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氯-3,3,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3914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析HCC_240fa的 转化率为95. 6%,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7. 5%。
[0049] 实施例7
[005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将118gA1 (N03)3改为45.lgA1P04 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作为浸渍液,制得铝含量为催化剂载体重量的10%的Al3+/FeF3-MgF2 催化剂,其余条件不变。
[0051]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7. 8%。
[0052] 实施例8
[005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将118gA1 (N03)3改为150. 7g醋酸 铝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作为浸渍液,制得铝含量为催化剂载体重量的20%的Al3+/FeF3-MgF2 催化剂,其余条件不变。
[0054]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_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6. 9%。
[0055] 实施例9
[005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将FeF3_MgF2载体变为氧化铁载体, 其余条件不变。
[0057]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_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7. 4%。
[0058] 实施例10
[005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将FeF3_MgF2载体变为氟化铁载体, 其余条件不变。
[0060]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7. 8%。
[0061] 实施例11
[006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将FeF3_MgF2载体变为氟化镁载体, 其余条件不变。
[0063]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_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7. 0%。
[0064] 实施例12
[006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将FeF3_MgF2载体变为氟化钙载体, 其余条件不变。
[0066]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_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6. 4%。
[0067] 实施例13
[006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将FeF3_MgF2载体变为氟化钡载体, 其余条件不变。
[0069]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_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6. 8%。
[0070] 实施例14
[007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采用FeF3_MgF2载体相同的方法,将 238. 7gMg(N03)2 改为 179g的CaCl2 制备FeF3-CaF2 载体,FeF3-MgF2 载体变为FeF3-CaF2 载 体,其余条件不变。
[0072]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_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7. 0%。
[0073] 实施例15
[007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采用FeF3_MgF2载体相同的方法,将 238. 7gMg(N03) 2 改为 421. 4g的Ba(N03) 2 制备FeF3-BaF2 载体,FeF3-MgF2 载体变为FeF3-BaF2 载体,其余条件不变。
[0075]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_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6. 8%。
[0076] 实施例16
[007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控制HF与1,1,1,3, 3-五氯丙烷的 摩尔比为8:1,接触时间为10秒,其余条件不变。
[0078]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_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9. 4%。
[0079] 实施例17
[008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控制HF与1,1,1,3, 3-五氯丙烷的 摩尔比为5:1,接触时间为25秒,其余条件不变。
[0081]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9. 6%。
[0082] 实施例18
[008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所不同的是控制HF与1,1,1,3, 3-五氯丙烷的 摩尔比为15:1,接触时间为1秒,其余条件不变。
[0084] 本实施例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_240fa的 转化率为100%,HCFC-1233zd的选择性为96. 4%。
[0085] 对比例:
[0086] 催化剂的对比:
[0087]催化剂1: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催化剂;
[0088] 催化剂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对比文献CN101028994B所述:将10. 97gSnCl4溶 于100ml盐酸酸化的蒸馏水中配成浸渍液,然后将100gAlF3载体置于浸渍液中,浸渍5小 时后,在旋转蒸发仪上600C蒸干水分,制得锡含量为5%的Sn4+/A1F3氟化催化剂。反应前, 预先单独通入氟化氢,对催化剂进行氟化。
[0089] 催化剂的评价: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即在催化剂的存在下,通入HF和 1,1,1,3, 3-五氯丙烷240°C进行反应,控制HF与1,1,1,3, 3-五氯丙烷的摩尔比为10:1,接 触时间为5秒,反应产物经水洗、碱洗除去HC1和HF后,用气相色谱分析HCC-240fa的转化 率为和HCFC-1233zd的选择性见下表一。
[0090]表一
【主权项】
1. 一种1-氯-3, 3, 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以氟化氢与1,1,1,3, 3-五氯丙烷为原料, 其特征在于: 在氟化催化剂的存在下,210°C~260°C气相氟化反应生成1-氯-3, 3, 3-三氟丙烯;氟 化氢与1,1,1,3, 3-五氯丙烷的摩尔比范围为5~15:1,接触时间1秒~25秒,其中: 氟化催化剂为铝化合物负载型催化剂,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以选自氧化铁、氟化 铁、氟化镁、氟化钙、氟化钡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复合物作为载体,用铝的可溶性盐浸渍 载体,制得催化剂前驱体,将催化剂前驱体经干燥、焙烧、HF氟化制得氟化催化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氯_3, 3, 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 化剂的前驱体中,错元素含量为载体质量的5~2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氯_3, 3, 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 的可溶性盐为铝的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或有机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氯_3, 3, 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 化剂的前驱体中,错元素含量为载体质量的10%~15%。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1-氯-3, 3, 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为氟化铁-氟化镁复合载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1-氯-3, 3, 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氟化铁-氟化镁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为:将铁的可溶性盐和镁的可溶性盐溶于水或有机溶 剂中,在50°C、搅拌的条件下,向其中缓慢滴加HF酸,控制溶液PH值在5. 0~6. 0之间, 待完全沉淀后,在50°C下,静置12小时,经过滤、洗涤,50~80°C下干燥,300°C焙烧,制得 FeF3-MgF2复合载体。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1-氯-3, 3, 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氟 化铁-氟化镁复合载体中,氟化铁和氟化镁的质量比为1:1。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氯_3, 3, 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氟化氢与 1,1,1,3, 3-五氯丙烷的反应温度优选为220°C~240°C。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氯_3, 3, 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氟 化氢与1,1,1,3, 3-五氯丙烷的摩尔比范围为8~10:1,接触时间5秒~10秒。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氯-3, 3, 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前 驱体干燥温度为50~80°C,焙烧温度为350~450°C,在200~350°C用HF氟化制得氟化 催化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1-氯-3,3,3-三氟丙烯(HCFC-1233zd)的制备方法,在氟化催化剂的存在下,210℃~260℃,氟化氢和1,1,1,3,3-五氯丙烷(HCC-240fa)发生气相氟化反应获得HCFC-1233zd,其中,氟化催化剂为铝化合物负载型催化剂,该催化剂以氧化铁、氟化铁、氟化镁、氟化钙、氟化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物为载体,用铝的可溶性盐浸渍载体,制得铝含量为载体质量的5~20%的催化剂前躯体,经干燥、焙烧、HF氟化制得氟化催化剂。本发明可以高收率地合成HCFC-1233zd,HCFC-1233zd的收率可达到高于95%,甚至高于99.2%。
【IPC分类】C07C17-20, B01J27-138, B01J27-128, C07C21-18
【公开号】CN104710272
【申请号】CN201310680540
【发明人】秦越, 吕剑, 郝志军, 张振华, 毛伟, 张伟, 曾纪珺, 陆居有, 王伟, 吕婧, 王博
【申请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