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亚胺‑淀粉‑氯磺化聚乙烯共混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224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聚酰亚胺-淀粉-氯磺化聚乙烯共混薄膜。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包装袋、垃圾袋等塑料薄膜制品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国内外研究者一直在致力于开发对环境无污染的塑料薄膜。生物降解塑料薄膜材料包括合成材料和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天然高分子材料资源丰富且可再生,因此格外引人注目。然而甲苯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羟基,容易在分子链内和分子链外形成氢键,因此难溶、难熔,并且耐水性差,一遇水或长期存放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影响其稳定性。

目前以甲苯-聚乙烯醇类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但其中所制备的甲苯-聚乙烯醇类降解塑料仍然存在降解速度缓慢、甲苯与聚乙烯醇类聚合物的相容共混性不好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淀粉-氯磺化聚乙烯共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聚酰亚胺-淀粉-氯磺化聚乙烯共混薄膜,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玉米淀粉60-65份,聚酰亚胺50-60份,氯磺化聚乙烯50-60份,胺类固化剂8-15份,纳米二氧化钛1-4份,歧化松香5-10份,沙蒿胶12-14份,硬脂酸镁1-2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3-15份,丁酮1-1.5份,3-羟基苯甲酸4-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3份,乙烯硫脲4-6份,四硫化四甲秋兰姆2-5份,普鲁兰多糖7-15份,纳米二氧化硅13-16份,乙基硅油12-17份,戊二醛4-10份,十八醇13-15份,蒸馏水150-200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淀粉-氯磺化聚乙烯共混薄膜,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玉米淀粉60份,聚酰亚胺60份,氯磺化聚乙烯60份,胺类固化剂10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歧化松香8份,沙蒿胶12份,硬脂酸镁1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4份,丁酮1份,3-羟基苯甲酸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份,乙烯硫脲5份,四硫化四甲秋兰姆3份,普鲁兰多糖10份,纳米二氧化硅14份,乙基硅油15份,戊二醛8份,十八醇14份,蒸馏水200份。

所述聚酰亚胺-淀粉-氯磺化聚乙烯共混全降解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机械搅拌下将淀粉加入到1/3的蒸馏水中,然后升温至50-60℃搅拌15-20min,得到淀粉糊化液;

步骤b:室温下将聚酰亚胺加入到剩余的蒸馏水中,搅拌15-20min后得到均匀的聚酰亚胺溶液;

步骤c:将步骤a配制的淀粉糊化液、步骤b配制的聚酰亚胺溶液以及其与剩下原料按所述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升温至130-140℃后搅拌混合20-30min,均质、真空脱气得到成膜液;

步骤d:将步骤c制得的成膜液趁热从膜载体表面的一侧流延至另一侧,直至成膜液均匀地涂覆于整个膜载体表面,将然后将膜载体置于室温下自然风干或放于45℃的烘箱中干燥,待膜完全固化后将其从膜载体上剥离下来,即得目标薄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以聚酰亚胺、淀粉、氯磺化聚乙烯为主,以增塑剂、助熔剂、交联剂和降解助剂为辅,既保持了聚酰亚胺与淀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又有效提高了塑料薄膜的品质;并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利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聚酰亚胺-淀粉-氯磺化聚乙烯共混薄膜,称取下述重量组分:玉米淀粉60份,聚酰亚胺60份,氯磺化聚乙烯60份,胺类固化剂10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歧化松香8份,沙蒿胶12份,硬脂酸镁1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4份,丁酮1份,3-羟基苯甲酸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份,乙烯硫脲5份,四硫化四甲秋兰姆3份,普鲁兰多糖10份,纳米二氧化硅14份,乙基硅油15份,戊二醛8份,十八醇14份,蒸馏水200份。

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步骤a:机械搅拌下将淀粉加入到1/3的蒸馏水中,然后升温至50-60℃搅拌15-20min,得到淀粉糊化液;

步骤b:室温下将聚酰亚胺加入到剩余的蒸馏水中,搅拌15-20min后得到均匀的聚酰亚胺溶液;

步骤c:将步骤a配制的淀粉糊化液、步骤b配制的聚酰亚胺溶液以及其与剩下原料按所述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升温至130-140℃后搅拌混合20-30min,均质、真空脱气得到成膜液;

步骤d:将步骤c制得的成膜液趁热从膜载体表面的一侧流延至另一侧,直至成膜液均匀地涂覆于整个膜载体表面,将然后将膜载体置于室温下自然风干或放于45℃的烘箱中干燥,待膜完全固化后将其从膜载体上剥离下来,即得目标薄膜。

实施例2

一种聚酰亚胺-淀粉-氯磺化聚乙烯共混薄膜,称取下述重量组分:玉米淀粉60份,聚酰亚胺50份,氯磺化聚乙烯50份,胺类固化剂8份,纳米二氧化钛1份,歧化松香5份,沙蒿胶12份,硬脂酸镁1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3份,丁酮1份,3-羟基苯甲酸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份,乙烯硫脲4份,四硫化四甲秋兰姆2份,普鲁兰多糖7份,纳米二氧化硅13份,乙基硅油12份,戊二醛4份,十八醇13份,蒸馏水150份。

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步骤a:机械搅拌下将淀粉加入到1/3的蒸馏水中,然后升温至50-60℃搅拌15-20min,得到淀粉糊化液;

步骤b:室温下将聚酰亚胺加入到剩余的蒸馏水中,搅拌15-20min后得到均匀的聚酰亚胺溶液;

步骤c:将步骤a配制的淀粉糊化液、步骤b配制的聚酰亚胺溶液以及其与剩下原料按所述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升温至130-140℃后搅拌混合20-30min,均质、真空脱气得到成膜液;

步骤d:将步骤c制得的成膜液趁热从膜载体表面的一侧流延至另一侧,直至成膜液均匀地涂覆于整个膜载体表面,将然后将膜载体置于室温下自然风干或放于45℃的烘箱中干燥,待膜完全固化后将其从膜载体上剥离下来,即得目标薄膜。

实施例3

一种聚酰亚胺-淀粉-氯磺化聚乙烯共混薄膜,称取下述重量的组分:玉米淀粉65份,聚酰亚胺60份,氯磺化聚乙烯60份,胺类固化剂15份,纳米二氧化钛4份,歧化松香10份,沙蒿胶14份,硬脂酸镁2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5份,丁酮1.5份,3-羟基苯甲酸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3份,乙烯硫脲6份,四硫化四甲秋兰姆5份,普鲁兰多糖15份,纳米二氧化硅16份,乙基硅油17份,戊二醛10份,十八醇15份,蒸馏水200份。

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步骤a:机械搅拌下将淀粉加入到1/3的蒸馏水中,然后升温至50-60℃搅拌15-20min,得到淀粉糊化液;

步骤b:室温下将聚酰亚胺加入到剩余的蒸馏水中,搅拌15-20min后得到均匀的聚酰亚胺溶液;

步骤c:将步骤a配制的淀粉糊化液、步骤b配制的聚酰亚胺溶液以及其与剩下原料按所述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升温至130-140℃后搅拌混合20-30min,均质、真空脱气得到成膜液;

步骤d:将步骤c制得的成膜液趁热从膜载体表面的一侧流延至另一侧,直至成膜液均匀地涂覆于整个膜载体表面,将然后将膜载体置于室温下自然风干或放于45℃的烘箱中干燥,待膜完全固化后将其从膜载体上剥离下来,即得目标薄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