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株产红青霉,命名为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PR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3189。
2.一种菌剂,其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PR1的发酵后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
3.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上述的产红青霉(Penicilliumrubens)PR1,将发酵液离心过滤,得到菌丝体的步骤;以及将菌丝体采用乙醇进行提取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采用的发酵培养基的原料组成为:马铃薯提取液1000ml、酵母膏1.0g、蛋白胨3.0g、葡萄糖15.0g、琼脂17.0g。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铃薯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蒸馏水1000毫升煮沸30分钟,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至1000毫升。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的条件为:接种量为5-15%、发酵培养温度为20-30℃,培养4-6天;优选的,发酵的条件为:接种量为10%、发酵培养温度为25℃,培养5天。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提取的操作为:将菌丝体干燥、粉碎,加入乙醇冷浸20-30h,然后超声提取0.5-1.5h;重复提取2-4次,合并滤液,即得;优选的,所述乙醇提取的操作为:将菌丝体在60℃下干燥、粉碎,加入乙醇冷浸24小时,然后超声提取1h;重复提取3次,合并滤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的加入量为菌丝体重量的15-30%;每次提取加入乙醇的量相同。
9.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PR1和/或菌剂在促进农作物生长或者促进农作物增产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为花生、豇豆和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