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生物发酵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6541阅读:936来源:国知局
小型生物发酵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生物发酵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发酵罐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生产、繁殖和形成产品的外部环境装置。而现有的生物发酵罐一般用于生产发酵,而用于实验生物发酵则非常不方便,并且实验用的生物发酵装置不具备冷却系统,只能等自然降温接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生物发酵循环系统,它能根据发酵要求,准确的控制发酵温度及发酵所需的氧气含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生物发酵循环系统,包括发酵罐和控制模块,所述发酵罐顶部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进料口处铰接有密封盖,密封盖底部表面设有红外摄像头,所述发酵罐外壁套有水夹套,水夹套一侧上部设有进水口,另一侧下部设有出水口,发酵罐外一侧设有温控池,温控池的排水口与水夹套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进水管连接,进水管上设有增压泵,温控池的回水口与水夹套的出水口之间通过回水管连接,所述温控池内设有温度调节装置,所述发酵罐内下部设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中心接有转轴,转轴一端伸出发酵罐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发酵罐底部设有曝气管,曝气管上均匀设有数个曝气头,所述曝气管一端位于搅拌罐内为封闭端,另一端伸出搅拌罐连有供气装置,所述搅拌罐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氧浓度监测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分别与红外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氧浓度监测器和输入单元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端、供气装置的控制端和输出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摄像头通过万向接头与密封盖底部表面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温控池一侧还设有补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报警单元,报警单元与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输入单元为键盘,输出单元为显示器,报警单元为声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准确控制发酵温度及发酵所需的氧浓度,并且能对发酵温度和氧浓度进行随时调节,更适于实验的多变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结构框图。

图中:1、发酵罐;2、进料口;3、出料口;4、密封盖;5、红外摄像头;6、水夹套;7、温控池;8、进水管;9、增压泵;10、回水管;11、温度调节装置;12、搅拌叶片;13、曝气管;14、曝气头;15、供气装置;16、温度传感器;17、氧浓度监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生物发酵循环系统,包括发酵罐1和控制模块,所述发酵罐1顶部进料口2,底部设有出料口3,进料口2处铰接有密封盖4,密封盖4底部表面设有红外摄像头5,所述发酵罐1外壁套有水夹套6,水夹套6一侧上部设有进水口,另一侧下部设有出水口,发酵罐1外一侧设有温控池7,温控池7的排水口与水夹套6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进水管8连接,进水管8上设有增压泵9,温控池7的回水口与水夹套6的出水口之间通过回水管10连接,所述温控池7内设有温度调节装置11,所述发酵罐1内下部设有搅拌叶片12,搅拌叶片12中心接有转轴,转轴一端伸出发酵罐1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发酵罐1底部设有曝气管13,曝气管13上均匀设有数个曝气头14,所述曝气管13一端位于搅拌罐内为封闭端,另一端伸出搅拌罐连有供气装置15,所述搅拌罐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6和氧浓度监测器17,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分别与红外摄像头5、温度传感器16、氧浓度监测器17和输入单元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温度调节装置11的控制端、供气装置15的控制端和输出单元连接。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红外摄像头5通过万向接头与密封盖4底部表面连接。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温控池7一侧还设有补水管。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报警单元,报警单元与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输入单元为键盘,输出单元为显示器,报警单元为声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夹套6和循环水控温系统,能对发酵温度进行调节,设置曝气管13,能对发酵的氧浓度进行调节,设置有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16和氧浓度监测器17,能对发酵实验所需的温度和氧浓度进行准确的控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