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性树脂层组合物、使用其的喷墨油墨用接受层和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038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有助于例如液晶显示器、电子纸、数字标牌用显示元件的滤色器、绝缘层、 触摸面板等的高清晰化。
【附图说明】
[0042] 图1是表示1次打点的点的扩展的平面观察图。
[0043] 图2是表示由9滴构成的像素的点描绘顺序的俯视图。
[0044] 图3是表示由9滴构成的像素的良好状态的平面观察图。
[0045] 图4是表示由9滴构成的像素发生断裂的状态的平面观察图。
[0046] 图5是表示由9个方格(Y只)形成的像素的俯视图。
[0047] 图6是表示像素间以良好的状态形成的3D图像解析图。
[0048] 图7是表示像素间因树脂的流出而连接的状态的3D图像解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实施例
[0050] 接下来,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首先,以下 示出本发明中使用的测定?评价方法。
[0051] <固体成分浓度>
[0052] 使下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乳液或者树脂溶液Ig浸于玻璃过滤器 [重量:W0(g)]并称量[Wl(g)],并且由在105°C加热2小时后的重量[W2(g)]根据下式求 出。
[0053] 固体成分浓度(重量% )= 100X (W2 - W〇V(Wl - W0)
[0054] <玻璃化转变温度>
[0055] 使用将下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乳液旋涂在玻璃基板上并在70°C干 燥30分钟后得到的涂膜,并利用SII Nano Technology制EXSTAR-6000DSC差示扫描量热 计进行测定。
[0056] <粒径测定>
[0057] 采集下述的合成例中得到的树脂乳液lg,加入纯水变成5g后,使用大塚电子社制 的FPAR-1000测定。这里用累积量法解析利用动态光散射法得到的自相关函数而求出数均 粒径。
[0058] 〈分子量〉
[0059] 采集下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乳液50mg,添加四氢呋喃(THF) 5mL使 其溶解后,用使用THF作为洗脱液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法)求出作为标准聚苯乙烯换算 值的重均分子量(Mw)。作为测定装置,使用TOSOH公司制高效液相色谱HLC-8220型,柱使 用按TSKgel SuperH4000、3000、2000、2000的顺序连接的柱系统,并使用RI检测器测定。
[0060] <透明性树脂层组合物的制备>
[0061] 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树脂的性能,固定以下的组成比实施评价,但各构成物及其组 成比在本发明中不受限定。
[0062] 称量下述的合成例中得到的树脂乳液(合成例I :(l))61.3g、(2)花王公司制 Emulgen 103(流动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稀月桂基醚)0.5g、(3)昭和电工公司制Solfine EP(有机溶剂:3-乙氧基丙酸乙酯)10. 0g、(4)纯水28. 2g,搅拌?混合30分钟以上。
[0063] 按照该操作制备下表所示的组合物,在实施例11~13和比较例8~12中使用。 应予说明,组成H中,将(3)成分变更成东京化成制四乙二醇。
[0064] [表 1]
[0065] 表1组成表(数值单位为g :克)
[0067] 〈粘性〉
[0068] 将由上述所示的配方构成的透明性树脂层组合物旋涂在玻璃基板上,在70°C干燥 3分钟而得到涂覆基板后,在涂覆面贴合其它的玻璃基板,承载IKg的锤子放置5分钟,进行 玻璃基板的剥离。此时,如果能够剥离下来则评价为〇,如果无法剥离则评价为X。
[0069] 〈膜厚测定〉
[0070] 将由上述所示的配方构成的透明性树脂层组合物8. 5mL以转数200rpm旋涂 在玻璃基板上,制成在70°C干燥3分钟而得的涂覆基板后,使用小坂研宄所株式会社制 ET-4000AK测定削掉一部分而出现的高低差。
[0071] 〈光线透射率测定〉
[0072] 对于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得到的膜厚为IOym的带透明树脂层的基板,使用 Hitachi High-Tech Fielding公司制U-4000以波长400nm光将基板自身作为参照而测定。
[0073]〈接触角测定〉
[0074] 将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得到的膜厚ym的带透明性树脂层的基板放置于保持水 平的台上,从上部滴落0. 5 μ 1的乙基卡必醇乙酸酯(有机溶剂:ECA)液滴,使用英弘精机 公司制高速度接触角仪OCAH-200系统测定着落后经过1秒后的接触角。
[0075] 〈点直径〉
[0076] 使用装备有柯尼卡美能达制喷墨头ΚΜ512Μ(安装可喷出14pl的喷嘴512孔)的 喷墨装置,如图1所示在用狭缝式涂布机以上述的透明性树脂层组合物成为IOym左右的 膜厚的方式涂覆的玻璃基板上,将ECA每隔200 μ m间距进行1次打点描绘,观察扩展区域。 将点直径为80 μm以下的区域评价为良好的润湿扩展区域。
[0077] <像素形状稳定性>
[0078] 接着,如图2所示,以在X和Y方向相对于第1点,中心间距离各相隔50 μm的方 式描绘4个点,进一步以填补各点间的方式重复连续描绘而形成9滴重叠的像素。其后,在 60°C干燥5分钟后,用倍率300倍的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像图3的例子那样保持像素形状则 评价为〇,如果像图4的例子那样没有保持像素形状则评价为X。应予说明,图4的X评 价的例子表示图2所示的点5、6、7~9部分发生断裂的状态。
[0079] 〈接受性能〉
[0080] 接下来,将图2的像素作为1个方格,如图5所示以邻接的方式进一步描绘8个方 格,由此形成合计9个方格的像素。此时,根据使用Veeco公司制光干涉式表面粗糙度计的 3D图像解析,将方格整齐一致的情况评价为〇(图6),将方格间因溶剂溶解引起的树脂流 出而连接的情况评价为X (图7),将处于其间的情况评价为Λ。
[0081] <接受层性能>
[0082] 上述的评价中,若点直径为80 μπι以下且像素形状稳定性为〇、接受性能为〇,则 评价为由本发明的组合物形成的涂膜作为接受层的能力高,记为〇,若满足点直径、像素形 状稳定性、接受性能这3项中2项则评价为Λ,若满足2项以下则评价为能力低,记为X。
[0083] 〈涂覆性〉
[0084] 在无喷头清洁操作的情况下连续反复进行如下操作,即使用装配有280_宽度的 狭缝式涂布机喷头的装置将由上述所示的配方构成的透明性树脂层组合物以280 □ mm涂 覆在300 □ mm的玻璃基板上。这里能够以目标280 □ mm涂覆的玻璃基板的片数连续20 片以上时评价为〇,连续10片~20片时评价为Λ,连续10片以下时评价为X。
[0085] (合成例1)
[0086] 以成为表2的实施例1所示的组成(重量比)的方式,将甲基丙烯酸甲 酯175. 3g(l. 75mol)、丙烯酸乙酯175. 3g(l. 75mol)、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铵 16. Og(0· 07mol)、作为乳化剂的Latemul PD-104(花王公司制:聚氧化稀烯基醚硫酸 铵)36. 5g(相对于单体总重量为10重量% )以及纯水400g投入烧杯中,并用均质器进行 预备乳化,将其内的160g和纯水200g投入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滴液漏斗、氮导入管和 温度计的1500mL烧瓶中,另外,将预备乳化液的剩余627g投入滴液漏斗中,在氮气氛下升 温至70~80°C并保持30分钟后,用滴液漏斗经3小时连续滴加预备乳化液,滴加结束后继 续搅拌5小时而完成聚合。冷却至室温后,测定固体成分浓度,以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40% 的方式加入纯水,得到树脂乳液1。得到的树脂乳液1所含的树脂的Tg为41°C,乳液中的 树脂粒子的粒径为40nm,重均分子量Mw = 300000。
[0087] (合成例2)
[0088] 以成为表2的实施例2所示的组成的方式,将甲基丙烯酸甲酯175. 3g(l. 75mol)、 丙烯酸乙酯 175. 3g (I. 75mol)、过硫酸铵 8. Og (0· 04mol)、Latemul PD-104 (花王公司 制)36. 5. g (相对于单体总重量为10重量% )以及纯水400g投入烧杯中,并用均质器进行 预备乳化,将其内的160g和纯水200g投入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滴液漏斗、氮导入管和 温度计的1500mL烧瓶中,另外,将预备乳化液的剩余630g投入滴液漏斗中,在氮气氛下升 温至70~80°C并保持30分钟后,用滴液漏斗经3小时连续滴加预备乳化液,滴加结束后继 续搅拌5小时而完成聚合。冷却至室温后,测定固体成分浓度,以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40% 的方式加入纯水,得到树脂乳液2。得到的树脂乳液2所含的树脂的Tg为41°C,乳液中的 树脂粒子的粒径为38nm,重均分子量Mw = 580000。
[0089] (合成例 3、4)
[0090] 以成为表2的实施例3、4所示的组成的方式配合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除 此之外,与合成例1同样地聚合,而得到树脂乳液3、4。分别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粒径、重 均分子量。将其结果记载于表2的实施例3、4栏中。
[0091] (合成例5~7)
[0092] 与表2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配合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实施例5中将 乳化剂从Latemul F1D-KM变更为Latemul PD-104/LatemulPD_420(花王公司制:聚氧化稀 烯基醚)=4:1的混合物,实施例6中变更为Latemul PD-104/LatemulPD_420 = 1:4的混 合物,实施例7中变更为Latemul PD-104/LatemulPD-450 = 1:4的混合物,分别以相对于 单体总重量为10重量%的方式配合,除此以外,与合成例1记载的方法同样地聚合而得到 树脂乳液5~7。分别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粒径、重均分子量。将其结果记载于表2的实 施例5~7栏中。
[0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