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59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包括冷凝器、混合器、缓冲罐和液液分离离心机,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安装有第一计量泵,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混合器的一入口端,所述混合器的另一入口端安装有第二计量泵,所述混合器的出口端安装有在线pH计并连通所述缓冲罐上部的进料口,所述缓冲罐上部设有用于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气口,所述缓冲罐底部的出料口安装有第三计量泵,所述第三计量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液液分离离心机的进口端。本实用新型中和和分离过程实现连续运行,大大缩短了时间,所用设备的体积也缩小,而且使用离心机提高了分离效率和分离效果,提高收率。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 设备。 一种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由于其分子中活泼亚甲基上的氢原子易被其它基团所取 代,是重要的精细化学品,氰乙酸酯是制备系列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的主要原料,丙二酸酯 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也是重要的制备香精香料的原料。
[0003] 在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制备过程中,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提纯前必须进行中和, 中和后还需要对酯层和水层进行分离。传统中和方法采用间歇式中和,操作繁琐;酯层和水 层传统分离方法是采用静置分层的方式进行,由于酯化工序及中和工序都采用搅拌方式进 行,静置分层时间即使比较长,酯层物料也仍旧会有少量水层小液滴存在,同样,水层物料 也仍旧会有少量酯层小液滴存在,中和后物料中含有少量水分,提纯过程中会加剧物料分 解,致使产品收率低,水层物料含有的少量酯层小液滴直接导致收率降低。而且,实际生产 过程中常常多次分水,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旨在解决现 有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制备过程中,采用间歇式中和,操作繁琐,酯层和水层分离采用静置 分层方式,酯层物料中含有水层小液滴,水层物料中含有酯层小液滴,致使产品收率低,操 作繁琐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包括冷凝器、 混合器、缓冲罐和液液分离离心机,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安装有第一计量泵,所述冷凝器的 出口端连通所述混合器的一入口端,所述混合器的另一入口端安装有第二计量泵,所述混 合器的出口端安装有在线pH计并连通所述缓冲罐上部的进料口,所述缓冲罐上部设有用 于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气口,所述缓冲罐底部的出料口安装有第三计量泵,所述第三计 量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液液分离离心机的进口端。
[0006]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液液分离离心机为蝶式离心机或管式离心机。
[0007]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混合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进口端沿所述筒体轴向设 有供酯化物料进入的第一管道和供碳酸钠水溶液进入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径大 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径,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同轴套装且所述第二管道延伸超出所述 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出口处设有环形导流板,所述筒体内位于 所述第二管道的出口处通过支撑横杆安装有旋转叶轮,所述旋转叶轮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 叶片。
[0008]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筒体内壁之间设有固定横杆。
[0009]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筒体内壁上位于所述旋转叶轮和筒体的出口端之间设有若干 导流折板。
[0010]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由于酯化后的氰乙酸酯和或丙二酸酯通过第一计量泵以一定的流量经过冷凝器 降温至合适的温度后进入混合器,同时碳酸钠水溶液通过第二计量泵以一定的流量进入混 合器,经过充分混合完成中和过程,混合器的出口端安装有在线pH计,通过在线pH计调节 碳酸钠水溶液流量,由于中和反应的速度很快,混合器中的物料中和完成后进入缓冲罐,反 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缓冲罐上部的排气口排出,缓冲罐内的物料用第三计量泵打至液 液分离离心机,在离心机内实现酯层和水层分离,中和和分离过程实现连续运行,操作简 便,大大缩短了时间,所用设备的体积也缩小,而且使用离心机提高了分离效率和分离效 果,酯层中的水分大大降低,对后续提纯工序产生积极效果,有效降低提纯过程中酯类水解 过程,产品收率有所提高,提纯过程中物料的酸值也相应降低,从而降低了提纯设备的腐蚀 情况,延长使用寿命,而水层中的酯也大大降低,直接提高了酯的收率。
[0012] 由于液液分离离心机为蝶式离心机或管式离心机,保证酯层和水层的分离效果。
[0013] 由于混合器筒体的进口端设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同轴套 装,利于物料和碳酸钠水溶液混合,并且第二管道上位于第一管道的出口处设有环形导流 板,降低从第一管道进入的酯类物料的向前流动的速度,筒体内位于第二管道的出口处通 过支撑横杆安装有旋转叶轮,酯类物料和碳酸钠水溶液流动经过旋转叶轮带动旋转叶轮旋 转,在旋转叶轮作用下利于物料充分混合中和,并且设有折流导板,按工况要求及流量要求 进行设置其安装角度及安装位置,物料通过导流折板时产生紊流状态,形成微小漩涡,同时 物料的流速会发生急剧变化,利于物料与碳酸钠水溶液充分混合中和,设有固定横杆,起到 固定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混合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其中,1-冷凝器,2-混合器,21-筒体,22-第一管道,23-第二管道,24-固定横杆, 25-环形导流板,26-支撑横杆,27-旋转叶轮,28-导流折板,3-缓冲罐,31-排气口,4-液液 分尚尚心机,5-第一计量泵,6-第二计量泵,7-在线pH计,8-第二计量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包括冷凝器1、混 合器2、缓冲罐3和液液分离离心机4,冷凝器1的进口端安装有第一计量泵5,冷凝器1的 出口端连通混合器2的一入口端,混合器2的另一入口端安装有第二计量泵6,混合器2的 出口端安装有在线pH计7并连通缓冲罐3上部的进料口,缓冲罐3上部设有用于排放二氧 化碳气体的排气口 31,缓冲罐3底部的出料口安装有第三计量泵8,第三计量泵8的输出端 连通液液分离离心机4的进口端。
[0019] 其中,上述液液分离离心机4为蝶式离心机或管式离心机。
[0020] 本实施例中,混合器2包括筒体21,筒体21的进口端沿筒体21轴向设有供酯化物 料进入的第一管道22和供碳酸钠水溶液进入的第二管道23,第一管道22的管径大于第二 管道23的管径,第一管道22和第二管道23同轴套装且第二管道23延伸超出第一管道22, 第一管道22和第二管道23与筒体21内壁之间设有固定横杆24,第二管道23上位于第一 管道22的出口处设有环形导流板25,筒体21内位于第二管道23的出口处通过支撑横杆 26安装有旋转叶轮27,旋转叶轮27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叶片,筒体21内壁上位于旋转叶 轮27和筒体21的出口端之间设有若干导流折板28。
[0021] 本实施例中,酯化完成的氰乙酸酯或丙二酸酯用第一计量泵5打至冷凝器1内,经 过冷凝器1冷却至温度30度,然后进入混合器2,同时,浓度为24%的碳酸钠溶液经过第二 计量泵6打至混合器2,混合器2出口端安装在线pH计7,pH控制在7-8,然后进入缓冲罐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缓冲罐3上部的排气口 31排出,缓冲罐3内物料用第三计量泵 8打至液液分离离心机4,在液液分离离心机4内实现二层分离,酯层直接去提纯工序,水层 采用传统方案处理。
[00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混合器、缓冲罐 和液液分离离心机,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安装有第一计量泵,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连通所 述混合器的一入口端,所述混合器的另一入口端安装有第二计量泵,所述混合器的出口端 安装有在线pH计并连通所述缓冲罐上部的进料口,所述缓冲罐上部设有用于排放二氧化 碳气体的排气口,所述缓冲罐底部的出料口安装有第三计量泵,所述第三计量泵的输出端 连通所述液液分离离心机的进口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液 分离离心机为蝶式离心机或管式离心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 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进口端沿所述筒体轴向设有供酯化物料进入的第一管道和供碳酸 钠水溶液进入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径,所述第一管道 和第二管道同轴套装且所述第二管道延伸超出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位于所述第 一管道的出口处设有环形导流板,所述筒体内位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出口处通过支撑横杆安 装有旋转叶轮,所述旋转叶轮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叶片。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管道和第二管道与筒体内壁之间设有固定横杆。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连续中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 内壁上位于所述旋转叶轮和筒体的出口端之间设有若干导流折板。
【文档编号】C07C253/34GK203866232SQ201420198255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2日
【发明者】郭希田, 马会楼 申请人:潍坊滨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