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电热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18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化硅电热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电热元件,尤其涉及硅碳棒部件。
背景技术
碳化硅电热元件是广泛用于各种电炉、电窑的发热体,电热元件硅碳棒广 泛应用于冶金、机械、轻工、化工、电子、硅酸、国防工业、科学研究及医药
卫生等部门的高温技术领域。可以制成棒状、u型、管状等形式。目前的硅碳
棒生产工艺是由三大部分系列工艺,52道工序形成,三大部分为冷端部工艺、 热端部工艺和焊接工艺,由于系列工艺多、工序长,其生产周期长达50多天, 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综合成品率(从投入原料到出成品)仅为30% 左右,利润仅为产值的10%左右。而且,由于材料在成形中的电阻值无法控制, 使生产出的电热硅碳棒的阻值随机性非常大,而用户只能在成品中通过测试而 达到满足,从而使得商品率非常低,由于烧成温差大及炉内二氧化硅气体浓度 差大、微量杂质变化等,使棒的电阻值不易控制,电阻值偏差大于±30%,其它 指标如红热均匀度的均一性热均匀度的均一性亦较差,质量难以控制,且生产 中排出大量一氧化碳气体,不利于环保。中国专利01107837.5公开了一种碳化 硅电热元件及生产工艺,在碳化硅与粘合剂混匀,成型后,经干燥、烧成及烧 成后处理,所述烧成为连续高温烧成工艺,预热温度为300-800°C,高温烧成温 度为2400-2500°C。生产周期缩短到7天左右,综合成品率上升到8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化硅电热元件,其电阻率低、生产成本低、无环境污染、生产周期缩短到2天左右、综合成品率由80%左右提高到高于95%。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碳化硅电热元件,由碳化硅及粘合剂组成,所述粘合剂为高分子粘合剂或 糊精粘合剂,粘合剂占碳化硅重量的2-3%。
所述的高分子粘合剂可以是聚乙烯类粘合剂,也可以是纤维素类粘合剂。 所述的糊精粘合剂为淀粉类粘合剂。
所述的碳化硅电热元件,其原料为碳化硅、润滑剂、碳、粘合剂和水,配 料时碳化硅、润滑剂、碳与粘合剂、水的重量比为28-36%。 所述的润滑剂为石墨。
所述的碳化硅电热元件,其原料配料时粘合剂与水的重量为碳化硅重量的 5-10%。
所述的碳化硅电热元件为硅碳棒冷端部。
所述的纤维素类粘合剂釆用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优 选甲基纤维素,对甲基纤维素的优选条件是甲氧基含量为27.5-31.5%,粘度为 1500-8000mPas.s (20°C, 2%时);对乙基纤维素的优选条件是其醚化度为Y =100-150,对羧甲基纤维素的优选条件是其醚化度为Y =30-60,粘度为> 800mPa,s (20°C, 2%时)。
所述的甲基纤维素,其甲氧基含量为27.5-31.5%,在温度为2(TC、甲基纤维 素质量浓度为2y。时的粘度为1500-8000mpa. s。
本发明的碳化硅电热元件为硅碳棒的冷端部,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电热元件。
本发明成型工艺利用螺旋成型挤压机挤压压力小,替代成型模具压制成型,成型模具压制成型工作压力大, 一般在2兆帕左右,减少了设备投入;采用烘
干技术取代了倒焰窑和大型电阻炉,烘干温度低,无需烧结,节煤节电,无环
境污染;生产周期缩短为2天;综合成品率高,达95%以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 釆用烘干技术取代了倒焰窑和大型电阻炉,节煤节电,无环境污染。
(2) 生产周期由7天缩短为2天
(3) 综合成品率由80°/ 左右提高到高于95%。
(4) 产品电阻率低,是现有技术的40-50%。
(5) 成型压力小,减少设备投入。
(6) 生产成本低。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碳化硅电热元件,其为硅碳棒冷端部,由碳化硅及粘合剂组成,所述 粘合剂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占碳化硅重量的2%,甲基纤维素的甲氧基含 量为30°/。,粘度为3000mPas.s (20°C, 2%时);其生产原料为碳化硅、石墨、碳、 甲基纤维素和水,配料时碳化硅、石墨、碳与甲基纤维素、水的重量比为30%; 甲基纤维素与水的重量为碳化硅重量的8%。
实施例2
一种碳化硅电热元件,其为硅碳棒冷端部,由碳化硅及粘合剂组成,所述 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占碳化硅重量的2%,羧甲基纤维素的醚 化度Y为50,粘度为lOOOmPa.s (20°C, 2%时);其生产原料为碳化硅、石墨、碳、羧甲基纤维素和水,配料时碳化硅、石墨、碳与羧甲基纤维素、水的重量
比为30%;羧甲基纤维素与水的重量为碳化硅重量的8%。 实施例3
一种碳化硅电热元件,其为硅碳棒冷端部,由碳化硅及粘合剂组成,所述 粘合剂为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占碳化硅重量的2%,乙基纤维素的醚化度y 为120;其生产原料为碳化硅、石墨、碳、乙基纤维素和水,配料时碳化硅、石 墨、碳与乙基纤维素、水的重量比为30%;乙基纤维素与水的重量为碳化硅重量 的8%。
本发明得到硅碳棒冷端部与发热部焊接组装成硅碳棒,广泛应用于各种电 炉、电窑的发热体。通过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得到的硅碳棒发热部各项性能指 标均达到了硅碳棒行业标准(JB/T3890-1999《硅碳棒》)。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举的实例, 不应被视为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同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做出各种可能的等同改变或替 换,但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碳化硅电热元件,由碳化硅及粘合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高分子粘合剂和糊精粘合剂,粘合剂占碳化硅重量的2-3%。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碳化硅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粘 合剂可以是聚乙烯类粘合剂,也可以是纤维素类粘合剂。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碳化硅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糊精粘合 剂为淀粉类粘合剂。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碳化硅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原料为碳化硅、 润滑剂、碳、粘合剂和水,配料时碳化硅、润滑剂、碳与粘合剂、水的重量比 为28-36%。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化硅电热元件,所述的润滑剂为石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化硅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配料时粘合剂与 水的重要为碳化硅重量的5-10%。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碳化硅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为硅碳棒冷端 部。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素类 粘合剂釆用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优选甲基纤维素,对甲 基纤维素的优选条件是甲氧基含量为27.5-31.5°/。,粘度为1500-8000mPas.s (20 'C, 2%时);对乙基纤维素的优选条件是其醚化度为Y=100-150,对羧甲基纤维 素的优选条件是其醚化度为Y =30-60,粘度为>800mPa.s (20°C, 2%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化硅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基纤维 素,其甲氧基含量为27.5-31.5%,在温度为2(TC、甲基纤维素质量浓度为2%时的 粘度为1500-8000mpa. s。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电热元件,由碳化硅及粘合剂组成,所述粘合剂为高分子粘合剂或糊精粘合剂,粘合剂占碳化硅重量的2-3%。该产品电阻率低、生产成本低、无环境污染、生产周期缩短到2天左右、综合成品率由80%左右提高到高于95%。
文档编号C09J103/02GK101562915SQ200810023720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7日
发明者叶明华 申请人:泰州市环能硅碳棒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