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1603发布日期:2018-12-28 20:11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有机医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5’-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5’-nt)广泛分布肝、胆、胰、肠、心、脑、肺、肾、垂体、甲状腺、前列腺等脏器和组织中,定位在细胞膜上,在肝内主要存在于胆小管和窦状间隙。是一种催化核苷-5’-单磷酸水解生成核苷和无机磷酸盐的酶。人血清5’-核苷酸酶均来自胞膜,为胞外5’-核苷酸酶,其活性水平为3~12μmol/l磷酸。5’-核苷酸酶作为一种糖蛋白。由两个分子量为70000的亚基组成,是含一个疏水区结构的二聚体。体内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膜外表面,它是细胞膜上二聚体解聚后形成的寡聚体,由细胞膜上脱落并经代谢而产生广泛表达于人体组织细胞表面,包括肝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最适ph为6.6~7.0,受mg2+或mn2+激活,为ni2+所抑制。

5'-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5'-nt)测定主要用于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骨骼疾病的鉴别诊断。血清5'-nt活性升高主要见于肝胆系统疾病,如阻塞性黄疸、肝癌、肝炎等,其活性增高可达2~6倍,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其活性变化与alp一致。但骨骼系+统疾病,如肿瘤转移、畸形性骨炎、佝偻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通常alp活性升高,而5'-nt正常。因此alp和5'-nt同时测定有助于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同时,在肝癌患者的多次生化检测中发现,在病变早期许多生化指标升高不显著时,5'-nt的活性便有所升高,这表明在诊断肝肿瘤时5'-nt是一个灵敏指标。另外,5’-nt活性变化与肺癌肿瘤细胞生长、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是肺癌核苷酸代谢中重要的转化相关酶,监测其改变既可作为肿瘤恶变和衡量分化程度的指标,又是肿瘤生长的分子基础,因此对发现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在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疾病时,血清5’-核苷酸酶升高可能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此进行干预,从而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5'-nt还在白血病、乳癌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临床上对5’-nt的测定方法多采用第五代“pnp-xod-pod”酶法,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相对可靠,对肝胆疾患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但该方法在测定过程中,需要po3-和mg2+(或mn2+)的共同参与,由于目前许多试剂盒未能很好地解决po3-和mg2+(或mn2+)生成沉淀的问题,使得测定试剂的po3-和mg2+(或mn2+)的浓度低于反应所需的最适浓度,以及存在alp对5’-imp的干扰不能完全消除的现状,从而造成测定灵敏度低,重复性不佳,给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次方法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1,5二甲基-2-苯基-4-氨基-3-吡唑啉酮;1,5-二甲基-2-苯基-4-氨基-3-吡唑酮;4-氨基-1,2-二氢-1,5-二甲基-2-苯基-3h-吡唑-3-酮;4-氨基-2,3-二甲基-1-苯基代吡唑啉酮-[5];4-氨基安替比林结晶;4-氨基安替吡啉;4-氨基安替比林;4-氨基非那宗。

一种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化合物1和溴乙酸叔丁酯反应得到羧酸2,然后将4-氨基-3-吡唑烷酮和羧酸反应得到对应的酰胺,进一步转化为伯胺盐,再与羧酸2反应得到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所述化合物1为2-(3,4-双甲氧基苯基)-5,7-双羟基-6-甲氧基-4氢-苯并吡喃-4-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4-氨基安替比林在碱性条件及氧化剂存在下,与酚类化合物反应生成红色染料。口服有害,对眼睛、呼吸系统及皮肤有刺激性。而

本技术:
的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具有温和性,其反应更加灵敏,有助于降低工业应用中的危害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的制备方法,将化合物1和溴乙酸叔丁酯反应得到羧酸2,然后将4-氨基-3-吡唑烷酮和羧酸反应得到对应的酰胺,进一步转化为伯胺盐,再与羧酸2反应得到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所述化合物1为2-(3,4-双甲氧基苯基)-5,7-双羟基-6-甲氧基-4氢-苯并吡喃-4-酮。

其核磁数据为:1hnmr(dmso,600mhz);δ:19.98(s,1h,-oh),9.36(s,1h,-oh),8.22(s,1h,-nh-),8.15(s,1h,-nh-),7.45(t,j=2.6hz,2h,-arh-),7.31~7.29(m,4h,-arh-),6.99(d,j=3.6hz,1h,-arh-),6.80(s,1h,-arh-),6.63(s,1h,-arh),5.93(s,1h,-arh-),4.99(d,j=5.4hz,1h,-ch-),4.45(s,2h,-ch2-),3.85~3.83(m,7h,-ch3),3.52(t,j=3.6hz,2h,-ch2-),2.69(s,3h,-ch3),2.15(m,2h,-ch2-),2.03(m,2h,-ch2-),1.21(d,j=5.6hz,3h,-ch3)。

本发明中,涉及反应进程的至关因素为mg2+与po3-的存在于浓度。本发明将两组分分别置于试剂盒的r1/r2试剂中,有效的避免了在贮存、放置过程中,mg2+与po3-沉淀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试剂贮存稳定性,及试剂检测的灵敏度;同时在试剂r1中添加的β-甘油磷酸钠能够在反应过程中有效的抵抗样本中携带alp水解5’-imp的干扰。该方法能够在各项方法学指标上满足临床实际应用需要的同时,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测定简便、反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适合自动化快速测定等特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为临床常规开展5'-nt检测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的制备方法,将化合物1和溴乙酸叔丁酯反应得到羧酸2,然后将4‑氨基‑3‑吡唑烷酮和羧酸反应得到对应的酰胺,进一步转化为伯胺盐,再与羧酸2反应得到4‑氨基安替吡啉衍生物C34H35N4O10;所述化合物1为2‑(3,4‑双甲氧基苯基)‑5,7‑双羟基‑6‑甲氧基‑4氢‑苯并吡喃‑4‑酮。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亮;武松宇;叶亚熙;管婧;李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8.09.19
技术公布日:2018.1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