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秋葵籽综合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6173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秋葵籽综合加工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秋葵籽不仅含有较多的铁、钾、钙、锰等矿物质元素,而且可提供油脂和蛋白质,其含油率高达20%左右,蛋白质及赖氨酸、甲硫氨酸含量均较高,蛋白质含量20%左右。秋葵油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等1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构成比例为1:1:0.97,接近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1:1:1的理想模式;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人体无法合成,只能依靠从食品中摄入),秋葵油的亚油酸含量高达30%以上,因而秋葵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油,在国际市场价格昂贵。同时秋葵粕是一种优良的饲料蛋白。

目前提取秋葵油应用最多的是采用不剥壳物理冷榨,出油率低,不足10%,副产品秋葵粕仅含粗蛋白23.48%,灰分4.5%,钙0.32%,而且秋葵籽含有少量棉酚(0.04%左右),对人体和牲畜有害,必须清除。同时秋葵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极易氧化,酸败,货架期较短。目前秋葵油产量低、棉酚含量超标、保质期短以及秋葵粕蛋白含量低等成为秋葵籽的产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秋葵油的提取方法还有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提取方法等(见参考文献201610403004.3),上述方法的出油率在14%左右,出油率较冷榨法有所提高,但是提取率仍然仅有70%左右。同时该方法仍然没有解决秋葵油棉酚含量超标、保质期短以及秋葵粕蛋白含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黄秋葵籽综合加工方法。该方法采取剥壳+70~85%甲醇去除棉酚+异丙醇提取工艺,出油率达到18%。同时本发明秋葵毛油中添加少量芝麻素和VE抗氧化,使成品秋葵油的保质期可长达1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秋葵籽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是,

(1)预处理

首先采用茶籽剥壳机剥壳,然后通过风筛选和水漂洗除去杂质,最后在60~70℃下维持8~12分钟进行低温软化,再于70~80℃下维持28~32分钟进行低温烘干;

(2)脱酚

将预处理的秋葵籽加入其质量3-6倍的70~85%甲醇进行萃取脱酚,萃取温度65~70℃,萃取时间5~8小时;上述处理可以起到脱酚和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目的;

(3)提油

脱酚后的秋葵籽,70~80℃维持28~32分钟低温烘干后,采用下述方式提取秋葵油:采用95%异丙醇为浸出剂,按质量比料液比1:0.95~1.05,浸出温度68~72℃,浸出2.5~3.5小时,浸提2~4次;混合油采用常压升膜蒸发器进行溶剂和秋葵毛油分离;

(4)制作成品油

秋葵毛油经100目纱网过滤,添加0.28~0.32%的芝麻素和0.28~0.32%VE,搅拌,静置1天后即可分装,即为成品油;

(5)制作饲料蛋白

提油后的秋葵籽,于70~80℃维持28~32分钟低温烘干后,经破碎,60目筛分,包装即为饲料蛋白。

经过上述综合加工后,秋葵籽出油率≥18.0%,棉酚含量从原来的0.04%降到0.01%以下,秋葵油的保质期从1个月延长至1年,饲料蛋白含量从原来的23.48%提高到50%以上。

上述茶籽剥壳机采用改进的茶籽剥壳机,它是在现有的茶籽剥壳机的基础上,将茶籽剥壳机的上层筛网直径由1cm减少到0.4cm。

上述步骤(2)通过强制循环泵,增加3-6级萃取级数,提高萃取能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改进的茶籽剥壳机对秋葵籽进行剥壳,剥壳速度快,效果好;对秋葵籽剥壳后提高了秋葵籽的出油率;

(2)本发明采用70~85%甲醇进行萃取脱酚,不仅使产品棉酚含量从0.04%降低0.01%以下,同时还去除果胶、多糖等物质,使产品秋葵粕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50%以上;

(3)该方法采取改进的茶籽剥壳机剥壳+70~85%甲醇去除棉酚+异丙醇提取工艺,出油率达到18%;

(4)本发明秋葵毛油中添加少量芝麻素和VE抗氧化,使秋葵油的保质期可长达1年;

(5)通过本发明的综合加工工艺,不仅得到高出油率、低棉酚含量且保质期长的秋葵油,还得到一种高蛋白含量的饲料蛋白,经济效益好,适合进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改进的茶籽剥壳机,它是在现有的茶籽剥壳机(南昌金农机械有限公司,型号JNT2000)的基础上,将茶籽剥壳机的上层筛网直径由1cm减少到0.4cm(相比茶籽,本发明秋葵籽的粒径小,因此进行调整),使它适用于对秋葵籽进行剥壳。

实施例1

(1)预处理

首先采用改进的茶籽剥壳机进行剥壳,然后通过风筛选和水漂洗除去杂质,最后在65℃下维持10分钟进行低温软化,再于75℃下维持30分钟进行低温烘干。

(2)脱酚

将预处理的秋葵籽加入其质量4.5倍的75%甲醇(质量浓度为75%的甲醇水溶液)进行萃取脱酚,浸出温度70℃,萃取时间6小时。通过强制循环泵,增加3-6级萃取级数,提高萃取能力。经过上述处理后可以去除果胶、多糖等碳水化合物及一些抗营养因子等可溶物质,并可以使产品秋葵粕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50%以上,产品棉酚含量从0.04%降低0.01%以下。

(3)提油

脱酚后的秋葵籽,75℃维持30分钟低温烘干后,采用下述方式提油:采用95%异丙醇为浸出剂,料液比1:1(质量比),浸出温度70℃,浸出3小时,重复浸提3次;全程浸出器多级喷淋提取油脂,混合油采用常压升膜蒸发器(加热温度为90~100℃)回收溶剂和秋葵毛油。

(4)制作成品油

秋葵毛油经100目纱网过滤,添加0.3%的芝麻素和0.3%VE,搅拌,静置1天后即可分装,即为成品油。

(5)制作饲料蛋白

提油后的秋葵籽,于75℃维持30分钟烘干后,经破碎,60目筛分,包装即为饲料蛋白。

经上述加工后,秋葵油出油率18.1%(提取率90%左右),棉酚含量从原来的0.04%降到0.01%以下,秋葵油的保质期从1个月延长至1年,饲料蛋白含量从原来的23.48%提高到50%以上。

制备的秋葵籽油的产品指标:具有秋葵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色泽(罗维朋比色槽25.4mm)黄度30、红度5.0;棕榈酸29.3%、油酸25.2%、亚油酸31.2%、硬脂酸4.0%;水分及挥发0.13%;不溶性杂质0.03%;酸酯(KOH)0.6mg/g;过氧化值5.0mmol/kg;含皂量0.01%;溶剂残留量9mg/kg;游离棉酚0.0075%(低于0.02%即为安全)。

饲料蛋白指标:粗蛋白53%、粗纤维3.3%、粗灰分4.5%、钙0.32%、游离棉酚0.01%,水分0.81%,溶剂残留量<50mg/kg。

实施例2

(1)预处理

首先采用改进的茶籽剥壳机进行剥壳,然后通过风筛选和水漂洗除去杂质,最后在70℃下维持10分钟进行低温软化,再于80℃下维持30分钟进行低温烘干。

(2)脱酚

将预处理的秋葵籽加入其质量5倍的80%甲醇进行萃取脱酚,浸出温度68℃,萃取时间7小时。通过强制循环泵,增加3-6级萃取级数,提高萃取能力。经过上述处理后可以去除果胶、多糖等碳水化合物及一些抗营养因子等可溶物质,并可以使产品秋葵粕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50%以上,产品棉酚含量从0.04%降低0.01%以下。

(3)提油

脱酚后的秋葵籽,77℃维持28分钟低温烘干后,采用下述方式提油:采用95%异丙醇为浸出剂,料液比1:1.02(质量比),浸出温度72℃,浸出2.5小时,浸提3次;全程浸出器多级喷淋提取油脂,混合油采用常压升膜蒸发器(加热温度为90~100℃)回收溶剂和秋葵毛油。

(4)制作成品油

秋葵毛油经100目纱网过滤,添加0.3%的芝麻素和0.3%VE,搅拌,静置1天后即可分装,即为成品油。

(5)制作饲料蛋白

提油后的秋葵籽,于77℃维持30分钟烘干后,经破碎,60目筛分,包装即为饲料蛋白。

经上述加工后,秋葵油出油率18.0%,棉酚含量从原来的0.04%降到0.0070%以下,秋葵油的保质期从1个月延长至1年,饲料蛋白含量从原来的23.48%提高到52.8%。

实施例3

(1)预处理

首先采用改进的茶籽剥壳机进行剥壳,然后通过风筛选和水漂洗除去杂质,最后在60℃下维持12分钟进行低温软化,再于70℃下维持32分钟进行低温烘干。

(2)脱酚

将预处理的秋葵籽加入其质量4倍的70%甲醇(质量浓度为75%的甲醇水溶液)进行萃取脱酚,浸出温度67℃,萃取时间6小时。通过强制循环泵,增加3-6级萃取级数,提高萃取能力。经过上述处理后可以去除果胶、多糖等碳水化合物及一些抗营养因子等可溶物质,并可以使产品秋葵粕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50%以上,产品棉酚含量从0.04%降低0.01%以下。

(3)提油

脱酚后的秋葵籽,72℃维持30分钟低温烘干后,采用下述方式提油:采用95%异丙醇为浸出剂,料液比1:0.98(质量比),浸出温度68℃,浸出3.5小时,浸提3次;全程浸出器多级喷淋提取油脂,混合油采用常压升膜蒸发器(加热温度为90~100℃)回收溶剂和秋葵毛油。

(4)制作成品油

秋葵毛油经100目纱网过滤,添加0.3%的芝麻素和0.3%VE,搅拌,静置1天后即可分装,即为成品油。

(5)制作饲料蛋白

提油后的秋葵籽,于72℃维持30分钟烘干后,经破碎,60目筛分,包装即为饲料蛋白。

经上述加工后,秋葵油出油率18.1%,棉酚含量从原来的0.04%降到0.0082%以下,秋葵油的保质期从1个月延长至1年,饲料蛋白含量从原来的23.48%提高到52.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