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5422617发布日期:2021-06-11 21:3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功能材料技术领域,也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创伤敷料不仅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医疗工作量,满足患者要求。纱布类敷料多用棉或人工合成,制作工艺较简单,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的敷料。但传统的纱布类敷料有许多缺点,如易滋生细菌,创面渗出液易与干燥真皮组织粘连后形成痂皮,妨碍上皮化进程等;创面与纱布粘连后,换药揭起时极易引起剧烈疼痛,甚至带来二次创伤;纱布敷料纤维易脱落,造成异物反应,影响愈合。现代创伤敷料主要特点是在创面周围创造一个潮湿的环境,加快创面的愈合。

聚氨酯基水凝胶能吸收和保留创面渗出物,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这对于创面的完整上皮化和愈合是非常必要的。水凝胶柔软且具有弹性,使用方便,伤口愈合后无任何损伤,可以降低皮肤伤口的温度,起到舒缓和降温的作用,并且它无刺激性,对生物组织无反应,对代谢产物无渗透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支撑其作为伤口敷料的使用。

聚丙烯酸凝胶被用来广泛应用于创伤敷料、疤痕修复凝胶、退热贴等医学领域。锌对诸如生物毒素、重金属、h2o2和酒精等毒性物质造成的细胞损伤均有保护作用。1967年波里斯提出锌有刺激人的外科伤口促进愈合作用,他以口服硫酸锌600mg/d,使年轻病人的肉芽伤口愈合时较对比组加快43%。1976年福克斯又报导磺胺嘧啶锌外用治疗烧伤创面效果显著,说明锌离子增快了烧伤创面愈合。

3d打印技术可个性化定制产品,尤其是在齿科材料、骨科材料等医用材料方面的应用已经日臻成熟,为解决个性化的医学需求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向。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采用3d打印技术将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聚丙烯酸锌离聚体、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氧化锌、碳酸钙微球打印成创伤敷料垫片,并采用表面处理等技术手段制备出可加速创口愈合的创伤敷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打印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解决了敷料可根据创伤的类型、创面大小可个性化定制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打印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聚丙烯酸锌离聚体、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氧化锌、碳酸钙微球按照比例混合,经熔融、挤出、拉丝制备成3d打印耗材;

(2)采用3d打印机将步骤(1)耗材打印成垫片;

(3)垫片置于稀盐酸或稀醋酸中浸泡后,再将垫片于壳聚糖稀溶液浸泡后取出,再置于硫酸软骨素稀溶液中浸泡,反复此过程数次后取出垫片,室温下自然晾干,制得可用于创伤修复的创伤敷料。

优选的,步骤(2),3d打印机在135-200℃下将步骤(1)的耗材打印成2-5mm厚的垫片。

优选的,步骤(2),垫片呈圆形、方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优选的,步骤(1),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聚丙烯酸锌离聚体、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氧化锌、碳酸钙微球按照质量分数比20-60:25-45:5-15:1-10:0.1-0.5:5-25混合。

优选的,步骤(1),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医用级,可选牌号为德国巴斯夫1185a、德国拜耳/255u或德国拜耳/795u中的一种或几种。聚丙烯酸锌离聚体可选杜邦surlyn9910、surlyn9020树脂或自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子量为600000-1300000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60-88%,分子量12-15万。碳酸钙微球的粒径为0.5-15μm。

优选的,步骤(1)中,熔融、挤出、拉丝的熔融温度为120-155℃,挤出拉丝直径为1.75mm。

优选的,步骤(3)中,稀盐酸或稀醋酸浓度为0.5-2%(w/v)。稀盐酸或稀醋酸浸泡时间为0.5-4小时。

优选的,步骤(3)中,壳聚糖稀溶液的浓度为0.2-4%(w/v)。所用壳聚糖分子量为20-40万道尔顿,脱乙酰度为70-85%。壳聚糖稀溶液中浸泡时间为5-25分钟。

优选的,步骤(3)中,硫酸软骨素稀溶液的浓度为0.1-4%(w/v)。所用硫酸软骨素分子量为20000-50000。硫酸软骨素中浸泡时间为10-30分钟。

优选的,步骤(3)中,重复数次指反复按顺序重复过程3-6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3d打印的方法使得处理创伤的敷料垫片的尺寸、形状、厚度、孔径、孔隙率均可控,且可根据创面个性化定制敷料。后处理3d打印垫片使得敷料获得了更具生物相容性的表面,有助于创面更好的愈合。

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产率高,易于产业化,且可更具创面大小、类型进行个性化定制敷料垫片,可以广泛应用于创伤、烫伤以及化学烧伤、糖尿病并发症等难愈合创面。

本发明制得的3d打印创伤敷料,能够避免换纱布的疼痛,创面修复效果良好。且本发明方法制备的3d打印创伤敷料具有机械强度高,透气性能好,易促进创口修复等优点,可用于创伤、烫伤、糖尿病溃疡皮肤创面等皮肤修复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说明获得其它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3d打印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聚丙烯酸锌离聚体、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氧化锌、碳酸钙微球按照质量分数比40:25:5:5:0.2:8混合,熔融、挤出、拉丝制备成3d打印耗材。熔融温度为120℃,挤出拉丝直径为1.75mm。

本步骤中,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医用级,可选德国巴斯夫1185a。聚丙烯酸锌离聚体可选杜邦surlyn9910。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子量为600000。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60%,分子量12万;碳酸钙微球的粒径为0.5μm。

(2)采用fdm型3d打印机在165℃下将(1)耗材打印成3mm厚的椭圆形的垫片;

(3)垫片置于2%(w/v)的稀盐酸浸泡2小时后,再将垫片于1%(w/v)壳聚糖稀溶液浸泡15min后取出,再置于2%(w/v)硫酸软骨素稀溶液中浸泡15min。壳聚糖稀溶液的浓度为0.2%;壳聚糖分子量为20万道尔顿,脱乙酰度为70%。硫酸软骨素稀溶液的浓度为0.1%,硫酸软骨素分子量为20000。反复此过程5次后取出垫片,室温下自然晾干,制备出可用于创伤修复的创伤敷料。

实施例2:

3d打印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聚丙烯酸锌离聚体、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氧化锌、碳酸钙微球按照质量分数比45:30:8:2:0.1:5混合,熔融、挤出、拉丝制备成3d打印耗材。熔融温度为155℃,挤出拉丝直径为1.75mm。

本步骤,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医用级,可选德国拜耳/795u。聚丙烯酸锌离聚体可选杜邦surlyn9020树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子量为1300000。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88%,分子量15万;碳酸钙微球的粒径为15μm。

(2)采用fdm型3d打印机在150℃下将(1)耗材打印成2mm厚的长方形形状的垫片;

(3)垫片置于2%(w/v)的稀醋酸中浸泡4小时后,再将垫片于1%(w/v)壳聚糖稀溶液浸泡20min后取出,再置于1%(w/v)硫酸软骨素稀溶液中浸泡20min。壳聚糖稀溶液的浓度为4%;壳聚糖分子量为40万道尔顿,脱乙酰度为85%。硫酸软骨素稀溶液的浓度为4%,硫酸软骨素分子量为50000。反复此过程6次后取出垫片,室温下自然晾干,制备出可用于创伤修复的创伤敷料。

实施例3:

3d打印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聚丙烯酸锌离聚体、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氧化锌、碳酸钙微球按照质量分数比30:25:5:2:0.1:15混合,熔融、挤出、拉丝制备成3d打印耗材。熔融温度为135℃,挤出拉丝直径为1.75mm。

本步骤,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医用级,可选德国拜耳/255u。聚丙烯酸锌离聚体可自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子量为1300000。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70%,分子量13万;碳酸钙微球的粒径为7μm。

(2)采用fdm型3d打印机在175℃下将(1)耗材打印成4mm厚的不规则形状的垫片;

(3)垫片置于2%(w/v)的稀盐酸中浸泡1小时后,再将垫片于0.2%(w/v)壳聚糖稀溶液浸泡25min后取出,再置于0.2%(w/v)硫酸软骨素稀溶液中浸泡25min。壳聚糖稀溶液的浓度为2%;壳聚糖分子量为30万道尔顿,脱乙酰度为78%。硫酸软骨素稀溶液的浓度为2%,硫酸软骨素分子量为30000。反复此过程3次后取出垫片,室温下自然晾干,制备出可用于创伤修复的创伤敷料。

本发明利用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聚丙烯酸锌离聚体为主要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的创伤敷料,采用碳酸钙与酸反应致孔,通过浸渍壳聚糖与硫酸软骨素稀溶液获得亲生物表面,获得具有加速愈合功能的个性化定制的医用敷料,制备的敷料具备高吸湿,可避免换纱布疼痛,创面修复效果良好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创伤、烫伤、以及化学烧伤、糖尿病并发症等难愈合创面。且该方法制造工艺简单,产率高,易于产业化。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