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吡啶离子的乙烯基头孢菌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3013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通式Ⅰ所示的新型乙烯基头孢类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通式Ⅰ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与细菌感染有关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细菌感染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严重感染可致人死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提供了一类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和疗效好的新型药物。从60年代初第一个头孢类抗菌素品种问世,头孢类抗生素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新品种层出不穷,抗菌谱及活性日益提高。然而细菌耐药性也在增强,使得该类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和疗效受到挑战,也给全球头孢类药物研发带来重重困难,2000年后至今很少有新型头孢类抗生素再问世。同时,我国虽然是头孢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药物研制方面仍以仿制为主,因此研究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头孢类抗生素意义重大。

2008年,头孢吡普酯(Ceftobiprole)作为全球首个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头孢菌素先后在加拿大和瑞士等国上市,虽然该药因为临床数据不全未通过美国FDA审核并与2010年撤市,但是Ceftobiprole的短暂出现仍为新型头孢类抗生素研究开发带来新的希望。基于Ceftobiprole的吡咯烷酮乙烯基头孢结构,我们设计合成出一类含季铵离子吡啶的吡咯烷酮乙烯基头孢抗生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吡啶离子的乙烯基头孢菌素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并进一步提供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其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与细菌感染有关的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是提供了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具体结构如下:

其中:

R1独立地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炔基,优选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或氟代甲基,更优选H、甲基、乙基;

R2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炔基,优选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或氟代甲基,更优选甲基、乙基;

R3独立地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炔氧基、羟基、氨基、卤素、硝基、乙酰基、磺酰基、三氟乙酰基,优选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或氟代甲基,更优选H、甲基、乙基;

X-独立地选自无机酸根离子或有机酸根离子;

Y独立地选自C或者N,优选N;

其中上述取代基选自羟基、氨基、卤素、硝基、乙酰基、磷酰基、磺酰基或/和三氟乙酰基;取代基优选卤素、硝基。

优选的无机酸根离子选自三氟乙酸根离子、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醋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硫酸氢根离子、磷酸氢根离子或磷酸二氢根离子,优选氯离子和碘离子;

优选的有机酸根离子选自乙酸根离子、三氟乙酸根离子、丙酸根离子、乙醇酸根离子、丙酮酸根离子、草酸根离子、苹果酸根离子、丙二酸根离子、琥珀酸根离子、马来酸根离子、富马酸根离子、酒石酸根离子、柠檬酸根离子、苯甲酸根离子、肉桂酸根离子、扁桃酸根离子、甲磺酸根离子、乙磺酸根离子、对甲苯磺酸根离子或水杨酸根离子,优选乙酸根离子和三氟乙酸根离子。

在上述通式Ⅰ所示化合物中,头孢吡咯烷酮基团与R3分别取代在吡啶环的任意两个不重叠的C原子上,三个结构通式(I-A、I-B、I-C)如下所示。头孢吡咯烷酮基团取代位置优选吡啶离子中心N原子间位,即优选通式Ⅰ-A所示化合物。

其中R1、R2、R3、X-、Y的定义及优选同上.

在上述通式Ⅰ所示化合物中头孢母核3位侧链上的乙烯基可存在E-构型或Z-构型两种,优选式Ⅰ化合物为E-构型。

药物上可接受的盐包括碱加合盐或酸加合盐,其中,碱加合盐可从无机碱和有机碱制备。来自无机碱的盐包括但不限于:钠盐、钾盐、铵盐、锂盐、钙盐和镁盐。来自有机碱的盐包括但不限于:伯胺、仲胺和叔胺,取代胺(包括天然取代胺),以及环胺的盐,包括:异丙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三丙胺、乙醇胺、2-二甲氨基乙醇、氨丁三醇、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咖啡因、普鲁卡因、hydrabaimine、胆碱、甜菜碱、乙二胺、葡糖胺、N-烷基葡糖胺、可可碱、嘌呤、哌嗪、哌啶和N-乙基哌啶。还应懂得,其它羧酸衍生物将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如,羧酸酰胺、包括甲酰胺、低级烷基甲酰胺、二(低级烷基)甲酰胺等。

药物上可接受的酸加合盐可从无机酸和有机酸制备。来自无机酸的盐包括:烟酸、氢溴酸、硫酸、硝酸、磷酸等。来自有机酸的盐包括:乙酸、丙酸、乙醇酸、丙酮酸、草酸、苹果酸、丙二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酒石酸、柠檬酸、苯甲酸、肉桂酸、扁桃酸、甲磺酸、乙磺酸、对甲苯磺酸、水杨酸等。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化合物,优选的化合物结构具体如下: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如式所示, 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D-7ACA,如DE212605所述制备)在适当的溶剂中用一种碱处理,例如叔胺、脒或胍等,优选商业可得的1,1,3,3-四甲基胍。适当的溶剂为极性非质子溶剂,本文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DMF),将溶液冷却至-20℃至10℃之间,优选0℃,用氨噻肟酸侧链活性酯Ⅱ(制备如EP0849269所述)处理得到酰化反应化合物Ⅱ-a.为保护羧基,反应液加2倍体积的水稀释并用乙酸乙酯洗涤,所得水层与二氯甲烷混合,降温至-20℃至10℃,优选0℃,与二苯基重氮甲烷反应,反应pH值控制在2-5,优选pH值为3,反应得到2位羧酸被保护的化合物Ⅲ。

步骤2,将化合物Ⅲ溶于适当的溶剂,用20-100摩尔当量(相对于合物Ⅲ)的的二氧化锰氧化得化合物Ⅳ.适当的溶剂为醚或者卤代烷,优选二氯甲烷或四氢呋喃,反应温度在-10℃与40℃之间,优选0℃到25℃之间.

步骤3,将式Ⅴ所示的鏻盐(制备方法如下)溶于适当溶剂与强碱反应生成内鎓盐.适当的碱本文选择叔丁醇钾或二异丙基氨基化锂.适当溶剂本文选择烃类如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或甲苯,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反应温度在-100℃与-20℃之间,优选-40℃.所得内鎓盐溶液与化合物Ⅳ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生成化合物Ⅵ.

Ⅴ所示的鏻盐可以由Ⅸ制备(按CN1212327C提供方法制备).式Ⅸ化合物在-20℃至20℃之间与1-4倍当量的2,4-二溴丁酰溴在二氯甲烷中酰化并成盐沉淀生成化合物Ⅸ-a.含化合物Ⅸ-a反应液在不处理的情况下,搅拌下滴加2-8倍当量的0.1mol/L-2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2-5h得化合物Ⅹ.化合物X在甲苯中与2-6倍当量的三苯基鏻加热回流10min-12h反应得Ⅴ所示的鏻盐.

步骤4,将化合物Ⅵ溶于适当溶剂,滴加的碘代烷搅拌反应制备化合物Ⅶ。适当的溶剂是有机醇类如甲醇、乙醇,卤代烷烃例如二氯甲烷、氯仿等,或者甲醇与二氯甲烷的任意组合.碘代烷为含1-6个碳原子的碘代烷烃或碘代烯烃,优选碘甲烷、碘乙烷,碘代烷量为化合物Ⅶ的1-20倍,优选2-5倍当量。反应温度在-100℃与40℃之间,优选0℃到25℃之间。

步骤5,化合物Ⅶ在三氟乙酸酸和三烷基硅烷作用下脱除羧基保护基得目标产物的三氟乙酸盐Ⅷ.三氟乙酸在20-200当量之间(相对于化合物Ⅶ),优选80-120当量之间。三烷基硅烷优选三乙基硅烷,用量为1-10当量,优选4-6当量. 反应温度约在-20℃-10℃之间,优选的反应温度0℃。在5-60分钟之间不等的时间得到化合物I的三氟乙酸盐Ⅷ。

步骤6通式化合物I不同酸根盐的转化,可以将三氟乙酸根离子转化为X-,如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醋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等。该转化可由化合物I与过量含相应酸根的酸或其盐发生离子置换反应并分离得到得不同盐类化合物。相应酸HX可选自盐酸,硫酸,磷酸,乙酸等,酸HX的无机盐盐可选自钠盐、钾盐、钙盐和镁盐等。其中优选钠盐NaX如氯化钠,硫酸钠,磷酸钠,乙酸钠;反应在水或甲醇中进行,优选其混合液;反应温度-20℃-10℃之间,优选0℃;酸或其无机盐过量2-1000倍,优选过量10-100倍。经过酸根离子置换后分离可得到通式化合物I的不同酸根盐。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治疗和/或预防有效量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任选的一种或多种药学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

该药物组合物可根据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制备。可通过将本发明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固体或液体赋形剂和/或辅剂结合,制成适于人或动物使用的任何剂型。本发明化合物在其药物组合物中的含量通常为0.1-95重量%。

本发明化合物或含有它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单位剂量形式给药,给药途径可为肠道或非肠道,如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鼻腔、口腔粘膜、眼、肺和呼吸道、皮肤、阴道、直肠等。

给药剂型可以是液体剂型、固体剂型或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可以是溶液剂(包括真溶液和胶体溶液)、乳剂(包括o/w型、w/o型和复乳)、混悬剂、注射剂(包括水针剂、粉针剂和输液)、滴眼剂、滴鼻剂、洗剂和搽剂等;固体剂型可以是片剂(包括普通片、肠溶片、含片、分散片、咀嚼片、泡腾片、口腔崩解片)、胶囊剂(包括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颗粒剂、散剂、微丸、滴丸、栓剂、膜剂、贴片、气(粉)雾剂、喷雾剂等;半固体剂型可以是软膏剂、凝胶剂、糊剂等。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制成普通制剂、也制成是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及各种微粒给药系统。

为了将本发明化合物制成片剂,可以广泛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赋形剂, 包括稀释剂、黏合剂、润湿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溶剂。稀释剂可以是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微晶纤维素、硫酸钙、磷酸氢钙、碳酸钙等;湿润剂可以是水、乙醇、异丙醇等;粘合剂可以是淀粉浆、糊精、糖浆、蜂蜜、葡萄糖溶液、微晶纤维素、阿拉伯胶浆、明胶浆、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等;崩解剂可以是干淀粉、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碳酸氢钠与枸橼酸、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十二烷基磺酸钠等;润滑剂和助溶剂可以是滑石粉、二氧化硅、硬脂酸盐、酒石酸、液体石蜡、聚乙二醇等。

还可以将片剂进一步制成包衣片,例如糖包衣片、薄膜包衣片、肠溶包衣片,或双层片和多层片。

为了将给药单元制成胶囊剂,可以将有效成分本发明化合物与稀释剂、助溶剂混合,将混合物直接置于硬胶囊或软胶囊中。也可将有效成分本发明化合物先与稀释剂、黏合剂、崩解剂制成颗粒或微丸,再置于硬胶囊或软胶囊中。用于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片剂的各稀释剂、黏合剂、润湿剂、崩解剂、助溶剂品种也可用于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胶囊剂。

为将本发明化合物制成注射剂,可以用水、乙醇、异丙醇、丙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作溶剂并加入适量本领域常用的增溶剂、助溶剂、pH调节剂、渗透压调节剂。增溶剂或助溶剂可以是泊洛沙姆、卵磷脂、羟丙基-β-环糊精等;pH调节剂可以是磷酸盐、醋酸盐、盐酸、氢氧化钠等;渗透压调节剂可以是氯化钠、甘露醇、葡萄糖、磷酸盐、醋酸盐等。如制备冻干粉针剂,还可加入甘露醇、葡萄糖等作为支撑剂。

此外,如需要,也可以向药物制剂中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或其它添加剂。

为达到用药目的,增强治疗效果,本发明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可用任何公知的给药方法给药。

本发明化合物药物组合物的给药剂量依照所要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患者或动物的个体情况,给药途径和剂型等可以有大范围的变化。一般来讲,本发明化合物的每天的合适剂量范围为0.001-150mg/Kg体重,优选为0.1-100mg/Kg体重,更优选为1-60mg/Kg体重,最优选为2-30mg/Kg体重。上 述剂量可以一个剂量单位或分成几个剂量单位给药,这取决于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包括运用其它治疗手段的给药方案。

本发明的化合物或组合物可单独服用,或与其他治疗药物或对症药物合并使用。当本发明的化合物与其它治疗药物存在协同作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它的剂量。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化合物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或者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细菌性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可选自下列的疾病或病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摩根摩根氏菌、雷极普鲁菲登杆菌、伤寒沙门菌、宋内志贺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抗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尤其各种细菌复杂性感染及其它抗菌药耐药或疗效差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所致严重感染等,如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肺炎、败血症或软组织感染等有关疾病。

发明详述:

下面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特点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所引述的所有文献,它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且如果这些文献所表达的含义与本发明不一致时,以本发明的表述为准。此外,本发明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即便如此,本发明仍然希望在此对这些术语和短语作更详尽的说明和解释,提及的术语和短语如有与公知含义不一致的,以本发明所表述的含义为准。下面是本发明所用多种术语的定义,这些定义适用于本申请整个说明书中所用的术语,除非在具体情况中另作说明。

术语“头孢菌素”表示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头孢类抗生素和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传 统的青霉素类抗生素相比,头孢类药物具有更好的抗菌活性和化学稳定性。本类药物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所以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

自1964年美国E.Lilly开发成功头孢噻吩以来,为了扩展抗菌谱和适应不断出现的细菌耐药等状况,头孢菌素药物结构不断的革新和更迭。四十多年间,世界范围内上市品种多达60余种,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和疗效好的新型药物。在头孢类发展的过程中,按照按抗菌作用的特点,一般将常用头孢菌素分为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上市的,它对革兰阳性菌抗菌作用较强,如对链球菌(某些青霉素耐药菌除外)、金葡菌(甲氧西林耐药株除外)有效,对肠球菌或李斯特杆菌无活性,而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差。对青霉素酶稳定,但仍可被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破坏。对肾脏有一定毒性,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强效利尿药合用其毒性作用加剧,这一代抗生素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口服头孢菌素主要用于轻、中度感染和尿路感染。常用品种:注射剂有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硫脒、头孢唑啉、头孢匹林钠、头孢乙腈、头孢匹胺、头孢尼西;口服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羟胺苄、头孢拉定、头孢沙定(头孢环烯氨)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性能与第一代相近或较低,对革兰阴性菌的表现较为优异,表现在:①抗酶活性强,一些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而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有效。②抗菌谱广。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头孢菌素有所扩大,对奈瑟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部分枸橼酸杆菌、部分杆菌属均有抗菌作用。肾毒性较第一代有所降低。但本代抗生素对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无效,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肠球菌(如粪球菌)、耐甲氧西林葡球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及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亦有耐药性。主要品种有:头孢孟多酯钠(头孢羟唑)、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呋肟)、头孢雷特(氨甲苯唑头孢菌素)、头孢克洛(头孢氯氨苄)、头孢呋肟酯(新菌灵)、头孢替氨(头孢噻乙氨唑)、头孢丙烯等。前三种仅有注射剂,无口服制剂。口服制剂应用较多的是头孢克洛,临床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呼吸道、 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中耳炎等,均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服用方便。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普遍低于第一代,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二代头孢菌素更为优越。表现在:①抗菌谱扩大。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第二代头孢菌素有所扩大,对绿脓杆菌、沙雷杆菌、不动杆菌、消化球菌及部分脆弱拟杆菌有效,对粪链球菌、难辨梭状芽孢菌等有效。②耐酶性强。对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一些革兰阴性菌株包括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淋球菌属有效。主要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氨噻肟)、头孢唑肟(益保世灵、头孢去甲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头孢氨噻三嗪、头孢三嗪噻肟、罗氏芬)、头孢他定(复达欣、头孢塔齐定、头孢羧甲噻肟)、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氧哌唑)、头孢甲肟(倍司特克)、头孢磺啶(头孢磺啶苄)、头孢地嗪、头孢匹胺。这些药物只有注射剂,临床上用于重症感染患者。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多种可用于口服的制剂,有头孢克肟(世福素)、头孢泊肟普塞酯、头孢布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头孢地尼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的3位含有带正电核的季铵基团,增加了药物对细胞膜的穿透力,具有将强的抗菌活性,同时对PBPs有高度亲和力,可通过革兰阴性菌外膜孔道迅速扩散到细菌周质并维持高浓度;具有较低的β-内酰胺酶亲和性与诱导性,对染色体介导的和部分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因而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显示广谱抗菌活性,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增强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特别对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很强活性,主要用于治疗危重感染。常用品种有: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克定、头孢司利、头孢咪唑等。

头孢吡普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新型头孢菌素,2009年后还在试验当中。它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有极高的亲和力,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相当惊人的抗菌作用。甚至几乎所有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也对头孢吡普高度敏感。

术语“革兰氏阳性菌”(简称G+)与“革兰氏阴性菌”(简称G-),该类术语涉及微生物学上利用革兰氏染色法鉴别细菌分类的方法。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是先用龙胆紫(亦称结晶紫)来染细菌,所有细菌都染成了紫色,然后再涂以革兰 氏碘液来加强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再用95%的酒精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不被脱色仍保留紫色,有些细菌被脱色变成无色,最后再用番红或沙黄复染1分钟,结果已被脱色的细菌被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仍然保持紫色不再着色。这样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菌)。

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取决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即革兰氏染色原理为: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含20-40%的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另外还有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氏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杆菌、类志贺吡邻单胞菌等。

术语“耐药菌”是在长期的抗生素选择之后出现的对相应抗生素产生耐受能力的微生物,统称耐药菌。所谓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多次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耐药菌的出现增加了感染性疾病治愈的难度,并迫使人类寻找新的对抗微生物感染的方法。

术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代指一类临床常见病原菌,能产生多种毒素、酶及抗原蛋白。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能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 血流感染及全身各脏器感染。1961年临床上首次分离出MRSA,该菌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多数耐药,导致该菌所致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20世纪80年代后医院内MRSA感染逐年增多,该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任选的”或“任选地”表示随后描述的事例或事项可能发生或可能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所述事例或事项发生的情况和不发生的情况。例如,“任选取代的”表示一个基可能被描述的取代基取代或者可能不被取代。

“药物上可接受的盐”可分为碱加合盐和酸加合盐两类。

药物上可接受的碱加合盐可从无机碱和有机碱制备。来自无机碱的盐包括但不限于:钠盐、钾盐、铵盐、锂盐、钙盐和镁盐。来自有机碱的盐包括但不限于:伯胺、仲胺和叔胺,取代胺(包括天然取代胺),以及环胺的盐,包括:异丙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三丙胺、乙醇胺、2-二甲氨基乙醇、氨丁三醇、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咖啡因、普鲁卡因、hydrabaimine、胆碱、甜菜碱、乙二胺、葡糖胺、N-烷基葡糖胺、可可碱、嘌呤、哌嗪、哌啶和N-乙基哌啶。还应懂得,其它羧酸衍生物将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如,羧酸酰胺、包括甲酰胺、低级烷基甲酰胺、二(低级烷基)甲酰胺等。

药物上可接受的酸加合盐可从无机酸和有机酸制备。来自无机酸的盐包括:烟酸、氢溴酸、硫酸、硝酸、磷酸等。来自有机酸的盐包括:乙酸、丙酸、乙醇酸、丙酮酸、草酸、苹果酸、丙二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酒石酸、柠檬酸、苯甲酸、肉桂酸、扁桃酸、甲磺酸、乙磺酸、对甲苯磺酸、水杨酸等。本发明的化合物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因此本发明旨在包括外消旋化合物、非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和富含一种或多种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所描述的和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包括化合物的外消旋体形式以及独立的对映异构体及其非外消旋化合物。

如本文所述的,术语“有效量”是指可在受试者中实现治疗和/或预防本发明所述疾病或病症的剂量。

如本文所述的,术语“药物组合物”,其还可以是指“组合物”,其可用于在受试者特别是哺乳动物中实现治疗和/或预防本发明所述疾病或病症。

如本文所述的,术语“疾病和/或病症”是指所述受试者的一种身体状态,该 身体状态与本发明所述疾病和/或病症有关。例如,本发明所述疾病和/或病症既可以指一种身体状态,例如呈肺炎症的身体状态,也可以指一种疾病状态,例如表现为肺炎等疾病状态。在本文中对于身体状态和疾病状态不作区分,或者二者可以相互指代,例如“肺炎症”与“肺炎”可以互换使用。

如本文所述的,如未特别指明,“%”是指重量/重量的百分比,特别是在描述固体物质的情况下。当然,在描述液体物质时,该“%”可以指重量/体积的百分比(对于固体溶于液体的情形),或者可以指体积/体积百分比(对于液体溶于液体的情形)。

如本文所述的,术语“药学可接受的”例如在描述“药学可接受的盐”时,表示该盐其不但是受试者生理学上可接受,而且还可指在药学上有使用价值的合成物质,例如在为进行手性拆分时所形成的作为中间体的盐,虽然这种中间体的盐并不能直接给予受试者,但该盐可在为获得本发明终产物中起作用。

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所有含吡啶离子的乙烯基头孢类衍生物均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且大具有强效和广谱的抗菌活性,可用于细菌感染及其相关病症的预防和治疗。

该类衍生物设计发明过程具体由以下四步完成。

第一步芳环系列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本发明研究是以头孢吡普酯的吡咯烷酮乙烯基头孢母核为基础,首先选用活性良好的头孢唑兰7位侧链代替头孢吡普的7位侧链;然后对头孢吡咯烷酮的3位侧链R重点改造,R选自苯环类和芳杂环类结构,两类结构结构均可以延长3位共轭或增加电负性。通过实验我们合成一系列的化合物,并对其活性测定。

第二步优选先导物RH-9:我们通过活性测定发现R为吡啶类取代的头孢吡咯烷酮(如RH-9)具有较好的活性并且合成过程比较简单,我们以选择抗耐药菌活性良好的RH-9做先导物继续改造。

第三步活性化合物M1的发现: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吡啶季铵离子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在RH-9结构基础上将3位的吡啶环N-甲基离子化取代生成一个正离子中心合成化合物M1。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测试表明,M1具有更好的广谱抗菌活,抗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尤其显著。

第四步通式Ⅰ化合物的发明发现。基于M1良好活性基础,我们设计合成了 如结构通式Ⅰ所示的一系列含吡啶离子的乙烯基头孢类衍生物,并对其进行活性测定。活性测试部分显示该类含吡啶离子的乙烯基头孢类衍生物与化合物M1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效果。

我们具体以该类化合物的代表化合物M1与先导物RH9、头孢唑啉(第1代头孢)、头孢呋辛(第2代头孢)、头孢他啶(第3代头孢)和头孢吡肟(第4代头孢)部分抗菌活性数据对比,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具体见表1)。

1、与第1,2,3代对照药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相比,化合物M1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药菌)和革兰氏阴性菌(G-)的抗菌作用均有显著提高。

2、与第4代的头孢吡肟相比,化合物M1对革兰氏阳性菌(G+)的抗菌作用更好(如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粪肠球菌等),对革兰氏阴性菌(G-)抗菌活性同样显著(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

3、与其先导化合物RH9相比,M1显著提高抗革兰氏阴性菌(G-)活性, 其中M1对实验中的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摩根摩根氏菌、伤寒杆菌和宋氏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均在≤0.03μg/mL范围内。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含吡啶离子的乙烯基头孢类衍生物是来源于有效创新设计的新结构化合物,并且与现有临床药物相比具有更广谱和更强效的抗菌作用,本发明具有显著的有益技术效果。

表1化合物M1和RH9,四个临床常用药的抗菌谱对照【MIC:μg/ml,】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本发明对试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和/或具体的描述。虽然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是本发明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描述。

对于以下全部实施例,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标准操作和纯化方法。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温度以℃(摄氏度)表示。化合物的结构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质谱(MS)来确定的。核磁共振氢谱位移(δ)以百万分之一(ppm)的单位给出。核磁共振氢谱用Mercury-4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作溶剂,四甲基硅烷(TMS)或3-(三甲基硅基)氘代丙酸钠(TSP)为内标。

高分辨质谱采用Agilent 1100series LC/MSD trap mass spectrometer液质联用仪测定。

电子天平采用日本Yanaco LY-300型电子天平。

柱层析一般使用200~300目或300~400目硅胶为载体。

无水溶剂均通过标准方法处理。其它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其中,

D-7ACA为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

DMF为N,N-Dimethylformamide,即N,N-二甲基甲酰胺;

DMSO为二甲基亚砜;

DCM为二氯甲烷;

TFA为trifluoroaceticacid,即三氟乙酸。

THF为tetrahydrofuran,即四氢呋喃。

制备例

制备例1

(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制备

在15℃条件下,用6.3ml1,1,3,3-四甲基双胍处理11.5g(50mmol)(6R,7R)-7-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的100ml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悬液,搅拌直至变为溶液(5min)。0℃下将该溶液用23.5g(67mmol)(Z)-(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硫代乙酸-S-苯并噻唑-2-基酯处理,继续在0℃条件下搅拌5h后检测反应完毕。将溶液用200ml水稀释,含水层分别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3次。含水层冷至0℃,加入含28g(144mmol)二苯基重氮甲烷的400ml二氯甲烷溶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3,0℃搅拌3h检测反应完全,静置分层,有机层用200ml饱和食盐水洗涤两次,无水 硫酸镁干燥有机层,过滤,滤液浓缩至200ml,加入800ml石油醚稀释,生成胶状沉淀,倾泻溶剂,50ml二氯甲烷溶解沉淀,边搅拌边加入300ml无水乙醚形成沉淀,过滤,滤饼20℃/7mmHg下干燥得淡黄色固体产物20.42g,收率70.4%。TOF-MS[M+H+]581.6.

制备例2

(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制备.

在15℃条件下,用6.3ml1,1,3,3-四甲基双胍处理11.5g(50mmol)(6R,7R)-7-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的100ml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悬液,搅拌直至变为溶液(5min)。0℃下将该溶液用24.5g(67mmol)(Z)-(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氧基亚氨基-硫代乙酸-S-苯并噻唑-2-基酯处理,继续在0℃条件下搅拌5h后检测反应完毕。将溶液用200ml水稀释,含水层分别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3次。含水层冷至0℃,加入含28g(144mmol)二苯基重氮甲烷的400ml二氯甲烷溶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3,0℃搅拌3h检测反应完全,静置分层,有机层用200ml饱和食盐水洗涤两次,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层,过滤,滤液浓缩至200ml,加入800ml石油醚稀释,生成胶状沉淀,倾泻溶剂,50ml二氯甲烷溶解沉淀,边搅拌边加入300ml无水乙醚形成沉淀,过滤,滤饼20℃/7mmHg干燥得淡黄色固体产物19.48g,收率65.4%.TOF-MS[M+H+]595.6.

制备例3

(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甲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制备

20℃条件下将5g(8.62mmol)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0.5gTEMPO溶于60ml二氯甲烷,分3批加入30g(345mmol)活性二氧化锰。室温反应5h检测原料耗尽,过滤,滤液中蒸干得红色固体,石油醚/乙酸乙酯=1:1柱层析得产物2.9g,收率58.2%。TOF-MS[M+H+]579.6;1H NMR(300MHz,CDCl3)δ=9.70(s,1H),8.30(d,1H),7.3-7.4(m,10H),7.07(s,1H,CHPh2),6.40(s,2H),6.27(dd,1H),5.16(d,1H),4.11(s,3H),4.00(d,J=18.7,1H),3.31(d,J=18.7,1H)。

制备例4

(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甲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制备

20℃条件下将5g(8.41mmol)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0.5gTEMPO溶于60ml二氯甲烷,分3批加入30g(345mmol)活性二氧化锰。室温反应5h检测原料耗尽,过滤,滤液中蒸干得红色固体,石油醚/乙酸乙酯=1:1柱层析得产物2.83g,收率56.7%。TOF-MS[M+H+]593.6;1H NMR(400MHz,CDCl3)δ=9.67(s,1H,CHO),8.28(d,1H,NH),7.38-7.32(m,10H),7.07(s,1H,CHPh2),6.52(s,2H,NH2),6.17(dd,1H),5.12(d,1H),4.37(q,2H),4.01,3.30(dd, 2H),1.33(t,3H)。

制备例5

3-溴-1-(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制备

0℃条件下,将2.82g(30mmol)3-氨基吡啶溶于30ml干燥二氯甲烷,滴加18.5g(60mmol)2,4-二溴丁酰溴的30ml二氯甲烷溶液,20min滴加完毕,0℃下继续反应1h,自然升至室温反应2h有大量白色沉淀析出.30min内向反应液中滴加120ml 1M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自然升至室温反应3h检测反应完全,静置并分出有机层,水层用30m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层并用饱和食盐水洗两次,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得产物5.23g,两步总收率72.6%。TOF-MS[M+H+]242. 1H NMR(300MHz,CDCl3)δ=8.42(d,J=9.8,2H),7.73(s,1H),7.10(s,1H),4.63(dd,1H),4.35–4.08(m,2H),2.70(dd,1H),2.45(s,1H).

制备例6

3-溴-1-(吡啶-2-基)-2-氧代-吡咯烷制备

0℃条件下,将2.82g(30mmol)2-氨基吡啶溶于30ml干燥二氯甲烷,滴加18.5g(60mmol)2,4-二溴丁酰溴的30ml二氯甲烷溶液,20min滴加完毕,0℃下继续反应1h,自然升至室温反应2h有大量白色沉淀析出.30min内向反应液中滴加120ml 1M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自然升至室温反应3h检测反应完全,静置并分出有机层,水层用30m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层并用饱和食盐水洗两次,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得产物4.52g,收率62.7%,TOF-MS[M+H+]242.

制备例7

3-溴-1-(6-氯-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制备

0℃条件下,将2.57g(20mmol)6-氯-3-氨基吡啶溶于30ml干燥二氯甲烷,滴加18.5g(60mmol)2,4-二溴丁酰溴的30ml二氯甲烷溶液,20min滴加完毕,0℃下继续反应1h,自然升至室温反应2h有大量白色沉淀析出.30min内向反应液中滴加120ml 1M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自然升至室温反应3h检测反应完全,静置并分出有机层,水层用30m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层并用饱和食盐水洗两次,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得产物2.51g,收率45.56%,TOF-MS[M+H+]256.

制备例8

3-溴-1-(5-甲基-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制备

0℃条件下,将2.16g(20mmol)5-甲基-3-氨基吡啶溶于30ml干燥二氯甲烷,滴加18.5g(60mmol)2,4-二溴丁酰溴的30ml二氯甲烷溶液,20min滴加完毕,0℃下继续反应1h,自然升至室温反应2h有大量白色沉淀析出.30min内向反应液中滴加120ml 1M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自然升至室温反应3h检测反应完全,静置并分出有机层,水层用30m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层并用饱和食盐水洗两次,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得产物2.51g,收率49.2%,TOF-MS[M+H+]256;

制备例9

[1-(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基]-三苯基鏻溴化物制备

将4.8g(20mmol)3-溴-1-(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15.74g(60mmol)三苯基鏻和30ml甲苯混合均匀,90℃搅拌完全溶解继续反应2h,TLC检测反应完全,加入200ml乙酸乙酯,继续搅拌并逐渐降至室温析出白色沉淀,过滤,滤饼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结晶得白色产物8.66g。收率86.1%。TOF-MS TOF-MS[M-Br-]423.16;1H NMR(300MHz,CDCl3)δ=8.31(s,1H),8.02(d,6H),7.77(d,2H),7.68(m,9H),7.08(t,1H),4.36(m,1H),4.19(m,1H),3.24(m,1H),2.15(m,2H).

制备例10

[1-(吡啶-2-基)-2-氧代-吡咯烷-2-基]-三苯基-膦溴化物制备

将2.4g(10mmol)3-溴-1-(吡啶-2-基)-2-氧代-吡咯烷,7.87g(30mmol)三苯基鏻和20ml甲苯混合均匀,90℃搅拌完全溶解继续反应2h,TLC检测反应完全,加入100ml乙酸乙酯,继续搅拌并逐渐降至室温析出白色沉淀,过滤,滤饼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结晶,得白色固体产物4.07g,收率80.9%。TOF-MS[M-Br-]423.16;1H NMR(300MHz,CDCl3)δ=8.30(s,1H),8.01(m,6H),7.76(m,3H),7.66(m,9H),7.04(t,1H),4.35(m,1H),4.15(m,1H),3.26(m,1H),2.23(m,1H).

制备例11

[1-(6-氯-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基]-三苯基鏻溴化物制备

将2.76g(10mmol)3-溴-1-(6-氯-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7.87g(30mmol)三苯基鏻和20ml甲苯混合均匀,90℃搅拌完全溶解继续反应2h,TLC检测反应完全,加入100ml乙酸乙酯,继续搅拌并逐渐降至室温析出白色沉淀,过滤,滤 饼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结晶得红色固体产物3.87g,收率71.9%,TOF-MS[M-Br-]457.9;1H NMR(400MHz,CDCl3)δ=8.23(d,1H),7.90(m,6H),7.79(dd,1H),7.71(m,3H),7.61(m,6H),7.15(s,1H),7.06(m,1H),4.28(q,1H),3.64(t,1H),3.22(m,1H),2.28(m,1H)。

制备例12

[1-(5-甲基-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基]-三苯基鏻溴化物制备

将4.8g(20mmol)3-溴-1-(5-甲基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15.74g(60mmol)三苯基鏻和30ml甲苯混合均匀,90℃搅拌完全溶解继续反应2h,TLC检测反应完全,加入200ml乙酸乙酯,继续搅拌并逐渐降至室温析出白色沉淀,过滤,滤饼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结晶得得白色固体产物6.52g,收率63.0%,TOF-MS[M-Br-]437.16;1H NMR(400MHz,CDCl3)δ=8.28(s,1H),8.17(s,1H),7.96(m,6H)7.75(m,2H),7.65(m,8H),7.16(m,1H),4.37(q,1H),3.64(t,1H),3.32(q,1H),2.29(t,1H),2.25(s,3H)。

制备例13

(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E)-1-(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制备

-40℃无水无氧条件下,3min内将1.2g(2.39mmol)(1-(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基)-三苯基-膦溴化物的6ml二氯甲烷和8ml甲苯溶液混合液用 0.26g(2.39mmol)叔丁醇钾的8ml四氢呋喃溶液处理20min后,3min内加入0.85g(1.48mmol)(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甲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的8ml四氢呋喃溶液,-40℃条件下继续反应5h,TLC检测反应完全,反应液用10%的柠檬酸调至PH值至7终止反应,加入20ml水和30ml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1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红色粗品,以乙酸乙酯/二氯甲烷1:1为洗脱剂经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61g,收率57.1%。TOF-MS[M+H+]723.19.1H NMR(400MHz,DMSO)δ=9.67(d,1H),8.41(m,2H),7.90(m,1H),7.50(m,2H),7.34(m,10H),7.17(m,1H),6.97(s,1H,C=CH),5.97(d,1H),5.27(d,1H),4.03(s,3H),3.94(m,2H),3.83(m,2H),2.41(m,2H)。

制备例14

(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E)-1-(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制备

-40℃无水无氧条件下,3min内将1.2g(2.39mmol)(1-(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基)-三苯基-膦溴化物的6ml二氯甲烷和8ml甲苯溶液混合液用0.26g(2.39mmol)叔丁醇钾的8ml四氢呋喃溶液处理20min后,3min内加入0.89g(1.5mmol)(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甲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的8ml四氢呋喃溶液,-40℃条件下继续反应5h,TLC检测反应完全,反应液用10%的柠檬酸调至PH值至7终止反应,加入20ml水和30ml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1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红色粗品,以乙酸乙酯/二氯甲烷1:1为洗脱剂经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54g,收率48.9%,TOF-MS[M+H+]737.19.

制备例15

(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E)-1-(5-甲基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制备

-40℃无水无氧条件下,3min内将1.2g(2.32mmol)(1-(5-甲基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基)-三苯基-膦溴化物的6ml二氯甲烷和8ml甲苯溶液混合液用0.26g(2.39mmol)叔丁醇钾的8ml四氢呋喃溶液处理20min后,3min内加入0.85g(1.48mmol)(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甲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的8ml四氢呋喃溶液,-40℃条件下继续反应5h,TLC检测反应完全,反应液用10%的柠檬酸调至PH值至7终止反应,加入20ml水和30ml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1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红色粗品,以乙酸乙酯/二氯甲烷1:1为洗脱剂经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43g,收率39.4%,TOF-MS[M+H+]737.19.

制备例16

(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E)-1-(吡啶-2-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制备

-40℃无水无氧条件下,3min内将1.2g(2.39mmol)(1-(吡啶-2-基)-2-氧代-吡咯 烷-3-基)-三苯基-膦溴化物的6ml二氯甲烷和8ml甲苯溶液混合液用0.26g(2.39mmol)叔丁醇钾的8ml四氢呋喃溶液处理20min后,3min内加入0.85g(1.48mmol)(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甲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的8ml四氢呋喃溶液,-40℃条件下继续反应5h,TLC检测反应完全,反应液用10%的柠檬酸调至PH值至7终止反应,加入20ml水和30ml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1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红色粗品,以乙酸乙酯/二氯甲烷1:1为洗脱剂经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45g,收率收率42.1%,TOF-MS[M+H+]723.19。1H NMR(400MHz,DMSO)δ=9.68(d,1H),8.45(d,2H),8.14(s,2H),7.88(m,1H),7.50(d,2H),7.37(m,8H),7.21(m,1H),6.98(s,1H,C=CH),5.98(d,1H),5.28(d,1H),4.06(m,2H),3.93(s,3H),3.11(m,1H),2.84(m,1H),1.99(m,2H)。

实施例部分

实施例1M2的制备

第一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 基)-2-氧代-吡咯烷-1-基)-1-甲基吡啶离子碘化盐制备

室温下将0.4g(0.55mmol)(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E)-1-(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溶于10ml二氯甲烷,加入碘甲烷0.3g,室温搅拌10h。检测反应完全,蒸出溶剂和过量碘甲烷,无水乙醚研磨残余物,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4g,收率84.9%,TOF-MS[M-I-]737.9.

第二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甲基吡啶离子三氟乙酸盐制备(化合物M2)

0℃,将0.25g(0.29mmol)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甲基吡啶离子碘化盐和0.3g三乙基硅烷溶于3ml三氟乙酸搅拌反应20min,检测反应完全。2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油状物,无水乙醚研制,过滤,干燥得淡黄色产物0.16g,收率81.1%。TOF-MS[M-CF3COO-]=571.6;1H NMR(400MHz,DMSO)δ=10.13(弱,1H,COOH),9.65(d,1H,NH),9.46(s,1H),8.92-8.83(m,2H),8.75(d,1H),8.15(s,2H,NH2),7.51(s,1H),5.90(d,1H),5.25(d,1H),4.40(s,3H,),4.11(s,3H),3.99(m,2H),3.41和3.19(dd,1H),2.55(m,2H).

实施例2化合物M1的制备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甲基吡啶离子盐酸盐(化合物M1)

0℃,将0.1g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甲基吡啶离子三氟乙酸酸盐加入至20ml 0.01mol/L的盐酸甲醇溶液,搅拌10min,浓缩至5ml,加20ml乙醚,搅拌20min过滤得产物0.081g,收率91.3%.TOF-MS[M-Cl-]=571.6;1H NMR(400MHz,H2O)δ=9.45(s,1H),8.63(d,1H),8.56(d,1H),8.04(t,1H),7.41(s,1H),5.89(d,1H),5.31(d,1H),4.42(s,3H),4.08(s,3H),4.04(t,2H),3.89(t,2H),3.19(m,2H).

实施例3化合物M3的制备

第一步

2-((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甲基吡啶离子碘化盐制备

室温下将0.4g(0.55mmol)(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E)-1-(吡啶-2-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溶于10ml二氯甲烷,加入碘甲烷0.3g,室温搅拌10h。检测反应完全,蒸出溶剂和过量碘甲烷,无水乙醚研磨残余物,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26g,收率54.6%,TOF-MS[M-I-]737.9.

第二步

2-((E)-3-(((6R,7R)-7-((Z)-2-(2-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甲基吡啶离子三氟乙酸盐的制备(化合物M3)

0℃,将0.25g(0.29mmol)2-((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甲基吡啶离子碘化盐和0.3g三乙基硅烷溶于3ml三氟乙酸搅拌反应20min,检测反应完全。2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油状物,无水乙醚研制,过滤,干燥得淡黄色产物0.09g,收率45.5%,TOF-MS[M-CF3COO-]=571.6;1H NMR(400MHz,H2O)δ=9.41(s,1H),8.55-8.26(m,3H),7.30(s,1H,C=CH),5.70(d,1H),5.11(d,1H),4.45(s,3H),4.04(s,3H),3.87(m,2H),3.65(m,2H),3.11(m,2H)。

实施例4化合物M4的制备

第一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甲基吡啶离子碘化盐制备。

室温下将0.37g(0.5mmol)(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氧基亚 氨基-乙酰氨基]-3-[(E)-1-(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溶于10ml二氯甲烷,加入碘甲烷0.3g,室温搅拌10h。检测反应完全,蒸出溶剂和过量碘甲烷,无水乙醚研磨残余物,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39g,收率88.8%,TOF-MS[M-I-]751.9.

第二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甲基吡啶离子三氟乙酸盐制备(化合物M4)

0℃,将0.25g(0.28mmol)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甲基吡啶离子碘化盐和0.3g三乙基硅烷溶于3ml三氟乙酸搅拌反应20min,检测反应完全。2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油状物,无水乙醚研制,过滤,干燥得淡黄色产物0.16g,收率81.1%。得淡黄色产物0.15g,收率76.1%。TOF-MS[M-CF3COO-]=585.16,1H NMR(400MHz,H2O)δ=9.45(s,1H),8.82(d,1H),8.62(d,1H),8.55(d,1H),8.05(m,1H),5.92(d,1H),5.27(d,1H),4.42(s,3H),4.09(m,2H),4.00(m,2H),3.57(m,2H),3.22(m,2H),1.38(t,3H).

实施例5化合物M5的制备

第一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6-氯-1-甲基吡啶离子碘酸盐制备

室温下将0.38g(0.5mmol)(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E)-1-(6-氯-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溶于10ml二氯甲烷,加入碘甲烷0.3g,室温搅拌10h。检测反应完全,蒸出溶剂和过量碘甲烷,无水乙醚研磨残余物,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32g,收率71.2%,TOF-MS[M-I-]772.28

第二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6-氯-1-甲基吡啶离子三氟乙酸盐制备(化合物M5)

0℃,将0.25g(0.28mmol)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6-氯-1-甲基吡啶离子碘化盐和0.3g三乙基硅烷溶于3ml三氟乙酸搅拌反应20min,检测反应完全。2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油状物,无水乙醚研制,过滤,干燥得得红色固体化合物0.12g,收率60%,TOF-MS[M-CF3COO-]=606.08;1H NMR(400MHz,DMSO)δ=9.68(d,1H,NH),9.42(s,1H),8.92-8.78(m,2H),8.19(s,2H,NH2),7.45(s,1H,C=CH),5.93(d,1H),5.28(d,1H),4.49(s,3H),4.08(s,3H),3.98(m,2H),3.82和3.21(dd,2H),2.94(m,2H)。

实施例6化合物M6的制备

第一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5-甲基-1-甲基吡啶离子碘化盐制备.

室温下将0.37g(0.5mmol)(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E)-1-(5-甲基-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溶于10ml二氯甲烷,加入碘甲烷0.3g,室温搅拌10h。检测反应完全,蒸出溶剂和过量碘甲烷,无水乙醚研磨残余物,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39g,收率88.8%,TOF-MS[M-I-]751.9.

第二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5-甲基-1-甲基吡啶离子三氟乙酸盐制备(化合物M6)

将0.25g(0.28mmol)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5-甲基-1-甲基吡啶离子碘化盐和0.3g三乙基硅烷溶于3ml三氟乙酸搅拌反应20min,检测反应完全。2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油状物,无水乙醚研制,过滤,干燥得淡黄色产物0.138g,收率69.3%.TOF-MS[M-CF3COO-]=585.16;1H NMR(400MHz,DMSO)δ =10.19(s,1H,COOH),9.68(d,1H,NH),9.37(s,1H),8.70(s,1H),8.63(s,1H),8.14(s,2H,NH2),7.50(s,1H),6.00(d,1H),5.30(d,1H),4.36(s,3H,),4.10(s,3H),3.94(m,2H),3.82和3.20(dd,2H),3.37(m,2H),2.56(s,3H).

实施例7化合物M7的制备

第一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乙基吡啶离子碘酸盐制备

室温下将0.37g(0.5mmol)(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E)-1-(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溶于10ml二氯甲烷,加入碘乙烷0.4g,室温搅拌10h。检测反应完全,蒸出溶剂和过量碘乙烷,无水乙醚研磨残余物,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35g,收率78.5%。TOF-MS[M-I-]765.9.

第二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乙基吡啶离子三氟乙酸盐制备(化合物M7)

将0.25g(0.28mmol)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乙基吡啶离子碘酸盐和0.3g三乙基硅烷溶于3ml三氟乙酸搅拌反应20min,检测反应完全。2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油状物,无水乙醚研制,过滤,干燥得淡黄色产物0.16g,收率80.2%。TOF-MS[M-CF3COO-]=599.15;1H NMR(400MHz,DMSO)δ=9.65(d,1H,NH),9.49(s,1H),8.93-8.80(m,3H),8.16(s,2H,NH2),7.60(s,1H,C=CH),5.86(d,1H),5.17(d,1H),4.68(q,2H),4.06(q,2H),3.94(m,2H),3.74和3.17(dd,2H),3.42(m,2H),1.55(t,3H),1.38(t,3H).

实施例8化合物M8的制备

第一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5-甲基-1-乙基吡啶离子碘化盐制备

室温下将0.37g(0.5mmol)(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E)-1-(5-甲基-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溶于10ml二氯甲烷,加入碘乙烷0.4g,室温搅拌10h。检测反应完全,蒸出溶剂和过量碘乙烷,无水乙醚研磨残余物,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28g,收率62.7%,TOF-MS[M-I-]765.89. -

第二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5-甲基-1-乙基吡啶离子三氟乙酸盐制备(化合物M8)

将0.25g(0.28mmol)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5-甲基-1-乙基吡啶离子碘酸盐和0.3g三乙基硅烷溶于3ml三氟乙酸搅拌反应20min,检测反应完全。2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油状物,无水乙醚研制,过滤,干燥得淡黄色产物0.06g,收率30.1%。TOF-MS[M-CF3COO-]=599.15;1H NMR(400MHz,DMSO)δ=9.70(d,1H,NH),9.63(s,1H),8.85(s,1H),8.34(s,1H),8.18(s,2H,NH2),7.44(s,1H,C=CH),5.95(d,1H),5.20(d,1H),4.65(q,2H),4.00(s,3H),3.92(m,2H),3.70和3.17(dd,2H),3.10(m,2H),2.33(s,3H)1.55(t,3H)。

实施例9化合物M11的制备

第一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乙基吡啶离子碘酸盐制备

室温下将0.36g(0.5mmol)(6R,7R)-7-[2-(5-氨基-[1,2,4]噻二唑-3-基)-甲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E)-1-(吡啶-3-基)-2-氧代-吡咯烷-3-亚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2-羧酸二苯甲酯溶于10ml二氯甲烷,加入碘乙烷0.4g,室温搅拌10h。检测反应完全,蒸出溶剂和过量碘乙烷,无水乙醚研磨残余物,得淡黄色固体产物0.38g,收率86.6%,TOF-MS[M-I-]751.9.

第二步

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乙基吡啶离子三氟乙酸盐制备(化合物M11)

将0.25g(0.28mmol)3-((E)-3-(((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二苯基甲氧羰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并[4.2.0]辛-2-烯-3-基)亚甲基)-2-氧代-吡咯烷-1-基)-1-乙基吡啶离子碘酸盐和0.3g三乙基硅烷溶于3ml三氟乙酸搅拌反应20min,检测反应完全。25℃/7mmHg减压蒸除溶剂得油状物,无水乙醚研制,过滤,干燥得淡黄色产物0.143g,收率73.1%,TOF-MS[M-CF3COO-]=585.16,1H NMR(400MHz,DMSO)δ=9.66(d,1H,NH),9.48(s,1H),8.91-8.60(m,3H),8.17(s,2H,NH2),7.49(s,1H,C=CH),5.94(d,1H),5.23(d,1H),4.68(q,2H),4.04(m,2H),3.97(s,3H),3.70和3.17(dd,2H),3.27(m,2H),1.56(t,3H)。

试验例部分

试验例1、乙烯基头孢类的衍生物体外抗菌活性筛选方法

试剂:

一、药物

对照药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含量为97.3%,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购 进。

二、培养基

MH琼脂培养基、MH肉汤培养基和脑心浸液培养基为美国BD公司产品。

三、细菌

试验菌株为37株实验室保存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包括耐药菌),质控菌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检测方法

参照CLSI标准,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和Denlay多点接种器进行药敏实验,试验菌用营养肉汤及脑心浸液增菌;药物溶解(加碱助溶)后用MH肉汤二倍稀释成各种所需浓度,分别加适量到平皿中,MH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定量注入含药液平皿内混匀,药物终浓度分别为0.03,0.06,0.125······128μg/ml,平皿中培养基凝固后用多点接种器接种试验菌(104cfu/点),置35℃恒温培养18小时后观察结果,无菌生长的平皿中所含药物最小的浓度即为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

9个样品(M1,M2,M3,M4,M5,M6,M7,M8,,M11)及对照药对37株细菌的抗菌作用具体见表2,表3。

抗菌作用测试结果表明,对照药左氧氟沙星对质控菌的MICs均在CLSI/NCCLS规定范围内。9个头孢类化合物对绝大部分受试菌株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作用。

1、9个头孢类化合物对绝大部分G-菌均抗菌作用较强。其中对大肠埃希菌(不产ESBLs菌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不产ESBLs菌株)、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摩根摩根氏菌、雷极普鲁菲登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弗劳地枸橼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在≤0.03~4μg/ml范围内。9个头孢类化合物对于G-菌抗菌作用活性差异较小。

2、9个头孢类化合物对大部分耐药菌株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菌球菌(包括MRSA菌株)、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菌株)抗菌活性显示:M1,M2,M3,M4,M7,M11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大部分在1~32μg/ml范围内;,M5,M6,M8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大部分在2~128μg/ml范围内。

3、9个头孢类化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M4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PAO MIC值在1~8μg/ml范围内,抗菌活性略优于其他化合物。

表2M1,M2,M3,M4及对照药对37株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MIC:μg/ml)

表3M5,M6,M7,M8及M11对37株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MIC:μg/ml)

*左氧氟沙星的MICs规定范围(CLSI标准):金黄色葡菌球菌ATCC29213(0.06-0.5ug/ml),粪肠球菌ATCC29212(0.25-2ug/ml),大肠埃希菌ATCC25922(0.008-0.06ug/ml),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0.5-4ug/ml),本实验中的左氧氟沙星对质控菌的MICs均在CLSI标准规定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