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美汉草中一种黄酮苷的提取分离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属医药产品研究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美汉草中一种黄酮苷的提取分离工艺。
背景技术:
美汉草为唇形科(Labiatae)龙头草属(Meehania)植物芝麻花Meehania urticifolia(Miq.)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别名荨麻叶龙头草,芝麻花(辽宁)、美汉花, 异名水升麻(四川),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通化、浑江、柳河、集安、抚松、靖宇、蛟河、 舒兰、安图、敦化、长白朝鲜族自治区、通化县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美汉草味辛、苦、性微寒,全草入药,可作为民间药,具有清热解表,利水消肿等功效。用于感冒发热,泻痢腹痛, 肝炎,胆囊炎,小便不利,蛇咬伤等症。在民间作美汉草药用,全草可入药,作为寒药,具有发表清热,利湿解毒等功效,其天然资源极为丰富,且蕴含量大。有关美汉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资料较少。目前,从植物美汉草的花瓣中鉴定出含有花青素。从植物美汉草中分离得到迷迭香酸紫草酸B、精脒生物碱的糖苷类。
发明内容
1、美汉草中一种黄酮苷的提取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过程步骤(1)称取美汉草干燥粗粉2. 25kg,加入22. 5kg_23. Okg的50%乙醇浸泡过夜,然后超声提取30min-35min,超声温度为30°C -32°C,超声功率为80W,超声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并减压浓缩,浓缩液置于4°C冰箱中48h-60h,抽滤,得到除去部分色素沉淀的浓缩液;步骤O)将步骤(1)中的浓缩液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等溶剂各萃取三次,每个萃取部分浓缩至稠膏状浸膏,回收溶剂,由此得到正丁醇提取物^g ;步骤(3)将步骤⑵中正丁醇提取物28g溶于IOOml无水乙醇中,拌以28g 100 200目硅胶,挥干溶剂,选用280gl00 200目硅胶用氯仿拌勻,湿法装柱,干法上样;步骤(4)采用不同梯度氯仿-甲醇=50 1 氯仿-甲醇=1 3对步骤(3) 中的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洗脱层析,以每50ml洗脱液收集一瓶,用薄层色谱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浓缩至小体积;步骤(5):在分离到洗脱液氯仿-甲醇=7 1处时,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再经甲醇反复结晶得到单体化合物IOmg ;步骤(6)结合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5,3' - 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0-α -L-吡喃鼠李糖基-(1 — 6)-β-D-吡喃葡萄糖苷。根据本发明,本发明中的“ %,,是重量百分比。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述的美汉草中一种黄酮苷的提取分离工艺包括以下实施例,下面的实施例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 1、美汉草中一种黄酮苷的提取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过程步骤(1)称取美汉草干燥粗粉2. 25kg,加入22. 5kg的50 %乙醇浸泡过夜,然后超声提取30min,超声温度为30°C,超声功率为80W,超声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并减压浓缩,浓缩液置于4°C冰箱中48h,抽滤,得到除去部分色素沉淀的浓缩液;步骤O)将步骤(1)中的浓缩液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等溶剂各萃取三次,每个萃取部分浓缩至稠膏状浸膏,回收溶剂,由此得到正丁醇提取物^g ;步骤(3)将步骤⑵中正丁醇提取物28g溶于IOOml无水乙醇中,拌以28g 100 200目硅胶,挥干溶剂,选用280gl00 200目硅胶用氯仿拌勻,湿法装柱,干法上样;步骤(4)采用不同梯度氯仿-甲醇=50 1 氯仿-甲醇=1 3对步骤(3) 中的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洗脱层析,以每50ml洗脱液收集一瓶,用薄层色谱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浓缩至小体积;步骤(5):在分离到洗脱液氯仿-甲醇=7 1处时,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再经甲醇反复结晶得到单体化合物IOmg ;步骤(6)结合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5,3' - 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0-a-L-吡喃鼠李糖基-(1 — 6)-β-D-吡喃葡萄糖苷。实施例2:1、美汉草中一种黄酮苷的提取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过程步骤(1)称取美汉草干燥粗粉2. 25kg,加入23. Okg的50 %乙醇浸泡过夜,然后超声提取35min,超声温度为32°C,超声功率为80W,超声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并减压浓缩,浓缩液置于4°C冰箱中60h,抽滤,得到除去部分色素沉淀的浓缩液;步骤O)将步骤(1)中的浓缩液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等溶剂各萃取三次,每个萃取部分浓缩至稠膏状浸膏,回收溶剂,由此得到正丁醇提取物^g ;步骤(3)将步骤⑵中正丁醇提取物28g溶于IOOml无水乙醇中,拌以28g 100 200目硅胶,挥干溶剂,选用280gl00 200目硅胶用氯仿拌勻,湿法装柱,干法上样;步骤(4)采用不同梯度氯仿-甲醇=50 1 氯仿-甲醇=1 3对步骤(3) 中的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洗脱层析,以每50ml洗脱液收集一瓶,用薄层色谱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浓缩至小体积;步骤(5):在分离到洗脱液氯仿-甲醇=7 1处时,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再经甲醇反复结晶得到单体化合物IOmg ;步骤(6)结合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5,3' - 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0-a-L-吡喃鼠李糖基-(1 — 6)-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白色粉末,易溶于DMS0,难溶于水、乙醇及丙酮、氯仿、乙醚、苯等,部分溶于甲醇。 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Molish反应呈阳性,有黄酮类特征显色反应,可为黄酮类化合物。 薄层层板将样品溶于DMS0,硅胶板为固定相,以氯仿甲醇甲酸=5 1 1为流动相, 展开后,在可见光与紫外光下观察出现荧光现象,10%浓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后,展开的薄层板上显示为单一黄色清晰斑点。酸水解后,检出有葡萄糖(& = 0. 16)、鼠李糖(& = 0. 40),高碘酸盐氧化反应结果表明这两种糖均为吡喃型糖。ESI-MS显示分子量为607,分子式为 C28H31O15O 1H-Wr^oomHzADCI3)谱中,12. 92 (s)和 9. 43 (s)分别是 5-0H 禾口 3' -OH 酚羟基特别信号。在A环上,H-6和H-8分别以双重峰出现在6.8-6.4ppm之间,其化学位移值分别为 6. 82(lH,d,J = 2. 0Hz, H-8) ,6. 46(lH,d,J = 9. 6Hz,H_6)。在 B 环上,3. 87 为 4' -C 上的 OMe 的氢质子信号。7. 45(lH,d d,J = 8. 4Hz)、7. 14(lH,d,J = 8. 5Hz)、7. 44 (1H,d,J =2. 5Hz)化学位移值分别为 H-6',H-5',H_2。5. 08 (1H,d,J = 7. 2Hz,H_l)和 4. 54 (1H, br s)分别是葡萄糖和鼠李糖的端基氢质子的信号,又因为其偶合常数7. 2Hz大于4. OHz, 所以说明为β-D-葡萄糖型。1.08(3H,d,J = 6Hz)是鼠李糖末端基上的C-CH3化学信号。 13C-NMR(150MHz, CDCl3)谱中有15个芳香碳原子,其中103. 80 (s)为C-3化学位移信号,说明糖部不可能结合在 C-3 位置。164. 15(s)、181.90(s)、99. 87(s)、94. 75(s)为 A 环上 C_7、
04、06、(-8的化学位移信号,151.27(8)、146.74(8)为B环上C_4'和C-3‘的化学位移信号,其母核结构与文献相吻合,这表明糖部连接在C-7位置上。100. 49 (d) ,99. 55 (d) 分别是鼠李糖和葡萄糖的端基碳原子的信号;17. 76(t)、66.01(t)分别是鼠李糖和葡萄糖的6位碳原子的信号。波谱中100. 49为鼠李糖端基碳原子的化学信号并向低场位移了
5.49ppm,66. 01为葡萄糖6位碳原子的化学信号,这表明双糖连接方式为鼠李糖(1 — 6)葡萄糖。β -D-葡萄糖和α -L-鼠李糖的1H-NMR和13C-NMR波谱中化学位移信号与文献对照基本一致,数据归属如表1。 表1化合物1的NMR数据归属
权利要求
1.美汉草中一种黄酮苷的提取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1)称取美汉草干燥粗粉2. 25kg,加入22. 5kg-23. Okg的50%乙醇浸泡过夜,然后超声提取30min-35min,超声温度为30°C -32°C,超声功率为80W,超声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并减压浓缩,浓缩液置于4°C冰箱中48h-60h,抽滤,得到除去部分色素沉淀的浓缩液; 步骤O):将步骤(1)中的浓缩液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等溶剂各萃取三次,每个萃取部分浓缩至稠膏状浸膏,回收溶剂,由此得到正丁醇提取物^g ;步骤(3)将步骤( 中正丁醇提取物观8溶于IOOml无水乙醇中,拌以^g 100 200 目硅胶,挥干溶剂,选用280gl00 200目硅胶用氯仿拌勻,湿法装柱,干法上样;步骤⑷采用不同梯度氯仿-甲醇=50 1 氯仿-甲醇=1 3对步骤(3)中的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洗脱层析,以每50ml洗脱液收集一瓶,用薄层色谱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浓缩至小体积;步骤(5)在分离到洗脱液氯仿-甲醇=7 1处时,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再经甲醇反复结晶得到单体化合物IOmg ;步骤(6)结合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5,3' - 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0-α -L-吡喃鼠李糖基-(1 — 6)-β-D-吡喃葡萄糖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所属医药产品研究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美汉草中一种黄酮苷的提取分离工艺。称取美汉草干燥粗粉加入50%乙醇浸泡过夜,然后超声提取,合并提取液并减压浓缩,将浓缩液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等溶剂各萃取,由此得到正丁醇提取物;选用硅胶柱层析,采用不同梯度氯仿-甲醇对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洗脱,分离得到白色沉淀,再经甲醇反复结晶得到单体化合物;结合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5,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哺葡萄糖苷。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满足生产和科研上的需求量,提高收率,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C07H17/07GK102558260SQ20121000990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日
发明者侯欣池, 张崇禧, 张成城, 李小叶, 郑友兰 申请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