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090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三液相浮选与高效制备液相色谱仪联用,从中药材甘草中分离纯化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草是一味古老的植物药,在中国、希腊和印度的古代医药中均有记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医用历史,临床用于治疗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到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已有400多种,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例如三萜皂苷、黄酮及酚类化合物)均表现出抗炎、抗菌、抗氧化、抗hiv等重要的药理作用。

目前,针对甘草中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同时针对其中几种具体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的研究仍然较少。作为一种中药材,甘草常以煎煮取汤的方式获得其有效成分。然而,对于煎煮获得的大量水提液而言,常规的前处理方法(溶剂萃取、吸附技术和溶剂蒸发等)需要大量的有机试剂,不仅耗时且成本较高。因此,选用一种操作简单、高效、有机试剂消耗少、绿色环保的前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大量水样的处理问题,溶剂浮选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原理在于,水样中待分离物质由于较小的表面张力易附着在气泡表面,在自下而上的气流带动下,随气泡逐渐上升至浮选柱顶部,气泡于相与相之间的界面处破裂,待分离物质即溶解于与其极性、密度等性质相近的溶剂中,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溶剂浮选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离过程温和、分离效率高、富集系数高和有机溶剂消耗量低等优点,广泛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物质分离、样品前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分离等领域。

结合三液相萃取技术,在传统的两相溶剂浮选基础上加以改进,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三液相浮选技术。它采用极性较小的有机溶剂为上相,聚合物溶液为中间相,较高盐浓度的甘草水提液为下相。由于三相极性的差异,在浮选过程中,水相中待分离物质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富集在与其极性相近的不同相中,从而实现分离富集。三液相浮选技术可初步实现极性相差较大的目标物的分离,减少后续的纯化步骤步骤,节能环保。

本发明建立了三液相浮选-高效制备液相分离纯化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简便易行,且过程温和,分离效率高,对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的分离纯化具有实际意义,也为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水提法从甘草中获得目标成分,然后通过三液相浮选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纯度分别为93%、和95%以上。

本发明的方案是:通过水提法获得的甘草样品经三液相浮选进行分离富集,再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制备高纯度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选择三液相浮选溶剂体系,有三个组分构成,a组分是甘草水提液(加盐),b组分是peg1000水溶液(w:w=1:1),c组分是乙酸乙酯。a作为下相,b作为中相,c作为上相,调节a:b:c三组分的体积比为600-200:10-30:10-30,溶液ph为7,盐浓度为250-400g/l,氮气流速为20-60ml/min,浮选时间20-60min,经过一次浮选实现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的初步分离。

首先在浮选柱中加入上述三液相浮选体系,然后调节氮气流速,开始浮选。浮选结束后收集上相和中相样品,采用高效制备液相色谱仪(岛津),包括:lc-6ad高压输液泵(两个);spd-20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bm-20a中央系统控制器;lc-solution工作平台。色谱柱选择ymc-packods-a制备柱(250mm×20mmi.d.,5μm);紫外检测波长250n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a:乙腈,b:水;流速8ml/min。分离中相样品时,进样量0.5-1.5ml,0-25min,21%-21%a;25-30min,21%-45%a;30-50min,45%-55%a。分离上相样品时,进样量0.2-0.7ml,0-10min,50%-60%a;10-22min,60%-60%a;22-52min,60%-75%a。

通过本方法获得的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的纯度分别高达93%和95%以上。适用于三液相浮选与各种型号的高效制备液相色谱仪联用,从甘草水提液中分离制备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单体。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三液相浮选和制备液相色谱从甘草中分离纯化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的方法。将三液相浮选作为样品前处理方式,以乙酸乙酯‑PEG1000水溶液(w:w=1:1)‑甘草水提液(加硫酸铵)为三液相体系,通过对pH、盐浓度、氮气流速、浮选时间等参数的优化,使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分别富集在中层PEG相和上层乙酸乙酯相中。用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别对浮选后中相和上相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收集到的甘草酸和甘草异黄酮乙纯度均达93%以上。该方法通过一次浮选初步实现极性相差较大的组分的分离,简化了后续的纯化步骤,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分离效果好等优势,为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研发人员:魏芸;邵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化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3.08
技术公布日:2017.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