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78139发布日期:2018-06-26 08:16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渗透油藏注水井降压增注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效开发低渗透油气田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多数油田稳定产能的重要途径,而低渗透油田仍以注水开发为主。由于低渗透油田的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特性,储层吸水能力低,加之油层中粘土矿物遇水膨胀和注入水的水质与油层不配伍等因素导致的油层伤害,注水压力不断上升,注水井附近形成高压区,同时长期高压注水易导致套管损坏,水井欠注导致储层产生应力敏感效应,降低了波及系数,导致低渗透油田采收率减小,严重制约了该类油藏储量的有效开发。目前降压增注工艺有压裂、酸化、补孔、分层注水等常规措施方法,这些方法能够解决部分降压增注问题,但存在着有效期短,对近井地带渗透率的改善作用有限等问题。

双子表面活性剂是近年来化学活性剂领域新兴研究方向。这种表面活性剂是由两个常规表面活性分子通过连接基连接而成,具有双支链分子结构。因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超低界面张力、良好的吸附能力、较低胶束浓度、耐盐耐高温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方法,先通过普通酸化解除近井地带的堵塞,恢复储层渗透能力;再利用双子表面活性改善储层的渗流通道,起到降压增注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方法,如下:向油层中部依次注入含有添加剂的盐酸、含有添加剂的土酸、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注入时,利用注水井注水管柱,或下入酸化管柱至油层中部;连续注入(即注入土酸后,便开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注入,同时要保证双子表面活性剂不间断连续注入);注入双子表面活性剂后,注入水将管柱中的药剂顶替进地层(注水量的多少可根据管柱的深度和管柱的直径确定,一般情况下为6m3~10m3);完井后即可开始注水。

注入的药剂的用量关系为:每米油层土酸用量0.5m3~2m3;每米油层盐酸用量为土酸用量的0.8~1.2倍,每米油层双子表面活性剂用量4m3~8m3

所述含有添加剂的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8%~12%;含有的添加剂及用量为(按重量百分数计):2%~4%缓蚀剂,1.0%~1.5%铁离子稳定剂,2%~3%防膨剂。

所述含有添加剂的土酸(土酸为氢氟酸与盐酸的混合酸,其中,HCl的质量分数为8%~12%,HF的质量分数为2%~3%),含有的添加剂及用量为(按重量百分数计):2%~4%缓蚀剂,1.0%~1.5%铁离子稳定剂,2%~3%防膨剂,1%~2%互溶剂,1%~2%助排剂。

所述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为乙基双十二烷基磷酸铵溶液,浓度为5.0%~7.5%。

所述缓蚀剂选自炔醇类缓蚀剂,比如:溴化-N-辛基-4-(4-羟基-2-炔)吡啶;所述铁离子稳定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钠;所述防膨剂选自阳离子聚季铵盐,比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所述互溶剂选自乙二醇单丁乙醚;所述助排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

本发明的方法,先向地层注入盐酸,去除无机垢,改变储层pH值环境,再向地层注入土酸,酸化改造地层,提高地层渗透率;最后向地层注入双子表面活性剂,双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在地层岩心表面改变其润湿性,同时超低的油水界面张力解除油相堵塞,疏通渗流通道,从而降低注水压力,实现降压增注的目的。

本发明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和吸附能力,解除地层油相堵塞、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水相渗透率;利用酸液酸化地层,提高基质渗透率;同时大量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后续注入,防止了酸液二次沉淀堵塞地层;两者有机结合,共同起到了降压增注的目的。

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实现低渗透油藏注水井降压增注的目的,有效期较常规酸化措施有效期长。本发明的方法可利用注水管柱施工,酸液不需返排,药剂依次注入,工艺简单,操作便捷,施工周期短,有较大的经济效应。

附图说明

图1:酸化管柱或注水管柱施工示意图。

其中,1、油层底部;2、油层顶部;3、油管;4、套管环空;5、套管;6、地面;7、环空闸门;8、油管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实施例1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方法

向油层中部依次注入含有添加剂的盐酸、含有添加剂的土酸、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注入时,利用注水井注水管柱,或下入酸化管柱至油层中部;连续注入(即注入土酸后,便开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注入,同时要保证双子表面活性剂不间断连续注入);注入双子表面活性剂后,注入水将管柱中的药剂顶替进地层(注水量的多少根据管柱的深度和管柱的直径确定);完井后即可开始注水。

注入的药剂的用量关系为:每米油层土酸用量1.5m3;每米油层盐酸用量为土酸用量的1倍,每米油层双子表面活性剂用量6m3

所述含有添加剂的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12%;含有的添加剂及用量为(按重量百分数计):2%缓蚀剂,1.5%铁离子稳定剂,2%防膨剂。

所述含有添加剂的土酸(土酸为氢氟酸与盐酸的混合酸,其中,HCl的质量分数为12%,HF的质量分数为3%),含有的添加剂及用量为(按重量百分数计):2%缓蚀剂,1.5%铁离子稳定剂,2%防膨剂,2%互溶剂,1%助排剂。

所述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为乙基双十二烷基磷酸铵溶液,浓度为5.0%。

所述缓蚀剂为溴化-N-辛基-4-(4-羟基-2-炔)吡啶;所述铁离子稳定剂为乙二胺四乙酸钠;所述防膨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所述互溶剂为乙二醇单丁乙醚;所述助排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实施例2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方法

向油层中部依次注入含有添加剂的盐酸、含有添加剂的土酸、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注入时,利用注水井注水管柱,或下入酸化管柱至油层中部;连续注入(即注入土酸后,便开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注入,同时要保证双子表面活性剂不间断连续注入);注入双子表面活性剂后,注入水将管柱中的药剂顶替进地层(注水量的多少根据管柱的深度和管柱的直径确定);完井后即可开始注水。

注入的药剂的用量关系为:每米油层土酸用量0.5m3;每米油层盐酸用量为土酸用量的1.2倍,每米油层双子表面活性剂用量4m3

所述含有添加剂的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8%;含有的添加剂及用量为(按重量百分数计):4%缓蚀剂,1.0%铁离子稳定剂,3%防膨剂。

所述含有添加剂的土酸(土酸为氢氟酸与盐酸的混合酸,其中,HCl的质量分数为10%,HF的质量分数为3%),含有的添加剂及用量为(按重量百分数计):4%缓蚀剂,1.0%铁离子稳定剂,3%防膨剂,1%互溶剂,2%助排剂。

所述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为乙基双十二烷基磷酸铵溶液,浓度为6.0%。

所述缓蚀剂为溴化-N-辛基-4-(4-羟基-2-炔)吡啶;所述铁离子稳定剂为乙二胺四乙酸钠;所述防膨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所述互溶剂为乙二醇单丁乙醚;所述助排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实施例3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方法

向油层中部依次注入含有添加剂的盐酸、含有添加剂的土酸、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注入时,利用注水井注水管柱,或下入酸化管柱至油层中部;连续注入(即注入土酸后,便开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注入,同时要保证双子表面活性剂不间断连续注入);注入双子表面活性剂后,注入水将管柱中的药剂顶替进地层(注水量的多少根据管柱的深度和管柱的直径确定);完井后即可开始注水。

注入的药剂的用量关系为:每米油层土酸用量2m3;每米油层盐酸用量为土酸用量的0.8倍,每米油层双子表面活性剂用量8m3

所述含有添加剂的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10%;含有的添加剂及用量为(按重量百分数计):3%缓蚀剂,1.3%铁离子稳定剂,3.5%防膨剂。

所述含有添加剂的土酸(土酸为氢氟酸与盐酸的混合酸,其中,HCl的质量分数为8%,HF的质量分数为2%),含有的添加剂及用量为(按重量百分数计):3%缓蚀剂,1.2%铁离子稳定剂,2.5%防膨剂,1.5%互溶剂,1.5%助排剂。

所述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为乙基双十二烷基磷酸铵溶液,浓度为7.5%。

所述缓蚀剂为溴化-N-辛基-4-(4-羟基-2-炔)吡啶;所述铁离子稳定剂为乙二胺四乙酸钠;所述防膨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所述互溶剂为乙二醇单丁乙醚;所述助排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应用实例:某油田注水井油层渗透率12.7×10-3μm2~29.1×10-3μm2,油层有效厚度39m,埋深3549~3642m,孔隙度14.3%~18.3%。该井2015年4月9日开井投注,初期注水压力9.9MPa,配注45m3,实注47m3。后注水压力上升至21.0MPa,配注75m3,实注35m3,欠40m3。对该井实施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工艺措施,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利用注水井注水管柱实施作业(如图1所示,油管3的出口置于油层中部,油管外设有套管5,套管5和油管3之间为套管环空4,;地面6之上设有环空闸门7和油管闸门8)。连接井口管线,从油管依次注入32m3盐酸(12%HCl+2%缓蚀剂+1.5%铁离子稳定剂+2%防膨剂)、40m3土酸(3%HF+12%HCl+2%缓蚀剂+1.5%铁离子稳定剂+2%防膨剂+2%互溶剂+1%助排剂)、160m3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乙基双十二烷基磷酸铵,溶液浓度为5%),施工准备两台泵车保证连续不中断注入,最后用10m3注入水顶替,倒井口闸门,随后开始注水。该井措施后注水压力10.5MPa,配注75m3,实注80m3,有效期已达6个月。

所述缓蚀剂为溴化-N-辛基-4-(4-羟基-2-炔)吡啶;所述铁离子稳定剂为乙二胺四乙酸钠;所述防膨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所述互溶剂为乙二醇单丁乙醚;所述助排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上述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