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用耐高温耐腐蚀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在矿井、海上航行和工厂里都必须用到电缆,但是在不同环境对电缆的要求都是不同的,传统意义上的电缆仅仅起到承载电流的作用,本身并不具有防潮、防水等能力,所以人们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以便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目前海上船舶用电缆对耐腐蚀性能要求很高,现有许多电缆使用了劣质护套,长期使用不仅就会对铜丝造成损害,且严重影响电缆的安全使用,如何抑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对于船舶在海上正常行驶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船舶用耐高温耐腐蚀电缆,抗腐蚀性极好,同时废弃后易降解。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舶用耐高温耐腐蚀电缆,包括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氟硅橡胶25-35份,氯化橡胶70-90份,202树脂1.4-2份,过氧化二叔丁基1.4-2.2份,贝壳粉25-35份,改性石棉纤维25-45份,聚苯硫醚1.5-2.5份,苯基三乙氧基硅烷4-6份,煤焦油0.6-1份,环氧大豆油0.4-0.8份,环氧糠油酸丁酯0.4-0.8份,歧化松香1-2份,木屑4-10份,γ-(乙二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1.5-2.5份,钛酸丁酯1-1.6份,马来酸酐1.5-3.5份。
优选地,护套层的原料中,氟硅橡胶、氯化橡胶、202树脂、过氧化二叔丁基、改性石棉纤维的重量比为28-32:75-85:1.6-1.8:1.6-2:30-40。
优选地,护套层的原料中,贝壳粉、改性石棉纤维、聚苯硫醚、苯基三乙氧基硅烷、煤焦油、环氧大豆油、环氧糠油酸丁酯、歧化松香的重量比为28-32:30-40:1.7-2.3:4.5-5.5:0.7-0.9:0.5-0.7:0.5-0.7:1.5-1.7。
优选地,护套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氟硅橡胶28-32份,氯化橡胶75-85份,202树脂1.6-1.8份,过氧化二叔丁基1.6-2份,贝壳粉28-32份,改性石棉纤维30-40份,聚苯硫醚1.7-2.3份,苯基三乙氧基硅烷4.5-5.5份,煤焦油0.7-0.9份,环氧大豆油0.5-0.7份,环氧糠油酸丁酯0.5-0.7份,歧化松香1.5-1.7份,木屑6-8份,γ-(乙二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1.8-2.2份,钛酸丁酯1.2-1.4份,马来酸酐2-3份。
优选地,护套层原料中的改性石棉纤维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氮气保护下将双-N,N-(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基丙基)仲胺、氯仿混合搅拌均匀,搅拌状态下加入十二酸酰氯中,降温搅拌,送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重结晶,去除溶剂,干燥得到预制料;将石棉纤维束、缩合硅酸钠、水混合搅拌,加入石墨粉、琥珀酸酯磺酸钠混合搅拌,加入油酸钠升温搅拌,加入预制料、硫酸铝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改性石棉纤维。
优选地,护套层原料中的改性石棉纤维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氮气保护下按重量份将1-2份双-N,N-(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基丙基)仲胺、25-35份氯仿混合搅拌均匀,搅拌状态下加入1.5-2.5份十二酸酰氯中,降温搅拌,送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重结晶,去除溶剂,干燥得到预制料;按重量份将15-23份石棉纤维束、2-4份缩合硅酸钠、100-130份水混合搅拌,加入2-4份石墨粉、1-2份琥珀酸酯磺酸钠混合搅拌,加入2-5份油酸钠升温搅拌,加入2-6份预制料、1-2份硫酸铝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改性石棉纤维。
优选地,护套层原料中的改性石棉纤维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氮气保护下按重量份将1-2份双-N,N-(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基丙基)仲胺、25-35份氯仿混合搅拌均匀,搅拌状态下加入1.5-2.5份十二酸酰氯中,降温至2-6℃搅拌2-4h,送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重结晶,去除溶剂,干燥得到预制料;按重量份将15-23份石棉纤维束、2-4份缩合硅酸钠、100-130份水混合搅拌2-6h,加入2-4份石墨粉、1-2份琥珀酸酯磺酸钠混合搅拌80-120min,加入2-5份油酸钠升温至60-70℃搅拌80-120min,加入2-6份预制料、1-2份硫酸铝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改性石棉纤维。
本发明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制得。
本发明的改性石棉纤维的预制料中,通过引入酰胺官能团使预制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温和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含有丰富双亲基可以使预制料具有良好的增溶效果,石棉纤维束与缩合硅酸钠进行作用,其内部结构可有效松散,进一步与加入的石墨粉进行作用,在琥珀酸酯磺酸钠作用,不仅相互间渗透性好,而且石墨粉与石棉纤维形成交链,在预制料、硫酸铝作用下凝固,干燥粉碎后耐高温、抗腐蚀性能优异,而且稳定性好;本发明采用改性石棉纤维、贝壳粉与马来酸酐、γ-(乙二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钛酸丁酯作用,并与氯化橡胶、氟硅橡胶配合经过硫化后,不仅可形成耐高温化学键,抗腐蚀性极好,同时废弃后易降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舶用耐高温耐腐蚀电缆,包括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氟硅橡胶25份,氯化橡胶90份,202树脂1.4份,过氧化二叔丁基2.2份,贝壳粉25份,改性石棉纤维45份,聚苯硫醚1.5份,苯基三乙氧基硅烷6份,煤焦油0.6份,环氧大豆油0.8份,环氧糠油酸丁酯0.4份,歧化松香2份,木屑4份,γ-(乙二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5份,钛酸丁酯1份,马来酸酐3.5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舶用耐高温耐腐蚀电缆,包括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氟硅橡胶35份,氯化橡胶70份,202树脂2份,过氧化二叔丁基1.4份,贝壳粉35份,改性石棉纤维25份,聚苯硫醚2.5份,苯基三乙氧基硅烷4份,煤焦油1份,环氧大豆油0.4份,环氧糠油酸丁酯0.8份,歧化松香1份,木屑10份,γ-(乙二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1.5份,钛酸丁酯1.6份,马来酸酐1.5份。
护套层原料中的改性石棉纤维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氮气保护下将双-N,N-(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基丙基)仲胺、氯仿混合搅拌均匀,搅拌状态下加入十二酸酰氯中,降温搅拌,送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重结晶,去除溶剂,干燥得到预制料;将石棉纤维束、缩合硅酸钠、水混合搅拌,加入石墨粉、琥珀酸酯磺酸钠混合搅拌,加入油酸钠升温搅拌,加入预制料、硫酸铝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改性石棉纤维。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舶用耐高温耐腐蚀电缆,包括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氟硅橡胶28份,氯化橡胶85份,202树脂1.6份,过氧化二叔丁基2份,贝壳粉28份,改性石棉纤维40份,聚苯硫醚1.7份,苯基三乙氧基硅烷5.5份,煤焦油0.7份,环氧大豆油0.7份,环氧糠油酸丁酯0.5份,歧化松香1.7份,木屑6份,γ-(乙二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2份,钛酸丁酯1.2份,马来酸酐3份。
护套层原料中的改性石棉纤维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氮气保护下按重量份将1份双-N,N-(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基丙基)仲胺、35份氯仿混合搅拌均匀,搅拌状态下加入1.5份十二酸酰氯中,降温至6℃搅拌2h,送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重结晶,去除溶剂,干燥得到预制料;按重量份将23份石棉纤维束、2份缩合硅酸钠、130份水混合搅拌2h,加入4份石墨粉、1份琥珀酸酯磺酸钠混合搅拌120min,加入2份油酸钠升温至70℃搅拌80min,加入6份预制料、1份硫酸铝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改性石棉纤维。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舶用耐高温耐腐蚀电缆,包括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氟硅橡胶32份,氯化橡胶75份,202树脂1.8份,过氧化二叔丁基1.6份,贝壳粉32份,改性石棉纤维30份,聚苯硫醚2.3份,苯基三乙氧基硅烷4.5份,煤焦油0.9份,环氧大豆油0.5份,环氧糠油酸丁酯0.7份,歧化松香1.5份,木屑8份,γ-(乙二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1.8份,钛酸丁酯1.4份,马来酸酐2份。
护套层原料中的改性石棉纤维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氮气保护下按重量份将2份双-N,N-(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基丙基)仲胺、25份氯仿混合搅拌均匀,搅拌状态下加入2.5份十二酸酰氯中,降温至2℃搅拌4h,送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重结晶,去除溶剂,干燥得到预制料;按重量份将15份石棉纤维束、4份缩合硅酸钠、100份水混合搅拌6h,加入2份石墨粉、2份琥珀酸酯磺酸钠混合搅拌80min,加入5份油酸钠升温至60℃搅拌120min,加入2份预制料、2份硫酸铝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改性石棉纤维。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舶用耐高温耐腐蚀电缆,包括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氟硅橡胶30份,氯化橡胶80份,202树脂1.7份,过氧化二叔丁基1.8份,贝壳粉30份,改性石棉纤维35份,聚苯硫醚2份,苯基三乙氧基硅烷5份,煤焦油0.8份,环氧大豆油0.6份,环氧糠油酸丁酯0.6份,歧化松香1.6份,木屑7份,γ-(乙二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份,钛酸丁酯1.3份,马来酸酐2.5份。
护套层原料中的改性石棉纤维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氮气保护下按重量份将1.5份双-N,N-(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基丙基)仲胺、30份氯仿混合搅拌均匀,搅拌状态下加入2份十二酸酰氯中,降温搅拌,送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重结晶,去除溶剂,干燥得到预制料;按重量份将20份石棉纤维束、3份缩合硅酸钠、120份水混合搅拌,加入3份石墨粉、1.5份琥珀酸酯磺酸钠混合搅拌,加入3.5份油酸钠升温搅拌,加入4份预制料、1.5份硫酸铝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改性石棉纤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