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4709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饲用饲料添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类酵母)。目前已知极少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酵母培养物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是由酵母菌,主要是酿酒酵母,在现代发酵工艺控制下采用液、固态相结合或直接在固体培养基上发酵后连同固体基质一起加工制得的产品。该产品不含大量的活性酵母,酵母菌只是酵母培养物产品生产中的一种工具,在终产品中的存活与否不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其主要作用成分是酵母发酵固体基质产生的细胞外代谢产物、发酵后变性的固体基质、酵母细胞内容物以及酵母细胞壁。产品成分复杂,含有矿物质、b族维生素、增味物质、消化酶、甘露寡糖、β-葡聚糖和氨基酸以及“未知促生长因子”等,这些物质对于动物胃肠道中的微生物而言是绝好的营养底物,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是集保健和营养等多重功效为一体的微生态饲料添加剂。酵母培养物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最早的报道是williams和eckles将其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添加到奶牛日粮中,结果显著提高了奶牛的生产性能。从此酵母培养物的研究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二十世纪40-50年代,“不明促生长因子”的研究开始兴起。许多抗生素厂家依赖于养殖业来处理废弃的发酵培养液,将这些培养液与饲料混同使用比仅以饲料喂养的效果好,瘤胃试验证明其中所含“不明促生长因子”可提高瘤胃的消化功能。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含“不明促生长因子”的其它类型物质—酵母类产品。研究者在奶牛饲料中添加较低水平的yc,结果显著的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和阉牛的增重量。将活酵母添加到煮沸的泔水里喂猪,可改善猪的生产性能。于是人们将日粮及抗生素发酵的废弃培养液与酵母培养物混合使用,酵母培养物的应用开始普及。六十至七十年代,为缓解饲料蛋白资源短缺的问题,世界各国均把单细胞蛋白的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措施。酵母作为一种稳定性高、经济优质的单细胞蛋白饲料开始被大量使用。70年代和80年代,发酵技术日趋成熟,酵母培养物的研究也得到飞速发展。人们利用深层发酵技术得到了高效浓缩的产品。huber报道,向奶牛日粮中添加yc,标准乳(fcm)产量和产奶量分别提高0.8升/日和1.2升/日。gunther将少量的活酵母添加到奶牛日粮中可使其fcm产量提高4.9kg/日。向精粮中添加yc对标准乳产量影响也相当显著。dawson发现接种于瘤胃的酵母仍可存活,他认为,只有活酵母才能提高瘤胃的消化功能。9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化学类生长促进剂的安全性的担忧。酵母培养物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开始成为研究热点。国外diamondvmill,alltech等大公司都相继开发了一系列yc产品,国内一些酵母培养物厂家也陆续出现,在美国酵母培养物已得到了普遍使用。人们对酵母培养物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目前从国内外研究较多的酵母培养物产品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产品的主要功效组分是酵母细胞外代谢产物,如达农威公司的益康系列酵母培养物,该产品是一个包含了少数酵母菌、变性的培养基和酵母胞外代谢物的混合物,酵母菌仅作为产品生产的工具,在终产品中是否存活不会影响产品效果;另一类产品的主要功效组分是活酵母细胞,如alltech公司生产的酵母培养物产品,该产品能够耐受反刍动物瘤胃酸性环境和饲料制粒时的升温。酵母培养物一般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液态发酵法和固态发酵法。液态发酵法工艺具有产量大、工艺控制简单方便的优点,但存在投资规模大,能源消耗大,发酵废液污染,代谢产物浪费严重的缺点。固态发酵工艺直接将发酵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避免了液体发酵需脱水、收集、干燥等工序,能够全部利用液体发酵物的菌体、代谢产物和液体培养基营养成分,既保留了活性成分又避免了废液排放,环境污染,此外,固体培养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也有采用将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工艺相结合的工艺,但是存在酵母含量低、有益的酵母胞外代谢物含量低、杂菌含量高,产品质量不易控制的缺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酵母含量高、有益的酵母胞外代谢物含量高、杂菌含量低,产品质量容易控制的固态液态相结合的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所述酵母培养物为酿酒酵母培养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菌种制备与活化把酵母菌加入无菌水中进行稀释,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对其进行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选,确定出经发酵产生的酵母菌活性强、活菌数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步骤二:斜面菌种制作将斜面培养基加热使各组分充分溶解,然后分装于若干支试管中,密封试管;将试管灭菌,取出摆斜面,冷却后备用;向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中接入步骤一中制备的菌种,制成斜面菌种。步骤三:三角瓶液体菌种制作在无菌条件下,向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中接入步骤二制得的斜面菌种,制得三角瓶液体菌种。步骤四:种子罐液体菌种制作向种子罐的液体培养基中接入步骤三制取的液体菌种,制得种子罐液体菌种。步骤五:固体发酵在无菌条件下,向固体培养基中接入步骤四制得的液体菌种及糖化酶,然后上发酵床上在28~30℃下进行固体发酵。步骤六:袋内细胞厌氧自溶将步骤五得到的料装入带有塑料膜内层的不透气的编织袋中,在编制袋中进行细胞厌氧自溶处理。步骤七:低温干燥、粉碎对步骤六得到的物料低温干燥、粉碎后制得成品,干燥、粉碎的温度不超过45℃。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编制袋的容积为0.25-1.0立方米。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装满料的编织袋放置在置物架上,置物架保持通风;编织袋外的空气温度控制在28~30℃,自溶时间控制在20~30小时。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1中,悬浮液的稀释浓度为10-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二的具体步骤为:按配方要求配置斜面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28~35g,蛋白胨5~7g,酵母膏2~4g,琼脂粉20~25g,加水定容至1000ml;将斜面培养基加热使各组分充分溶解,然后分装于若干支试管中,密封试管;将试管于115-130℃灭菌28-32min,取出摆斜面,冷却后备用;将上述斜面培养基置于干燥箱或培养箱中放置24~48h接入步骤一中制备的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试管中混合物总重量的0.8~1.3%,在28~32℃条件下培养36~52h,制成斜面菌种。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三的具体步骤为: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100~110g,酵母浸粉18~23g,硫酸镁1~1.2g,磷酸二氢钾0.8~1.1g,加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于若干个500ml的三角瓶中,每支三角瓶装量为100ml;密封后在115~130℃温度下灭菌28~35min,冷却后备用;在无菌条件下,每个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接入步骤二制得的斜面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三角瓶中混合物总重量的8~13%,对三角瓶进行摇床培养,温度控制在28~32℃,转速为180~200r/min;摇床培养18~30h后制得三角瓶液体菌种。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四的具体步骤为: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28~35kg,酵母浸粉5~7kg,硫酸镁0.3~0.5kg,磷酸二氢钾0.25~0.35kg,加水定容至300l;密封后在115~130℃温度下灭菌28~35min,降温至28~35℃接入步骤三制取的液体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混合物总重量的12~17%,温度控制在28~30℃,通气量5~7m3/h,培养18~24h后制得种子罐液体菌种。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五中,固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麸皮10~15%,豆粕20~26%,玉米胚芽粕18~23%,玉米淀粉5~7%,棕榈粕2.5~3.5%,其余为水,混匀放入球锅100℃下4-6小时灭菌,灭菌完毕放入无菌间降温备用。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五中,发酵床上的物料内部温度超过45℃,对物料进行翻到降温处理;发酵过程中,于发酵后24-33h开始取样,送到化验室进行感官、水分、ph值和酵母菌菌数的检测当感官有浓郁酸香味、ph值在4~5之间,水分≤30%以及酵母菌菌数达到14~17亿个/克时,判断发酵完成。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五中糖化酶的加入量为发酵床上的物料重量的0.01~0.03%;在步骤六装袋时,向步骤五获得的物料中加入其重量的0.5-1%的无水乙醇、0.1-0.3%乙酸乙酯、0.1-0.35%的木瓜蛋白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采用特有的液体培养基及液体发酵工艺培养液体种子;为保证固体发酵的深度发酵,在固体发酵阶段加入了糖化酶,发酵工艺培养高密度的酵母细胞;通过特殊的编织袋细胞厌氧自溶工艺使菌体自溶,再经过低温干燥、粉碎后而制成的高活性生物制品。本发明生产工艺具有节水、节能、酵母菌菌数高、环保、产品工艺及质量容易控制的独特优势,具有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本发明采用带有塑料膜内层的不透气的编织袋瓶这种价格低廉的自溶容器,设备投资低。由于各个编织袋的空间相互独立,便于进行底物特性检测,便于检验自溶效果,便于试验和控制自溶参数,便于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酵母菌的自溶条件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最佳温度、湿度和ph,便于分析接种量对自溶周期的影响;可以灵活的制定避免染菌的对策,便于对温度、通风与传质、传热及ph等进行控制;各个编织袋容器内的杂菌不容易相互影响。环境比较控制,产品均匀,温度均匀。本发明工艺缩短了发酵周期,特别是在编织袋内自溶,自溶条件容易控制,降低了杂菌污染程度,自溶效果好,且富含营养物质,主要有活性酵母细胞、葡聚糖、甘露聚糖、酵母代谢产物和变异培养基等,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饲料添加剂。最终制备的酵母培养物与发酵前相比,粗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及显著提高;尤其是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含量高含量达到x%。本发明的酵母培养物品质优良,稳定性好,经试验证明其功效性强,作为营养均衡的饲料添加剂,调控动物体内益生菌的代谢,促进其生长,在反刍及畜禽生产上均可广泛的应用。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浓度极显著增加;断奶仔猪存活率提高;猪的腹泻率降低;断奶仔猪采食量极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菌种制备与活化把购得的酵母菌种制成悬浮液,加入无菌水稀释到浓度为10-8时,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对其进行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选,确定出经发酵产生的酵母菌活性强、活菌数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步骤二:斜面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斜面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0g,蛋白胨6g,酵母膏3g,琼脂粉20g,加水定容至1000ml。将斜面培养基加热使各组分充分溶解,然后分装于若干支试管中,密封试管;将试管于121℃灭菌30min,取出摆斜面,冷却后备用。将上述斜面培养基置于干燥箱或培养箱中放置36h接入步骤一中制备的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试管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在30℃条件下培养40h,制成斜面菌种。步骤三:三角瓶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100g,酵母浸粉20g,硫酸镁1g,磷酸二氢钾1g,加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于若干个500ml的三角瓶中,每支三角瓶装量为100m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0min,冷却后备用。在无菌条件下,每个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接入步骤二制得的斜面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三角瓶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0%,对三角瓶进行摇床培养,温度控制在30℃,转速为190r/min;摇床培养26h后制得三角瓶液体菌种。步骤四:种子罐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2kg,酵母浸粉6kg,硫酸镁0.4kg,磷酸二氢钾0.3kg,加水定容至300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0min,降温至30℃接入步骤三制取的液体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混合物总重量的15%,温度控制在28℃,通气量6m3/h,培养20h后制得种子罐液体菌种。步骤五:固体发酵在无菌条件下,向固体培养基中接入步骤四制得的液体菌种及糖化酶,然后上发酵床上在28℃下进行固体发酵。糖化酶的加入量为发酵床上的物料重量的0.01%。固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麸皮12%,豆粕25%,玉米胚芽粕20%,玉米淀粉6%,棕榈粕3%,其余为水,混匀放入球锅100℃下5小时灭菌,灭菌完毕放入无菌间降温备用。发酵床上的物料内部温度超过45℃,对物料进行翻到降温处理;发酵过程中,于发酵后30h开始取样,送到化验室进行感官、水分、ph值和酵母菌菌数的检测当感官有浓郁酸香味、ph值在4~5之间,水分≤30%以及酵母菌菌数达到15亿个/克时,判断发酵完成。步骤六:袋内细胞厌氧自溶将步骤五得到的料装入带有塑料膜内层的不透气的编织袋中。在编制袋中进行细胞厌氧自溶处理。编制袋的容积为0.5立方米。装满料的编织袋放置在置物架上,置物架保持通风;编织袋外的空气温度控制在28℃,自溶时间控制在25小时。步骤七:低温干燥、粉碎对步骤六得到的物料低温干燥、粉碎后制得成品,干燥、粉碎的温度不超过45℃。实施例2。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菌种制备与活化把购得的酵母菌种制成悬浮液,加入无菌水稀释到浓度为10-8时,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对其进行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选,确定出经发酵产生的酵母菌活性强、活菌数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步骤二:斜面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斜面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28g,蛋白胨5g,酵母膏2g,琼脂粉20g,加水定容至1000ml。将斜面培养基加热使各组分充分溶解,然后分装于若干支试管中,密封试管;将试管于121℃灭菌28min,取出摆斜面,冷却后备用。将上述斜面培养基置于干燥箱或培养箱中放置24h接入步骤一中制备的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试管中混合物总重量的0.8%,在28℃条件下培养36h,制成斜面菌种。步骤三:三角瓶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100g,酵母浸粉18g,硫酸镁1g,磷酸二氢钾0.8g,加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于若干个500ml的三角瓶中,每支三角瓶装量为100m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28min,冷却后备用。在无菌条件下,每个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接入步骤二制得的斜面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三角瓶中混合物总重量的8%,对三角瓶进行摇床培养,温度控制在28℃,转速为180r/min;摇床培养18h后制得三角瓶液体菌种。步骤四:种子罐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28kg,酵母浸粉5kg,硫酸镁0.3kg,磷酸二氢钾0.25kg,加水定容至300l;密封后在115℃温度下灭菌28min,降温至28℃接入步骤三制取的液体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混合物总重量的12%,温度控制在28℃,通气量5m3/h,培养18h后制得种子罐液体菌种。步骤五:固体发酵在无菌条件下,向固体培养基中接入步骤四制得的液体菌种及糖化酶,然后上发酵床上在28℃下进行固体发酵。糖化酶的加入量为发酵床上的物料重量的0.05%。糖化酶的加入量为发酵床上的物料重量的0.01%,可以消耗氧气,促进厌氧条件。固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麸皮10%,豆粕20%,玉米胚芽粕18%,玉米淀粉5%,棕榈粕2.5%,其余为水,混匀放入球锅100℃下4小时灭菌,灭菌完毕放入无菌间降温备用。发酵床上的物料内部温度超过45℃,对物料进行翻到降温处理;发酵过程中,于发酵后24h开始取样,送到化验室进行感官、水分、ph值和酵母菌菌数的检测当感官有浓郁酸香味、ph值在4~5之间,水分≤30%以及酵母菌菌数达到14亿个/克时,判断发酵完成。步骤六:袋内细胞厌氧自溶将步骤五得到的料装入带有塑料膜内层的不透气的编织袋中。在编制袋中进行细胞厌氧自溶处理。编制袋的容积为0.25立方米。装满料的编织袋放置在置物架上,置物架保持通风;编织袋外的空气温度控制在28℃,自溶时间控制在20小时。步骤七:低温干燥、粉碎对步骤六得到的物料低温干燥、粉碎后制得成品,干燥、粉碎的温度不超过45℃。实施例3。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菌种制备与活化把购得的酵母菌种制成悬浮液,加入无菌水稀释到浓度为10-8时,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对其进行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选,确定出经发酵产生的酵母菌活性强、活菌数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步骤二:斜面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斜面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5g,蛋白胨7g,酵母膏4g,琼脂粉25g,加水定容至1000ml。将斜面培养基加热使各组分充分溶解,然后分装于若干支试管中,密封试管;将试管于130℃灭菌32min,取出摆斜面,冷却后备用。将上述斜面培养基置于干燥箱或培养箱中放置48h接入步骤一中制备的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试管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3%,在32℃条件下培养52h,制成斜面菌种。步骤三:三角瓶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110g,酵母浸粉23g,硫酸镁1.2g,磷酸二氢钾1.1g,加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于若干个500ml的三角瓶中,每支三角瓶装量为100ml;密封后在130℃温度下灭菌35min,冷却后备用。在无菌条件下,每个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接入步骤二制得的斜面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三角瓶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3%,对三角瓶进行摇床培养,温度控制在32℃,转速为200r/min;摇床培养30h后制得三角瓶液体菌种。步骤四:种子罐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5kg,酵母浸粉7kg,硫酸镁0.5kg,磷酸二氢钾0.35kg,加水定容至300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5min,降温至35℃接入步骤三制取的液体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混合物总重量的17%,温度控制在30℃,通气量7m3/h,培养24h后制得种子罐液体菌种。步骤五:固体发酵在无菌条件下,向固体培养基中接入步骤四制得的液体菌种及糖化酶,然后上发酵床上在30℃下进行固体发酵。糖化酶的加入量为发酵床上的物料重量的0.018%,可以消耗氧气,促进厌氧条件。固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麸皮15%,豆粕26%,玉米胚芽粕23%,玉米淀粉7%,棕榈粕3.5%,其余为水,混匀放入球锅100℃下6小时灭菌,灭菌完毕放入无菌间降温备用。发酵床上的物料内部温度超过45℃,对物料进行翻到降温处理;发酵过程中,于发酵后33h开始取样,送到化验室进行感官、水分、ph值和酵母菌菌数的检测当感官有浓郁酸香味、ph值在5之间,水分≤30%以及酵母菌菌数达到17亿个/克时,判断发酵完成。步骤六:袋内细胞厌氧自溶将步骤五得到的料装入带有塑料膜内层的不透气的编织袋中,装袋时,向步骤五获得的物料中加入其重量的0.5%的无水乙醇、0.1%乙酸乙酯、0.1%的木瓜蛋白酶,可以提高破壁效果。在编制袋中进行细胞厌氧自溶处理。编制袋的容积为1.0立方米。装满料的编织袋放置在置物架上,置物架保持通风;编织袋外的空气温度控制在30℃,自溶时间控制在30小时。步骤七:低温干燥、粉碎对步骤六得到的物料低温干燥、粉碎后制得成品,干燥、粉碎的温度不超过45℃。实施例4。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菌种制备与活化把购得的酵母菌种制成悬浮液,加入无菌水稀释到浓度为10-8时,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对其进行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选,确定出经发酵产生的酵母菌活性强、活菌数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步骤二:斜面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斜面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0g,蛋白胨6g,酵母膏3g,琼脂粉25g,加水定容至1000ml。将斜面培养基加热使各组分充分溶解,然后分装于若干支试管中,密封试管;将试管于121℃灭菌32min,取出摆斜面,冷却后备用。将上述斜面培养基置于干燥箱或培养箱中放置36h接入步骤一中制备的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试管中混合物总重量的0.9%,在28℃条件下培养36~52h,制成斜面菌种。步骤三:三角瓶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110g,酵母浸粉18g,硫酸镁1g,磷酸二氢钾0.8g,加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于若干个500ml的三角瓶中,每支三角瓶装量为100m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5min,冷却后备用。在无菌条件下,每个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接入步骤二制得的斜面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三角瓶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3%,对三角瓶进行摇床培养,温度控制在28℃,转速为180r/min;摇床培养18h后制得三角瓶液体菌种。步骤四:种子罐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2kg,酵母浸粉7kg,硫酸镁0.3kg,磷酸二氢钾0.35kg,加水定容至300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28min,降温至35℃接入步骤三制取的液体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混合物总重量的12%,温度控制在28℃,通气量5m3/h,培养18h后制得种子罐液体菌种。步骤五:固体发酵在无菌条件下,向固体培养基中接入步骤四制得的液体菌种及糖化酶,然后上发酵床上在30℃下进行固体发酵。糖化酶的加入量为发酵床上的物料重量的0.023%,可以消耗氧气,促进厌氧条件。固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麸皮12%,豆粕23%,玉米胚芽粕20%,玉米淀粉7%,棕榈粕2.5%,其余为水,混匀放入球锅100℃下4小时灭菌,灭菌完毕放入无菌间降温备用。发酵床上的物料内部温度超过45℃,对物料进行翻到降温处理;发酵过程中,于发酵后33h开始取样,送到化验室进行感官、水分、ph值和酵母菌菌数的检测当感官有浓郁酸香味、ph值在4~5之间,水分≤30%以及酵母菌菌数达到14亿个/克时,判断发酵完成。步骤六:袋内细胞厌氧自溶将步骤五得到的料装入带有塑料膜内层的不透气的编织袋中,装袋时,向步骤五获得的物料中加入其重量的0.6%的无水乙醇、0.2%乙酸乙酯、0.2%的木瓜蛋白酶,可以提高破壁效果。在编制袋中进行细胞厌氧自溶处理。编制袋的容积为0.35立方米。装满料的编织袋放置在置物架上,置物架保持通风;编织袋外的空气温度控制在30℃,自溶时间控制在30小时。步骤七:低温干燥、粉碎对步骤六得到的物料低温干燥、粉碎后制得成品,干燥、粉碎的温度不超过45℃。实施例5。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菌种制备与活化把购得的酵母菌种制成悬浮液,加入无菌水稀释到浓度为10-8时,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对其进行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选,确定出经发酵产生的酵母菌活性强、活菌数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步骤二:斜面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斜面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0g,蛋白胨5g,酵母膏3g,琼脂粉22g,加水定容至1000ml。将斜面培养基加热使各组分充分溶解,然后分装于若干支试管中,密封试管;将试管于121℃灭菌28-32min,取出摆斜面,冷却后备用。将上述斜面培养基置于干燥箱或培养箱中放置36h接入步骤一中制备的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试管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2%,在32℃条件下培养48h,制成斜面菌种。步骤三:三角瓶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105g,酵母浸粉19g,硫酸镁1.1g,磷酸二氢钾0.9g,加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于若干个500ml的三角瓶中,每支三角瓶装量为100m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0min,冷却后备用。在无菌条件下,每个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接入步骤二制得的斜面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三角瓶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2%,对三角瓶进行摇床培养,温度控制在30℃,转速为180~200r/min;摇床培养24h后制得三角瓶液体菌种。步骤四:种子罐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29kg,酵母浸粉5kg,硫酸镁0.3kg,磷酸二氢钾0.25kg,加水定容至300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0min,降温至31℃接入步骤三制取的液体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混合物总重量的15%,温度控制在29℃,通气量5.5m3/h,培养20h后制得种子罐液体菌种。步骤五:固体发酵在无菌条件下,向固体培养基中接入步骤四制得的液体菌种及糖化酶,然后上发酵床上在28℃下进行固体发酵。糖化酶的加入量为发酵床上的物料重量的0.03%,可以消耗氧气,促进厌氧条件。固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麸皮11%,豆粕25%,玉米胚芽粕19%,玉米淀粉5.5%,棕榈粕2.8%,其余为水,混匀放入球锅100℃下5小时灭菌,灭菌完毕放入无菌间降温备用。发酵床上的物料内部温度超过45℃,对物料进行翻到降温处理;发酵过程中,于发酵后26h开始取样,送到化验室进行感官、水分、ph值和酵母菌菌数的检测当感官有浓郁酸香味、ph值在4~5之间,水分≤30%以及酵母菌菌数达到15亿个/克时,判断发酵完成。步骤六:袋内细胞厌氧自溶将步骤五得到的料装入带有塑料膜内层的不透气的编织袋中,装袋时,向步骤五获得的物料中加入其重量的1%的无水乙醇、0.3%乙酸乙酯、0.35%的木瓜蛋白酶,可以提高破壁效果。在编制袋中进行细胞厌氧自溶处理。编制袋的容积为0.55立方米。装满料的编织袋放置在置物架上,置物架保持通风;编织袋外的空气温度控制在29℃,自溶时间控制在26小时。步骤七:低温干燥、粉碎对步骤六得到的物料低温干燥、粉碎后制得成品,干燥、粉碎的温度不超过45℃。实施例6。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菌种制备与活化把购得的酵母菌种制成悬浮液,加入无菌水稀释到浓度为10-8时,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对其进行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选,确定出经发酵产生的酵母菌活性强、活菌数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步骤二:斜面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斜面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2g,蛋白胨6g,酵母膏3g,琼脂粉24g,加水定容至1000ml。将斜面培养基加热使各组分充分溶解,然后分装于若干支试管中,密封试管;将试管于121℃灭菌30min,取出摆斜面,冷却后备用。将上述斜面培养基置于干燥箱或培养箱中放置40h接入步骤一中制备的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试管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0%,在30℃条件下培养50h,制成斜面菌种。步骤三:三角瓶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108g,酵母浸粉22g,硫酸镁1.0g,磷酸二氢钾1.0g,加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于若干个500ml的三角瓶中,每支三角瓶装量为100m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0min,冷却后备用。在无菌条件下,每个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接入步骤二制得的斜面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三角瓶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2%,对三角瓶进行摇床培养,温度控制在30℃,转速为190r/min;摇床培养28h后制得三角瓶液体菌种。步骤四:种子罐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2kg,酵母浸粉6.5kg,硫酸镁0.45kg,磷酸二氢钾0.32kg,加水定容至300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5min,降温至32℃接入步骤三制取的液体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混合物总重量的16%,温度控制在28℃,通气量6m3/h,培养24h后制得种子罐液体菌种。步骤五:固体发酵在无菌条件下,向固体培养基中接入步骤四制得的液体菌种及糖化酶,然后上发酵床上在30℃下进行固体发酵。糖化酶的加入量为发酵床上的物料重量的0.01~0.03%,可以消耗氧气,促进厌氧条件。固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麸皮14%,豆粕25%,玉米胚芽粕22%,玉米淀粉6%,棕榈粕3%,其余为水,混匀放入球锅100℃下5小时灭菌,灭菌完毕放入无菌间降温备用。发酵床上的物料内部温度超过45℃,对物料进行翻到降温处理;发酵过程中,于发酵后30h开始取样,送到化验室进行感官、水分、ph值和酵母菌菌数的检测当感官有浓郁酸香味、ph值在4~5之间,水分≤30%以及酵母菌菌数达到26亿个/克时,判断发酵完成。步骤六:袋内细胞厌氧自溶将步骤五得到的料装入带有塑料膜内层的不透气的编织袋中,装袋时,向步骤五获得的物料中加入其重量的0.5%的无水乙醇、0.1%乙酸乙酯、0.1%的木瓜蛋白酶,可以提高破壁效果。在编制袋中进行细胞厌氧自溶处理。编制袋的容积为0.75立方米。装满料的编织袋放置在置物架上,置物架保持通风;编织袋外的空气温度控制在30℃,自溶时间控制在28小时。步骤七:低温干燥、粉碎对步骤六得到的物料低温干燥、粉碎后制得成品,干燥、粉碎的温度不超过45℃。实施例7。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菌种制备与活化把购得的酵母菌种制成悬浮液,加入无菌水稀释到浓度为10-8时,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对其进行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选,确定出经发酵产生的酵母菌活性强、活菌数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步骤二:斜面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斜面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0g,蛋白胨5g,酵母膏3g,琼脂粉20-25g,加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将斜面培养基加热使各组分充分溶解,然后分装于若干支试管中,密封试管;将试管于121℃灭菌30min,取出摆斜面,冷却后备用;将上述斜面培养基置于干燥箱或培养箱中放置24-48h接入步骤(1)中制备的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试管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在30℃条件下培养48h,制成斜面菌种;步骤三:三角瓶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100g,酵母浸粉20g,硫酸镁1g,磷酸二氢钾1g,加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分装于若干个500ml的三角瓶中,每支三角瓶装量为100m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0min,冷却后备用;在无菌条件下,每个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接入步骤(2)制得的斜面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三角瓶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0%,对三角瓶进行摇床培养,温度控制在30℃,转速为180-200r/min;摇床培养24h后制得三角瓶液体菌种,备用;步骤四:种子罐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0kg,酵母浸粉6kg,硫酸镁0.3kg,磷酸二氢钾0.3kg,加水定容至300l,ph自然;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0min,降温30度接入步骤(3)制取的液体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混合物总重量的15%,温度控制在28-30℃,通气量5-7m3/h,培养20h后制得种子罐液体菌种,备用步骤五:固体发酵按配方要求配置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麸皮20%,豆粕35%,玉米胚芽粕30%,玉米淀粉10%,棕榈粕5%,加水45%,混匀放入球锅100度5小时灭菌,灭菌完毕放入无菌间降温备用。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步骤(4)制得的液体菌种及糖化酶,然后上发酵床28-30度培养30小时,酵母菌菌数达到15亿/克,出料。此过程会产生多种酶类、酵母细胞代谢产物等。步骤六:细胞自溶将发酵好的料装入吨袋厌氧细胞自溶处理,此过程会产生葡聚糖和甘露聚糖,还有部分活性酵母细胞。自溶作用是细胞的自我毁灭,即溶酶体将酶释放出来将自身细胞降解。自溶时间24h。在正常情况下,溶酶体的膜是十分稳定的,溶酶体的酶也安全地被包裹在溶酶体内,不会对细胞自身造成伤害。如果细胞受到严重损伤,造成溶酶体破裂,那么细胞就会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如某些红细胞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如果错误的发生自溶(由于内界或外界因素),则会导致疾病发生(如矽肺)。步骤七:低温干燥、低温精细粉碎。对步骤六得到的物料低温干燥、粉碎后制得成品,干燥、粉碎的温度不超过45℃。本实施例酵母培养物是一种采用特有的液体培养基及液体发酵工艺培养液体种子,再用独特的固体深度发酵工艺培养高密度的酵母细胞,通过特殊工艺使菌体自溶,再经过低温干燥、粉碎后而制成的高活性生物制品。实施例8。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菌种制备与活化把购得的酵母菌种制成悬浮液,加入无菌水稀释到浓度为10-8时,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对其进行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选,确定出经发酵产生的酵母菌活性强、活菌数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步骤二:斜面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斜面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0g,蛋白胨5.5g,酵母膏3.5g,琼脂粉22g,加水定容至1000ml。将斜面培养基加热使各组分充分溶解,然后分装于若干支试管中,密封试管;将试管于121℃灭菌30min,取出摆斜面,冷却后备用。将上述斜面培养基置于干燥箱或培养箱中放置26h接入步骤一中制备的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试管中混合物总重量的0.9%,在30℃条件下培养40h,制成斜面菌种。步骤三:三角瓶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105g,酵母浸粉20g,硫酸镁1.0g,磷酸二氢钾0.9g,加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于若干个500ml的三角瓶中,每支三角瓶装量为100m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0min,冷却后备用。在无菌条件下,每个三角瓶中的液体培养基接入步骤二制得的斜面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三角瓶中混合物总重量的10%,对三角瓶进行摇床培养,温度控制在30℃,转速为190r/min;摇床培养20h后制得三角瓶液体菌种。步骤四:种子罐液体菌种制作按配方要求配置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葡萄糖30kg,酵母浸粉5.5kg,硫酸镁0.4kg,磷酸二氢钾0.3kg,加水定容至300l;密封后在121℃温度下灭菌30min,降温至30℃接入步骤三制取的液体菌种,其中酵母菌接种量为混合物总重量的13%,温度控制在28℃,通气量5m3/h,培养20h后制得种子罐液体菌种。步骤五:固体发酵在无菌条件下,向固体培养基中接入步骤四制得的液体菌种及糖化酶,然后上发酵床上在28℃下进行固体发酵。糖化酶的加入量为发酵床上的物料重量的0.08%。固体培养基的各组份重量份为:麸皮12%,豆粕22%,玉米胚芽粕20%,玉米淀粉5%,棕榈粕3%,其余为水,混匀放入球锅100℃下6小时灭菌,灭菌完毕放入无菌间降温备用。发酵床上的物料内部温度超过45℃,对物料进行翻到降温处理;发酵过程中,于发酵后26h开始取样,送到化验室进行感官、水分、ph值和酵母菌菌数的检测当感官有浓郁酸香味、ph值在4~5之间,水分≤30%以及酵母菌菌数达到15亿个/克时,判断发酵完成。步骤六:袋内细胞厌氧自溶将步骤五得到的料装入带有塑料膜内层的不透气的编织袋中,在编制袋中进行细胞厌氧自溶处理。编制袋的容积为0.35立方米。装满料的编织袋放置在置物架上,置物架保持通风;编织袋外的空气温度控制在28℃,自溶时间控制在24小时。步骤七:低温干燥、粉碎对步骤六得到的物料低温干燥、粉碎后制得成品,干燥、粉碎的温度不超过45℃。试验例1。将按照上述实施例方法生产所得的酵母培养物进行检测,检测的主要指标有粗蛋白,粗灰分,酵母细胞数,甘露聚糖,杂菌。所述杂菌主要为黄曲霉素。经检测,酵母培养物有效成分含量如下表所示。表1酵母培养物有效成分含量粗蛋白质(%)粗灰分(%)酵母细胞数(个/g)甘露聚糖mg/kg杂菌(个/g)实施例115.95.95×1081.01×106实施例218.25.22×1091.25×105实施例317.34.85×1080.81×106实施例435.15.06×1082.43×106实施例525.25.66×1082.12×106实施例626.34.65×1081.31×106实施例717.95.18×1080.74×106实施例816.84.65×1080.91×106检测方法为:粗蛋白,按gb/t6432-1994检测;粗灰分,按gb/t6438-2007检测;酵母细胞数,按gb/t13093-2006检测。水分含量<15%,未检出沙门氏菌。产品为淡黄色粉状物,无变质、结块及异味,具有正常的发酵香气。选取遗传背景相同、胎次及妊娠期一致、体况良好且生产性能相近的48头母猪,随机分为a、b两个处理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试验组,每组24头猪,每头母猪作为1个重复。在试验组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日粮中添加本发明的饲料添加剂酵母培养物,添加量为每吨日粮中添加1.5kg酵母培养物,对照组不添加酵母培养物。试验周期从母猪临产前21天开始,至仔猪21天断奶时结束。试验过程中记录初生仔猪数、平均窝产活仔数、平均初生窝重量、母猪平均日采食量、仔猪平均断奶个体重等,同时,观察和记录试验猪的健康状态及母猪的泌乳情况等。表2酵母培养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表3酵母培养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注:同行肩标星号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从表2可见,与对照组相比,母猪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后其采食量明显上升,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11.36%(p<0.05)。另外,在日粮中加入酵母培养物的母猪体况也比对照组好,食欲也比对照组旺盛,表明酵母培养物能改善母猪体况,进而增加母猪的采食量。添加0.10%酵母培养物后平均窝产活仔数、仔猪平均初生重及平均初生窝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从表3可见,试验组仔猪断奶质量为6.37kg,比对照组提高22.5%。统计分析表明,试验组的仔猪断奶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添加本发明酵母培养物在母猪日粮中,能显著提高仔猪断奶质量。在仔猪初生重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添加0.10%产品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8.8%,差异极显著(p<0.01)。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