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是由二元酸、二元醇经缩聚反应而制得,是热固性树脂的主要品种之一。因其具有较好的生产工艺性、力学性能、电性能及价格低等优点,在农业、交通、建筑、汽车、电子电器及国防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不饱和聚酯存在韧性较差、抗冲击性差、表面易开裂、阻燃性差及制品成型收缩率较大等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扩大应用领域,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性,如提高韧性、阻燃性及降低收缩性,因此近年来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较快。
由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后脆性大,冲击强度低,为提高其抗冲击性能,需要对UPR进行增韧改性。目前UPR的常用增韧改性方法主要有四种:①在不饱和聚酯的合成过程中引入长链醇或长链酸[Aqueous acrylic-polyurethane hybrid dispersions and their use in industrial coatings, Jct Journal of Coatings Technology, 1996, 68(860):39-48],如聚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酸等;②加入热塑性弹性体[Grafting of natural rubber for preparation of natural rubber/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miscible blend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4, 94(4):1496-1503],如液体橡胶,液体聚氨酯等,一般需要对液体橡胶用活性单体接枝、端基改性来增加其极性,以改善两相间的相容性;③加入一种可以交联的预聚物或聚合物与UP形成互穿网络结构[不饱和聚酯的增韧性改性及机理, 绝缘材料, 2004, 37(1):52-59.];④无机纳米粒子改性UP[不饱和聚酯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绝缘材料, 2009 , 42(6):36 -40],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局域场效应、量子效应表现出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添加纳米粒子的UP其强度、韧性、刚性和耐热等性能均有明显提高。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进方法层出不穷,各种改进的聚酯树脂丰富了聚酯树脂产品市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聚酯树脂,具体为增强增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均得到提高,且耐光降解;
本发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进的聚酯树脂,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1, 2-丙二醇,90-110份;1, 4-丁二醇,40-60份;己二酸,75-95份;四氢苯酐,50-70份;顺丁烯二酸酐,25-45份;改性剂,25-45份;改性促进剂,6-10份;稀释剂,300-400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聚酯树脂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1, 2-丙二醇,100份;1, 4-丁二醇,50份;己二酸,85份;四氢苯酐,60份;顺丁烯二酸酐,35份;改性剂,35份;改性促进剂,8份;稀释剂,350份。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比为1:(0.04-0.08):(0.4-0.6):(0.03-0.05): (0.1-0.2):(0.15-0.25)取E44环氧树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三醇、环烷酸锌、尿素和水,加入反应釜中混合均匀,75-85℃条件下搅拌加热反应,当呈现白色胶体时,立即降温至45℃以下,边搅拌边冷却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促进剂为磷酸三丁酯。
进一步地,所述稀释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对苯二酚和苯乙烯混合而成,三者重量份之比为1:(10-14):(75-95)。
进一步地,所述稀释剂中过氧化苯甲酰、对苯二酚和苯乙烯的重量份之比为1:12:85。
上述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称量好的1, 2-丙二醇、1, 4-丁二醇、己二酸、四氢苯酐、顺丁烯二酸酐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热回流反应;
步骤B:加入改性剂和改性促进剂,边搅拌边加热回流反应;
步骤C:抽真空除去体系内的水及小分子副产物;
步骤D:加入稀释剂,充分混合均匀即得。
进一步地,步骤A热回流反应具体为:先加热到165℃反应30分钟,再升温至200℃,反应至体系酸值达15mg KOH/g时降温至90℃。
进一步地,步骤B热回流反应具体为:140-160℃条件下反应40-60分钟。
进一步地,步骤B热回流反应具体为:150℃条件下反应5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经过改进后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均得到提高,且耐光降解;
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行性高,无需复杂设备,工艺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聚酯树脂的制备
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 2-丙二醇,100份;1, 4-丁二醇,50份;己二酸,85份;四氢苯酐,60份;顺丁烯二酸酐,35份;改性剂,35份;改性促进剂,8份;稀释剂,350份。
其中,所述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比为1:0.06:0.5:0.04: 0.15:0.2取E44环氧树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三醇、环烷酸锌、尿素和水,加入反应釜中混合均匀,80℃条件下搅拌加热反应,当呈现白色胶体时,立即降温至45℃以下,边搅拌边冷却即得。
其中,所述改性促进剂为磷酸三丁酯。
其中,所述稀释剂中过氧化苯甲酰、对苯二酚和苯乙烯的重量份之比为1:12:85。
制备方法:
步骤A:将称量好的1, 2-丙二醇、1, 4-丁二醇、己二酸、四氢苯酐、顺丁烯二酸酐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热回流反应,具体为先加热到165℃反应30分钟,再升温至200℃,反应至体系酸值达15mg KOH/g时降温至90℃;
步骤B:加入改性剂和改性促进剂,边搅拌边150℃加热回流反应50分钟;
步骤C:抽真空除去体系内的水及小分子副产物;
步骤D:加入稀释剂,充分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2:聚酯树脂的制备
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 2-丙二醇,90份;1, 4-丁二醇,40份;己二酸,75份;四氢苯酐,50份;顺丁烯二酸酐,25份;改性剂,25份;改性促进剂,6份;稀释剂,300份。
其中,所述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比为1:0.06:0.5:0.04: 0.15:0.2取E44环氧树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三醇、环烷酸锌、尿素和水,加入反应釜中混合均匀,80℃条件下搅拌加热反应,当呈现白色胶体时,立即降温至45℃以下,边搅拌边冷却即得。
其中,所述改性促进剂为磷酸三丁酯。
其中,所述稀释剂中过氧化苯甲酰、对苯二酚和苯乙烯的重量份之比为1:12:85。
制备方法:
步骤A:将称量好的1, 2-丙二醇、1, 4-丁二醇、己二酸、四氢苯酐、顺丁烯二酸酐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热回流反应,具体为先加热到165℃反应30分钟,再升温至200℃,反应至体系酸值达15mg KOH/g时降温至90℃;
步骤B:加入改性剂和改性促进剂,边搅拌边150℃加热回流反应50分钟;
步骤C:抽真空除去体系内的水及小分子副产物;
步骤D:加入稀释剂,充分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3:聚酯树脂的制备
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 2-丙二醇,110份;1, 4-丁二醇,60份;己二酸,95份;四氢苯酐,70份;顺丁烯二酸酐,45份;改性剂,45份;改性促进剂,10份;稀释剂,400份。
其中,所述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比为1:0.06:0.5:0.04: 0.15:0.2取E44环氧树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三醇、环烷酸锌、尿素和水,加入反应釜中混合均匀,80℃条件下搅拌加热反应,当呈现白色胶体时,立即降温至45℃以下,边搅拌边冷却即得。
其中,所述改性促进剂为磷酸三丁酯。
其中,所述稀释剂中过氧化苯甲酰、对苯二酚和苯乙烯的重量份之比为1:12:85。
制备方法:
步骤A:将称量好的1, 2-丙二醇、1, 4-丁二醇、己二酸、四氢苯酐、顺丁烯二酸酐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热回流反应,具体为先加热到165℃反应30分钟,再升温至200℃,反应至体系酸值达15mg KOH/g时降温至90℃;
步骤B:加入改性剂和改性促进剂,边搅拌边150℃加热回流反应50分钟;
步骤C:抽真空除去体系内的水及小分子副产物;
步骤D:加入稀释剂,充分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4:聚酯树脂的制备
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 2-丙二醇,100份;1, 4-丁二醇,50份;己二酸,85份;四氢苯酐,60份;顺丁烯二酸酐,35份;改性剂,30份;改性促进剂,8份;稀释剂,350份。
其中,所述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比为1:0.06:0.5:0.04: 0.15:0.2取E44环氧树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三醇、环烷酸锌、尿素和水,加入反应釜中混合均匀,80℃条件下搅拌加热反应,当呈现白色胶体时,立即降温至45℃以下,边搅拌边冷却即得。
其中,所述改性促进剂为磷酸三丁酯。
其中,所述稀释剂中过氧化苯甲酰、对苯二酚和苯乙烯的重量份之比为1:12:85。
制备方法:
步骤A:将称量好的1, 2-丙二醇、1, 4-丁二醇、己二酸、四氢苯酐、顺丁烯二酸酐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热回流反应,具体为先加热到165℃反应30分钟,再升温至200℃,反应至体系酸值达15mg KOH/g时降温至90℃;
步骤B:加入改性剂和改性促进剂,边搅拌边150℃加热回流反应50分钟;
步骤C:抽真空除去体系内的水及小分子副产物;
步骤D:加入稀释剂,充分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5:聚酯树脂的制备
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 2-丙二醇,100份;1, 4-丁二醇,50份;己二酸,85份;四氢苯酐,60份;顺丁烯二酸酐,35份;改性剂,40份;改性促进剂,8份;稀释剂,350份。
其中,所述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比为1:0.06:0.5:0.04: 0.15:0.2取E44环氧树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三醇、环烷酸锌、尿素和水,加入反应釜中混合均匀,80℃条件下搅拌加热反应,当呈现白色胶体时,立即降温至45℃以下,边搅拌边冷却即得。
其中,所述改性促进剂为磷酸三丁酯。
其中,所述稀释剂中过氧化苯甲酰、对苯二酚和苯乙烯的重量份之比为1:12:85。
制备方法:
步骤A:将称量好的1, 2-丙二醇、1, 4-丁二醇、己二酸、四氢苯酐、顺丁烯二酸酐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热回流反应,具体为先加热到165℃反应30分钟,再升温至200℃,反应至体系酸值达15mg KOH/g时降温至90℃;
步骤B:加入改性剂和改性促进剂,边搅拌边150℃加热回流反应50分钟;
步骤C:抽真空除去体系内的水及小分子副产物;
步骤D:加入稀释剂,充分混合均匀即得。
对比实施例1:不添加改性剂和改性促进剂
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 2-丙二醇,100份;1, 4-丁二醇,50份;己二酸,85份;四氢苯酐,60份;顺丁烯二酸酐,35份;稀释剂,350份。
其中,所述稀释剂中过氧化苯甲酰、对苯二酚和苯乙烯的重量份之比为1:12:85。
制备方法:
步骤A:将称量好的1, 2-丙二醇、1, 4-丁二醇、己二酸、四氢苯酐、顺丁烯二酸酐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热回流反应,具体为先加热到165℃反应30分钟,再升温至200℃,反应至体系酸值达15mg KOH/g时降温;
步骤B:抽真空除去体系内的水及小分子副产物;
步骤C:加入稀释剂,充分混合均匀即得。
对比实施例2:不添加改性促进剂
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 2-丙二醇,100份;1, 4-丁二醇,50份;己二酸,85份;四氢苯酐,60份;顺丁烯二酸酐,35份;改性剂,35份;稀释剂,350份。
其中,所述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比为1:0.06:0.5:0.04: 0.15:0.2取E44环氧树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三醇、环烷酸锌、尿素和水,加入反应釜中混合均匀,80℃条件下搅拌加热反应,当呈现白色胶体时,立即降温至45℃以下,边搅拌边冷却即得。
其中,所述稀释剂中过氧化苯甲酰、对苯二酚和苯乙烯的重量份之比为1:12:85。
制备方法:
步骤A:将称量好的1, 2-丙二醇、1, 4-丁二醇、己二酸、四氢苯酐、顺丁烯二酸酐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热回流反应,具体为先加热到165℃反应30分钟,再升温至200℃,反应至体系酸值达15mg KOH/g时降温至90℃;
步骤B:加入改性剂,边搅拌边150℃加热回流反应50分钟;
步骤C:抽真空除去体系内的水及小分子副产物;
步骤D:加入稀释剂,充分混合均匀即得。
效果实施例1:力学性能测试
参照ASTM D5937-1996标准,用M350型万能实验机(拉力机)进行拉伸实验。
按照ASTM D790标准进行弯曲实验,所用的实验机为LG-5000A型拉力实验机。试样尺寸50 mm×12.7 mm×2 mm,每组试样5件,测定并取其平均值。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应变按下式计算:
式中:σf为弯曲强度(MPa);P为试样所承受的最大载荷(N);L为跨度(mm);b为试样宽度(mm);h为试样厚度(mm);Ef为弯曲模量(GPa);ΔP为载荷-挠度曲线的初始直线段的载荷增量(N);Δf为与载荷相对应的挠度(mm);ε为弯曲应变;f为总挠度(mm)。
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2测试结果见下表,实施例2-5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故未列出。
效果实施例2:光降解测试
采用主峰波长为365nm的手提式高压紫外光汞灯对试样进行照射,模拟自然环境下材料的老化过程。照射时间为60min。随后测试试样力学性能下降百分值。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2测试结果见下表,实施例2-5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故未列出。
从效果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经过改进后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均得到提高,且耐光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