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联聚烯烃微孔发泡板材的生产方法及其混合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74363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所给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 的,不能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阳0川实施例1 将烙融指数为6. 5克/10分钟的共聚聚丙締50公斤、线性高密度聚乙締30公斤、线性 低密度聚乙締20公斤,聚氧乙締(20)-班巧酸单硬脂酸甘油醋2公斤,活性纳米氧化锋1. 5 公斤放置在200升的活化蓋中,注入压力为40MP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调整二氧化碳溫度为 45°C,封闭活化处理25分钟,泄压得到活化树脂。在活化树脂中,加入纳米滑石粉2公斤,马 来酸酢接枝聚締控交联剂1公斤,分子蒸馈单硬脂酸甘油醋2. 5公斤,高速揽拌10-30分钟 后,得到树脂混合料109公斤。将树脂混合料通过料斗平均加入到一台平行同向双螺杆挤 出机和和一台晒合异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各54. 5公斤,控制双螺杆挤出机中第一段到第九 段的溫度分别为 80°C、90°C、130°C、150°C、160°C、155°C、140°C、125°C、100°C,形成树脂烙 体,树脂烙体从两台双螺杆挤出机挤出进入夹套反应缓,控制反应蓋的压力为35MPa,树脂 烙体随后进入单螺杆挤出机进一步混合烙融,控制单螺杆挤出机中第一段到第九段的溫度 为:100 °C、110°C、130 °C、140°C、150 °C、145 °C、125°C、115 °C、90°C,树脂烙体从单螺杆挤出 机挤出后进入混合冷却装置的入口端,将超临界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入口注入混合冷却装 置,树脂烙体的溫度控制在l〇〇°C,超临界二氧化碳进入混合冷却装置的溫度控制在15°C,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钢管内流动并自钢管的喷头喷出与树脂烙体接触混合,直至开口端处压 力达到25MPa时,打开出料口树脂混合料从平口模挤出成型,得到厚度为100毫米的聚締控 板材共180米。 阳0巧 实施例2 将烙融指数为6. 5克/10分钟的共聚聚丙締100公斤,聚氧乙締(20)-班巧酸单硬脂 酸甘油醋2. 5公斤,活性纳米氧化锋1. 0公斤放置在200升的活化蓋中,注入压力为30MPa 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调整二氧化碳的溫度为45°C,封闭活化处理25分钟,泄压得到活化树 月旨。在活化树脂中加入纳米滑石粉4公斤,马来酸酢接枝聚締控交联剂2公斤,分子蒸馈 单硬脂酸甘油醋1. 5公斤,高速揽拌35分钟后,得到树脂混合料111公斤。将树脂混合料 通过料斗平均加入到一台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和一台晒合异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各55. 5 公斤,控制双螺杆挤出机中第一段到第九段的溫度分别为85°C、95°C、135°C、155°C、165°C、 155°C、140°C、125°C、100°C,形成树脂烙体,树脂烙体从两台双螺杆挤出机挤出进入夹套 反应蓋,控制反应蓋的压力为38MPa,树脂烙体随后进入单螺杆挤出机进一步混合烙融,控 制单螺杆挤出机中第一段到第九段的溫度为:110°C、120°C、130°C、140°C、150°C、145°C、 125°C、115°C、95°C,树脂烙体从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后进入混合冷却装置的入口端,将超临 界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入口注入混合冷却装置,树脂烙体的溫度控制在l〇〇°C,超临界二氧 化碳进入混合冷却装置的溫度控制在35Γ,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钢管内流动并自钢管的喷头 喷出与树脂烙体接触,直至开口端处压力达到28MPa时,打开出料口树脂混合料从平口模 挤出成型,得到厚度为110毫米的聚締控板材共192米。
[0033] 产品力学性能测试: 测试样品:100mm的板材,10X10cm,白色 对照品:100mm日本东丽公司产EPE
抗静电测试: 测试标准:《GB1410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SJ/T10694 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 测试仪器:HY-779天津尼科斯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下测试数值均指表面电阻,单位: 欧姆) 测试样品处理:12H,20°C,50%册 测试样品:100mm的板材,10X10cm,白色 对照品:100mm日本东丽公司产EPE 一、耐水洗测试 20°C蒸馈水,浸泡1H。
W;34] 二耐溫测试 8(TC,20〇/〇RH,3 天 ,.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χ,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
Ξ、常溫湿度测试 20°C,20%册,60%册,80%册,100%册,24Η
从上述检测数据可W发现,本专利方法生产的产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永久性抗静 电性能。
【主权项】
1. 一种交联聚烯烃微孔发泡板材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按重量比,将100份基本树脂、1-10份包埋剂、0.1-10份导电促进剂放置在活化釜 中,注入压力为30-40MP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调整二氧化碳温度为20-KKTC,封闭活化处 理10-30分钟,泄压得到活化树脂,其中基本树脂选自共聚聚丙烯、线性高密度聚乙烯、线 性低密度聚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包埋剂选自聚氧乙烯(20)-琥珀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聚 氧乙烯(20)-琥珀酸单棕榈酸甘油酯或聚氧乙烯(20)-琥珀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导电促进 剂选自活性纳米氧化锌或活性纳米氧化铝; (2) 按重量比,将100份步骤(1)中获得的活化树脂、1-10份成核剂、1-20份马来酸酐 接枝聚烯烃交联剂与1-10份发泡助剂混合并高速搅拌10-30分钟得树脂混合料,所述成核 剂选自纳米硫酸钡、纳米滑石粉,所述发泡助剂选自分子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分子蒸馏单 油酸甘油酯或分子蒸馏单棕榈酸甘油酯; (3) 将步骤(2)所得的树脂混合料平均加入到一台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和一台啮合 异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升温至135-150°C熔融形成树脂熔体,树脂熔体从所述两台双螺杆挤 出机挤出进入夹套反应釜,控制夹套反应釜的压力在35-45MPa,树脂熔体随后进入单螺杆 挤出机进一步混合熔融; (4) 树脂熔体从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后进入混合冷却装置,所述混合冷却装置包括一个 具有进口端(201)和出口端(202)的筒状壳体(200),近壳体进口端(201)处沿径向设置 一个缓冲模块(203),该缓冲模块(203)与进口端(201)处的壳壁构成初级缓冲室(204), 近壳体出口端(202)处沿径向设置一个缓冲模块(205),该缓冲模块(205)与出口端(202) 处的壳壁构成次级缓冲室(206),壳体(200)内部在两个缓冲模块(203, 205)间设置用于输 送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钢管(207)和树脂挡板(208),所述钢管(207)在分别在两个缓冲模块 (203, 205)处联通,其中两根钢管的端部设有二氧化碳喷头(209, 210),壳体(200)外侧近 出口端(202)处设置一个超临界二氧化碳入口(211),该入口(211)与输送超临界二氧化碳 的钢管(207)联通,在壳体(200)外侧近进口端(201)处设置一个与壳体(200)联通的超 临界二氧化碳出口(212),将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混合冷却装置,超临界二氧化碳自钢管的 喷头喷出与树脂熔体接触混合; (5) 当混合冷却装置开口端处压力达到20-30MPa时,打开出料口混合料从成型装置挤 出成型。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步骤5中混合料从平口模挤出成型。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所述步骤1中的基本树脂体为共聚聚丙烯,其熔 融指数为6. 5克/10分钟。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所述步骤1中的基本树脂体为共聚聚丙烯、线性 高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其中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6. 5克/10分 钟。5. -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的混合冷却装置,其包括一个具有进口端 (201) 和出口端(202)的筒状壳体(200),近壳体进口端(201)处沿径向设置一个缓冲模块 (203),该缓冲模块(203)与进口端(201)处的壳壁构成初级缓冲室(204),近壳体出口端 (202) 处沿径向设置一个缓冲模块(205),该缓冲模块(205)与出口端(202)处的壳壁构成 次级缓冲室(206),壳体(200)内部在两个缓冲模块(203, 205)间设置用于输送超临界二氧 化碳的钢管(207)和树脂挡板(208),所述钢管(207)在分别在两个缓冲模块(203, 205)处 联通,其中两根钢管的端部设有二氧化碳喷头(209, 210),壳体(200)外侧近出口端(202) 处设置一个超临界二氧化碳入口(211),该入口(211)与输送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钢管(207) 联通,在壳体(200)外侧近进口端(201)处设置一个与壳体(200)联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 出口(212) 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冷却装置,其中,树脂挡板的尺寸为壳体管径的2/3~3/4, 输送超临界二氧化碳流通的钢管长度为钢管管径的6~8倍。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交联聚烯烃微孔发泡板材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下面几个步骤:按重量比,将100份基本树脂、1-10份包埋剂、0.1-10份导电促进剂放置在活化釜中活化处理;将100份活化树脂、1-10份成核剂、1-2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交联剂与1-10份发泡助剂混合并高速搅拌10-30分钟;将树脂混合料平均加入到一台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和一台啮合异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形成树脂熔体,树脂熔体从所述两台双螺杆挤出机挤出进入夹套反应釜调整压力,随后进入单螺杆挤出机进一步混合熔融;树脂熔体在混合冷却装置中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混合;打开出料口混合料从成型装置挤出成型。本方法中,树脂先后发生了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树脂熔体在混合冷却装置中充分混合从而实现理想的微孔发泡效果。
【IPC分类】C08L23/14, B29C47/92, B29B7/82, C08L23/06, C08L51/06, C08K13/02, C08K3/22, C08L71/02, C08J3/24, C08K3/30, C08J9/12, C08K3/34, C08L23/08
【公开号】CN105330883
【申请号】CN201510764981
【发明人】胡勇刚, 纪成杰, 滕晓荣
【申请人】烟台恒美塑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