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98915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PP)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在汽车各大总成系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汽车外饰件与内饰件大多使用聚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汽车内饰件如仪表板、立柱、杂物箱、门板等,外饰件如保险杠、防擦条、扰流板等。汽车内饰材料除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候性能与耐划伤性能外,还要有良好的低挥发性,其中气味要求是挥发性物质评价之一。为了限定内饰件材料气味,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着手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对这些挥发性有害物质加以规范和控制的标准。PV3900采用1~6级评价,级别越高,气味越大,小于等于3.5级才能满足要求。减少气味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措施:1、用低气味替代品来替代那些难闻的添加剂;2、采用更为纯净的树脂;3、加入吸附剂,包括化学反应及物理吸附方法。但是现有技术是针对某一组份对气味的影响,从而添加吸附剂来降低气味,实际上内饰件材料气味是多种组分气味相互作用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45-55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1-19份、N-烷基-2-吡咯烷酮3-7份、纳米银离子5-12份、氰乙基纤维素15-23份、氧化钇1-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48-52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3-17份、N-烷基-2-吡咯烷酮4-6份、纳米银离子7-10份、氰乙基纤维素17-21份、氧化钇2-4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50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5份、N-烷基-2-吡咯烷酮5份、纳米银离子8份、氰乙基纤维素19份、氧化钇3份。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与其质量3.8倍的65%乙醇混合,制得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将N-烷基-2-吡咯烷酮与其质量1.6倍的异丙醇混合,制得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

2)将纳米银离子与氧化钇混合研磨、过120目筛,制得混合物A;

3)将聚丙烯与氰乙基纤维素混合研磨、过150目筛,置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然后加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密封,并在114℃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35-40min,然后加入混合物A与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密封并加压至3.1MPa,然后在148℃的温度下搅拌处理1.5h,然后在敞口、245℃的温度下搅拌处理50min,挤出、造粒即得内饰件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实现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和节能环保功能,机械性能良好,加工工艺简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所生产产品具有气味低、重量轻、表面光洁、耐高低温、耐冲击性、耐折皱、刚韧性强、吸音隔热性好,不变形、不变色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车顶饰、门饰板、行李箱侧围板、衣帽架等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45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1份、N-烷基-2-吡咯烷酮3份、纳米银离子5份、氰乙基纤维素15份、氧化钇1份。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与其质量3.8倍的65%乙醇混合,制得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将N-烷基-2-吡咯烷酮与其质量1.6倍的异丙醇混合,制得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将纳米银离子与氧化钇混合研磨、过120目筛,制得混合物A。将聚丙烯与氰乙基纤维素混合研磨、过150目筛,置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然后加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密封,并在114℃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35min,然后加入混合物A与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密封并加压至3.1MPa,然后在148℃的温度下搅拌处理1.5h,然后在敞口、245℃的温度下搅拌处理50min,挤出、造粒即得内饰件材料。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55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9份、N-烷基-2-吡咯烷酮7份、纳米银离子12份、氰乙基纤维素23份、氧化钇5份。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与其质量3.8倍的65%乙醇混合,制得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将N-烷基-2-吡咯烷酮与其质量1.6倍的异丙醇混合,制得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将纳米银离子与氧化钇混合研磨、过120目筛,制得混合物A。将聚丙烯与氰乙基纤维素混合研磨、过150目筛,置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然后加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密封,并在114℃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40min,然后加入混合物A与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密封并加压至3.1MPa,然后在148℃的温度下搅拌处理1.5h,然后在敞口、245℃的温度下搅拌处理50min,挤出、造粒即得内饰件材料。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48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3份、N-烷基-2-吡咯烷酮4份、纳米银离子7份、氰乙基纤维素17份、氧化钇2份。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与其质量3.8倍的65%乙醇混合,制得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将N-烷基-2-吡咯烷酮与其质量1.6倍的异丙醇混合,制得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将纳米银离子与氧化钇混合研磨、过120目筛,制得混合物A。将聚丙烯与氰乙基纤维素混合研磨、过150目筛,置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然后加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密封,并在114℃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38min,然后加入混合物A与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密封并加压至3.1MPa,然后在148℃的温度下搅拌处理1.5h,然后在敞口、245℃的温度下搅拌处理50min,挤出、造粒即得内饰件材料。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48-52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7份、N-烷基-2-吡咯烷酮6份、纳米银离子10份、氰乙基纤维素21份、氧化钇4份。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与其质量3.8倍的65%乙醇混合,制得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将N-烷基-2-吡咯烷酮与其质量1.6倍的异丙醇混合,制得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将纳米银离子与氧化钇混合研磨、过120目筛,制得混合物A。将聚丙烯与氰乙基纤维素混合研磨、过150目筛,置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然后加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密封,并在114℃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38min,然后加入混合物A与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密封并加压至3.1MPa,然后在148℃的温度下搅拌处理1.5h,然后在敞口、245℃的温度下搅拌处理50min,挤出、造粒即得内饰件材料。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无气味的汽车内饰件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50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5份、N-烷基-2-吡咯烷酮5份、纳米银离子8份、氰乙基纤维素19份、氧化钇3份。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与其质量3.8倍的65%乙醇混合,制得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将N-烷基-2-吡咯烷酮与其质量1.6倍的异丙醇混合,制得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将纳米银离子与氧化钇混合研磨、过120目筛,制得混合物A。将聚丙烯与氰乙基纤维素混合研磨、过150目筛,置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然后加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溶液,密封,并在114℃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处理38min,然后加入混合物A与N-烷基-2-吡咯烷酮溶液,密封并加压至3.1MPa,然后在148℃的温度下搅拌处理1.5h,然后在敞口、245℃的温度下搅拌处理50min,挤出、造粒即得内饰件材料。

对比例1

除不含有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外,其原料含量及制备过程与实施例5一致。

对比例2

除加热搅拌时全部不密封搅拌外,其原料含量及制备过程与实施例5一致。

对比例3

除不含有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以及加热搅拌时全不密封搅拌外,其原料含量及制备过程与实施例5一致。

实施例1-5及对比例1-3制得的样品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各原料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同时具有协同效应,而且合适的比例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在添加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后使制得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抗冲击能力强,制备工艺对其机械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采用密封处理制备过程使其气味大大降低。添加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以及密封处理能够起到增效的效果。具有显著性的进步。

另外,还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耐热老化性能试验、低温存放性能试验、耐湿热性能试验、耐气候交变性能试验、耐低温冲击性能试验,试验后表面均与供货状态相比,均未出现任何变化。抗微生物性能试验后未出现异味及发霉等现象,而对比例1-3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味及发霉现象。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