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039阅读:1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胶纤维的生产工艺,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胶纤维的 后溶解工艺。
背景技术
后溶解工序位于整个原液制胶工艺的后半部分,前一个工序是黄化工序,后一个 工序是熟成工序。通过后溶解将黄化工序制得的纤维素黄酸脂研磨、均勻溶解于碱液中,得 到溶解均勻,温度、熟成度稳定的粘胶。通过齿轮泵送到下工序。粘胶纤维后溶解工序老工艺路线为黄化机粘胶经R217齿轮泵出料经过W2150粗 研磨泵进入预溶解桶,再由R217齿轮泵出料经过精研磨泵进入后溶解机溶解。后溶解机具 有内外盐水夹套,用于对粘胶温度的控制(20摄氏度左右),后溶解机具有研磨功能,粘胶在 搅拌刀的推动下在机内流动研磨,溶解。达到工艺要求时出料送往下道工序熟成。后溶解工序产能为42000吨浆粕/年,由于扩能要求需要将后溶解产能提高,通过 对后溶解机单机的加大改造,但未能解决粘胶温度和研磨的问题该型(R2M型)后溶解机 有效容积为8. 5 m3,改造后容积提高,但盐水夹套没有相应增加,故粘胶温度不能控制在工 艺范围内(20摄氏度左右);研磨能力没有相应提高,研磨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后溶解机单机的加大改造不能提高研磨能力以及 粘胶温度不能控制在工艺范围内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强研磨能力,有效控制粘胶温度的粘 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经过黄化机黄化,使碱纤维素与反应生成可溶解于稀碱液中的纤维素黄酸脂,黄 化出料经过粗研磨泵研磨,向预溶解机中进料,进行预溶解得到较均勻的粘胶;
B、预溶解后得到的粘胶,依次经过输送到二道粗研磨泵后,经过板式换热器自动调节 盐水流量控制粘胶温度,进入后溶解机;
C、进入后溶解机后,再经过输送到W108精研磨泵研磨,循环2-5次后出料输送到混合桶。在步骤A中所述的粗研磨泵的磨盘间隙为l_4mm,研磨温度为20_30°C。在步骤A中所述的预溶解是在进料到4-8%料位时开启搅拌,在进料到50-70%时 进行翻胶研磨。在步骤B中所述的输送为采用R218齿轮泵输送。在步骤B中所述的二道粗研磨泵的磨盘间隙为l_4mm,研磨温度为20_30°C。在步骤B中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控制粘胶温度为15-25°C。在步骤C中所述的输送为采用R217齿轮泵输送。
粗研磨泵的作用是将黄化机初溶解的大团粘胶,经过齿轮泵输送到高速运转的粗 研磨泵对粘胶颗粒进行粉碎。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对后溶解系统工艺流程的创新,改善了粘胶的溶解研磨状况,对粘胶的质量,主要 是粘胶的过滤性能有较大的提高,改善后的后溶解能够极大的减少粘胶中的粘胶团,提高 粘胶的过滤性能,以此来降低熟成工段的滤机拆车台数,达到降低消耗的目的,同时通过换 热设备的安装可以更加有效地对粘胶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后溶解的温度能够精确的达 到工艺要求,确保后溶解的效果,从而提高粘胶整体质量。


说明书附图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A、经过黄化机黄化,使碱纤维素与反应生成可溶解于稀碱液中的纤维素黄酸脂,黄 化出料经过粗研磨泵研磨,向预溶解机中进料,进行预溶解得到较均勻的粘胶;所述的粗研 磨泵的磨盘间隙为1mm,研磨温度为20°C;所述的预溶解是在进料到4%料位时开启搅拌,在 进料到50%时进行翻胶研磨;
B、预溶解后得到的粘胶,依次经过R218齿轮泵输送和二道粗研磨泵后,经过板式换 热器自动调节盐水流量控制粘胶温度,进入后溶解机;所述的二道粗研磨泵的磨盘间隙为 1mm,研磨温度为20°C ;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控制粘胶温度为15°C ;
C、进入后溶解机后,再经过R217齿轮泵输送与W108精研磨泵研磨,循环研磨2次后出 料输送到混合桶。实施例2
A、经过黄化机黄化,使碱纤维素与反应生成可溶解于稀碱液中的纤维素黄酸脂,黄 化出料经过粗研磨泵研磨,向预溶解机中进料,进行预溶解得到较均勻的粘胶;所述的粗研 磨泵的磨盘间隙为4mm,研磨温度为30°C;所述的预溶解是在进料到8%料位时开启搅拌,在 进料到70%时进行翻胶研磨;
B、预溶解后得到的粘胶,依次经过R218齿轮泵输送和二道粗研磨泵后,经过板式换 热器自动调节盐水流量控制粘胶温度,进入后溶解机;所述的二道粗研磨泵的磨盘间隙为 4mm,研磨温度为30°C ;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控制粘胶温度为25°C ;
C、进入后溶解机后,再经过R217齿轮泵输送与W108精研磨泵研磨,循环研磨5次后出 料输送到混合桶。实施例3
A、经过黄化机黄化,使碱纤维素与反应生成可溶解于稀碱液中的纤维素黄酸脂,黄 化出料经过粗研磨泵研磨,向预溶解机中进料,进行预溶解得到较均勻的粘胶;所述的粗研 磨泵的磨盘间隙为2mm,研磨温度为25°C;所述的预溶解是在进料到6%料位时开启搅拌,在 进料到60%时进行翻胶研磨;
B、预溶解后得到的粘胶,依次经过R218齿轮泵输送和二道粗研磨泵后,经过板式换热器自动调节盐水流量控制粘胶温度,进入后溶解机;所述的二道粗研磨泵的磨盘间隙为 2mm,研磨温度为25°C ;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控制粘胶温度为20°C ;
C、进入后溶解机后,再经过R217齿轮泵输送与W108精研磨泵研磨,循环研磨3次后出 料输送到混合桶。实施例4
A、经过黄化机黄化,使碱纤维素与反应生成可溶解于稀碱液中的纤维素黄酸脂,黄 化出料经过粗研磨泵研磨,向预溶解机中进料,进行预溶解得到较均勻的粘胶;所述的粗研 磨泵的磨盘间隙为3mm,研磨温度为27°C;所述的预溶解是在进料到7%料位时开启搅拌,在 进料到55%时进行翻胶研磨;
B、预溶解后得到的粘胶,依次经过R218齿轮泵输送和二道粗研磨泵后,经过板式换 热器自动调节盐水流量控制粘胶温度,进入后溶解机;所述的二道粗研磨泵的磨盘间隙为 3mm,研磨温度为25°C ;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控制粘胶温度为20°C ;
C、进入后溶解机后,再经过R217齿轮泵输送与W108精研磨泵研磨,循环研磨4次后出 料输送到混合桶。实施例5
通过W108泵的循环研磨,可有效降低粘胶粒子数,提高粘胶过滤性能;改造前粘胶过 滤值平均60-65,改造后过滤值75-80,并且木、竹浆搭配比例也大有提高,两熟成板框滤机 拆车总台数改造前平均98台/天,改造后平均60台/天;改造前粘胶粒子数35000-40000, 改造后降为20000-25000 ;成本方面可缩短粘胶溶解时间,降低粘胶电耗成本,方胶电耗可 降低1/3。
权利要求
1.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A、黄化出料经过粗研磨泵研磨,向预溶解机中进料,进行预溶解得到均勻的粘胶;B、预溶解后得到的粘胶,依次经过输送到二道粗研磨泵后,经过板式换热器自动调节 盐水流量控制粘胶温度,进入后溶解机;C、进入后溶解机后,再经过输送到W108精研磨泵研磨,循环2-5次后出料输送到混合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 的粗研磨泵的磨盘间隙为l_4mm,研磨温度为20-30°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 的预溶解是在进料到4-8%料位时开启搅拌,在进料到50-70%时进行翻胶研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 的输送为采用R218齿轮泵输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 的二道粗研磨泵的磨盘间隙为l_4mm,研磨温度为20-30°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 的板式换热器控制粘胶温度为15-25°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 的输送为采用R217齿轮泵输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后溶解机单机的加大改造不能提高研磨能力以及粘胶温度不能控制在工艺范围内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强研磨能力,有效控制粘胶温度的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本发明通过工艺改造,循环研磨,改善了粘胶的溶解研磨状况,对粘胶的质量,主要是粘胶的过滤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同时通过换热设备的安装可以更加有效地对粘胶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后溶解的温度能够精确的达到工艺要求,确保后溶解的效果,从而提高粘胶整体质量。
文档编号C08B9/02GK102101890SQ201010609129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贺敏 申请人: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