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pp)合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121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聚丙烯(pp)合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聚丙烯(PP)合金。
背景技术
:聚丙烯(PP)是由丙烯聚合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是通用热塑性塑料之一,由于其原料丰富,合成工艺比较简单,与其他通用热塑性塑料相比,聚丙烯(PP)具有相对密度小、价格低、加工性好以及综合性能较好等特点,其屈服强度、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及弹性模量均较优异,并有突出的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因而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建筑行业等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普通的聚丙烯(PP)由于分子链只有线型结构,其分子量分布窄,加工温度范围较狭窄,低温脆性、韧性差以及机械性能较低、成型收縮率大等缺点。为了提升聚丙烯塑料应用中的竞争力,扩大聚丙烯(PP)的应用范围,需要对PP进行一定的改性,以克服聚丙烯(PP)韧性差、机械性能较低以及成型收縮率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韧性好、机械性能较高以及成型收縮率小的聚丙烯合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丙烯(PP)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5085%的聚丙烯(PP),1039%苯乙烯类聚合物,4.510%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0.20.5%的接枝促进剂,以及余量的其它助剂;其中所述的聚丙烯(PP)为均聚聚丙烯(PP)或共聚聚丙烯(PP)或它们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的苯乙烯类聚合物为聚苯乙烯(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6070%的聚丙烯(PP),2535%苯乙烯类聚合物,610%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0.30.5%的接枝促进剂,以及余量的其它助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30%的均聚聚丙烯(PP),30%的共聚聚丙烯(PP),32%苯乙烯类聚合物,7%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0.5%的接枝促进剂,0.5%的其它助剂。所述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为由苯乙烯与带双键的过氧化物在8012(TC温度下共聚而得。所述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为由丙烯腈与带双键的过氧化物在8012(TC温度下共聚而得。所述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为由苯乙烯及丙烯腈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与带双键的过氧化物在8012(TC温度下共聚而得。所述带双键的过氧化物为l-(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所述接枝促进剂为三异氰尿酸三烯丙酯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所述其它助剂包括抗氧剂和润滑剂,抗氧剂为四-[e-(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润滑剂为聚乙烯蜡。一种聚丙烯(PP)合金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配方量的聚丙烯(PP)、苯乙烯类聚合物、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接枝促进剂及各种助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至均匀,混合时间为1015min;喂入L/D为36:148:1的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温度为170210°C,转速为100150r/min进行熔融接枝反应,反应结束后挤出、造粒,烘干后注塑成标准样条。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5085%的聚丙烯(PP),1039%苯乙烯类聚合物,4.510%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0.20.5%的接枝促进剂,以及余量的其它助剂;其中所述的聚丙烯(PP)为均聚聚丙烯(PP)或共聚聚丙烯(PP)或它们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的苯乙烯类聚合物为聚苯乙烯(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发明改善了纯聚丙烯(PP)成型收縮率大、易变形、机械性能偏低的缺陷。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一种聚丙烯(PP)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均聚聚丙烯(PP)50%;聚苯乙烯(PS)39%,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为由苯乙烯与l-(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在温度为100°C下共聚而得,占10%;接枝促进剂为三异氰尿酸三烯丙酯,占0.5助剂有抗氧剂为四-[P-(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占0.1%,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占0.1%,润滑剂为聚乙烯蜡,占0.3%。称取1500g均聚聚丙烯、1170g聚苯乙烯(PS),300g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15g三异氰尿酸三烯丙酯接枝促进剂、3g四-[P画(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3g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9g聚乙烯蜡润滑剂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10min至均匀,然后喂入到L/D—0、0=36mm的双螺杆挤出中,在17021(TC下以转速为100r/min熔融接枝反应,反应结束后挤出、造粒,烘干后注塑成标准样条,进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结果见表l。实施例2一种聚丙烯(PP)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共聚聚丙烯(PP)85%;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10X,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为由丙烯腈与l-(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在温度为IO(TC下共聚而得,占4.5%;接枝促进剂为三羟甲基丙垸三甲基丙烯酸酯,占0.2%;助剂有抗氧剂为四-[P-(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占0.05%,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占0.05%,润滑剂为聚乙烯蜡,占0.2%。称取2550g均聚聚丙烯、300g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135g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6g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接枝促进剂、1.5g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lJg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4g聚乙烯蜡润滑剂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10min至均匀,然后喂入到170=40、0-36mm的双螺杆挤出中,在170210'C下以转速为100r/min熔融接枝反应,反应结束后挤出、造粒,烘干后注塑成标准样条,进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结果见表l。实施例3一种聚丙烯(PP)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均聚聚丙烯(PP)60%;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30X,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为由苯乙烯和丙烯腈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与l-(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在温度为IO(TC下共聚而得,占9%;接枝促进剂为三异氰尿酸三烯丙酯,占0.4%;助剂有抗氧剂为四-[P-(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占O.1%,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占0.2%,润滑剂为聚乙烯蜡,占0.3%。称取1800g均聚聚丙烯、900g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270g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12g三异氰尿酸三烯丙酯接枝促进剂、38四-[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6g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9g聚乙烯蜡润滑剂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10min至均匀,然后喂入到L/D—0、。=36mm的双螺杆挤出中,在17021(TC下以转速为100r/min熔融接枝反应,反应结束后挤出、造粒,烘干后注塑成标准样条,进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结果见表l。实施例4一种聚丙烯(PP)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共聚聚丙烯(PP)70%;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23%,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为由苯乙烯与l-(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在温度为IO(TC下共聚而得,占6%;接枝促进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占0.3%;助剂有抗氧剂为四-[P-(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占0.05%,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占0.05%,润滑剂为聚乙烯蜡,占0.1%。称取2100g均聚聚丙烯、690g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180g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9g三羟甲基丙垸三甲基丙烯酸酯接枝促进剂、1.58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ljg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3g聚乙烯蜡润滑剂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10min至均匀,然后喂入到170=40、0>=36mm的双螺杆挤出中,在17021(TC下以转速为100r/min熔融接枝反应,反应结束后挤出、造粒,烘干后注塑成标准样条,进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结果见表l。实施例5一种聚丙烯(PP)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均聚聚丙烯(PP)30%,共聚聚丙烯(PP)30%;聚苯乙烯(PS)32%,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为由苯乙烯与l-(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在温度为IO(TC下共聚而得,占7%;接枝促进剂为三异氰尿酸三烯丙酯,占0.5%;助剂有抗氧剂为四-[e-G,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占0.1%,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占0.2%,润滑剂为聚乙烯蜡,占0.2%。称取900g均聚聚丙烯、900g共聚聚丙烯(PP),960g聚苯乙烯(PS),210g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15g三异氰尿酸三烯丙酯接枝促进剂、38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6g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6g聚乙烯蜡润滑剂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10min至均匀,然后喂入到170=40、0=36mm的双螺杆挤出中,在170210。C下以转速为100r/min熔融接枝反应,反应结束后挤出、造粒,烘干后注塑成标准样条,进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结果见表l。表l实施例l-5的性能测试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聚丙烯(PP)合金,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50~85%的聚丙烯,10~39%苯乙烯类聚合物,4.5~10%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0.2~0.5%的接枝促进剂,以及余量的其它助剂;其中所述的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或共聚聚丙烯或它们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的苯乙烯类聚合物为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PP)合金,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6070%的聚丙烯,2535%苯乙烯类聚合物,610%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0.30.5%的接枝促进剂,以及余量的其它助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聚丙烯(PP)合金,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30%的均聚聚丙烯,30%的共聚聚丙烯,32%苯乙烯类聚合物,7%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0.5%的接枝促进剂,0.5%的其它助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PP)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为由苯乙烯与带双键的过氧化物在80120。C温度下共聚而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PP)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为由丙烯腈与带双键的过氧化物在8012(TC温度下共聚而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PP)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为由苯乙烯及丙烯腈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与带双键的过氧化物在8012(TC温度下共聚而得。7、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聚丙烯(PP)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双键的过氧化物为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聚丙烯(PP)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促进剂为三异氰尿酸三烯丙酯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聚丙烯(PP)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助剂包括抗氧剂和润滑剂,抗氧剂为四-[P-(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润滑剂为聚乙烯蜡。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聚丙烯(PP)合金,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配方量的聚丙烯、加强材料、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接枝促进剂及各种助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至均匀,混合时间为1015min;喂入L/D为36:148:1的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温度为170210°C,转速为100150r/min进行熔融接枝反应,反应结束后挤出、造粒,烘干后注塑成标准样条。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聚合物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聚丙烯(PP)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50~85%的聚丙烯,10~39%苯乙烯类聚合物,4.5~10%的带过氧基团的大分子单体,0.2~0.5%的接枝促进剂,以及余量的其它助剂;将各组分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至均匀,喂入L/D为36∶1~48∶1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接枝反应,反应结束后挤出、造粒;本发明改善了纯聚丙烯(PP)成型收缩率大、易变形、机械性能偏低的缺陷。文档编号C08K5/134GK101338063SQ20081002712公开日2009年1月7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31日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发明者唐敬海,柯金成,覃碧勋申请人:东莞金富亮塑胶颜料有限公司;东莞市高分子功能色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