号:3480850阅读:1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正丁醇合成1,2-戊二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具体来说是采用廉价的正丁醇来合成1,2-戊二醇。
背景技术
1,2-戊二醇是一种精细化学品,具有广泛的用途,也是农药丙环唑的关键原料。中 国专利CN03128893公开了以正戊烯、甲酸和过氧化氢为原料,在低温下,甲酸和过氧化氢 以一定摩尔比反应制得过氧甲酸,正戊烯在强氧化剂过氧甲酸作用下生成1,2_环氧戊烷, 然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1,2_戊二醇。由于国内没有大量的廉价正戊烯生产和供应,进 口的昂贵正戊烯导致生产成本很高;并且正戊烯沸点和闪点太低,属于高度易燃易爆化学 品,烯键氧化又是强放热反应,需要配套大功率强烈制冷能力,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压力瞬 间升高而爆炸,难以稳定地安全生产。同时采用含钠离子的碱催化,使开环后的1,2_戊二 醇溶液有大量难以分离的水溶性钠盐,增加了分离成本和分离难度。丁小兵在《安徽化工》2002,5发表了正戊酸的原料方法,经过溴代、水解和还原反 应制得1,2_戊二醇。由于使用昂贵的硼氢化钠来还原,成本很高,不仅流程很长,收率很 低,而且污染很重。美国专利USP 4605795公布了一种在连续相中,以苯为反应介质,以正戊烯、过氧 丙酸为原料经环氧化、皂化等过程获得1,2戊二醇的方法。由于采用正戊烯为原料,依旧无 法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和廉价原料的供应。针对以上各种方法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正丁醇为起始原料的廉价合成方 法,由于正丁醇是大吨位的石化工业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很便宜。而且彻底克服了正戊烯 环氧化方法的易燃易爆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正丁醇为起始原料,正丁醇在强酸催化下和硫醚反应生成丁基琉盐, 在30 70°C下,丁基琉盐被强碱催化,和甲醛水溶液反应生成1,2_环氧戊烷,生成的1, 2_环氧戊烷被碱性水解为1,2_戊二醇。由于正丁醇是石化工业能大量生产的廉价原料,大 幅降低了 1,2_戊二醇的生产成本。式C是合成反应过程 其中R1 为Cl C6的烷基或苯基,例如,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R2 为Cl C6的烷基或苯基,例如,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整个过程需要3步反应,第一步为琉盐化反应,正丁醇需要强酸催化,才能和硫醚反应为丁基琉盐。其中硫酸或氯化亚砜非常有效。采用正丁醚也能有效合成丁基琉盐。第 二步是环氧化反应,得到的丁基琉盐不需要分离,和甲醛混合的水溶液,浓氢氧化钠缓慢滴 力口。保持PH12以上的强碱性,在30 60度的温和条件下,可以高收率地得到1,2_环氧戊 烷和硫醚的油层,也有部分1,2_环氧戊烷已经开环在水溶液中。第三步开环反应,分离出 的1,2_环氧戊烷滴加到含有少量氢氧化钡的甲醇水溶液中催化开环,在1,2-环氧戊烷消 失后,滴加硫酸中和,过滤掉生成的硫酸钡晶体沉淀,不含盐的1,2-戊二醇滤液经过脱水、 精馏得到高纯度的1,2-戊二醇。由于整个合成过程没有剧烈放热,没有使用昂贵的原料,也不需要大功率的冷冻 设施,生产过程非常安全。和目前已经公开报道的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明显的优势(1)原料成本非常廉价(2)生产条件非常温和(3)没有使用易爆的氧化剂,生产过程非常安全。(4)流程很短,生产操作容易(5)过滤的1,2_戊二醇溶液不含盐,简化了分离程序,提高了收率。通过以下的实施例,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列。实施例1 在IOOOml三口瓶中,加入120g 二异丙基硫醚(Imol)和150g正丁醇,在加热到 80 100度后,缓慢滴加入85%的硫酸120g,保持在100 120度反应3 4h,静止后分 层,得到下层琉盐溶液265g。将琉盐溶液和37%的甲醛水溶液160g混合,滴加40%的液碱 NaOH,直到PH大于13,在30 40度反应3 4h,得到浅黄色油层,为1,2-环氧戊烷和二 异丙基硫醚的混合物。将5g氢氧化钡加入600g的85% wt的甲醇水溶液搅拌均勻,并且加热回流,然后 缓慢滴加上述油层混合物,滴加结束后,继续回流2h,然后滴加20% wt的硫酸中和到PH = 7. 0,过滤除去硫酸钡沉淀,得到不含盐的1,2-戊二醇溶液,蒸馏回收含水甲醇和二异丙基 硫醚,得到1,2-戊二醇688,收率66%。实施例2在带冷凝回流管的IOOOml三口瓶中,加入62g 二甲基硫醚(Imol)和150g正丁醇, 在加热回流后,缓慢滴加入85%的硫酸120g,保持回流反应3 4h,静止后分层,得到下层 琉盐溶液168g。将琉盐溶液和37 %的甲醛水溶液IOOg混合,滴加40 %的液碱NaOH,直到 PH大于13,在30 40度反应3 4h,得到浅黄色油层,为1,2-环氧戊烷和二甲基硫醚的 混合物。将5g氢氧化钡加入600g的85% wt的甲醇水溶液搅拌均勻,并且加热回流,然后 缓慢滴加上述油层混合物,滴加结束后,继续回流2h,然后滴加20% wt的硫酸中和到PH = 7. 0,过滤除去硫酸钡沉淀,得到不含盐的1,2-戊二醇溶液,蒸馏回收含水甲醇和二甲基硫 醚,得到1,2-戊二醇358,收率34%。实施例3
在带冷凝回流管的IOOOml三口瓶中,加入150g 二丁基硫醚(Imol)和150g正丁醇,在加热保持在80 100度后,缓慢滴加入85%的硫酸120g,保持回流反应3 4h,静止 后分层,得到下层琉盐溶液352g。将琉盐溶液和37%的甲醛水溶液IOOg混合,滴加40%的 液碱NaOH,直到PH大于13,在30 40度反应3 4h,得到浅黄色油层,为1,2-环氧戊烷 和二丁基硫醚的混合物。将5g氢氧化钡加入600g的85% wt的甲醇水溶液搅拌均勻,并且加热回流,然后 缓慢滴加上述油层混合物,滴加结束后,继续回流2h,然后滴加20% wt的硫酸中和到PH = 7. 0,过滤除去硫酸钡沉淀,得到不含盐的1,2-戊二醇溶液,蒸馏回收含水甲醇和二丁基硫 醚,得到1,2-戊二醇468,收率45%。实施例4 在IOOOml三口瓶中,加入120g 二异丙基硫醚(Imol)和150g正丁醚,在加热到 80 100度后,缓慢滴加入85%的硫酸120g,保持在100 120度反应3 4h,静止后分 层,得到下层琉盐溶液206g。将琉盐溶液和37%的甲醛水溶液120g混合,滴加40%的液碱 NaOH,直到PH大于13,在30 40度反应3 4h,得到浅黄色油层,为1,2-环氧戊烷和二 异丙基硫醚的混合物。将5g氢氧化钡加入600g的85% wt的甲醇水溶液搅拌均勻,并且加热回流,然后 缓慢滴加上述油层混合物,滴加结束后,继续回流2h,然后滴加20% wt的硫酸中和到PH = 7. 0,过滤除去硫酸钡沉淀,得到不含盐的1,2-戊二醇溶液,蒸馏回收含水甲醇和二异丙基 硫醚,得到51g,收率49%。实施例5 在IOOOml三口瓶中,加入120g 二异丙基硫醚(Imol)和150g正丁醇,在水浴恒温 加热保持在50 60度后,缓慢滴加入氯化亚砜120g,保持在50 60度反应3 4h,静止 后分层,得到下层琉盐溶液160g。将琉盐溶液和37%的甲醛水溶液IOOg混合,滴加40%的 液碱NaOH,直到PH大于13,在30 40度反应3 4h,得到浅黄色油层,为1,2-环氧戊烷 和二异丙基硫醚的混合物。将5g氢氧化钡加入600g的85% wt的甲醇水溶液搅拌均勻,并且加热回流,然后 缓慢滴加上述油层混合物,滴加结束后,继续回流2h,然后滴加20% wt的硫酸中和到PH = 7. 0,过滤除去硫酸钡沉淀,得到不含盐的1,2-戊二醇溶液,蒸馏回收含水甲醇和二异丙基 硫醚,得到1,2-戊二醇588,收率56%。
权利要求
一种1,2-戊二醇的合成方法,采用具有式A结构的硫醚、正丁醇或二正丁醚,在强酸催化反应得到琉盐,然后再强碱性条件下,和甲醛环氧化反应得到1,2-环氧戊烷,1,2-环氧戊烷开环就得到1,2-戊二醇。其中R1为C1~C6的烷基或苯基,例如,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R2为C1~C6的烷基或苯基,例如,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FSA00000152060400011.ti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琉盐,其特征是具有式B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R1 为C1 C6的烷基或苯基,例如,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R2 为C1 C6的烷基或苯基,例如,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X 为 Cl、Br、HS04、S04 等阴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要求1所述的琉盐化反应,其特征是将正丁醇和式A结构的硫醚的混 合物在硫酸或氯化亚砜催化下加热反应,得到式B结构的琉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琉盐化反应温度,其特征是在50 1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化反应,其特征是采用20 50%wt的液体氢氧化钠水 溶液,滴加到甲醛和式B结构的琉盐水溶液混合物中,保持反应温度在30 80度,迅速反 应得到1,2-环氧戊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甲醛,可以采用多聚甲醛或甲醛水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环氧戊烷开环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添加少量氢氧化钡 的甲醇水溶液,保持PH为8 12的碱性溶液,1,2-环氧戊烷滴加到甲醇水溶液中开环反 应,然后用硫酸水溶液中和氢氧化钡,过滤生成的硫酸钡沉淀,得到不含盐的1,2_戊二醇 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和方法,其特征是将开环后的1,2-戊二醇溶液用硫酸水溶 液中和到PH = 6. 5 7. 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环方法,其特征是甲醇水溶液中甲醇水的重量比为 0. 5 10 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正丁醇合成1,2-戊二醇的低成本合成工艺,采用正丁醇为起始原料,正丁醇和硫醚在强酸催化下合成丁基琉盐,然后和甲醛反应得到的1,2-环氧戊烷,再在氢氧化钡催化下开环得到1,2-戊二醇。和正戊烯原料工艺相比,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生产条件温和可靠,非常稳定安全。
文档编号C07C31/20GK101857524SQ20101019861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王永军, 赖维贞 申请人:王永军;赖维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