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硝基‑5‑溴吡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0547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硝基-5-溴吡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吡啶及其衍生物广泛的分布于自然界中,许多植物成分如生物碱等的结构中都含有吡啶环化物。它们的用途非常广泛,可用于生产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制药工业、农药工业以及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是生产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基础,是医药、农药、燃料、表面活性剂、橡胶助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粘合剂、合成材料等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在吡啶类化合物中,最早被发现的2-甲基吡啶是1946年英国Anderson的自煤焦油中分离得到。本世纪初,随着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以油代煤的变化,吡啶的来源受到限制。随着需求量的增大,靠从油品分离得到吡啶类化合物已满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求,从而发展了人工合成法。

2-硝基-5-溴吡啶是医药、农药以及染料工业中重要的中间体。尤其是效果极佳的乳腺癌新药刚刚上市,对该产品的需求量会相当大。目前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硝基-5-溴吡啶的合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合成路线:

1、以吡啶为原料的硝-硫混酸法:

吡啶经溴化、硝化反应可得到2-硝基-5-溴吡啶,其反应历程如下:

在第一步的反应中,采用的溴化方法是以液溴为溴化剂在的催化下进行溴化反应。此溴化方法在工业中应用较广泛,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首先液溴常温下为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具有很大的腐蚀性,操作不便。其次用液溴进行溴化,溴原子的利用率较低,只有一半参加反应,其余生成卤酸,且选择性不高,在有机合成中会引起不必要的取代和氧化反应,生成的同分异构体,3,5-二溴吡啶也较难分离,从而影响下一步的反应。最后液溴价格较贵,大大的增加了成本。

1、以N-氧化吡啶为原料的金属硝酸盐法

N-氧化吡啶的硝化反应比吡啶容易,但主要发生在4位。多数研究者认是N-氧化吡啶分子氧原子上的电子对是向吡啶环上转移的,因而造成其4位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采用金属硝酸盐法对芳烃进行硝化的优点是可以改变异构体的分布,从而提高产率。但是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点,采用N-氧化吡啶为原料进行硝化,硝基主要进攻吡啶环4位上的H,生成4-硝基吡啶,而2-硝基吡啶的选择性则较差。而且金属硝酸盐作硝化剂要求吡啶-N-氧化物严格无水,实验表明,将吡啶-N-氧化物高真空精馏后才能获得较高收率,如果实验的过程中掺杂了水分就会使收率大大地降低,因此利用该方法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比较困难。

3、以2-氨基-5-溴吡啶为原料的H2O2氧化法

以2-氨基-5-溴吡啶为原料的H2O2氧化法是工业上生产2-硝基-5-溴吡啶最为传统的工艺,其反应历程如下:

主要是将主原料2-氨基-5-吡啶溶解在浓硫酸中,然后滴加到浓硫酸与双氧水配制成的混合液中,控制滴加速度和反应温度,使氨基氧化成硝基,然后通过碱洗过滤干燥等操作手段得到中间体的粗品,然后重结晶得到合格的2-硝基-5-溴吡啶。但是该方法中需要大量的浓硫酸,对环境及设备,人员安全都构成了极大的危险,而且碱洗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酸钠,给污水处理环节加重了负荷,最不安全的是,反应过程中放热剧烈,产生大量的泡沫,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冲料(沸锅)现象,可控点的范围极小。因此不适合长期大规模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2-硝基-5-溴吡啶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对该化合物难于大量合成,合成成本高、合成条件苛刻以及合成过程中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2-硝基-5-溴吡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2-氨基-5-溴吡啶加入到醋酸中,开启搅拌,得原料体系;

S2:将过氧乙酸缓慢滴加到步骤S1所得的原料体系中,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反应;

S3:步骤S2中的反应完成后,副产物有醋酸,通过减压蒸馏除去醋酸,并降温,加水,然后用碱调节pH至碱性;

S4:步骤S3调节至碱性后进行降温,温度越低,合成产品的产率越高,然后过滤、烘干得目标产物2-硝基-5-溴吡啶。

进一步地,步骤S1过程中,原料2-氨基-5-溴吡啶和过氧乙酸的摩尔比为1:1~10,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该比例;在工业生产中,可优选按1:3~6进行反应。

进一步地,步骤S1过程中,一般在温度30℃以下均可顺畅的进行该反应,优选温度为5~30℃。

进一步地,步骤S2中,过氧乙酸滴加过程中控温在40℃以下,优选的温度为0℃~40℃;滴加完毕后,反应温度控制在30℃~50℃。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反应时间一般为10~30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S3中,降温为温度降至40℃以下,通常情况下优选的温度为10℃~40℃。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碱为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

进一步地,步骤S3中,调节pH值至7~9。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降温为温度降至20℃以下,通常情况下优选的温度为-20℃~20℃。

进一步地,步骤S4中得到目标产物后,优选再进行重结晶,提高目标产物纯度。

进一步地,步骤S1、S2、S3、S4过程中需要开启冷却循环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2-氨基-5-溴吡啶为原料,冰醋酸为溶剂,过氧乙酸为辅料,制备2-硝基-5-溴吡啶。先将2-氨基-5-溴吡啶用醋酸溶解,缓慢滴加到新制备的过氧乙酸中,反应及放热非常缓和,因为副产物醋酸的产生使生成的的泡沫被消泡,且醋酸是弱酸,对设备腐蚀极小,对人安全。而且反应完毕后,绝大部分醋酸可被减压蒸出,并且可套用到下一批的反应中进行循环利用,成本大大降低。醋酸的回收也极大减少了酸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产品质量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验案例为例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用2-氨基-5-溴吡啶为主原料,过氧乙酸为辅料,冰醋酸做溶剂,制备2-硝基-5-溴吡啶,操作简单安全,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此方法目前未见文献报道。其反应历程如下:

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对比例1:

向1000L反应釜中加入400L浓硫酸,开启搅拌和冷却循环水,当冷却循环水温度降至0℃以下时,在缓慢地将240L 30%的H2O2滴加到浓硫酸中,边搅拌边加,温度控制在0℃以下,搅拌1h,形成溶液A。将120kg的2-氨基-5-溴吡啶分批缓慢的加入到100L浓硫酸中,边搅拌边加,控温在20℃以下,滴加完毕后,搅拌30min,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B慢慢的滴入溶液A中,滴毕,慢慢加热,温度控制在50℃,当反应12h时,混合溶液逐渐由棕色变为红褐色,可能是生成了亚硝基化合物,继续反应至24h时溶液变黄,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倒入大量的冰水混合物中,碱化料液PH至9,大量黄色固体析出,抽滤,水洗,得黄色固体,烘干,得固体87.2kg,粗收率为62%,重结晶得到合格的2-硝基-5-溴吡啶82.78kg,收率为58.8%。

实施例1

向1000L反应釜中加入500L冰醋酸,开启搅拌和冷却循环水,当冷却循环水温度降至20℃时,在缓慢地将120kg的2-氨基-5-溴吡啶分批加入釜中,边搅拌边加,控温在30℃,加毕,搅拌30min,在上述溶液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300kg过氧乙酸,当滴加到大约50kg时,温度开始缓慢上升,停止滴加,待温度不再上升,再滴加余下的量,直至将过氧乙酸加完,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40℃。滴加完毕,降温控制温度在30℃,恒温反应30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减压蒸馏,蒸出约600L醋酸后,停止蒸馏。将剩下的料液降温至40℃,然后再加入500L水,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料液pH值至9,降温至-10℃,过滤,烘干,得固体124.7kg,粗收率为88.6%,重结晶得到合格产品120.2kg,收率为85.4%。

由上面实施例1及对比例1可以看出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没有使用到危险的浓硫酸,而且收率也提高了26.6%。

实施例2

向1000L反应釜中加入500L冰醋酸,开启搅拌和冷却循环水,当冷却循环水温度降至20℃时,在缓慢地将100kg的2-氨基-5-溴吡啶分批加入釜中,边搅拌边加,控温在25℃,加毕,搅拌30min,在上述溶液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280kg过氧乙酸,当滴加到大约50kg时,温度开始缓慢上升,停止滴加,待温度不在上升,开始下降时,再滴加余下的量,直至将过氧乙酸加完,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35℃。滴加完毕,控制温度在35℃,恒温反应25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减压蒸馏,蒸出约550L醋酸后,停止蒸馏。将剩下的料液降温至30℃,然后再加入500L水,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料液pH值至7,降温至0℃,过滤,烘干,得固体100.4kg,粗收率为86.1%,重结晶得到合格产品96.8kg,收率为83%。

实施例3:

向1000L反应釜中加入500L冰醋酸,以及实施例1回收的醋酸150L,开启循环水和搅拌,搅拌均匀后,缓慢加入120kg的2-氨基-5-溴吡啶,温度控制在20℃,加毕,搅拌30min,缓慢滴加300kg过氧乙酸,当滴加到大约50kg时,温度开始缓慢上升,停止滴加,待温度不在上升开始下降时,再滴加余下的量,直至将过氧乙酸加完,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30℃。滴加完毕,控制温度在40℃,恒温反应20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减压蒸馏,蒸出约600L醋酸后,停止蒸馏。将剩下的料液降温至25℃,然后再加入500L水,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料液pH值至8,降温至-20℃,过滤,烘干,得固体125kg,粗收率为89.3%,重结晶得到合格产品120.5kg,收率为86.1%。

实施例4:

向1000L反应釜中加入500L冰醋酸,开启搅拌和冷却循环水,当冷却循环水温度降至20℃时,在缓慢地将120kg的2-氨基-5-溴吡啶分批加入釜中,边搅拌边加,控温在10℃,加毕,搅拌30min,在上述溶液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524kg过氧乙酸,当滴加到大约50kg时,温度开始缓慢上升,停止滴加,待温度不在上升开始下降时,再滴加余下的量,直至将过氧乙酸加完,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20℃。滴加完毕,控制温度在42℃,恒温反应23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减压蒸馏,蒸出约600L醋酸后,停止蒸馏。将剩下的料液降温至20℃,然后再加入500L水,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料液pH值至9,降温至10℃,过滤,烘干,得固体115kg,粗收率为81.6%,重结晶得到合格产品107.6kg,收率为76.4%。

实施例5:

向1000L反应釜中加入500L冰醋酸,开启搅拌和冷却循环水,当冷却循环水温度降至20℃时,在缓慢地将120kg的2-氨基-5-溴吡啶分批加入釜中,边搅拌边加,控温在5℃,加毕,搅拌30min,在上述溶液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105kg过氧乙酸,当滴加到大约50kg时,温度开始缓慢上升,停止滴加,待温度不在上升开始下降时,再滴加余下的量,直至将过氧乙酸加完,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10℃。滴加完毕,控制温度在45℃,恒温反应18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减压蒸馏,蒸出约600L醋酸后,停止蒸馏。将剩下的料液降温至35℃,然后再加入500L水,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料液pH值至9,降温至20℃,过滤,烘干,得固体105kg,粗收率为74.6%,重结晶得到合格产品99.11kg,收率为70.4%。

实施例6:

向1000L反应釜中加入500L冰醋酸,开启搅拌和冷却循环水,当冷却循环水温度降至20℃时,在缓慢地将120kg的2-氨基-5-溴吡啶分批加入釜中,边搅拌边加,控温在22℃,加毕,搅拌30min,在上述溶液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300kg过氧乙酸,当滴加到大约50kg时,温度开始缓慢上升,停止滴加,待温度不在上升开始下降时,再滴加余下的量,直至将过氧乙酸加完,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5℃以下。滴加完毕,控制温度在47℃,恒温反应15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减压蒸馏,蒸出约600L醋酸后,停止蒸馏。将剩下的料液降温至15℃,然后再加入500L水,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料液pH值至8,降温至5℃,过滤,烘干,得固体120.1kg,粗收率为85.8%,重结晶得到合格产品115.6kg,收率为82.6%。

实施例7:

向1000L反应釜中加入500L冰醋酸,开启搅拌和冷却循环水,当冷却循环水温度降至20℃时,在缓慢地将120kg的2-氨基-5-溴吡啶分批加入釜中,边搅拌边加,控温在27℃,加毕,搅拌30min,在上述溶液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262kg过氧乙酸,当滴加到大约50kg时,温度开始缓慢上升,停止滴加,待温度不在上升开始下降时,再滴加余下的量,直至将过氧乙酸加完,整个过程温度控制在0℃以下。滴加完毕,控制温度在50℃,恒温反应10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减压蒸馏,蒸出约600L醋酸后,停止蒸馏。将剩下的料液降温至10℃,然后再加入500L水,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料液pH值至7,降温至-5℃,过滤,烘干,得固体120.8kg,粗收率为86.3%,重结晶得到合格产品116.3kg,收率为83.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