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培养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144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培养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培养支架。



背景技术:

微宇宙法又称模型生态系统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种落、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水生微宇宙是微宇宙中的一种,其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其对实验条件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室内水生微宇宙和室外水生微宇宙,无论是室内水生微宇宙还是室外水生微宇宙都有多种类型和应用领域。

现在培养水生微宇宙中生物的方式大多为将不同生物放到不同的培养容器中培养,并将培养容器放置到一个平台上。将培养不同物种的培养容器放置到同一平台,移动平台时,放置在平台上的培养容器与平台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各培养不同物种的培养容器的位置容易混乱,或者,相邻的培养容器之间可能会发生碰撞,进而可能会使培养容器因碰撞而碎裂,这都可能会影响培养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培养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培养容器位置易混乱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培养支架包括:用于承载培养容器的支撑件,以及与所述支撑件相连、用于支撑所述支撑件的支柱,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间隔设置,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培养容器移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起和/或限位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所述支撑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支柱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安装槽和螺纹孔,所螺纹孔与所述安装槽相通,所述螺纹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柱的定位螺栓,所述支柱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支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支柱的侧面分别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和所述定位螺栓接触;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与所述支撑件接触的区域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接触的区域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凸起。

优选地,所述支柱的侧面上设置有多条刻度线,各所述刻度线均与所述支柱的端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支柱为伸缩杆。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空心杆和第二空心杆,所述第一空心杆位于所述第二空心杆内,所述第一空心杆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空心杆且可沿所述第二空心杆滑动,所述第一空心杆和所述第二空心杆通过安全锁扣连接,所述安全锁扣与所第二空心杆固定连接,所述安全锁扣与所述第一空心杆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相邻两根所述支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支柱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柱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面积大于所述支柱的底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锁紧机构。

优选地,所述支柱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培养容器上端位置的限位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罩,所述生物培养支架位于所述保护罩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培养支架具有以下优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培养支架中设置有多个支撑件,支柱支撑起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间隔设置,用于放置培养容器,并且可将培养不同物种的培养容器放置在不同的支撑件上;在支撑件上设置有包括限位凸起和/或限位凹槽的限位结构,将培养容器放置在支撑件上,使限位结构限制培养容器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进而起到防止培养容器的位置发生混乱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防止相邻的培养容器之间因发生碰撞而影响培养进度。

与现有的没有限位结构的平台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培养支架中的支撑件上设置有限位结构,能够防止相邻的培养容器的位置发生混乱,同时,也能够防止相邻的培养容器发生碰撞,保证了培养进度;同时将培养不同物种的培养容器放置在不同的支撑件上,便于对各物种进行观察和记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培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培养支架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培养支架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支撑件;11-限位凸起;12-滑槽;13-锁止机构;2-支柱;3-第一连接件;31-连接块;32-定位螺栓;33-安装槽;34-定位凹槽;4-底座;5-连接杆;6-第二连接件;7-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培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培养支架包括:用于承载培养容器的支撑件1,以及与支撑件1相连、用于支撑支撑件1的支柱2,支撑件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件1间隔设置,支撑件1上设置有用于防止培养容器移动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起11和/或限位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培养支架中,为了更好地将培养容器中的生物归类,以及为了承载更多的培养容器,优选地,支撑件1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支撑件1均为网状或者板状结构,多个支撑件1平行并间隔设置,可将培养不同物种的培养容器放置在不同的支撑件1上;支柱2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支柱2均匀地分布在支撑件1的四角区域,支撑件1的上端面设置有限位结构,具体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凹槽和/或限位凸起11,例如,可在支撑件1的上端面只设置限位凹槽,限位凹槽的形状与培养容器的下端的外形相同、尺寸相同,将培养容器放置到限位凹槽内,限位凹槽的侧壁与培养容器的外壁接触,防止培养容器产生水平移动;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可在支撑件1的上端面只设置限位凸起11,限位凸起11围成的区域的形状与培养容器的下端的外形相同、尺寸相同,将培养容器放置到限位凸起11围成的区域内后,限位凸起11围成的区域的内壁与培养容器的外壁接触,防止培养容器产生水平移动。或者,在支撑件1的上端面上同时设置有限位凹槽和限位凸起11。

为了便于与不同尺寸的培养容器相匹配,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为限位凸起11,限位凸起11与支撑件1滑动连接,具体地,支撑件1的上端面设置有多个滑槽12,限位凸起11的数量与滑槽12的数量相同,限位凸起11与滑槽12一一对应滑动配合,各限位凸起11可沿对应的滑槽12滑动,限位凸起11上设置有锁止机构13。改变限位凸起11的位置,即可改变各限位凸起11围成区域的面积,从而可以与不同尺寸的培养容器匹配,当调整好限位凸起11的位置后,用锁止机构13使限位凸起11与支撑件1相对固定。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支撑件1的上端面设置有多组滑槽12,在一组滑槽12中,滑槽12的数量为四个,限位凸起11的数量也为四个,四个限位凸起11两两相对设置,限位凸起11可沿滑槽12滑动以靠近或远离与其相对的另一个限位凸起11。限位凸起11可以为条形、圆弧形、弯折形等,每组内限位凸起11围成的区域的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

与现有的没有限位结构的平台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培养支架中的支撑件1上设置有限位结构,能够防止相邻的培养容器的位置发生混乱,同时,也能够防止相邻的培养容器发生碰撞,保证了培养进度;同时,将培养不同物种的培养容器放置在不同的支撑件1上,便于对各物种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进行生物培养的过程中,根据放置的培养容器的尺寸需要调整相邻支撑件1之间的距离,为了方便调整支撑件1之间的距离;使支撑件1与支柱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3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3包括连接块31和定位螺栓32,连接块31上设置有安装槽33,安装槽33的与支柱2接触的内壁呈弧形,连接块31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的轴线方向与安装槽33的长度方向垂直,螺纹孔与安装槽33相通,螺纹孔内安装有定位螺栓32,当定位螺栓32向安装槽33的内部区域运动时,定位螺栓32和安装槽33的内壁将支柱2夹紧在安装槽33内,定位螺栓32向远离安装槽33的内部区域运动时,定位螺栓32和安装槽33的内壁将支柱2松开;第一连接件3的与支撑件1接触的区域设置有定位凹槽34,定位凹槽34为圆柱形,在支撑件1的与第一连接件3接触的区域设置有与定位凹槽34配合的定位凸起。需要调整相邻支撑件1之间的距离时,旋转定位螺栓32,使定位螺栓32向远离支柱2的方向运动,定位螺栓32将支柱2松开,调整第一连接件3在支柱2上的位置,因支撑件1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支柱2连接,调整第一连接件3在支柱2上位置,进而改变支撑件1的竖直位置,当支撑件1到达需要的位置时,旋转定位螺栓32,使定位螺栓32向靠近支柱2的方向运动,重新和安装槽33的内壁将支柱2夹紧在安装槽33内。使支撑件1通过可在支柱2上移动的第一连接件3与支柱2连接,方便调整支撑件1的竖直位置,进而改变相邻支撑件1之间的距离。

在进行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培养的生物数量或种类增加时,可通过增加支撑件1的数量以为培养容器提供更多的放置位置。具体地,首先在四根支柱2上均增加一个第一连接件3,使支柱2位于第一连接件3的安装槽33内,旋转定位螺栓32,使定位螺栓32向靠近支柱2的方向运动,定位螺栓32和安装槽33的内壁将支柱2夹紧在安装槽33内,并使四个连接块31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增加的支撑件1通过连接块31与支柱2连接。使支撑件1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支柱2连接,不仅方便调整支撑件1的竖直位置,而且方便增加支柱2上的支撑件1的数量。

为了便于增加生物培养支架的总高度,以增加相邻支撑件1之间的距离;支柱2之间可通过卡接的方式的连接,具体地,在支柱2的上端均设置有卡接凹槽,支柱2的下端均设置有卡接凸起,或者,在支柱2的上端均设置有卡接凸起,支柱2的下端均设置有卡接凹槽,连接时两个支柱2上相对应的卡接凹槽或卡接凸起连接。从而增加了支柱2的总高度,进而增加了生物培养支架的总高度,使得相邻支撑件1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加,或者,便于在保证原相邻支撑件1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在支柱2上增加支撑件1的数量。

为了便于增加生物培养支架的总高度,以增加相邻支撑件1之间的距离,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柱2为伸缩杆,根据安装的支撑件1的数量和相邻支撑件1之间的距离,将伸缩杆拉伸或压缩成需要的长度,满足安装不同数量的支撑件1的需要。

伸缩杆有多种不同结构,举例来说,伸缩杆包括第一空心杆和第二空心杆,第一空心杆的外径小于第二空心杆的内径,第一空心杆位于第二空心杆内,第一空心杆的一端伸出第二空心杆并且可在第二空心杆内滑动,第一空心杆与第二空心杆之间可通过安全锁扣连接,安全锁扣与第二空心杆固定连接、与第一空心杆可拆卸连接,实现将第一空心杆锁紧在第一空心杆内,或者使第一空心杆与第二空心杆可相对滑动。当需要调整支柱2的整体长度时旋转安全锁扣,使第一空心杆与第二空心杆之间能够产生相对滑动,然后调整第一空心杆从第二空心杆内伸出的长度,当支柱2的整体长度满足需要时,反向旋转安全锁扣,将第一空心杆与第二空心杆锁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空心杆在第二空心杆内滑动。使支柱2为可伸缩杆,并通过安全锁扣将伸缩杆中第一空心杆和第二空心杆连接,增加了支柱2的使用范围,同时也方便调整支柱2的长度。上述安全锁扣可为螺栓、螺杆或其他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各支撑件1均水平设置,如此设置,当调整相邻支撑件1之间的距离,或者增加支柱2上的支撑件1数量时,能够保证支撑件1处于水平状态以使培养容器保持水平,防止培养容器内的培养液溢出。为了便于将支撑件1调整到水平位置,在支柱2的侧面上设置有刻度线。具体地,支柱2的侧面上设置有多条刻度线,多条刻度线均匀地分布在支柱2的侧面上,各刻度线均与支柱2的端面平行,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5mm,每隔五条刻度线标出该刻度线到支柱2的下端面的距离。调整支撑件1的竖直位置时,先使第一连接件3将支柱2松开,然后使各个支柱2上的第一连接件3的上端面与同一距离处的刻度线平齐,无需反复调整各个第一连接件3就能够使支撑件1达到水平的状态。在支柱2的侧面设置刻度线,能够在调整支撑件1的竖直位置时,快速将支撑件1调整至水平状态,方便快捷。

为了增加生物培养支架的稳定性,在相邻的两根支柱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如图1所示,连接杆5均水平设置,连接杆5的两端均安装有用于将连接杆5安装在支柱2上的第二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6为方块结构并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二连接件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为圆柱形,连接槽的直径略小于连接杆5的直径,连接杆5通过连接槽与第二连接件6连接,与第二连接件6的设置有连接槽的端面相邻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槽,卡槽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杆5的长度方向垂直,卡槽呈圆柱形,圆柱形卡槽的直径和卡槽的开口宽度均略小于支柱2的直径。在安装生物培养支架时,可在相邻的两个支柱2之间安装一根连接杆5,相邻的支柱2通过第二连接件6卡接在连接杆5的两端,连接杆5能够防止其两端的支柱2之间产生相对移动,进而保证了整个生物培养支架的稳定性。

当培养的生物数量增加时,也可通过更换不同面积的支撑件1来满足培养需要,更换不同面积的支撑件1时,相邻的两根支柱2之间的距离将发生改变,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连接杆5来满足距离不同的支柱2的需要。为了更加方便地使连接杆5满足距离不同的支柱2的需要,优选地,可使连接杆5为伸缩杆,连接杆5的结构与作为支柱2的伸缩杆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重述,使连接杆5为伸缩杆,能够使连接杆5满足连接不同距离的支柱2的需要。

为了防止支柱2晃动,可通过增加支柱2的下端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来提高支柱2的稳定性,具体地,可在支柱2的下端设置底座4,底座4可为与地面接触的端面的面积大于支柱2底面积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或者平板,底座4可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与支柱2的下端连接,作为另一种连接方式,底座4由弹性材料制成,并在底座4的与支柱2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稳固槽,稳固槽为圆柱形,稳固槽的直径略小于支柱2的下端的直径,支柱2的下端通过稳固槽与底座4卡接,底座4的底面积大于支柱2的底面积,间接地增加了支柱2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柱2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整个生物培养支架的稳定性。

在进行生物培养的过程中,可能会需要转动生物培养支架来使被培养的生物受到不同角度的光照,为了方便调整培养容器的受光位置,在支柱2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万向轮的上端设置有安装片,安装片用于将万向轮安装到需要安装的位置,安装片可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与支柱2的下端连接,为了方便将万向轮安装到支柱2的下端,万向轮可通过上述底座4与支柱2连接,此时,底座4仅起到连接作用,具体地,安装片上设置有通孔,底座4的与安装片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将万向轮安装到支柱2上,连接螺栓穿过通孔拧紧在螺纹连接孔内,将万向轮连接到底座4上;此外,万向轮上还设置有阻止万向轮中的滚轮转动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可将万向轮中的滚轮锁死,防止滚轮转动。在进行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转动生物培养支架时,使锁紧机构将滚轮松开,转动生物培养支架到达合适的光照角度,然后再使锁紧机构将滚轮锁紧,防止滚轮转动而使生物培养支架上的培养容器的光照角度发生改变。在支柱2的下端设置万向轮,使调整生物培养支架的受光角度的操作更加方便。

在进行生物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容器可以选用锥形瓶,例如,可在锥形瓶中培养藻类,此时,需定期对锥形瓶中的液体进行晃动,使其保持为悬浊液的状态。可单独对每个锥形瓶进行晃动,为了提高效率,可同时对所有的锥形瓶进行晃动,具体地,将锥形瓶放置在最上层的支撑件1上,在支柱2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锥形瓶上端的固定板7,固定板7上设置有圆孔,圆孔均为通孔,锥形瓶的瓶口穿过圆孔,相邻圆孔之间的距离能够保证相邻锥形瓶之间存在空隙,固定板7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支柱2活动连接。因固定板7和支撑件1均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支柱2活动连接,对锥形瓶进行晃动时,可同时将固定板7和支撑件1从第一连接件3上取下,通过晃动支撑件1和固定板7实现对所有锥形瓶同时晃动,因支撑件1上的锥形瓶的瓶口均穿过固定板7上的圆孔,固定板7上的圆孔和支撑件1上的限位结构配合防止相邻锥形瓶之间产生碰撞。固定板7和支撑件1与支柱2活动连接,方便同时对所有锥形瓶进行晃动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同时在固定板7上设置圆孔,防止了在晃动过程中相邻锥形瓶之间产生相互碰撞。

进一步地,还可在生物培养支架的外部设置保护罩,以防止生物培养支架上培养的生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保证培养的生物受到光照,保护罩为透明保护罩。保护罩可利用透明板拼接成箱体形状,保护罩中的一个侧壁与跟其相邻的侧壁转动连接,具体地,两个侧壁的接触的侧边铰接,使该侧壁绕其绞接的侧边转动将保护罩打开,将生物培养支架放置到保护罩内,再使该侧壁绕其铰接的侧边转动将保护罩关闭。保护罩的设置能够防止生物培养支架上的生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使保护罩为透明保护罩,保证了培养的生物受到光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