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涂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6512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海绵涂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泡镍(或称泡沫镍)生产过程中发泡海绵涂胶的涂胶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海绵涂胶机,它由电机、减速器、主链条组、从动轮、挤压辊、从链轮、支链条和胶槽构成,动力由电机经减速器传到主链条组,主链条组带动从动轮。该海绵涂胶机的缺点是(1)海绵带在挤压过程中不断延展,海绵带与挤压辊不同步行走,从而造成海绵带的积带。
(2)所采用的挤压辊是直辊结构,涂胶后海绵带电阻曲线为一近似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不能有效地满足海绵带横向电阻分布中间均匀,两端高的要求。
(3)海绵带浸胶不充分。
(4)在浸胶过程中胶体易凝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涂胶机,它能有效消除海绵带因挤压延展造成地积带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涂胶机,它能有效地满足海绵带横向电阻分布中间均匀,两端高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涂胶机,它能保证海绵带能在胶槽中充分浸胶。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涂胶机,它能有效地解决在浸胶步骤中胶体易凝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海绵涂胶机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浸胶装置、挤压辊、从动轮,动力由动力装置经传动装置传送到从动轮,该从动轮由同心固连的动力轮和挤压轮构成,挤压轮与挤压辊相适配,海绵带在浸胶装置中浸胶处理后由传动装置传送到挤压轮进行挤胶,从动轮沿着海绵带行进方向依次排列,其特征是后一从动轮的挤压轮与动力轮直径之比大于相邻的前一从动轮的挤压轮与动力轮直径之比。
所述挤压辊呈鼓形,挤压辊的横截面直径从中间向两端减小。
所述浸胶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沿海绵带行进方向依次排列的胶槽。
至少在一个胶槽内有一个或多个浸胶辊,该浸胶辊由从传动装置带动,浸胶辊在胶槽中挤压海绵带。
至少一个胶槽中有超声分散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鼓形挤压辊纵截面是双锥形或大圆弧形,辊子直径从中间向两端减小,中间直径为两端直径的1.006-1.015倍;挤压辊是金属表面覆橡胶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它能有效消除海绵带因挤压延展造成海绵带的积带。其原理是这样的,海绵在挤压过程中不断延展,由于从动轮的挤压轮与动力轮直径之比依次增大,从而逐渐增大了挤压辊的线速度,这样就可以消除海绵带因挤压而延展后造成地积带问题。
(2)能有效地满足海绵带横向电阻分布中的中间均匀,两端高的要求。因为挤压辊采取鼓形结构,这样对海绵带各部分产生的压力不同,中间部分压力比较大,海绵的空间体积就比较小,导电颗粒体密度就比较大,而靠近边缘部位,因为是鼓形结构,边缘的压力就相对小,海绵的空间体积就比较大,导电颗粒体密度就比较小,而海绵带的导电主要由导电颗粒的体密度决定,这样就能有效地满足海绵带横向电阻分布中的中间均匀,两端高的要求。
(3)能保证海绵带能在胶槽中充分浸胶。胶槽的数目不止一个,这样就可以采取多级浸胶,而且在胶槽中用浸胶辊挤压,这样就更能保证胶体充分浸入海绵。
(4)胶体不易凝聚。在胶槽中放置超声分散器,利用超声的原理来分散胶体,使其不易凝聚。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从动轮示意图;图3A、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挤压辊纵截面是双锥形和大圆弧形时挤压辊的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在某型号的产品生产中,海绵带横向电阻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浸胶装置、挤压辊8、从动轮9,动力由动力装置经传动装置传送到从动轮9,该从动轮9由同心固连的动力轮91和挤压轮92构成,挤压轮92与挤压辊8相适配,海绵带4在浸胶装置中浸胶处理后由传动装置传送到挤压轮92进行挤胶,从动轮9沿着海绵带4行进方向依次排列,其特征是后一从动轮9的挤压轮92与动力轮91直径之比大于相邻的前一从动轮9的挤压轮92与动力轮91直径之比,增大率由海绵带4挤压时的延展度来定,用于保证海绵带4同步行走。
所述挤压辊8是中间直径最大,两端直径最小的鼓形,用于满足海绵带横向电阻分布中间均匀,两端高的要求。
所述浸胶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沿海面带4行进方向依次排列的胶槽13。
至少在一个胶槽13内有一个或多个浸胶辊10,该浸胶辊10由从传动装置带动,用于在胶槽13中挤压海绵带4。
至少一个胶槽13中有超声分散器11,用于保证胶体分散度。
作为对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鼓形辊子是双锥形或大圆弧形,辊子中间为最大直径,两端为最小直径,最大直径为最小直径的1.006-1.015倍;挤压辊8是金属表面覆橡胶辊。

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包括电机1、减速器2,动力由电机1经减速器2传送到主链条组5,主链条组5带动从链轮7和从动轮9,在从链轮7旁有与之相适配的第一排挤压辊6,该从链轮7通过支链条12带动位于胶槽13内的第二组从动轮14,在从动轮9上方有一排与之相适配的挤压辊8,从动轮9包括动力轮91和与挤压辊8相适配的挤压轮92(如图2所示),海绵带4经预压—初浸—初挤—二浸—二挤—复挤工序到挤压辊8,该从动轮9依次排列,后一从动轮的挤压轮92与动力轮91直径之比大于相邻的前一从动轮的挤压轮92与动力轮91直径之比,直径之比的增大率由海绵挤压时的延展度来定,用于保证海绵带4同步行走。第一排挤压辊6为金属辊或橡胶辊,金属辊表面光滑,阻力小,表面强度大,不易损坏,用于前面两-三级,即用于海绵带预压和胶槽内浸胶出来后的第一次挤胶,挤压辊8为金属表面覆橡胶辊,橡胶辊表面较金属软,挤压时可以变形,利于后面的充分挤压和均化。
如图2所示,从动轮9由同心固连的挤压轮92和动力轮91构成,动力轮的线速度前后一定,由传动装置决定,本例中,动力轮和挤压轮同心为一整体,各个动力轮的直径相同,即角速度相同(因为它们是用同一链条带动),而挤压轮的直径则依次增大,从而使从动轮9的挤压轮92与动力轮91直径之比依次增大,从而增大了挤压辊8辊子的线速度,这样就以消除海绵带因挤压而延展后造成地积带问题。相似的,也可以采用使动力轮直径逐渐减小,即其角速度逐级增大,而挤压辊直径不变的方式,使挤压轮92与动力轮91直径之比依次增大,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或者采用动力轮和挤压轮的直径都改变的方式,也可以实现直径之比依次增大。
如图3A、3B所示,所述挤压辊8是鼓形结构,鼓形辊子纵截面是双锥形(图3A)或大圆弧形(图3B),辊子中间为最大直径,两端为最小直径,最大直径增大率为最小直径的0.6%-1.5%。双锥形中,最大直径到最小直径的素线为直线;在大圆弧形结构中,两端最小直径处和中间最大直径处的三点所在素线,为一条圆弧线。最后一对鼓形辊子中间直径为85.8mm,两端直径为85mm,此鼓形专为克服辊子在两端受力时变形。如采用直辊(85mm),则电阻曲线为一近似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采用鼓形辊后,电阻曲线的两端仍为近似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中间部分则变为一近似水平直线状。此鼓形大小由几次试验得出,过小则电阻曲线中间部分还是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过大则变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实际使用时,动力由电机1经减速器2传到主链条组5,主链条组带动第一排挤压辊6同步运动,动力从从链轮7经支链条12传到胶槽13内的浸胶辊10,海绵带4经预压—初浸—初挤—二浸—二挤—复挤工序到挤压辊8。
图4是该涂胶机用在某型号的产品生产中,海绵带横向电阻分布图。从图可以看出,海面带边缘2cm控制在2000-4000Ω,中间空置在500-800Ω,此海绵涂胶机很好的满足海绵带横向电阻分布中的中间均匀,两端高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海绵涂胶机,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浸胶装置、挤压辊(8)、从动轮(9),动力由动力装置经传动装置传送到从动轮(9),该从动轮(9)由同心固连的动力轮(91)和挤压轮(92)构成,挤压轮(92)与挤压辊(8)相适配,海绵带(4)在浸胶装置中浸胶处理后传送到挤压轮(92)和挤压辊(8)进行挤胶,从动轮(9)沿着海绵带(4)行进方向依次排列,其特征是后一从动轮(9)的挤压轮(92)与动力轮(91)直径之比大于相邻的前一从动轮(9)的挤压轮(92)与动力轮(91)直径之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涂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8)呈鼓形,挤压辊(8)的横截面直径从中间向两端减小。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涂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8)纵截面是双锥形,挤压辊(8)中间直径到挤压辊(8)一端直径的素线为直线。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涂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8)纵截面是大圆弧形,挤压辊(8)两端直径和中间直径处的三点所在素线为一条圆弧线。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海绵涂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8)中间直径为两端直径的1.006-1.015倍。
6.按照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海绵涂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8)至少最后一个是金属表面覆橡胶辊。
7.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海绵涂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胶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沿海绵带(4)行进方向依次排列的胶槽(13)。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涂胶机,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胶槽(13)内有一个或多个浸胶辊(10),该浸胶辊(10)由传动装置带动,浸胶辊(10)在胶槽(13)中挤压海绵带(4)。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涂胶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胶槽(13)内有超声分散器(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绵涂胶机,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浸胶装置、挤压辊、从动轮,动力由动力装置经传动装置传送到从动轮,从动轮由同心固连的动力轮和挤压轮构成,挤压轮与挤压辊相适配,海绵带在浸胶装置中浸胶处理后传送到挤压轮和挤压辊进行挤胶,该从动轮沿着海绵带行进方向依次排列,其特征是后一从动轮的挤压轮与动力轮直径之比大于相邻的前一从动轮的挤压轮与动力轮直径之比,增大率由海绵带挤压时的延展度来定,用于保证海绵带同步行走。
文档编号B05C11/00GK2732364SQ20042006091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0日
发明者王念强, 陈国藩, 朱敏, 刘争胜, 陈永阳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