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勾端螺旋体药物咪唑酸乙酯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53648发布日期:2018-07-04 01:51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尤其涉及抗勾端螺旋体药物咪唑酸乙酯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咪唑酸乙酯有显著的抗勾端螺旋体作用。口服后迅速吸收,体内分布广,并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现有合成方法大多采用2-巯基咪唑-4-羧酸乙酯和硝酸溶液做主要反应物生成咪唑酸乙酯。这种合成方法由于需要使用硝酸溶液做反应物,对设备耐腐性能力要求较高,生产成本增加,工艺比较复杂,最终的收率也并不高,一般只有80%左右,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合成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抗勾端螺旋体药物咪唑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加入2,5-二羟基咪唑-4-羧酸乙酯,硫酸钾溶液,控制搅拌速度210-250rpm,升高温度至30-36℃,继续反应90-130min;

b:升高温度至40-45℃,加入二环己胺溶液,分批次加入八羰基二钴粉末,继续反应2-3h,降低温度至10-15℃,析出固体,用硝酸钠溶液洗涤多次,环己烷溶液洗涤多次,在三丙二醇一甲醚溶液中重结晶,脱水剂脱水,得成品咪唑酸乙酯。

优选的,硫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5-21%。

优选的,二环己胺溶液质量分数为30-36%。

优选的,硝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10-17%。

优选的,环己烷溶液质量分数为40-45%。

优选的,三丙二醇一甲醚溶液质量分数为80-86%。

整个合成过程可用如下总反应式表示:

相比于背景技术公开的合成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抗勾端螺旋体药物咪唑酸乙酯的合成方法,不需要使用硝酸溶液做反应物,对设备耐腐性能力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了,反应中间环节减少了很多,反应时间也缩短不少,反应收率也提高了,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路线,为进一步提升反应收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抗勾端螺旋体药物咪唑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加入2mol2,5-二羟基咪唑-4-羧酸乙酯,1.9l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钾溶液,控制搅拌速度210rpm,升高温度至30℃,继续反应90min;

b:升高温度至40℃,加入6mol质量分数为30%的二环己胺溶液,分4次加入3mol八羰基二钴粉末,继续反应2h,降低温度至10℃,析出固体,用1.2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洗涤5次,质量分数为40%的环己烷溶液洗涤3次,在质量分数为80%的三丙二醇一甲醚溶液中重结晶,脱水剂无水硫酸镁脱水,得成品咪唑酸乙酯240.8g,收率86%。

实施例2:

抗勾端螺旋体药物咪唑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加入2mol2,5-二羟基咪唑-4-羧酸乙酯,1.9l质量分数为18%的硫酸钾溶液,控制搅拌速度230rpm,升高温度至33℃,继续反应110min;

b:升高温度至42.5℃,加入7mol质量分数为33%的二环己胺溶液,分5次加入3.5mol八羰基二钴粉末,继续反应2.5.h,降低温度至12.5℃,析出固体,用1.2l质量分数为13.5%的硝酸钠溶液洗涤6次,质量分数为42.5%的环己烷溶液洗涤4次,在质量分数为83%的三丙二醇一甲醚溶液中重结晶,脱水剂活性氧化铝脱水,得成品咪唑酸乙酯254.8g,收率91%。

实施例3:

抗勾端螺旋体药物咪唑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加入2mol2,5-二羟基咪唑-4-羧酸乙酯,1.9l质量分数为21%的硫酸钾溶液,控制搅拌速度250rpm,升高温度至36℃,继续反应130min;

b:升高温度至45℃,加入8mol质量分数为36%的二环己胺溶液,分6次加入4mol八羰基二钴粉末,继续反应3h,降低温度至15℃,析出固体,用1.2l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钠溶液洗涤7次,质量分数为45%的环己烷溶液洗涤5次,在质量分数为86%的三丙二醇一甲醚溶液中重结晶,脱水剂无水硫酸镁脱水,得成品咪唑酸乙酯263.2g,收率94%。

以上实施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抗勾端螺旋体药物咪唑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反应容器中加入2,5‑二羟基咪唑‑4‑羧酸乙酯,硫酸钾溶液,控制搅拌速度,升高温度,继续反应;升高温度,加入二环己胺溶液,分批次加入八羰基二钴粉末,继续反应,降低温度,析出固体,用硝酸钠溶液洗涤多次,环己烷溶液洗涤多次,在三丙二醇一甲醚溶液中重结晶,脱水剂脱水,得成品咪唑酸乙酯。

技术研发人员:关艮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千叶龙华石油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19
技术公布日:2018.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