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藻培养机的取藻系统及取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665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藻培养机的取藻系统及取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微藻类研究与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藻培养机的取藻系统及取藻方法。



背景技术:

螺旋藻作为一种水生低等植物,是一种天然弱碱性食品,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也有很好的保健食疗价值。为产出高品质螺旋藻并达到每日新鲜食用的目的,近年来螺旋藻培养机作为生物家电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一种新热点。

螺旋藻形态是微小的丝状体,只有200-600um长,一般都是通过150-300目的滤网来滤取出来,绿色呈泥状。但是藻丝体非常脆弱,操作不当会使其断裂,影响质量、取藻量,甚至其溢出营养物会带来微生物的滋生,影响螺旋藻的持续培养。目前现有的取藻设备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取藻:1、直接手工从藻液里捞取,原始、粗暴、繁琐,且易导致培养液污染,螺旋藻纯度下降;2、培养容器上方架设滤袋,通过潜水泵或离心泵抽取藻液,通过滤袋滤取,过网营养液自动回流到培养容器,这样藻丝碎裂,滤藻困难且难以持续培养。

为此开发一种密闭式洁净化、方便快捷、不伤藻丝体的取藻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藻培养机的取藻系统,不影响密闭式洁净化培养,确保螺旋藻具有较高品质和纯度,取藻便捷,可达到边生长边取藻。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螺旋藻培养机的取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消毒柜、滤藻杯、箱体、盖体和内置透光板,所述箱体和盖体铰接,所述内置透光板设于盖体底部,还包括取藻装置、隔膜泵、滤头、输液管、箱体正面的观察窗和取藻参考柱,所述滤头设于箱体内部,取藻参考柱垂直设于箱体底部,隔膜泵位于盖体和内置板构成的腔体内;

所述取藻装置包括顶盖、集液管和杯式滤网,所述杯式滤网一体成型,包括杯体和滤网,所述滤网紧密粘贴在杯体内壁,所述杯体上侧设有第二进液口,顶部设有杯沿,底部和外侧均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集液管上侧设有第一进液口,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顶盖和集液管可拆卸连接;

所述盖体和内置透光板的对应位置设有与杯式滤网外径适配的装配孔,杯式滤网穿过装配孔并通过杯沿架设于盖体上,所述滤头、隔膜泵、第一进液口通过输液管依次顺序连接,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通过接触相连。

本发明所提供的螺旋藻培养机的取藻系统全程具有封闭、洁净的优点,取藻装置位于盖体和培养容器的密闭空间内,使取藻过程不受外界污染。通过隔膜自吸泵抽取藻液,对藻丝几乎没有任何伤害,经过36个月的连续培养试验,藻丝依然健壮,更没有出现死藻或培养终止的现象。而现有技术中使用潜水泵或离心泵抽取藻液,由于二者转速较高,有较大的剪切力,容易伤害藻丝,如果藻丝断裂,会溢出大量的内容物,形成胶质,甚至滋生微生物,不利于藻液的滤取,造成取藻困难。更严重的是大量的藻丝断裂,导致螺旋藻无法正常地培养,甚至会出现死藻,家电化培养就失去可行性。

取藻时需考虑螺旋藻的密度,螺旋藻密度过大,不利于生长;而密度过小或过度取藻则导致产量过低。为此,本发明选取接种48小时后,OD值达到1-1.2作为可取藻的光密度标准。为了更方便判断是否达到取藻标准,本发明于箱体内部设置一个取藻参考柱,OD值超过1-1.2时,无法从视窗看到取藻参考柱,OD值低于1-1.2时,取藻参考柱可以被看到。因此通过取藻参考柱的清晰度来判断是否可以取藻,当取藻参考柱清晰可见时,需暂停4个小时后再考虑取藻;当取藻参考柱不可见时,即可取藻。

过滤头用来过滤藻液中可能形成的杂质、颗粒、结团等,以免吸入堵塞水泵,影响取藻。

消毒柜采用石英发热管高温消毒或臭氧结合紫外灯消毒。杯式滤网在每次取藻后清洗并放入消毒柜消毒,取藻时再从消毒柜拿出。

作为优选,所述杯沿上设有手柄。

作为优选,所述杯沿上设有若干导流孔,取藻后将杯式滤网倒扣在滤藻杯中,采用纯净水冲洗螺旋藻,导流孔可以将冲洗过程中的液体排出,防止液体外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进液口的顶部设有防液凸台,用于防止将清洗后的螺旋藻倒入杯子时藻液沿滤网内壁下流时通过第二进液口外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距离内置透光板的高度为6-12厘米,进液口的高度决定了隔膜泵的抽液高度和抽取力度,进液口距离盖体高度过大,则隔膜泵需要更大的抽取力度,这样会导致藻丝受力过大而产生断裂,影响产品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滤头浸入箱体中藻液液面下方4-6cm。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螺旋藻取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观察窗观察取藻参考柱,当取藻参考柱不可见时,将消毒柜中经过消毒后的杯式滤网取出,置入集液管中,保持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直接接触相连,盖上顶盖,开启隔膜泵,设定取藻时间,到达设定时间时,关闭隔膜泵,打开顶盖,取出杯式滤网,将其放入滤藻杯中,采用纯净水冲洗藻泥,将清洗后的杯式滤网和藻泥倒置在滤藻杯上,采用纯净水将藻泥冲入滤藻杯中即可食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作为一种密闭式螺旋藻培养机的取藻系统,既确保整机系统的密闭性和螺旋藻的高品质培养不受影响,又能高效的取食螺旋藻。

2、本取藻系统全面解决了藻液的自动化回流与空气接触的矛盾问题,也解决了冲洗藻泥后滤杯及其他配套器具的消毒问题,避免了螺旋藻和藻液接触外界水和空气,从而杜绝了微生物和杂藻污染。

3、通过隔膜泵取藻,自动化程度高,具有方便快捷、定量、随食随取的优点;也解决了现有的取藻装置导致的藻丝断裂问题,保证了螺旋藻的质量和可持续化培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内置透光板,3、盖体,4、取藻装置,5、隔膜泵,6、输液管,7、滤头,8、观察窗,9、取藻参考柱,41、顶盖,42、集液管,43、杯体,44、第二进液口,45、手柄,46、杯沿,47、导流孔,48、第一进液口,49、出液口,410、防液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家电化培养及取食螺旋藻的系统,包括消毒柜、滤藻杯、箱体1、盖体3、内置透光板2、取藻装置4、隔膜泵5、滤头7、输液管6、箱体1正面的观察窗8和取藻参考柱9,所述箱体1和盖体3铰接,所述内置板2设于箱体1内部,其所述滤头7设于箱体1内部,取藻参考柱9垂直设于1箱体底部,隔膜泵5位于盖体3和内置透光板2构成的腔体内;

所述取藻装置4包括顶盖41、集液管42和杯式滤网,所述杯式滤网一体成型,包括杯体43和滤网,所述滤网紧密粘贴在杯体43内壁,所述杯体43上侧设有第二进液口44,顶部设有杯沿46,底部和外侧均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杯沿46设有手柄45和若干导流孔47;所述第二进液口44的顶部设有防液凸台410;所述集液管42上侧设有第一进液口48,底部设有出液口49,所述顶盖41和集液管42可拆卸连接;

所述盖体3和内置透光板2的对应位置设有与杯式滤网外径适配的装配孔,杯式滤网穿过装配孔并通过杯沿46架设于盖体3上,所述滤头7、隔膜泵5、第一进液口48通过输液管6依次顺序连接,第一进液口48和第二进液口44通过接触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口48和 进液口44距离内置透光板2的高度为6-12厘米,滤头7浸入箱体1中藻液液面下方4-6cm。

本发明所述家电化培养及取食螺旋藻的系统的操作方法为:

打开顶盖41,将消毒过的杯式滤网架设到集液管42上,合上顶盖41,启动取藻程序,在隔膜泵5的作用下,藻液依次通过滤头7、输液管6、隔膜泵5、第一进液口48和第二进液口44,进入杯式滤网中,通过藻液重力作用过滤,成熟螺旋藻聚集于杯式滤网中,培养液和幼小藻丝体则从杯式滤网漏出,再从集液管42的出液口49进入箱体41中继续培养。取藻程序结束后,打开顶盖41,拿出杯式滤网,置于滤藻杯中采用纯净水冲洗,将清洗后的杯式滤网和藻泥倒置在滤藻杯上,采用纯净水将藻泥冲入滤藻杯中,即可直接食用。这样就实现了洁净式取藻,培养液自动回流,有效避免了取藻过程中的外界污染,同时可以通过控制隔膜泵的工作时间,控制单次取藻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