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红曲红色素和脂溶性红曲黄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3141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脂溶性红曲红色素和脂溶性红曲黄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曲色素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脂溶性红曲红色素和脂溶性红曲黄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色素是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日化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类添加剂。近年来,由于安全性问题,一些合成色素已不再适用于食品工业,因此,天然色素的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天然红曲色素是一类醇溶性色素,它的主要成分是红曲红素和红曲红斑素,它们只能溶于乙醇等醇类物质。
日本专利(73 44880)公开了水溶性红曲色素的专利申请,利用红曲红素和红斑素与水溶性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作用,形成具有水分散性的复合物,其制备过程复杂,有可能引入过量的杂质。
美国环球油品公司在中国申请了“由红曲红素和红斑素得到的水溶性色素作为食品着色剂”的专利,公开号CN1058519A,公开了红曲红素和红斑素通过与带伯胺官能基有机物反应,可转化成高纯度的水溶性红色色素,随后将环羰基还原成羟基,可转化成为高纯度的黄色水溶性物质,这种水溶性色素在制备过程中,采用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生产成本高,且可能引入有害物质。
专利号为96122279.4的发明专利“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和黄色素的制备方法”,介绍了以红曲红素和红曲红斑素为原料通过碱解方法生产水溶性色素。
由于这些水溶性红曲色素在低极性的溶剂中基本不溶,实际应用中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也是水溶性红曲色素应用的一个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脂溶性红曲红色素和脂溶性红曲黄色素及其制备方法,以有效弥补水溶性红曲色素在低极性的溶剂中基本不溶的缺陷。本发明所用化学试剂的纯度为食品级。
一、一种脂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以专利号为96122279.4发明专利的方法生产的水溶性红曲红色素(以下简称为红色素A)为原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份红色素A与1~20份的二元酸内酐混合,按红色素A与二元酸内酐质量总和的0.3%加入催化剂,再加入1~50份的有机介质,水浴加热,温度为10~160℃,时间0.5~12小时。所述的有机介质为液体,包括乙醚、石油醚和正丁醚;所述的催化剂为固体,包括氯化锌、氯化铝和叔胺、对甲基苯磺酸;所述的二元酸内酐为固体,包括顺丁烯二酸酐、异丁烯二酸酐、十二烯基丁二酸酐、己二酸酐。
2、将步骤1反应后的产物置于蒸馏器中,将有机介质除去;3、在步骤2的生成物中,按其质量加入1~10倍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使液体分层为油相层和水相层;4、去除步骤3中的水相层,取油相层,干燥,即得脂溶性红曲红色素。
本发明的脂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其中,R1=C7H15或C5H11,R2为烃基,M为金属离子。
二、一种脂溶性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以专利号为96122279.4发明专利的方法生产的水溶性红曲黄色素(以下简称为黄色素A)为原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份黄色素A与1~20份的二元酸内酐混合,按黄色素A与二元酸内酐质量总和的0.3%加入催化剂,再加入1~50份的有机介质,水浴加热,温度为10~160℃,时间0.5~12小时。所述的有机介质为液体,包括乙醚、石油醚、正丁醚、甲苯、二甲苯;所述的催化剂为固体,包括氯化锌、氯化铝、叔胺;所述的二元酸内酐为固体,包括顺丁烯二酸酐、异丁烯二酸酐、十二烯基丁二酸酐、己二酸酐、壬二酸酐、肌酸酐。
2、将步骤1反应后的产物置于蒸馏器中,将有机介质除去;
3、在步骤2的生成物中,按其质量加入1~10倍重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使液体分层为油相层和水相层;4、去除步骤3中的水相层,取油相层,干燥,即得脂溶性红曲黄色素。
本发明的脂溶性红曲黄色素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其中,R1=C7H15或C5H11,R2为烃基,M为金属离子。
本发明提供的脂溶性红曲红色素和脂溶性红曲黄色素,可以作为含油性食品的着色剂,它可溶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冰醋酸、乳酸或乳酸溶液等极性较低的有机溶剂。在作为食品着色剂时,其用量取决于所要着色的食品和所要求的颜色强度。使用时可采用溶剂代换法,先将它溶于少量的乙酸丁酯,再溶于食用油中,随后把乙酸丁酯从混合体系中除去,而得到脂溶性红曲红色素或脂溶性红曲黄色素的油溶液。它们在紫外-可见光谱中显示出吸收,其75%乙醇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会改变色素的色调。本发明通过酯化反应,增长侧链的碳链长度,降低了分子极性及体系能量,极大提高了分子体系的稳定性,所以这种脂溶性色素具有相当好的光、热和金属离子稳定性。脂溶性红曲色素至今仍未见报道。本发明的脂溶性红曲红色素和脂溶性红曲黄色素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
本发明的脂溶性红曲红色素和脂溶性红曲黄色素可以与其它食品着色剂配合使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本发明的色素可以应用于多种食品中。例如,蛋糕、冰淇淋、卤制品、肉制品、糕点、油炸、膨化等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公开本发明的脂溶性红曲红色素和脂溶性红曲黄色素及其制备方法,以下结合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一种脂容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将1克红色素A于70℃下加入9克顺丁烯二酸酐、0.3克氯化铝、10ml石油醚,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3h后于30℃减压蒸发将石油醚除去;然后加入25ml水充分搅拌,静置,去除水相,取油相,经干燥粉碎,即可得到脂溶性红曲红色素。
实施例2一种脂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将1克红色素A于70℃下加入6克己二酸酐、0.3克对甲基苯磺酸、11ml正丁醚,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3h后于30℃减压蒸馏将正丁醚除去,然后加入25ml水充分搅拌,静置,去除水相,取油相,经干燥粉碎,即可得到脂溶性红曲红色素。
实施例3一种脂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将1克红色素A于70℃下加入7克十二烯基丁二酸酐、0.3克氯化铝、13ml乙醚,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3h后于30℃减压蒸馏将乙醚除去,然后加入25ml水充分搅拌,静置,去除水相,取油相,经干燥粉碎,即可得到脂溶性红曲红色素。
实施例4一种脂溶性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将1克黄色素A于70℃下加入5克己二酸酐、0.3克氯化锌、12ml甲苯,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3h后于30℃减压蒸发将甲苯除去,然后加入25ml水充分搅拌,静置,去除水相;取油相,经干燥粉碎,即可得到脂溶性红曲黄色素。
实施例5一种脂溶性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将1克黄色素A于70℃下加入6克壬二酸酐、0.3克氯化铝、15ml二甲苯,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3h后于30℃减压蒸发将二甲苯除去,然后加入25ml水充分搅拌,静置,去除水相;取油相,经干燥粉碎,即可得到脂溶性红曲黄色素。
实施例6一种脂溶性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将1克黄色素A于70℃下加入7克肌酸酐、0.3克氯化铝、15ml二甲苯,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3h后于30℃减压蒸发将二甲苯除去,然后加入25ml水充分搅拌,静置,去除水相;取油相,经干燥粉碎,即可得到脂溶性红曲黄色素。
权利要求
1.一种脂溶性红曲红色素,其特征在于分子结构式如下
2.一种脂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1份红色素A与1~20份的二元酸内酐混合,按红色素A与二元酸内酐质量总和的0.3%加入催化剂,再加入1~50份的有机介质,水浴加热,温度为10~160℃,时间0.5~12小时;(2)将步骤(1)反应后的产物置于蒸馏器中,将有机介质除去;(3)在步骤(2)的生成物中,按其质量加入1~10倍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使液体分层为油相层和水相层;(4)去除步骤(3)中的水相层,取油相层,干燥,即得脂溶性红曲红色素。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脂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1克红色素A于70℃下加入9克顺丁烯二酸酐、0.3克氯化铝、10ml石油醚,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3h后于30℃减压蒸发将石油醚除去;然后加入25ml水充分搅拌,静置,去除水相,取油相,经干燥粉碎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脂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1克红色素A于70℃下加入6克己二酸酐、0.3克对甲基苯磺酸、11ml正丁醚,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3h后于30℃减压蒸馏将正丁醚除去,然后加入25ml水充分搅拌,静置,去除水相,取油相,经干燥粉碎即可。
5.种脂溶性红曲黄色素,其特征在于分子结构式如下
6.一种脂溶性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1份黄色素A与1~20份的二元酸内酐混合,按黄色素A与二元酸内酐质量总和的0.3%加入催化剂,再加入1~50份的有机介质,水浴加热,温度为10~160℃,时间0.5~12小时;(2)将步骤(1)反应后的产物置于蒸馏器中,将有机介质除去;(3)在步骤(2)的生成物中,按其质量加入1~10倍重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使液体分层为油相层和水相层;(4)去除步骤(3)中的水相层,取油相层,干燥,即得脂溶性红曲黄色素。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一种脂溶性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1克黄色素A于70℃下加入5克己二酸酐、0.3克氯化锌、12ml甲苯,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3h后于30℃减压蒸发将甲苯除去,然后加入25ml水充分搅拌,静置,去除水相;取油相,经干燥粉碎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一种脂溶性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1克黄色素A于70℃下加入6克壬二酸酐、0.3克氯化铝、15ml二甲苯,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3h后于30℃减压蒸发将二甲苯除去,然后加入25ml水充分搅拌,静置,去除水相;取油相,经干燥粉碎即可。
专利摘要
利用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和水溶性红曲黄色素为原料,于有机溶剂及催化剂中,通过与二元酸内酐反应,增长碳链,改变分子结构,降低极性,转化为脂溶性红曲红色素和脂溶性红曲黄色素。这种脂溶性红曲红色素和脂溶性红曲黄色素为天然色素,无毒、无副作用,可用于含油性食品中作为食品着色剂,替代人工合成色素。
文档编号A23L1/27GKCN1951930SQ200510044949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0日
发明者甘纯玑, 洪惠娇, 简文杰, 谢苗 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