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别杂菌中幽门螺杆菌的分子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84605阅读:1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鉴别杂菌中幽门螺杆菌的分子检测方法与流程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HP)现有的检测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细菌培养、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血清学(幽门螺杆菌抗体HP IgG)检查、HP病理组织学检测等方法,其中准确度以细菌培养最高,敏感度以RUT最高。而PCR法无论在方法的灵敏度还是准确度上都是以上几种方法无法企及的。荧光PCR法相较于普通PCR法更加方便快速。荧光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时再混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使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MGB探针又是在 MGB探针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改良而成的。探针的3′端带有小沟结合物(MGB)分子。探针与靶点结合后,MGB分子结合DNA内形成的小沟,提高了探针的熔解温度值,从而增强了探针的结合能力。 MGB探针的长度可以大大短于PCR引物。由于MGB基团的存在,这些探针可以较TaqMan探针更短,同时能够达到较高的熔解温度。与引物相比, MGB探针能在更高的温度下,与靶点更特异性地结合。由于MGB探针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能增加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其被推荐应用于复杂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杂菌中鉴别出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本发明建立了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的方法。在合适的温度下,荧光探针会优先与模板结合,同时在扩增过程中具有外切活性的Taq酶将能探针分解,从而放出荧光信号,据此可以判定出样品中是否含有幽门螺旋杆菌。

本发明实现预期目的的思路:

(1)选取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在同一区域再设计一对长度超出保守区的幽门螺杆菌特有的引物。

(2)在靠近上游引物的一端设计出一条含有12个碱基 MGB探针;

(3)实验体系分为两部分,两对引物分开扩增,其他成分一致。

本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探针(Probe):FAM-5′ACGAGCGCAACC-MGB-NFQ

(2)通用引物(Primers)CB:

F 5′TCGTCAGCTCGTGYCGTGA 3′

R 5′ATGMTGACTTGACGTCRTCCC 3′

幽门螺旋杆菌引物CB-HP:

F 5′GCTTGCCAGACCTTGAAAA 3′

R 5′ATGATGACTTGACGTCGTCCC 3′

(3)体系成分构成:

(4)选用两步法扩增,程序步骤如下:

依据上述步骤可以得到样品中是否含有细菌,并进一步鉴别是否含有幽门螺杆菌。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技术方法采用荧光PCR法,将特定菌株辨别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提升的一个新的高度。若通用引物没有信号只能说明样品提取不合格,任何结果都不可信,也不能判读为幽门螺杆菌为阴性。这样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假阴性的结果出现,为特别菌种鉴别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通用引物CB的扩增曲线

图2为HP特异引物的扩增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提取大肠杆菌和幽门螺杆菌的DNA提取物为阳性对照品。利用本发明中细 菌的通用引物,分别检测这两个阳性对照品,结果如图1:大肠杆菌(CtE.coli=14)和幽门螺旋杆菌(CtHP=15)相较于阴性对照(CtNegative=31)荧光信号明确,灵敏度高,说明该对通用引物和探针设计合理,达到了预期效果。

实施例2:

为了验证引物CB HP是否能扩增出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性片段,使用实施例一中两种菌的DNA提取物,结果如图2:幽门螺旋杆菌(CtHP=14)相较于阴性对照(CtNegative=31)荧光信号强烈明确。大肠杆菌(CtE.coli=30)与阴性对照基本相近,说明HP特异引物并不能扩增出条带,达到了引物设计初衷,取得了很好的判别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