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度为100%的羊肚菌母种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9432阅读:30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湿法冶金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纯度为100%的羊肚菌母种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者会根据山火来采集羊肚菌。然而,当火灾被控制后,在同一个地区内,它的生长数量会年复一年地减少。

目前已开始仿生驯化栽培。羊肚菌母种的生产制作是仿生驯化栽培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环节。羊肚菌母种的制作是整个仿生驯化栽培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基础中的基础;由于在羊肚菌母种的制作过程中,提纯前并不能确定培养皿中的菌丝是羊肚菌菌丝,也不能确定是否只有羊肚菌菌丝体一种物质存在,所以传统方法不能保证提纯后的羊肚菌母种的纯度,但是母种的纯度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种植能否成功。

因此寻找到一种制作度纯度为100%羊肚菌母种的方法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羊肚菌母种制纯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纯度为100%的羊肚菌母种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纯度为100%的羊肚菌母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的准备:

a:把空白培养皿高压灭菌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备用;

b:把母种培养基高压灭菌,灭好菌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开启紫外线灯杀菌,5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

c:打开超净工作台送风模式,在超净工作台里快速把经过步骤b的液体状态的母种培养基分装到经过步骤a中的每一个空白培养皿里;

2、羊肚菌子实体的准备:把准备好的羊肚菌新鲜子实体放入超净工作台,紫外线杀菌20~30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后续步骤待用;

3、培养:开启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用手术刀取经过步骤2的羊肚菌菌柄内侧的绿豆粒大小的子实体块,再把子实体块放入经过步骤1中的培养皿的中心位置的培养基中,然后盖上培养皿的盖子用封口膜把培养皿的边缘封好口,在放入生化培养箱培养3~4天,温控制在12℃~18℃,子实体块四周长出菌丝体;

4、菌丝观察:步骤3中得到的菌丝体用接种针挑取一些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盖玻片上,并加少量无菌水滴在菌丝体上,并用载玻片压实菌丝体后拿到显微镜下,确认是羊肚菌的菌丝体,整个过程要在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开启下进行;

5、菌丝体提纯:经过步骤4观察后,没有其它杂菌菌丝和杂菌孢子后再进行提纯工作,把高压灭菌好并且凝固的斜面试管培养基放入超净工作台,把培养好的菌丝体放入超净工作台,把其他接种工具放入超净工作台,开启紫外线灯杀菌30分钟后关闭,打开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把培养皿中从子实体四周长出的菌丝接入凝固试管培养基斜面的中心位置后,用硅胶塞把试管口封严后放人生化培养箱15℃~18℃下培养,7天后试管内的菌丝体长满后,得到羊肚菌母种。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步骤c中,分装到培养皿里的培养基的厚度为1.5mm~4mm。

进一步地,步骤4中显微镜选用10倍物镜观察菌丝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过程简单,传统的羊肚菌菌种培养时,由于提纯前并不能确定培养皿中的菌丝是羊肚菌菌丝,也不能确定是否只有羊肚菌菌丝体一种物质存在,所以传统方法不能保证提纯后的羊肚菌母种的纯度,本发明在提纯前进行了菌丝的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在保证没有其它杂菌菌丝和杂菌孢子后再进行提纯工作,保证了羊肚菌菌种培养100%的纯度。

2、增加显微镜切片观察这一步,并不是一个抽样调查,我们会对每一个培养皿中还没做菌丝提纯工作的菌丝体先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后再决定是否还需要进行接下来的提纯工作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减少了技术员的工作量,减少了有问题的菌种流入市场的可能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

一种纯度为100%的羊肚菌母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的准备:

a:把8个为一组的空白培养皿高压灭菌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备用;

b:把玻璃容器里的液体状态的母种培养基高压灭菌,灭好菌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开启紫外线灯杀菌,5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

c:打开超净工作台送风模式,在超净工作台里快速把经过步骤b的液体状态的母种培养基分装到经过步骤a中的每一个空白培养皿里,分装到培养皿里的培养基的厚度为4mm;

2、羊肚菌子实体的准备:把准备好的羊肚菌新鲜子实体放入超净工作台,紫外线杀菌30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后续步骤待用;

3、培养:开启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用手术刀取经过步骤2的羊肚菌菌柄内侧的绿豆粒大小的子实体块,再把子实体块放入经过步骤1中的培养皿的中心位置的培养基中,然后盖上培养皿的盖子用封口膜把培养皿的边缘封好口,在放入生化培养箱培养4天,温控制在18℃,子实体块四周长出菌丝体;

4、菌丝观察:步骤3中得到的菌丝体用接种针挑取一些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盖玻片上,并加少量无菌水滴在菌丝体上,并用载玻片压实菌丝体后拿到显微镜下,用10倍物镜观察,确认是羊肚菌的菌丝体,整个过程要在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开启下进行;

5、菌丝体提纯:经过步骤4观察后,没有其它杂菌菌丝和杂菌孢子后再进行提纯工作,把高压灭菌好并且凝固的斜面试管培养基放入超净工作台,把培养好的菌丝体放入超净工作台,把其他接种工具放入超净工作台,开启紫外线灯杀菌30分钟后关闭,打开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把培养皿中从子实体四周长出的菌丝接入凝固试管培养基斜面的中心位置后,用硅胶塞把试管口封严后放人生化培养箱18℃下培养,7天后试管内的菌丝体长满后,从而得到100%的羊肚菌母种。

实施例2

一种纯度为100%的羊肚菌母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的准备:

a:把8个为一组的空白培养皿高压灭菌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备用;

b:把玻璃容器里的液体状态的母种培养基高压灭菌,灭好菌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开启紫外线灯杀菌,4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

c:打开超净工作台送风模式,在超净工作台里快速把经过步骤b的液体状态的母种培养基分装到经过步骤a中的每一个空白培养皿里,分装到培养皿里的培养基的厚度为1.5mm;

2、羊肚菌子实体的准备:把准备好的羊肚菌新鲜子实体放入超净工作台,紫外线杀菌20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后续步骤待用;

3、培养:开启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用手术刀取经过步骤2的羊肚菌菌柄内侧的绿豆粒大小的子实体块,再把子实体块放入经过步骤1中的培养皿的中心位置的培养基中,然后盖上培养皿的盖子用封口膜把培养皿的边缘封好口,在放入生化培养箱培养3天,温控制在12℃,子实体块四周长出菌丝体;

4、菌丝观察:步骤3中得到的菌丝体用接种针挑取一些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盖玻片上,并加少量无菌水滴在菌丝体上,并用载玻片压实菌丝体后拿到显微镜下,用10倍物镜观察,确认是羊肚菌的菌丝体,整个过程要在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开启下进行;

5、菌丝体提纯:经过步骤4观察后,没有其它杂菌菌丝和杂菌孢子后再进行提纯工作,把高压灭菌好并且凝固的斜面试管培养基放入超净工作台,把培养好的菌丝体放入超净工作台,把其他接种工具放入超净工作台,开启紫外线灯杀菌20分钟后关闭,打开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把培养皿中从子实体四周长出的菌丝接入凝固试管培养基斜面的中心位置后,用硅胶塞把试管口封严后放人生化培养箱15℃下培养,7天后试管内的菌丝体长满后,从而得到100%的羊肚菌母种。

实施例3

一种纯度为100%的羊肚菌母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的准备:

a:把8个为一组的空白培养皿高压灭菌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备用;

b:把玻璃容器里的液体状态的母种培养基高压灭菌,灭好菌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开启紫外线灯杀菌,4.5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

c:打开超净工作台送风模式,在超净工作台里快速把经过步骤b的液体状态的母种培养基分装到经过步骤a中的每一个空白培养皿里,分装到培养皿里的培养基的厚度为3.2mm;

2、羊肚菌子实体的准备:把准备好的羊肚菌新鲜子实体放入超净工作台,紫外线杀菌25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后续步骤待用;

3、培养:开启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用手术刀取经过步骤2的羊肚菌菌柄内侧的绿豆粒大小的子实体块,再把子实体块放入经过步骤1中的培养皿的中心位置的培养基中,然后盖上培养皿的盖子用封口膜把培养皿的边缘封好口,在放入生化培养箱培养3.5天,温控制在15℃,子实体块四周长出菌丝体;

4、菌丝观察:步骤3中得到的菌丝体用接种针挑取一些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盖玻片上,并加少量无菌水滴在菌丝体上,并用载玻片压实菌丝体后拿到显微镜下,用10倍物镜观察,确认是羊肚菌的菌丝体,整个过程要在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开启下进行;

5、菌丝体提纯:经过步骤4观察后,没有其它杂菌菌丝和杂菌孢子后再进行提纯工作,把高压灭菌好并且凝固的斜面试管培养基放入超净工作台,把培养好的菌丝体放入超净工作台,把其他接种工具放入超净工作台,开启紫外线灯杀菌25分钟后关闭,打开超净工作台其它工作模式,把培养皿中从子实体四周长出的菌丝接入凝固试管培养基斜面的中心位置后,用硅胶塞把试管口封严后放人生化培养箱16℃下培养,7天后试管内的菌丝体长满后,从而得到100%的羊肚菌母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