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流槽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5934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流槽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微生物流槽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CN 203090946 U(申请日2012.10.08)公布了一种生物医学实验室用的流槽瓶,设计生物医学实验室用的流槽瓶,由玻璃制成,该流槽瓶瓶身上方联通有一个“十”形玻璃管,该“十”形玻璃管为入口,液体可以从入口进入流槽瓶;流槽瓶瓶身下方联通有一个“十”形玻璃管,该“十”形玻璃管为出口,液体可以从出口流出,流槽瓶内可以承载液体,有出口和入口,液体可以从入口进入流槽瓶,从出口流出,整个流体是密封的,能够保证不污染,入口和出口均是三个,这样可以连接三个流槽,解决了同时做多个细胞的需要。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当实验时只需要连接两个流槽瓶时,必须更换流槽瓶,使用起来不方便;因流槽瓶瓶体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较光滑,操作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手滑失误,出现摔碎流槽瓶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实验数据安全可靠、防滑的微生物流槽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生物流槽瓶,包括瓶体、入口、出口,所述入口位于瓶体侧面的上端,所述出口位于瓶体侧面的下端;所述入口包括第一玻璃管和位于第一玻璃管上的第一旋转开关,所述出口包括第二玻璃管和位于第二玻璃管上的第二旋转开关;所述第一玻璃管上设置有圆孔,所述第一旋转开关包括挡片、凹槽、插于凹槽内的支柱、旋转钮,所述挡片位于第一玻璃管内,所述凹槽与第一玻璃管外表面相连;所述第二玻璃管上设置有圆孔,所述第二旋转开关包括挡片、凹槽、插于凹槽内的支柱、旋转钮,所述挡片位于第二玻璃管内,所述凹槽直接与第二玻璃管外表面相连;所述挡片的上端通过圆孔与所述支柱相连,所述挡片包括呈弧形的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方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通过方形部相连,所述凹槽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柱设有外螺纹,所述旋转钮与支柱相连;所述瓶体外侧设置有防滑凸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当我们在进行试验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旋转开关的闭 合来实现我们所需要连接的流槽瓶个数,无需更换流槽瓶,使我们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当我们只使用其中部分出入口时,开关的闭合,同样可以使整个流体处于封闭状态,从而避免污染,进而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内外螺纹可以使挡片在闭合和打开时更加的稳定,不会因为液体的流速使挡片发生倾斜,从而进一步提高流槽瓶的密闭性;防滑凸起的设计,可以避免在连接流槽瓶时因手滑引起的操作失误。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弧形半径与第一玻璃管的半径大小匹配,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弧形半径与第二玻璃管的半径大小匹配。

采用弧形半径与玻璃管内径匹配的设计,可以使旋转开关在闭合时,密闭性更好,从而进一步减少瓶内液体污染的可能性。

进一步限定,所述圆孔的孔径与支柱的外径相匹配。

通过采用圆孔与支柱尺寸相匹配的设计,可以使整个流槽瓶都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提高实验的可靠度。

进一步限定,所述凸起的数量不少于4个,所述凸起之间等间距排列。

采用等间距排列不少于4个的凸起,可以进一步起到防滑的作用,从而减少操作失误。

进一步限定,所述出口和入口分别都为3个。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玻璃管上还设置有第三玻璃管,所述第三玻璃管位于第一旋转开关后,所述第三玻璃管与第一玻璃管成“十”形连通,所述第二玻璃管上还设置有第四玻璃管,所述第四玻璃管位于第二旋转开关后,所述第四玻璃管与第二玻璃管成“十”形连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防滑。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流槽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瓶体1,入口2,出口3,第一玻璃管21,第一旋转开关22,第二玻璃管31,第二旋转开关32,圆孔4,挡片5,凹槽6,支柱7,旋转钮8,第一弧形部51,第二弧形部52,方形部53,内螺纹9,凸起10,第三玻璃管11,第四玻璃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微生物流槽瓶,包括瓶体1、入口2、出口3,入口2位于瓶体1侧面的上端,出口3位于瓶体1侧面的下端;入口2包括第一玻璃管21和位于第一玻璃管21上的第一旋转开关22,出口3包括第二玻璃管31和位于第二玻璃管31上的第二旋转开关32;第一玻璃管21上设置有圆孔4,第一旋转开关22包括挡片5、凹槽6、插于凹槽6内的支柱7、旋转钮8,挡片5位于第一玻璃管21内,凹槽6与第一玻璃管21外表面相连;第二玻璃管31上设置有圆孔4,第二旋转开关32包括挡片5、凹槽6、插于凹槽6内的支柱7、旋转钮8,挡片5位于第二玻璃管31内,凹槽6与第二玻璃管31外表面相连;挡片5的上端通过圆孔4与支柱7相连,挡片5包括呈弧形的第一弧形部51、第二弧形部52,方形部53,第一弧形部51和第二弧形部52通过方形部53相连,支柱7设有外螺纹(图示为画出),凹槽6位于挡片5正上方,凹槽6内设有内螺纹9,旋转钮8与支柱7相连;瓶体1外侧设置有防滑凸起10。

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弧形部51和第二弧形部52的弧形半径与第一玻璃管21的半径大小匹配,第一弧形部51和第二弧形部252的弧形半径与第二玻璃管31的半径大小匹配。

圆孔4的孔径与支柱7的外径相匹配。

凸起10的数量不少于4个,凸起10之间等间距排列。

第一玻璃管21上还设置有第三玻璃管11,第三玻璃管11位于第一旋转开关22后,第三玻璃管11与第一玻璃管21成“十”形连通,第二玻璃管31上还设置有第四玻璃管12,第四玻璃管12位于第二旋转开关32后,第四玻璃管12与第二玻璃管31成“十”形连通。

出口3和入口2分别都为3个。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生物流槽瓶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