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87268阅读:来源:国知局
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1)的 公?X8中,除了与上述通式似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W外,其余均为CRX。
14.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2)中 的Z为氧原子或硫原子。
15.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2)中 的Z为氧原子。
16.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2)中 的C为1?5的整数。
17.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可用于在阳极与 阴极之间具备有机化合物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所述有机化合物层中。
18.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可用于在阳极与 阴极之间具备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所述电子传输层中。
19.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6中任一 项所述的化合物。
20. -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阳极、 与所述阳极相对地设置的阴极、 设置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层, 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层具有发光层、和设置于该发光层的所述阴极侧的电子传输层, 其中,所述电子传输层含有下述通式(10)所示的化合物,
上述通式(10)中,公?X 8分别独立地为与下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CRX或氮原子,XI?X 8中的至少1个是与下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RX分别独立地选自: 氨原子、 面素原子、 氯基、 硝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哲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駿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横酷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棚烧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麟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琉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酷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氨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甲娃烧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碳数为1?30的烧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碳数为2?30的締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碳数为2?30的诀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碳数为6?30的芳烧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形成环的碳数为6?40的芳基、和 取代或无取代的形成环的原子数为5?40的杂芳基, 公?X 8中,邻接的CR X的R X彼此存在相互键合而形成环结构的情况、和不形成环结构 的情况,
上述通式(20)中, b为1?5的整数, C为1?8的整数, Z为氧原子、硫原子、或娃原子,b为2?5时,Z彼此相同或不同,Z为娃原子时,该娃 原子上键合有R9和R 1°,R9和R1°分别独立地与上述通式(10)中的R X同义,该R9和R1°有时 与上述通式(10)所示的结构键合, L选自单键、或连接基团中的任一种, 所述连接基团表示: 取代或无取代的碳数为1?30的多价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脂肪族姪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形成环的碳数为6?40的多价的芳基、或 取代或无取代的形成环的原子数为5?40的多价的杂芳基, 上述通式(20)的L中的形成环的原子数为5?40的多价的杂芳基中,还包含由上述 通式(10)所示的菲绕咐环衍生的取代或无取代的多价的基团,C为2?8时,L彼此相同或 不同, ?Y 8分别独立地表示键合于氮原子、CR Y或L的碳原子, RY与上述通式(10)中的RX同义,ry中的形成环的原子数为5?40的杂芳基中,还包 含由上述通式(10)所示的菲绕咐环衍生的取代或无取代的菲绕咐基,邻接的ry彼此存在 相互键合而形成环结构的情况、和不形成环结构的情况。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10)中的X 1或X 8 是与上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10)中的X 1和X 8 是与上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23.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10)中的X3和X 6 是与上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24.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10)中的X 2或X 7 是与上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25.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10)中的X3或X 6 是与上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26.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10)中的X4或X 5 是与上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27.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10)中的X 1和X 7 是与上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28.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10)中的X2和X 7
是与上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29.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10)中的X\X2、 X7、和X 8是与上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30.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10)中的X\X3、 X6、和X 8是与上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
31. 如权利要求20至权利要求30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 述通式(10)所示的化合物如下述通式(10 - 1)所示,
上述通式(10 - 1)中,A2和A3分别独立地为上述通式(10)所示结构的略写, 上述通式(10 - 1)中,Cl为1?8的整数,C 2为1?8的整数,上述通式(10 - 1)中, Li和L2分别独立地与上述通式(20)中的L同义,上述通式(10 - 1)中,Y 1?Y8、Z、b、W 及A2、A3中的Xi?X8分别与上述通式(10)和上述通式(20)中的Xi?X 8、Y1?Y8、Z、b同 义。
32. 如权利要求20至权利要求31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 述通式(10)的公?X8中,除了与上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W外,其余均为 crx。
33. 如权利要求20至权利要求32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 述通式(20)中的Z为氧原子或硫原子。
34. 如权利要求20至权利要求32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 述通式(20)中的Z为氧原子。
35. 如权利要求20至权利要求3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电子传输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设置有阻挡层。
36. 如权利要求20至权利要求3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电子传输层与所述发光层相邻接。
37. 如权利要求20至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电子传输层含有电子供与性渗杂剂和有机金属络合物中的至少任一种。
38. -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0至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 电致发光元件。
【专利摘要】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下述通式(1)中,X1~X8分别独立地为与下述通式(20)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CRX或氮原子。X1~X8中的至少1个是与下述通式(2)所示的基团键合的碳原子。RX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取代或无取代的碳数为1~30的烷基等。
【IPC分类】H01L51-50, C07D519-00, C07D471-04
【公开号】CN104603137
【申请号】CN201380046637
【发明人】水谷清香, 佐土贵康
【申请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3年9月10日
【公告号】EP2896621A1, US20140077191, WO2014042163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