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羟基磷灰石提高皮胶原热稳定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05965发布日期:2018-06-15 23:2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羟基磷灰石提高皮胶原热稳定性的方法,属于制革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制革中生皮经过脱毛、浸灰膨胀、蛋白酶软化后获得的裸皮耐湿热温度由生皮的≥65℃降至40~45℃,而且使结构产生极不稳定的现象。由此,出现了两个方面一直在实际制革生产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1)要求保证制革质量的情况下,软化裸皮浸酸的温度不能超过30℃。因此,在气温变化使浸酸温度超过30℃时需要加冰处理,对长达10h以上的浸酸工序理想完成带来操作麻烦及成本增加。2)绵羊皮、猪皮含脂量高。其中羊脂的流动温度40~55℃,猪脂的流动温度28~48℃,实际生产温度下难以脱除。为了抑制酶的继续作用,工业生产中需要在酸性条件下,低于30℃下采用盐、煤油或大量的脱脂剂进行脱脂,给生产安全及废水悬浮物处理带来困难。通过鞣剂如甲醛、戊二醛等预处理可以提高裸皮收缩温度,经过预鞣处理再提高温度进行脱脂、浸酸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给最终产品质量提高或稳定影响极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利用新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对软化裸皮进行预处理,提高了胶原的稳定性,获得了在较高温度下的鞣前操作。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羟基磷灰石提高皮胶原热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浸灰皮重量计,在含有100份的软化裸皮转鼓中,加入3~5份羟基磷灰石,50~80份20~30℃水,转动40~60min,静置60min,排水,获得的裸皮。获得的裸皮具有65~70℃的收缩温度。所述的软化裸皮是原料皮通过浸水、脱毛、浸灰、脱灰、水洗的原料,其重量份按照脱灰前浸灰皮计,软化裸皮的收缩温度45~50℃。其中,羟基磷灰石的制造方法是采用硝酸钙、氯化钙作为钙源,采用磷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氢铵、磷酸氢二铵作为磷源,在pH为10~11、温度为80~100℃的条件下,反应2~6h,获得纯度较高、粒径≤0.1μm的羟基磷灰石悬浊液。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羟基磷灰石提高皮胶原热稳定性方法,利用水热法制备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微核前驱体,将该微核前驱体渗透进入软化裸皮内,使裸皮得到一定程度的定型作用。其物化性能,尤其是耐湿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其利用价值在于一是为浸酸温度过高时减小皮质损失作为保护;二是经过羟基磷灰石的预处理可对多脂皮在较高温度下脱脂,为绵羊皮、猪皮的鞣前有效脱脂提供了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利用羟基磷灰石处理皮胶原的红外谱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软化牛皮较高温度下浸酸(1)按照重量份数,2份氯化钙、2.4份磷酸二氢钠、水10份,加入容器,用蒸汽加温至85℃,搅拌,保持微量蒸汽维持85±5℃,2h后,保温静置4~6h,降温至25~30℃,备用。(2)经过浸水、脱毛、浸灰、片碱皮、称重100份的灰皮放入转鼓中,进行脱灰、水洗,软化。(3)在软化皮转鼓中加入(1)的合成物,再加入25℃水50份,转动40~60min,静置60min,再转动10min,排水。(4)浸酸:加水50份,加入食盐8~10份,转动10min,加入酸(根据浸酸要求),转动(当內温≤35℃时无需加冰)。完成浸酸,进入鞣制工序。实施例2:软化绵羊皮较高温度下脱脂(1)按照重量份数,1.8份氯化钙、2.2份磷酸氢钠、水10份,加入容器,用蒸汽加温至85℃,搅拌,保持微量蒸汽维持85±5℃,2h后,保温静置4~6h,降温至25~30℃,备用。(2)经过浸水、脱毛、浸灰、称重100份的灰皮放入转鼓中,进行脱灰、水洗,软化。(3)在软化皮转鼓中加入(1)的合成物,再加入25℃水50份,转动40~60min,静置60min,再转动10min,排水。(4)脱脂:鼓内加40℃水50份,加入脱脂剂2.0~3份,转动40min,排液,加入40±2℃水100份,转动20min,排液。进入正常浸酸。实施例3:软化猪皮较高温度下脱脂(1)按照重量份数,2.4份硝酸钙,2.4份磷酸二氢钠,水10份,加入容器,用蒸汽加温至85℃,搅拌,保持微量蒸汽维持85±5℃,2h后,保温静置4~6h,降温至25~30℃,备用。(1)按照重量份数,2)经过浸水、脱毛、浸灰、称重100份的灰皮放入转鼓中,进行脱灰、水洗,软化。(3)在软化皮转鼓中加入(1)的合成物,再加入25℃水50份,转动40~60min,静置60min,再转动10min,排水。(4)脱脂:鼓内加40±2℃水50份,加入脱脂剂1.5~2份,转动40min,排液,加入40℃水100份,转动20min,排液。进入正常浸酸。羟基磷灰石与胶原溶液、分子的复合物的合成、构造、功能及其互为关联性报道大量地被发表。由于羟基磷灰石对I型胶原有良好的吸附性,羟基磷灰石与胶原复合物能够改善胶原的物理力学性能,尤其对耐湿热温度由良好提升。按比例将钙、磷盐溶液依次加入胶原溶液中,获得的羟基磷灰石颗粒均匀地分布于胶原基中,或者说胶原分子均匀地嵌入羟基磷灰石颗粒中,红外分析表明在图1中。本发明中对羟基磷灰石处理的酸皮及对照组的酸皮进行红外分析,发现在-1645cm-1处的酰胺Ⅱ带是C=O的伸缩振动引起的,-1545cm-1的酰胺Ⅱ带是由于N-H弯曲振动和C-N伸缩振动的耦合。羟基磷灰石处理的皮胶原在1050cm-1处出现了PO43-的特征吸收峰,表明羟基磷灰石与皮胶原发生结合作用。提高的耐湿热稳定见表1:表14%羟基磷灰石处理裸皮的收缩温度软化皮种类2.0mm牛皮1.2mm猪皮1.0mm绵羊皮1.1mm山羊皮收缩温度/℃68677371一旦裸皮的耐湿热收缩温度达到表1所述温度,对浸酸温度提高以及较高温度(熔点以上)脱脂成为可行。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