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渣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6671发布日期:2019-05-28 17:17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渣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渣分离装置,属于食用植物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含渣毛油的分离。



背景技术:

食用植物油在榨油过程中会产生出含渣毛油,为了确保最终油品质量,需要将毛油与油渣分离,分离后的毛油进入储油罐做后续处理,油渣则再次进入榨油机进行回榨。

目前,在将毛油与油渣分离时大多使用澄油箱和刮渣机,来自前道工序的含渣毛油先置入澄油箱中进行静置沉淀(通常需要一小时左右),待油渣沉淀至澄油箱底部后,启动刮渣机、利用刮板将沉入油箱底部的油渣捞至箱体上面铺设的筛板上,油渣中含有的油通过筛板重新流入澄油箱内,留在筛板上的油渣则随着刮板移动被送至榨油机回榨。在此油渣分离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是,含渣毛油在澄油箱中静置沉淀耗费时间较长,由此使得整个分离工序的工时拖长,且分离过程中需要使用澄油箱和刮渣机的配合进行捞渣、过滤和澄清,工艺复杂且设备体积大,因此,如何对油渣分离的工艺流程进行改进优化,以降低能耗、提高分离效率成为食用植物油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渣分离装置,油渣无需等待静置沉淀可直接移动过滤,分离工艺流程简化且能耗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渣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动力装置以及由动力装置驱动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输送链条传动连接有位于壳体另一端的从动轮,输送链条的上方与前道工序的含渣毛油对接,位于上方输送链条的下方设有格栅板,壳体的侧边连接有毛油箱,壳体与毛油箱连接的侧边上设置有溢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格栅板包括支撑条,支撑条上设有间隔排列的筛条,所述筛条呈倒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筛条上表面的宽度大于相邻筛条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溢流孔位于壳体侧边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溢流孔呈细长条状,溢流孔上安装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内置轴承座固定在壳体的两端,壳体内靠近主动轮的位置安装有输送绞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油渣分离装置设计为移动链条式结构,从前道工序来的待分离的含渣毛油直接与由主动轮和从动轮驱动的输送链条对接,利用安装在输送链条下方的格栅板对油渣和毛油进行初步分离,经格栅板过滤的毛油进入壳体内,被格栅板阻挡滞留在输送链条上的油渣、在随着输送链条的移动过程中,油渣中含有的毛油在自重力作用下滴落至壳体内,随着壳体内毛油的增多、液位不断增加直到达到溢流孔位置,毛油经过溢流孔排至毛油箱中等待进入下步工序处理,随输送链条移动过滤分离后的油渣自输送链条排出等待回榨,由此,来自前道工序的含渣毛油可直接进行过滤分离,省去了在澄油箱静置沉淀需要的时间,且避免了澄油箱与刮渣机配合使用的工艺复杂、设备庞大的问题,可降低油渣分离中消耗的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格栅板的示意图。

图中,1、动力装置,2、主动轮,3、输送绞龙,4、格栅板,41、筛条,42、支撑条,5、输送链条,6、壳体,7、溢流孔,8、从动轮,9、毛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油渣分离装置,可以将原捞渣澄油箱去掉,直接采用油渣分离机,简化了食用植物油加工的工艺流程,降低了能耗。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渣分离装置包括有壳体6,该壳体6的上部敞口、底部和四周封闭,用于盛放过滤分离后的毛油,在壳体6的一端安装动力装置1,该动力装置1通过传动件与主动轮2连接并驱动主动轮2转动,主动轮2通过输送链条5再带动位于壳体6另一端的从动轮8转动,由此可实现输送链条5沿壳体6长度方向上不断循环移动。

来自前道工序的含渣毛油通过对接管道直接落至输送链条5上,输送链条5的下方安装有格栅板4,利用格栅板4可对含渣毛油进行初步分离,为了实现油渣与毛油好的分离效果以及方便分离后油渣的清除排出,格栅板4设计成包括间隔排列在支撑条42上的倒锥形筛条41,且筛条41的上表面宽度大于筛缝(即相邻筛条41之间的间距大小)。

被格栅板4阻挡滞留在输送链条5上的油渣随着输送链条5不断向前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油渣中的毛油在自重力作用下滴落至壳体6内,实现油渣与毛油的进一步分离,在壳体6内靠近主动轮2位置安装有输送绞龙3,当油渣随输送链条5移动至输送绞龙3位置时,输送绞龙3将油渣排出壳体6外等待送至榨油机中回榨。

经格栅板4初步分离的毛油以及随着油渣移动中不断分离的毛油在壳体6内受下方输送链条5的影响移动,随着壳体6内毛油量不断增加,当达到溢流孔7高度时,毛油经溢流孔7进入到位于壳体6侧边的毛油箱9内存放,以等待进入下步工序处理。为了提高分离后毛油的质量,将溢流孔7设置在壳体6侧边的上部,且将溢流孔7设计成细长条状,并在溢流孔7上安装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内置轴承座的设计,即主动轮2和从动轮8通过内置轴承座安装在壳体6的两端,由此可实现自润滑且可避免漏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