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00754发布日期:2018-11-28 00:0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面膜的基材为无纺布面膜。它的优点是成本低、使用方便。其中以真丝和全棉的无纺布制作面膜基料为佳。然而,由于生产无纺布的车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导致无纺布的含菌量较高。为此,在制备无纺布面膜时会添加防腐剂。然而,防腐的添加会对皮肤有刺激性作用,引起面部不适及过敏反应。此外,无纺布只是作为面膜营养的载体,其本身并不具有护肤、美容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壳聚糖、γ-聚谷氨酸和石斛酵素为主要原料,基于流延法,由γ-聚谷氨酸的羧基、壳聚糖的氨基通过静电自组装制得复合膜。其具有优良的保水、吸水水、抗氧化、蛋白吸附和抑菌等性能,可直接作为面膜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膜材料为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γ-聚谷氨酸在碱液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壳聚糖,在壳聚糖溶解完全后,滴加冰醋酸溶液反应3-5h;

(2)向步骤(1)中加入石斛酵素粗提液0.05-1mL,继续搅拌反应30~90min;

(3)将步骤(2)得到的反应液在35-60℃下静置过夜成膜;

(4)将膜在碱液中浸泡,然后以蒸馏水反复清洗后在35-60℃烘干。

所述步骤(1)中,所述碱液为pH为9.0的NaOH溶液;所述γ-聚谷氨酸与碱液的比值为1g:150~200mL。

所述步骤(1)中,所述冰醋酸溶液的pH为2-4;所述冰醋酸的滴加速度为每60s滴加一滴。

所述步骤(1)中,所述γ-聚谷氨酸与冰醋酸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0mL。

所述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3~9;优选为1:3。

所述步骤(2)中,石斛酵素粗提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石斛茎杆切块、清洗后,按照固液比1:3~6与无菌水混合,灭菌,然后按照10~20%的接种量接入乳酸菌菌悬液,在25-40℃下厌氧发酵20-30天;最后,6000转/秒离心发酵基质10分钟,上清液即为石斛酵素粗提液。

所述乳酸菌菌悬液的浓度为107~108cfu/mL。

所述γ-聚谷氨酸与石斛酵素粗提液的质量体积之比为1g:10~100mL。

所述步骤(4)中,所述碱液为0.1mol/L NaOH溶液;所述浸泡时长为12~30h。

本发明还提供了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所述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的表面pH值在6.3~6.8之间呈弱酸性,而将膜材料破碎后的pH在7.5~8.0之间即内部呈弱碱性,这种内外pH的差异非常适合酸性皮肤的碱中和;具有较大的孔径,优良的弹性、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非常适合于用作面膜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根据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作为护肤面膜的应用。作为护肤面膜应用时,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的厚度控制在100~200μm,以保证其良好的透气性。

将发明提供的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裁剪成常规的面膜形状,并在使用时将其在护肤营养液中充分浸泡后敷于面部,由于其强大的吸水保水性能,可充分吸收营养液中的滋养成分,并作用于面部,并可同时发挥其抗氧化功能,清除肌肤表面的自由基,除皱抗衰老。

本发明通过采用流延法静电自组装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制备复合膜。以安全无毒可降解的γ-聚谷氨酸、壳聚糖和石斛酵素为主要原料,壳聚糖和γ-聚谷氨酸结构中含有大量羧基、羟基等亲水基团,具有较强的锁水能力;石斛酵素是石斛发酵之后的产物,其中富含植物多酚等多种营养成分及多糖,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功能,其加入到膜反应体系之后,不仅不会破坏膜的结构,其成分中的羟基还会与γ-聚谷氨酸的羧基和壳聚糖的相关基团产生酯键和氢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膜的性能。

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制成的面膜不仅具有很好的护肤效果,而且可以取代无纺布。由于该膜从原料到介质,均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真正得到了一款安全无毒且可生物降解的复合膜,从而避免了因无纺布引起的不适。本方法反应温和、能耗小、污染少,是一种高效便捷的生产方式。本发明利用聚电解质在温和的条件合成制备复合膜,因具有成本低,设备要求不高,且绿色无污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本发明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纯壳聚糖膜(a)、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膜(b)、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c)及其部分放大(d)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壳聚糖、聚谷氨酸、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膜、石斛酵素和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的红外光谱;

图3为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3的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膜(a)、酵素含量分别为1.25%(b)和5%(c)的壳聚糖/γ-聚谷氨酸/石斛酵素复合膜的抗氧化测试;

图4为不同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的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壳聚糖膜的保水性测试结果;

图5为不同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的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壳聚糖膜的吸水性测试结果;

图6为聚谷氨酸溶液a、γ-PGA:CS为1:3(b)、1:6(c)、1:9(d)的成膜液、壳聚糖溶液(e)的抑菌性测试结果;

图7为不同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的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壳聚糖膜的蛋白吸附性能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膜材料为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确称取0.1g的γ-聚谷氨酸,加入15mL的pH 9.0的NaOH溶液中,45℃下恒温搅拌30min至完全溶解;按照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重量比为1:9或1:6或1:3,分别加入相应量的壳聚糖,搅拌,使其溶解充分;

(2)缓慢滴加pH 2.2的冰醋酸溶液5mL,滴定速度为60s每滴,使其充分反应3h;

(3)向反应体系缓慢加入石斛酵素粗提液0.0625mL,再均匀搅拌45min;所述石斛酵素粗提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石斛茎杆切块、清洗后,按照固液比1:3.5与无菌水混合,灭菌,然后按照12%的接种量接入浓度为107~108cfu/mL乳酸菌菌悬液,在28℃下厌氧发酵30天;最后,6000转/秒离心发酵基质10分钟,上清液即为石斛酵素粗提液;

(4)倒膜,将上述溶液分别缓慢倒入培养皿中,静置后,放入烘箱中40℃下过夜,烘干成膜;

(5)将膜放入15mL 0.1mol/L NaOH溶液中浸泡24h,用蒸馏水反复清洗膜后,45℃烘干。

实施例2

一种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膜材料为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确称取0.1g的γ-聚谷氨酸,加入15mL的pH 9.0的NaOH溶液中,45℃下恒温搅拌30min至完全溶解;按照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6,加入相应量的壳聚糖,搅拌,使其溶解充分;

(2)缓慢滴加pH 3.0的冰醋酸10mL,滴定速度为60s每滴,使其充分反应4h;

(3)向反应体系缓慢加入石斛酵素粗提液0.5mL,再均匀搅拌55min;所述石斛酵素粗提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石斛茎杆切块、清洗后,按照固液比1:5与无菌水混合,灭菌,然后按照15%的接种量接入浓度为107~108cfu/mL乳酸菌菌悬液,在35℃下厌氧发酵24天;最后,6000转/秒离心发酵基质10分钟,上清液即为石斛酵素粗提液;

(4)倒膜,将上述溶液分别缓慢倒入培养皿中,静置后,放入烘箱中50℃下过夜,烘干成膜;

(5)将膜放入15mL 0.1mol/L NaOH溶液中浸泡24h,用蒸馏水反复清洗膜后,50℃烘干。

实施例3

一种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膜材料为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确称取0.1g的γ-聚谷氨酸,加入15mL的pH 9.0的NaOH溶液中,45℃下恒温搅拌30min至完全溶解;按照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重量比为1:3,加入相应量的壳聚糖,搅拌,使其溶解充分;

(2)缓慢滴加pH3.8的冰醋酸15mL,滴定速度为60s每滴,使其充分反应5h;

(3)向反应体系缓慢加入石斛酵素粗提液1mL,再均匀搅拌60min;所述石斛酵素粗提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石斛茎杆切块、清洗后,按照固液比1:6与无菌水混合,灭菌,然后按照18%的接种量接入浓度为107~108cfu/mL乳酸菌菌悬液,在40℃下厌氧发酵20天;最后,6000转/秒离心发酵基质10分钟,上清液即为石斛酵素粗提液;

(4)倒膜,将上述溶液分别缓慢倒入培养皿中,静置后,放入烘箱中60℃下过夜,烘干成膜;

(5)将膜放入15mL 0.1mol/L NaOH溶液中浸泡24h,用蒸馏水反复清洗膜后,60℃烘干。

比较例1

一种壳聚糖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确称取0.4g的壳聚糖,加入15mL的pH 9.0的NaOH溶液中,45℃下恒温搅拌30min至完全溶解。

(2)缓慢滴加pH 2-4、质量分数为2-6%的冰醋酸,滴定速度为60s每滴,使其充分反应。

(3)倒膜,将上述溶液分别缓慢倒入培养皿中,静置后,放入烘箱中30-60℃下过夜,烘干成膜。

(4)加入15mL 0.1mol/L NaOH溶液中浸泡24h。用蒸馏水反复清洗膜后,烘干。

比较例2

一种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准确称取0.1,0.057,0.04g的γ-聚谷氨酸,分别加入15mL的pH 9.0的NaOH溶液中,45℃下恒温搅拌30min至完全溶解。按照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比例为1:3、1:6、1:9,加入相应量的壳聚糖,搅拌,使其溶解充分。

(2)缓慢滴加pH 2-4、质量分数为2-6%的冰醋酸,滴定速度为60s每滴,使其充分反应。

(3)倒膜,将上述溶液分别缓慢倒入培养皿中,静置后,放入烘箱中30-60℃下过夜,烘干成膜。

(4)加入15mL 0.1mol/L NaOH溶液中浸泡24h。用蒸馏水反复清洗膜后,烘干备用。

实施例4

膜性能测试

1.膜外观:

直接观察实施例1、比较例1得到的膜,纯壳聚糖膜为无色透明的致密膜,表面光滑,富有光泽,膜质地均匀,可任意弯曲。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膜,为致密膜,随聚谷氨酸含量增多,膜透明性降低,略泛白色。膜浸泡后烘干,随聚谷氨酸含量增多,复合膜的皱缩程度也增多,膜发生明显的收缩,说明原始复合膜的孔径较大。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为致密膜,透明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略泛白色,与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膜相同,烘干后,收缩明显。表明,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的吸附性、吸水性和保水性应好于纯壳聚糖膜。应用电镜观察,结果如图1显示:纯壳聚糖膜纳米级缝隙分布密度较高,但缝隙较为狭窄,表明膜较为均匀,透明度高。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膜的纳米级缝隙分布密度低于纯壳聚糖,表明该膜的透光性没有纯壳聚糖好;但是,其缝隙宽度与深度明显优于纯壳聚糖膜,由此可知,复合膜内部应具有层叠状纳米结构,其比表面积应优于纯壳聚糖膜,表明该复合膜的吸附性应该优于纯膜的。向上述复合膜中,添加石斛酵素制备三元复合物,新复合膜的三维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膜表面形成了许多直径约200nm的圆形突起,放大其中一个突起后发现,该突起表面分布着比纯壳聚糖膜表面还密且小的缝隙,这将进一步提升了膜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等相关性能。

2.红外检测

FT-IR检测壳聚糖、聚谷氨酸、石斛酵素、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膜和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由图2所示,聚谷氨酸图谱中,3300~2500cm-1为O-H伸缩吸收,1720~1706cm-1为C=O伸缩吸收,1320~1210cm-1为C-O伸缩吸收,920cm-1为O-H键的面外弯曲振动,表明聚谷氨酸存在大量自由的羧基团。壳聚糖图谱显示,3500~3100cm-1为N-H伸缩振动吸收,1350~1000cm-1为C-N伸缩振动吸收,650cm-1为N-H变形振动,表明壳聚糖分子中含有大量的-NH2。相对于上述单组分物质,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膜图谱中,3466cm-1为N-H伸缩振动,1645cm-1为C=O伸缩振动,1420-1400cm-1为C-N伸缩,其峰形与半峰高相对于单组分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与不参与反应的饱和C-H(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半峰高的比值,复合膜明显高于壳聚糖,这表明壳聚糖和聚谷氨酸形成复合膜的过程中,可能有酰胺键的产生。表明壳聚糖和聚谷氨酸之间不仅存在氨基与羧基的静电吸引,而且还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酰胺键。由此可以推测,该复合膜是不易破碎,应该会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石斛酵素的图谱中,3650~3000cm-1处的宽峰为O-H和C-O的伸缩振动吸收以及分子间氢键O-H伸缩振动,表明石斛酵素具有大量的R-OH。结合在2250~1450cm-1区段的两个显著的峰,其中1554cm-1的峰近邻1580cm-1,表明石斛酵素存在大量的芳香类物质。结合石斛酵素携带大量的羟基,推断石斛酵素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由此可以断定,石斛酵素应该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

将石斛酵素加入γ-聚谷氨酸/壳聚糖混合液制备形成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其1645cm-1处的特征峰显著增强,表明带有丰富羟基的石斛酵素可能与壳聚糖的氨基竞争聚谷氨酸的羧基,并形成酯键,进而改变膜的结构及其相关性能。

3.膜抗氧化性检测

分别准确称取20mg平衡两天的酵素含量分别为1.25%和5%的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和比较例2得到的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3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膜,碾碎加入到5mL的蒸馏水中,静置8h后,8000转离心10min,取上清液2mL,加入到2mL DPPH乙醇溶液(0.1mM)中,避光静置30min,在517nm下测其吸光度。

清除能力=[1-(A1-A2)/A0]×100%

A1: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2:乙醇代替DPPH溶液后的吸光度

A0:蒸馏水代替样品溶液后的吸光度

结果如图3所示,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膜和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都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但加入石斛酵素可以明显提升复合膜的抗氧化性。并且,随着酵素含量的增加,其抗氧化性显著升高。

4.膜pH值检测

将pH精密试纸直接附着在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表面,测定膜表面的酸碱度。此外,将干膜研磨着粉末状,再滴加少许pH 6.5-7.0的蒸馏水,均匀搅拌,再用相同的pH精密试纸进行检测,测定其膜组分的酸碱度。膜表面pH值接近6.5,呈弱酸性;而膜破碎后的组分pH在7.5-8.0之间,表面膜内部环境呈弱碱性。这种内外pH的差异非常适合酸性皮肤的碱中和。人类皮肤的酸碱度在4.5-6.5的之间,属于弱酸性。所以护肤品表面以弱酸性为佳,适宜人类皮肤的酸碱度。但导致人体皮肤呈乳酸性的尿素、尿酸、盐分、乳酸、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酸性物质,常累及人体皮肤,需要适当清除,内部呈碱性的膜,在高吸附性的作用,可以有效中和并清除皮肤表面的酸性物质,达到中和、去污和美白的综合效果。

5.膜保水性

(1)取新鲜的香菜1颗,分别摘取5个相同大小的枝节,准确称量使其质量均为0.4g;

(2)将上述处理的香菜分别放置于平皿中,避光,室温25℃,相对湿度60%;

(3)分别将实施例1得到的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分别为1:3、1:6、1:9的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比较例1得到的纯壳聚糖的膜浸泡在蒸馏水中,擦干膜表面的水分,将其覆盖在香菜上,以无膜覆盖的香菜为对照组。

(4)每隔12小时测香菜的质量,计算香菜的失水率。

结果如图4所示: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的保水性能比纯壳聚糖要好,在实验范围内,随着γ-聚谷氨酸含量增加,失水率持续降低,表明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的保水性随着聚谷氨酸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壳聚糖和γ-聚谷氨酸结构中含有大量羧基、羟基等亲水基团,具有一定的锁水能力;另一方面,聚谷氨酸吸水溶胀后,锁水能力更强。因此,随着γ-聚谷氨酸浓度的增加,膜材料保水率呈增加趋势。

6.膜吸水性

(1)在每块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上剪取一块尺寸为2.5cm*2.5cm的边缘平整且无毛边的无皱褶试样;

(2)称量试样初始质量;

(3)将试样放入盛有pH 7.4,0.1M的磷酸缓冲液中,使试样吸水下沉;

(4)将试样完全浸润水中分别在1、3、5、7、9、12、15、20、30、60、180min后取出,展开并垂直悬挂,使试样水分自然滴下;

(5)当试样停止滴水时(当水滴间的时间间隔大于10s,便认为试样停止滴水),称重;

试样吸水倍数按公式进行计算:

A=(m-m0)/m0

式中:A:复合膜试样吸水倍数;m0:初始质量(g);m:停止滴水时的质量(g)。

结果如图5所示:复合膜的吸水性能比纯壳聚糖要好,在实验范围内,随着γ-聚谷氨酸含量增加,吸水率一直增加。膜的吸水性与聚谷氨酸和壳聚糖具有的亲水基团有关外,还与复合膜的结构发生改变有关。多孔膜比致密膜具有均匀开放的孔径结构,与水接触的面积更大。因此与致密膜相比,具有更强吸水能力。聚谷氨酸掺入后,溶胀的γ-聚谷氨酸会导致膜材料表面及孔径变大,进而提升膜的吸水性。

7.膜的抑菌性能

(1)采用打孔法,取直径8mm的灭菌滤纸片分别放入壳聚糖:聚谷氨酸质量比为1:3、1:6、1:9的成膜液和纯壳聚糖、纯聚谷氨酸的成膜液中浸泡0.5h;

(2)待滤纸片晾干后,用无菌镊子取出5片贴于事先涂布好100μ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然后将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下培养24-72h,观察抑菌圈的大小。

结果如图6所示,γ-聚谷氨酸和壳聚糖都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纯壳聚糖溶液抑菌性能比γ-聚谷氨酸的抑菌性能要好。γ-聚谷氨酸/壳聚糖成膜液的抑菌性在一定范围内要比单独壳聚糖或γ-聚谷氨酸好,这可能是由于在成膜液中壳聚糖氨基带电荷破坏了细菌细胞壁结构有关。γ-聚谷氨酸和壳聚糖静电作用形成络合物加强了这种作用。使其的抑菌性能增大

8.膜的蛋白吸附性

称取0.1g不同比例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的干燥膜放入pH 4.8的50mL 1mg/mL牛血清蛋白溶液中,在室温条件下吸附一定时间。用紫外光谱仪在波长280nm处测定蛋白质浓度,用以计算牛血清蛋白在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上的吸附量。

吸附量Qa由下式计算:

Qa=(Co-Ci)*V/M

其中,Co为吸附前溶液中蛋白质的浓度(mg/mL);Ci为吸附后溶液中蛋白质的浓度(mg/mL);V为蛋白质溶液的体积(mL);M为复合膜的质量(g)。

结果如图7所示,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比例不同,吸附量不一样。比例为1:3时,膜吸附性能最佳,吸附量为530mg/g。比例为1:9时,其吸附性能低于纯壳聚糖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复合膜吸附能力随着γ-聚谷氨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因为,γ-聚谷氨酸上的羧基基团对蛋白的吸附作用,γ-聚谷氨酸含量越多,吸附量也越大。同时,还可能由于加入的γ-聚谷氨酸改变了复合膜内部的空间结构,使膜内部具有更多的空穴和吸附位点。

将2mL 0.1mg/mL的牛血清蛋白溶液倒入8mL考马斯亮蓝溶液中,摇匀放置5min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50mg的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吸附30min后,比较吸附前后蛋白溶液和膜的颜色变化。经30min吸附后,考马斯亮蓝蛋白溶液的颜色明显变浅,而膜由原来的白色透明变成了蓝色,表明该膜具有优良的吸附性。

9.膜的弹性性能检测

膜在蒸馏水中浸泡,取出沥干至无水珠滴下,做拉伸实验。拉伸前膜长约为3.5cm,膜拉伸断裂前长度约为5.6cm。由此知膜有良好的弹性。拉伸率达到60%。

10.作为护肤面膜的应用

将实施例1中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重量比为1:3得到的厚度为100μm的γ-聚谷氨酸/壳聚糖/石斛酵素复合膜剪裁成面部的形状,与普通的无纺布面膜同时在营养液中充分浸泡至饱和状态,所述营养液为扬州十二粉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千纤草芦荟水;经对比试验后发现本发明复合膜较普通无纺布面膜温和、无刺激,透气性和保水性好。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一种多功能美容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