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脆红李果酒的生产工艺及其制备的脆红李果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5445发布日期:2018-10-16 21:00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酒生产工艺,属于发酵果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脆红李果酒的生产工艺,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脆红李果酒的生产工艺所制备的脆红李果酒。



背景技术:

脆红李树势中庸,树冠自然开心形。果实正圆形或近圆球形,果个较小,平均单果重15~25克,最大单果重40克。果皮紫红色,果肉黄色或偶带片状红色。缝合线正,缝沟浅,果点黄色,较密,大小均匀。果粉厚,灰白色,肉质脆,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2.7~13.27%,可溶性总糖10%,总酸0.56%,维c2.6毫克/100克,核小离核,可食率96.8%,晚熟(8月中旬)。有采前落果现象,耐贮运。

脆红李营养丰富,果实中含糖、微量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铁、钾、糖、能量、膳食纤维、天门冬、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系分析,每100克脆红李的可食部分中,含有能量117.2~221.9千焦,糖8.8克,蛋白质0.7克,维生素a25微克,钙17毫克以上,铁0.5毫克,钾130毫克,另外含有其他矿物质、多种氨基酸、天门冬素以及纤维素等。具有促进消化、清肝利水、降压、导泻、镇咳及美容养颜的作用。

其如今也有将脆红李制成果酒用于长久保存的技术,但果酒保质期均在12~18个月之间,其保质期依然不长,这也就限制了其批量生产和存储,且制备的脆红李果酒易变质沉淀,保质期差,其会存在胶体物质和甲醇超量,口感差,具有酸涩味,微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脆红李果酒的生产工艺,从而解决了现有生产工艺制备的果酒保质期短、口感差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该脆红李果酒的生产工艺制备的脆红李果酒。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脆红李果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料

选取八成熟以上的熟果,成色为橙色或紫红色,去掉坏果,并进行农药超标检测;其中选取的熟果根据大小分类成大果和小果,其中1公分以上为大果,1公分以下为小果;

s2消毒

使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水冲洗选取的熟果进行消毒,冲洗一次,盐水水温60~80℃,冲洗后熟果表面的白色果霜完整;

s3配料

选取大果时,按照重量份计算,由大果100份,冰糖15份及酵母1份配比而成;

选取小果时,按照重量份计算,由小果100份,冰糖25份及酵母1份配比而成;

s4搅拌密封

将配料后的熟果搅拌均匀,放置于不锈钢密封容器加盖密封,温度保持在15-23℃,且容器外部通风,整体密封30天;

s5过滤

密封完成后,使用加有纱布的漏筛过滤1次,沉淀1周,再次过滤,直至不混淆,将过滤后形成的果酒密封存储,即可出厂。

基于以上工艺,所述酵母为果胶酶或蛋白酶。

基于以上工艺,所述步骤s2中,盐水冲洗完成后去除熟果表面水渍。

基于以上工艺,所述s5中,过滤后的果肉可与坏果混合,加入磷肥混合搅拌均匀后发酵,堆放至少3个月,形成副产品果肉有机肥,其中磷肥、果肉按重量分数1:100混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脆红李筛选后按照大小分类发酵,从而可以减少大小果发酵不同步而影响果酒口感的问题,并且发酵时只加入少量酵母,利用脆红李表面的果霜作为辅助酵母进行发酵,从而减少了添加物的加入,保证了酒体的原汁原味和口感,且果香味浓厚。

2、本发明消毒后会去除脆红李表面残留水分,并且在配料和发酵过程中均不加入外部水源,从而减少了外部微生物的进入,使得发酵更为纯粹和无菌,仅仅只有酵母菌的参与,从而优化了发酵环境,提高了发酵质量,形成的酒体醇和爽口、口感细腻。

3、本发明发酵中选取冰糖作为糖类添加物,利用其独特的结晶形态和杂质少的特性,缓慢融化,与脆红李发酵进度保持一致,从而发酵整体均缓慢、均匀进行,酒体口味更为醇香厚重,能够保存脆红李自身的口感风味,保鲜效果好。

4、本发明通过合理选择和控制原料、配料,并减少外部添加物的投入,使得脆红李发酵更为自然完全,形成的果酒不仅品质和口感好,同时也使得果酒的有效期可长达三年以上,大大延长了脆红李果酒的保质期,便于长久保存。

5、本发明发酵过程中不会添加任何外部添加物,且发酵后的果肉用于制备果肉有机肥,无污染零排放,且可废物利用,降低了成本。

同时,基于以上脆红李果酒的生产工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脆红李果酒,该脆红李果酒由以上工艺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果酒保存了脆红李的原汁原味和口感,且果香味浓厚,酒体醇和爽口、口感细腻,并且保质期大为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一种脆红李果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料

选取八成熟以上的熟果,成色为橙色或紫红色,去掉坏果,并进行农药超标检测;其中选取的熟果根据大小分类成大果和小果,其中1公分以上为大果,1公分以下为小果;检测是利用农药检测仪,凡是农药超过国标的,均不选用。

s2消毒

使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水冲洗选取的熟果进行消毒,冲洗一次,盐水水温60~80℃,冲洗后熟果表面的白色果霜完整;果霜成份主要是果腊和果酶等,起到保护水果的作用,其同样是一种天然酵母,可作为辅助酵母进行发酵,减少酵母的添加,避免添加过多的酵母而影响果酒的原味。

s3配料

选取大果时,按照重量份计算,由大果100份,冰糖15份及酵母1份配比而成;

选取小果时,按照重量份计算,由小果100份,冰糖25份及酵母1份配比而成;

配料时大果和小果分开进行配料和发酵,可避免其尺寸差异而导致发酵进度不一的问题,可以提高发酵效果和质量。冰糖是白砂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是由蔗糖加上蛋白质原料配方,经再溶、洁净处理后重结晶而制得的大颗粒结晶糖,其杂质少、味甘、性平,多量后不会像白砂糖有微苦味,保证了添加物的纯粹度,对果酒果味影响较少。

s4搅拌密封

将配料后的熟果搅拌均匀,放置于不锈钢密封容器加盖密封,温度保持在15-23℃,且容器外部通风,整体密封30天;不锈钢密封容器应高温消毒,并且其内干燥无水。放置容器的房间可设置温度计,时刻保持温度在15-23℃。

s5过滤

密封完成后,使用加有纱布的漏筛过滤1次,沉淀1周,再次过滤,直至不混淆,将过滤后形成的果酒密封存储,即可出厂。纱布至少加设2层及以上。

本发明通过分类选取原料、分类进行发酵,从而可以保证每个发酵容器内的脆红李发酵进度一致,提高了发酵质量,且不过多带入外部水分或添加物,保证发酵环境自然,保证了酒体的原汁原味和口感,且果酒果香味浓厚,果酒的有效期可长达三年以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酵母为果胶酶或蛋白酶。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盐水冲洗完成后去除熟果表面水渍。去除熟果表面水渍,可以减少外部水分的加入,减少其携带的其它微生物细菌对发酵和保质期造成影响,也可减少其对果酒品质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s5中,过滤后的果肉可与坏果混合,加入磷肥混合搅拌均匀后发酵,堆放至少3个月,形成副产品果肉有机肥,其中磷肥、果肉按重量分数1:100混合。果肉有机肥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很好的肥料,且无任何添加剂;其使用时,覆盖果树一圈,厚度为30公分,树苗施肥5斤,1年施肥3次,农历3月、6月、9月,成年果树施肥20斤左右,1年2次,农历3月第一次,农历8月采完果第二次。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脆红李果酒,该脆红李果酒由上述的脆红李果酒的生产工艺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脆红李果酒保存了脆红李的原汁原味和口感,且果香味浓厚,酒体醇和爽口、口感细腻,并且保质期大为延长。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